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昌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高二语文月考卷
考试范围:必修5;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赍(jī)发 吃饭防噎(yē) 氽(tǔn)水 锣鼓喧阗(tián)
B. 埋(mái)怨 心惮(dàn)远役 讥诮(xiāo) 日光翳翳(yì)
C. 提(dī)防 宇文懿(yì)范 央浼(měi) 剜(wān)肉补疮
D. 撮(cuō)合 彤(tóng)云密布 坍(tān)缩 锱铢(zīzhū)必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B项,“埋怨”中的“埋”读(mán; “讥诮”中的“诮”读(qiào)。
故选B。
【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喝彩 孤癖 捉狭鬼 哀声叹气
B. 消谴 锁呐 笑咪咪 兴高彩烈
C.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D. 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 东榆已逝 桑隅非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项,“捉狭鬼”中的“捉”应写作“促”;“哀声叹气”中的“哀”应写作“唉”。
B项, “消谴”中的“谴”应写作“遣”;“锁呐”中的“锁”应写作“唢”; “笑咪咪”中的“咪”应写作“眯”;“兴高彩烈”中的“彩”应写作“采”。
C项,正确。
D项,东榆已逝中的“榆”应写作“隅”;“桑隅非晚”中的“隅”应写作“榆”。
故选C。
3.下列各项加点的同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深切缅怀死难同胞,罄竹难书地谴责日本法西斯。
B.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切不可太咬文嚼字卖弄学问。
C. 江歌案的发生揭示了人性的冷漠,拷问着人的灵魂,反思此事对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有裨益。
D. 进入2018年,财政部将加快税制改革步伐,更多税改将落地生效,而那些目无全牛的做法将彻底摒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项”,A项,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不能用于谴责;B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不符合语境;C项,大有裨益: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符合语境;D项,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符合语境。故选C。
4.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语言朴素,清丽淡雅,表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思想品质。
B. 《滕王阁序》一文,作者运用了大量典故,充实了文章内容,加强了表达效果。
C. 《逍遥游》一文表现了庄子去除功利之心和忘怀荣辱得失积极人生态度。
D. 《陈情表》一文的主旨是李密请求司马炎不要让他做官而让他奉养祖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积极人生态度”错误。强调的是怎样才能到达真正的“逍遥”的状态,庄子去除功利之心和忘怀荣辱得失,与积极地人生态度无关。
故选C。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之类的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____”,叙离情不离“____”;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叫“付梓”“杀青”。
②《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那些____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____。“秋风五丈原”将这种反抗命运的悲剧渲染到了极点:“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这就是令杜甫感叹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A. 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B. 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C. 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词语的运用。主要看与语境合不合、修饰对象当不当、褒贬当不当、范围当不当、谦敬当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春花秋月,是指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柳岸灞桥,古都长安的送别之地,灞桥在唐朝时设有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此桥也曾叫做“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①中第一处是“风景”,那自然是“春花秋月”,第二处是“离情”,自然是“柳岸灞桥”。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褒义词,多指事迹。慷慨激昂,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褒义词。②中第一处说的是“英雄壮举”,所以应该是“可歌可泣”。故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处理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们看到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迫切性。
B.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C. 橘洲音乐节精心打造晚会,奉献给观众的是一桌名家荟萃、名曲云集的文化大餐。
D. 语文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安琪的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避免”与“不”重复。应去掉“不”。C项“名家荟萃、名曲云集”搭配不当,应为“名家云集、名曲荟萃”。D项,表意不明,“死去了”的是安琪还是“母亲”,不明确。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名曲”与“云集”不搭配,“云集”的对象一般是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B项中“避免”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成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翻译每题4分,共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 除臣洗马 除:革除
C.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8.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 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 “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 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 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0.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答案】7. B 8. A 9. D
10. (1) 只是因为我的老祖母刘氏已经年老体衰,气息微弱,性命眼看就要不保,即使是在早上就要担心会在当晚去世.(2)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B除:授予官职。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①②都为动词,是; B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 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
【9题详解】
