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万思高复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万思高复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 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 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智慧。‎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 ‎(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有改动,《新华文摘》2018年第21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B.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才能够在21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C.作者批评了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 D.完美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 B.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 C.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最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 D.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 B.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C.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D.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12月21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5‎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 B.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好地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进行,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C.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研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者之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从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6.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象 牙 刀 吴 晓 画匠的眼神越来越不行了,先前是他给徒弟的活儿开眼,现在是徒弟给他的活儿开眼。徒弟毕竟是徒弟,任他千叮万嘱,最传神的那几笔总是不尽人意。‎ 画匠说,娃,你得练画呀。‎ 徒弟说,师父,我想去打工。‎ 画匠不说话了,闷着头拾掇他的塑刀。这是一套十八枚的象牙刀,像练武人的十八般兵器。‎ 画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从牛皮包裹里取出来,一件一件摆在神台上,用棉布蘸着清水逐个慢慢地擦。擦干净了再用浸着香油的布头一点儿一点儿地给这些兵器上油。‎ 这些兵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大如尺子,刮泥用的平头刮刀;有像梳子一样给神胎刻发痕的齿刀;还有小如掏耳勺般的点锥;歪头的劈刀;三角头的刻刀;等等。画匠很耐心,一件一件像侍弄他的宝贝般,把这些武器都弄得清清爽爽。完事了,再净手,焚香,给他们这个行当的祖师爷磕个头,说些感激的话。最后,再一件件把这些兵器收入囊中。‎ 这个活儿才算是交了。‎ 交了活儿,兴儿跟着师父下山,一路上俩人都不语。山里空寂寂的,遍野的石头和冷风。兴儿踮脚往山那边看,山那边是城市,有车水马龙,有高楼大厦。兴儿决定了,他要去城里打工。‎ 兴儿走后不久,那山就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上边要求,景区要有景区的样儿。于是,所有白石黛瓦的小庙都给拆了,统统换成了气势恢宏的飞檐大庙。拆庙时,画匠塑的神胎也被请了出去,委身在山罅隙里,任风吹雨淋。‎ 再后来,大庙建成了,木雕替代了泥塑,画匠彻底失去了生计。‎ 没了生计的画匠终日郁郁寡欢,有事没事就爱摆弄他那套象牙塑刀。一件件取出来,把玩一会儿,再一件件放回去。‎ 闺女每每见了,就上前去劝慰,说,爹,把这东西收了吧,眼不见,心不烦。‎ 画匠不语,抚摸着象牙刀,只是摇头,叹气。‎ 搁了数日,山上逢庙会,画匠突然对闺女说,走,上山去。‎ 闺女很高兴,爹多些日子没上山了,遂陪着,从山底逛到山顶,又从山顶逛到了山底。‎ 闺女怕爹难过,指着那些檀香木雕说,真丑啊,白拉拉的脸,一点儿也不像个神的样儿。‎ 画匠说,别哄爹了,孩子,人家这活儿好着呢。说完,苦笑一下,说,走吧,去戏台子那卖玩意儿去。‎ 闺女跟着画匠去戏台那,找个平坦的地方,摊块儿布,把带来的小玩意儿逐个摆好,等人来。‎ 画匠趁此间隙把泥塑包打开,取出块河泥,开始塑下一个小玩意儿。玩意儿塑出大样,他停下,去包里取刀具。手指刚一触到象牙刀,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滑溜,这润贴,可是经了几辈人的手了,心里就有些酸楚,心想着,师父,我说啥得给您传下去呀。‎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摊前冷清,连个询价的也没有。闺女有些不耐烦,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刹戏了,人潮汹涌着往山下去。闺女又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终于,有个小伙子带着个衣着光鲜的男子往这边来了。闺女兴奋地拍拍画匠,说,来了来了。画匠不抬头,只管忙手里的活儿。‎ 那男子走过来,蹲下身去摆弄那些小玩意儿。边摆弄边问那小伙子,这些哪吒悟空啥的,咱家不是有塑钢的吗?小伙子不理睬他,弓着腰,痴痴地看画匠手里活儿。‎ 那人见小伙子不理他,又回过身来问画匠的闺女,这堆小玩意多少钱?‎ 闺女说,一千。‎ 那人说,啥啥?一千?就这堆泥巴?‎ 画匠生气了,冲他摆摆手说,你走!你走!我不卖给你。‎ 小伙子急了,直冲那人跺脚。边跺边嚷,你干吗呢,爸爸?这是艺术,不是泥巴。‎ 画匠闻听,这才抬起头,问那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孩子?‎ 小伙子乐了,说,咱爷俩是同行啊,我,美院的泥塑生。‎ 画匠笑。侧头去看那男子,那男子正从钱包里往外数钱,唰唰,唰唰,足足数了几十张。数完了,恭敬地递给画匠,说,我儿子喜欢,我全买了。‎ 画匠伸手把钱挡了回去。‎ 闺女糊涂了,问,爹,你想干吗呢?‎ 画匠不语,从包里取出那套象牙刀,笑吟吟地,放在了小伙子手里。(选自 《百花园》,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徒弟放弃学习泥塑手艺的选择与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认识的差别。‎ B. 小说运用了肖像、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曲折的叙述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命题。‎ C. 结尾处,画匠笑吟吟地把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这样的情节安排显得真实可信,寄寓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美好期待。‎ D. 从小说开头对徒弟的千叮万嘱到结尾不卖泥塑反送刀的做法,一个传统、质朴、钟情于手工艺的画匠形象跃然纸上。‎ ‎8.本文情节一波三折,分析主要的波折及其作用。(6分)‎ ‎9. 请结合文本赏析题目“象牙刀”的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5‎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C.内艰,古代常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他先后还担任过左拾遗、太常卿、监察御史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公正无私的。‎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题5分)‎ ‎(1)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5.