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唐山二中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20题涂在答题卡上,21—28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共10题,各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逮捕(dǎi) 勾当(dàng) 熨帖(yù) 得鱼忘筌(quán)
B. 喧阗(tián) 窈窕(yǎo ) 岑寂(chén) 切中肯綮(qìng)
C. 玷辱(diàn) 穴位(xué) 擂鼓(léi) 叨陪鲤对(tāo)
D. 翘首(qiáo) 压轴(zhòu) 笨拙(zhuó) 酩酊大醉(mǐ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逮捕(dǎi)”应为“逮捕(dài))”
B项,“岑寂(chén)”应为“岑寂(cén)”
D项,“笨拙(zhuó)”应为“笨拙(zhuō)”
故选C。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流弊 编缉 唉声叹气 落霞孤鹜
B. 赝品 戕害 凤毛麟角 天网恢恢
C. 荟萃 辐射 遗害无穷 没精打采
D. 尺椟 缦立 食不果腹 仗义执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A项,“编缉”应为“编辑”
C项,“遗害无穷”应为“贻害无穷”
D项,“尺椟”应为“尺牍”
故选B。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随 B. 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C. 盛筵难再 再: 再次 D. 廊腰缦回 缦:萦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聊乘化以归尽”翻译为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乘”解释为顺随。B项,“族庖月更刀,
折也”翻译为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族”解释为众。
C项,“盛筵难再”翻译为盛大的宴会难以第二次遇到,“再”解释为第二次。
D项,“廊腰缦回”翻译为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缦”解释为萦绕。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 奏刀騞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设题,可依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A项,“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翻译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蓐”通“褥”。
B项,“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翻译为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衡”通”横”。
C项,“臣密今年四十有”翻译为我今年四十四岁了,“有”通“又”。
D项,“奏刀騞然”翻译为一下刀就能听见嚯嚯的声音。没有通假字。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 于时风波未静 D.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为一般人若是和他比寿命,岂不可悲吗?“众人”解释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B项,“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翻译为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顺心”,古今同义,解释为顺遂心意,合乎心意。
C项,“于时风波未静”翻译为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风波”解释为指战乱;今义为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D项,“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翻译为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隔离”解释为遮蔽;今义为使隔开。
故选B。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 《齐谐》者,志怪者也 B.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而刀刃者无厚 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先把握加点的字的本来词性,然后再看它在语境中的词性。“目吴会于云间”翻译为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目”解释为遥看,由名词作动词。
A项,“《齐谐》者,志怪者也”翻译为《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怪”解释为怪异事情,由形容词用作名词。
B项,“襟三江而带五湖”翻译为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襟”解释为以……为衣襟,为意动用法。
C项,“而刀刃者无厚”翻译为而刀刃很薄,“厚”解释为厚度,由形容词用作名词。
D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为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焦土”解释为化为了一片焦土,由名词作动词。
故选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觉宇宙之无穷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觉宇宙之无穷”翻译为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之”为结构助词,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翻译为全世界的人都责难他,他却不更加的沮丧,“之”为代词,他。
B项,“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翻译为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于”为介词,对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翻译为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于”为介词,比。
C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翻译为庖丁给梁惠王宰牛,“为”为介词,替、给。“视为止,行为迟”翻译为,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为” 为介词,因为。
D项,“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翻译为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以”为介词,用。“以无厚入有间”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以”为介词,用。
故选D。
【点睛】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下面四组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宇文新州之懿范
⑤长桥卧波 ⑥彼且恶乎待哉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四组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彼且恶乎待哉”翻译为却还是要有所依赖,正常语序为彼且待恶乎哉,为宾语前置句。①“复驾言兮焉求”翻译为还驾着车出去追求什么呢,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为宾语前置句。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翻译为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被动句。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翻译为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为判断句。④“宇文新州之懿范”翻译为具有美好品德的宇文州牧,正常语序为:懿范之宇文新州,为定语后置句。⑤“长桥卧波”翻译为长桥横卧在水波之上,应该为:长桥卧于波 ,为省略句。 ⑥“彼且恶乎待哉”翻译为他还依赖什么呢,正常语序为:彼且待恶哉,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D。
9.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技经肯綮之未尝
C. 皆口腹自役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翻译为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正常语序为:生孩六月,慈父背见,为宾语前置句。
B
项,“技经肯綮之未尝”翻译为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过,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为宾语前置句。
C项,“皆口腹自役”翻译为都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正常语序为:皆口腹役自,为宾语前置句。
D项,“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翻译为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为被动句。