试题分析:D. 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1) 以:因为。日薄西山:年老体衰。朝不虑夕:早上就要担心会在当晚去世.(2) 无以:没有办法活。终:度过。余年:余生。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1.(1)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7)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8)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杜甫《蜀相》)
【答案】 (1). 临清流而赋诗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3). 而御六气之辩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 回眸一笑百媚生 (6). 在地愿做连理枝 (7). 吞声踯躅不敢言 (8). 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赋诗”“潦水”“寒潭”“御”“辩”“僮”“回眸”“百媚” “连理枝”“踯躅”“开济”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四、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苔
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12.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
B. “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
C. “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
D. 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
13. 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①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红叶喜暖,青苔爱凉,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而一个“随”字,道出了对不同选择的尊重和肯定。②人要安于自己的选择,不必羡慕他人。青苔生于阴凉之地,不知斜阳为何物;对红叶的反问中,流露出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回答“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B项,对诗句过度解读。“青春”这里指春天,而不是指人生的青春;也没有寄寓“耐心等待”之意,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结合词句分析。由于阳光的偏爱,青苔、红叶各有暖凉不同的待遇,也因此使得青苔和红叶各自有不同的心情。青苔问红叶,究竟什么是“斜阳”啊?这相当于是对阳光不能做到“普照万物”的指责了。诗中青苔那怯怯而又执着向往的神情,表达出诗人对苔花自强不息、执着努力地绽放自己的赞美。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嫂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饼大大的发髻。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还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看见横蛮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有删改)
1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他一来,王嫂就骂骂,这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他学坏。
B. 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 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没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 这篇小说以自然朴实语言记叙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15. 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小说在塑造王嫂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7. 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 C 15. ①介绍王嫂的情况,点明王嫂的身份,说明王嫂和主人一家相处融洽;②展示王嫂女儿的可爱,与后文写其不幸早逝形成对比,表现对美好生命逝去的惋惜;③展示王嫂的幸福,表现了底层人物生活中温馨幸福的一面,与下文形成对比。
16. ①生活于社会的底层,相信命运的安排,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定论;②对主人忠心耿耿,勤劳能干、节俭,深受主人的重视与信赖;③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不溺爱孩子;④意志坚强,亲人逝去的苦难并没有使王嫂失去对生活的信心;⑤善良,对主人家的小动物充满爱心。
17.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后半部分描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不仅体现了她的勤劳,也说明她对待动物同样充满爱心,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 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王嫂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和主人一家,后半部分写王嫂如何对待主人家的小动物,展示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③突出人物情感。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与前半部分所写的她对待女儿的死的情况形成对比,突出王嫂情感的内敛与压抑。 ④使小说主题更丰富。王嫂作为旧社会的一名传统女性,女儿因生产而死,她“竟还是一切照常”,这体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而对待小动物的情况,则体现了王嫂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朴素、善良等美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C
项,“这表现了她的麻木”的分析不当,女儿去世,王嫂也很伤心,只是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她只能用古人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安慰自己,但这不是“麻木”。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首先找到首段的相关文字,然后从小说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作答。 “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一句,点明王嫂的身份;“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既写出主人与王嫂相处融洽,也写出王嫂女儿的可爱,从而与后文女儿的去世作对比,体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惋惜。王嫂与女儿的幸福也与后文“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对比,塑造王嫂的形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在塑造王嫂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首先回归文本找到相应文字,然后提炼作答。“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对孩子严格要求,懂得教育孩子;“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性格忠诚,乐观,有自尊心,受主人重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相信命运,性格坚强,不因女儿去世而消沉。写公鸡和小狗即使挨了王嫂的打,也依然懂得“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体现出王嫂性格的善良。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结合全文,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首先明白,公鸡和小狗是从侧面反映王嫂的性格特点,连动物也知道王嫂的好,更丰富王嫂善良的性格特点。其次,照料公鸡小狗是王嫂在主人家生活的日常,这些描写既丰富了内容,又能展现了王嫂在女儿去世后“一切照常”的生活,体现了她“宿命论”的思想。但她内心其实也是悲伤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她不在他人面前展现,可见她情感非常内敛,有传统的压抑、忍耐、坚韧的性格特点。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语言表述题(共6分)