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 “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 ‎(2)《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用“ , ”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7-19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 5‎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 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0.下面是某中学社团书画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各位社友:大家好!今天能当选为书画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和国画。从小学起,本人就惠顾各类书画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画造诣。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画过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画社办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1) 改为 (2) 改为 ‎ ‎(3) 改为 (4) 改为 ‎ ‎(5) 改为 ‎ ‎21.请根据下面的“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给“团队共创”概念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 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C(作者的态度不是“批评”,而是“承认”,是辩证分析。作者分析,如果我们知行不一、知行分离,人们对儒家智慧的质疑和批评就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我们知行合一,坐言起行,提高执行力,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消除人们对儒家智慧的质疑和批评。)‎ ‎2.B(不是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而是突出“以儒家智慧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这一观点,“局限”之说无中生有。)‎ ‎3.A(B项推论不成立。不是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而是指出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是错误的,孔子的智慧本身没有问题。C项如果……就,此处假设不成立,过于绝对。D项条件缺失,必须知行合一,并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才可能解决国内问题并走向世界。)‎ ‎4.D “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错,应是“首次实现软着陆”。‎ ‎5.A “因而”, 因为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所以受约束条件多,选项因果倒置。‎ ‎6. 技术上:之前已经成功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积累了的一定技术基础。(技术层面2分)‎ 科研者:有一批献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艰辛探索。(科研者2分)‎ 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的重视,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体的科学意义的天体,还将探月视为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家层面2分)‎ ‎7. B(这篇小说没有运用肖像描写。)‎ ‎8. 波折一:画匠年老,满心希望徒弟精益求精,但徒弟决心放弃这个手艺,这令画匠很失望。这个情节转折显现了传统手工艺面临衰败和后继乏人的窘境,与结尾送刀形成对比。‎ 波折二:好不容易盼来个顾客,可这个父亲却用金钱来询问“这堆泥巴”的价值,这个波折让画家很不舒服。这显现了传统手工艺价值无法得到公正认识的现实,为结尾的心满意足蓄势,暗扣主题。‎ 波折三:在画匠生气决定不卖的情况下,小伙子的身份和对泥塑的痴迷,使画匠看到了希望,画匠将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这个结尾显示了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的宏大主题。(每点中波折和作用各1分。答对一点给2分)‎ ‎9.洁白、优雅、贵重的“象牙刀”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象牙刀”作为一个重要的线索贯穿全文,它串联出了一系列的人和事。‎ 揭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及其传承需要重新认识的主题,形态各异、功能齐全、历经传承的“象牙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激起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 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11.A 乞归、乞骸骨和致仕都是请求回家或退休的意思,并没有表达奉养父母之意。‎ ‎12.A “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错误,原文是“旋复本官”。太常卿是其父刘岳的官职,此题共两处错误。‎ ‎13.(1)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打开封印,他坚守节操(的行为或品质)更加明显。(纳:接受。启封:打开封印。苦节:坚守节操。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2)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清操:清廉的节操,录:录用,庶:希望,劝:劝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遣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 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命令官吏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 5‎ 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儿子刘炳、刘烨并进士及第。‎ ‎1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 ‎15.“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中间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可知不是单一的一种感情。结合前面诗句以及注释,可知尾联中的词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鉴赏】‎ 此诗首联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是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16.(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答案B。【解析】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 ‎18.答案A。【解析】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19.答案A。【解析】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此处从修饰对象“实现目标”来看,应用“众志成城”。‎ ‎20.“令尊”改为“家父”或“父亲”“惠顾”改为“参加”“造诣”改为“功底”或“基础”“不吝”改为“尽力”或“乐于”“务必”改为“删去”‎ ‎21.团队共创是围绕焦点问题,先由个人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再经组际分享组合各组意见,最后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的活动过程。‎ ‎(内容要点完整给4分,句式正确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22、【写作指导】材料一谈论的重点是老人群体和互联网科技的关系,材料二谈论的重点是子女给父母尽孝时,应当帮助父母掌握一些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流程,让父母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因此,泛谈互联网的价值或者孝的意义,都属于偏题作文。参考题目:(1)子女当“技术反哺”父母;(2)心系空巢老人,莫忘精神食粮;(3)给尽孝插上“互联网”翅膀;(4) “互联网+”时代,请别落下父母;(5)网络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