- 54.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命题人:马玉娟
客观题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40分。
阅读《故都的秋》,完成1-5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秋槐落蕊 北国秋蝉
2.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3.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4.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6.下列对《诗经·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恋爱生活感受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发人深思。
B. 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 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 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歇辞。“颂”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采用四言体,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9.对于《孔雀东南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南朝的徐陵。
B.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
C.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D. 乐府诗汉武帝时设立的官署,它收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B. 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散文。
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兰亭集序》就是其代表。
D.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 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
11.下列句中的“赋”与《赤壁赋》中的“赋”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④汝岂得自由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 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挟飞仙以遨游
A.③⑤⑥ B.②⑥⑦
C.①④⑦ D.②③④
13.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兰亭集序》节选,回答15-17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原因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高,长
C.曾不知老之将至 竟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从前
1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6.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
“俯”“仰”
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路,回味无穷。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7-19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7.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18.对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9.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20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却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主观题部分
请作于答题卡上 共110分
2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哪些诗句能说明作者一直以来的“愿”究竟是什么愿望?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4分)
22.阅读苏轼《赤壁赋》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 请分条具体说明这一段中“客”因何而悲。(3分)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2分)
③“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2分)
④ 作者列举那一段往事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语段翻译(每句4分,共12分)
根据以上题目中节选部分相关语段的内容,翻译以下句子。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24.名句默写(每句一分,共10分)
①《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诗是:
, 。
②《诗经·采薇》中直抒胸臆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两句诗是:
, 。
③《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诗是:
, 。
④《涉江采芙蓉》中描绘游子望乡的很有画面感的两句诗是:
, 。
⑤《赤壁赋》中苏轼用奇绝想象来来形容客吹洞箫时乐声之悲凉与幽怨的两句是:
, 。
25.阅读《荷塘月色》节选,回答后题(共14分)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 第④段文中空缺处应补的词语应该是 、 、 (3分)
②“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在文中所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3分)
③作者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4分)
④文中句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26. 作文。(60分)
王海桐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提到,有人曾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让她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长大后一直不会折纸手工。
生活中,有时候人家的一句话会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激励我们奋斗;或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无法舒展。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受,以“一句话的影响”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力求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不得抄袭。
1. B
2. B
3. D
4. A
5. C
6. D
7. D
8. C
9. A
10. C
11. B
12. B
13. C
14. A
15. C
16. D
17. B
18. D
19. C
20. D
21: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2分)。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2分)(根据表达内容酌情给分)
22.①(1)由古代英雄人物与当世等闲之辈的对比而生悲。(联想到历史人物一代英雄如曹操的声威壮举的“而今安在哉而想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等闲之辈,与一世之雄相比就更不在话下了。悲苦和怨艾就从这古今历史人物的对比中产生了。)(2)由宇宙之永恒与人生之须臾短暂对比而生悲。在无穷的宇宙之中,人生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太渺小了。这是悲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由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而生悲。正因为古人长逝,宇宙无穷,作者就不得不从幻想中去寻求寄托,和飞升的仙人同游太空,跟天上的明月永久存在。然而,这是不能实现的,“知不可乎骤得”,清醒地看到现实和愿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而就“托遗响于悲风”。
②三国 《短歌行》
③“赤壁之战”概括内容
④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起到反衬作用。
23.翻译:
①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②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依然)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遗憾(后悔)了。难道谁还能够(可以)讥笑他吗?
③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实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之中。
24.默写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5.阅读
1.泻 浮 笼
2.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3.“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抑、没有痛苦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时的“我”相比是超然的,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宁静和平的心境。
4.这句话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1分)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一样悠扬,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衬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