18.仿照下面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①__,是为“高”;②__,是为“富”;③__,是为“帅”。
【答案】 (1). “不坠青云之志”,做到志存高远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到自信满满 (3).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做到从容淡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从内容上看,所给例句从文化知识的角度,也就是精神财富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白富美”,这就要求仿写的内容也要从精神财富的角度来重新定义“高富帅”;从形式上看,所给文段在定义“白富美”时引用了诗句,并对诗句加以阐释,那么仿写的内容在定义“高富帅”时也要引用恰当的诗句,并对诗句加以阐释,注意所引用诗句一定要能够体现出“高”“富”“帅”的特点。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七、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追逐阳光是向日葵的目标,所以她总是自豪的面向太阳;冲破黑暗是种子的目标,所以它最终置身于光明的怀抱;满载金黄的沉甸是麦苗的目标,所以他终在秋日里含笑……他们因为拥有目标而走向成功,他们的成功向我们展示着一个道理――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目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并不受现实的束缚,并不是说因为现实不好,目标便无望了。目标是属于现在而存在于未来的,它指明现实向未来迈进的方向,有了好的目标,就等于有了好的方向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大家所熟知的陈涉,那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多么豪放而远大的目标呀。正是因为有了“鸿鹄”之志,才会有后来的大泽乡起义,才会使陈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这向我们证明着,目标是迈向成功人生的方向。
又如,我国的伟大周恩来,在其幼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才会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是目标,让他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最终成为受人爱戴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有了目标便有了成功。毕竟目标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动力。空有目标而不赴诸行动,那目标便毫无价值。许多人不正是如此吗?他们大谈自己的目标如何如何,却从不站在现实的角度向目标迈进,他们的目标是虚幻的,是空想,因为他们从不用奋斗与拼搏去实现目标。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枉自空闲到白发,增添几几声叹息罢了。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不停地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孰不知,目标是迈向成功的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奋斗则是迈向成功的保障,是迈向成功的第二步、第三步……只有拥有奋斗、拼搏作为保障的目标,才是真正象征着成功人生的目标。
没有了目标,人生会如没有帆的船在生活的海洋中漂荡,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正如向日葵、种子、麦苗一样,他们因为有了目标,才会有迈向成功的方向和动力,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一是惠特曼的,“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在所处领域内不断追求,穷尽自己的一切可能。侧重于眼界与胸怀。“做一个世界的水手”,“世界”强调一个人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要能够突破本位的局限,从更高处放眼世界。具有了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才可能奔赴世界各地不同的码头,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精彩,取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材料二,塞涅卡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格言是通过比喻表意。“风”之于“码头”,即如资源之于目标。直白地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切资源都不能有助于他的发展。侧重于目标。不管是近期还是远期,人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很难在人生的航程中顺利前行。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侧重于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题干要求“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能够针对这三则材料中的任何两则,写出了由此而产生联想、思考和看法,都是符合写作内容的。参考立意:如果选取材料一、二分析立意,第二则格言是从利用资源的角度在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这样,两则格言虽然在“要立志”的大方向上相同,但一者志于多,一者志于一,立意正相反。写作时,可将两种观点作辩证的分析,察其殊途,明其同归,也可以执其一端,一破一立,以破为立。也可以认为,第二则格言是从实践层面在谈如何实现目标。如生活中需要目标;做一个有胸襟的人等。如果选取材料一、三分析立意,眼光与坚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等。如果选取材料二、三分析立意,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追梦人;理想与坚持等。结构示例:可以结合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引出论点“目标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然后分别分析论述目标的重要性,如有了目标才能为自己定位好;有了目标,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目标可能会变成现实;有了目标,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等。最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期望或做法。如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奋斗,成就完美的人生。
【素材】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每天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淘汰自己 ,学会在什么 样的角度说不一样的话,要做到实践,思考,在实践,在思考。
成功,一个美妙而漫长的旅途,这个旅途,我们的行囊中,必然需要许多许多的东西,但是,除了这些行囊中的东西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那就是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