故选D。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B.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C. 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之王”,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他与欧·亨利、狄更斯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山水诗”是错误的,应为“田园诗”。
B项,“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是错误的,古人用名称自己
D项,“他与欧•亨利、狄更斯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错误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为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故选C。
二.语言运用(共4题,各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商海淘沙,“老字号”几经沉浮,却总能在困境中_______,凭的是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靠的是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政策帮扶的外力引导,不少“老字号”苦练内功,适应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断_______,借助历史浸润和现代滋养_______,凭借诚信和品质蹚出一条发展新路,收获众多年轻的粉丝。
“老字号”的良好发展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方珍惜。然而,当品牌巨大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老字号”却陷入“名分”争夺。许多同宗同源的“老字号”因“一枝多叶”的树状发展,形成了分店独立的经营格局。有学徒独立的,如“王麻子”字号_______,难辨真假;有子女分家的,如“王老吉”后人在广州和香港两地发展;还有分店独立,公私合营家族老店的……这些,都给后来的发展竞争造成了一定影响。
近年来,从南京上海“吴良材”案,到“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红绿品牌之争,再到“稻香村”对簿公堂,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爆发。市场有纠纷很正常,但人们更加期待法律亮剑,终审能够定分止争;更加盼望商道彰显,双方可以合作共赢,让“老字号”能够发扬光大,而不是迷失在利益争夺的内耗中。( )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枯木逢春 革故鼎新 脱胎换骨 层出不穷
B. 枯木逢春 推陈出新 浴火重生 遍地开花
C. 时来运转 革故鼎新 浴火重生 层出不穷
D. 时来运转 推陈出新 脱胎换骨 遍地开花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
B. 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C. 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D. 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没有不爆发的。
1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愿“老字号”伴我们走得更远,不被时光尘封。
B. 愿伴我们走得更远的是不被时光尘封的“老字号”。
C. 愿“老字号”不尘封于时光,我们伴其行走得更远。
D. 愿“老字号”不被时光尘封,伴我们走得更远。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获生机。时来运转: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语境说的是“老字号”凭借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和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转化。“几经沉浮,却总能在困境中” 重获生机,并不是强调其境况好转。所以选用“枯木逢春”。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语境说的是不少“老字号”适应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向新的方向不断发展。选用“推陈出新”,且“革故鼎新”使用对象不对。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成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语境说的是“借助历史浸润和现代滋养”,“老字号”经历煎熬和痛苦考验,重生并且升华了,选用“浴火重生”。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遍地开花”合乎语境中说的多同宗同源的“老字号”的“分店”不断涌现这一现象。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子的主干句应该是“争夺战无不是矛盾的爆发”,排除B项。A项,“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也不对,应该是“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D项,前后句子缺乏必然的联系,逻辑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D项,联系上文语境,可以知道文章想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老字号不被时光尘封;老字号能陪我们走得更远。而最能准确表达出这两层意思的是D项。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张校长的老同学给她送来自己的一幅字画,张校长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收下了。”
B. 李华明在恩师80大寿宴会上说:“我对您老没有过奖之词,您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啊!”
C. 由于近段时间行业经济效益一直不佳,他只好俯就,在10月份改行做了快递送货员。
D. 听闻你要乔迁新居,理应前去祝贺,只因近日琐事繁多,只能择日前去赏光,祈请海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B项,过奖;谦辞,用于别人今奖自己的成就或取得的成功时。C项,俯就:敬辞,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一个地位极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的官方著书,更不会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说教。也正因为孙悟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宗教文化,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贴近人民心理,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一出“西游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的猴戏。在今天,《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成外文流行于欧美。孙悟空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应该归因于这个形象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因为是人学,所以有了人民性。文学具有反映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属性。
B.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C. 《西游记》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佛家精神境界。
D. 孙悟空是一位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是《西游记》流传的原因。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基础上再创造的。
B. 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C. 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 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象反映了人民的心理状态。
1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B. 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
C. 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
D. 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答案】15. C 16. B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A,无因果关系,原文“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属于并列关系;选项B,“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非所有人物;选项D,“主要原因”而非“所有原因”。根据原文,“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故答案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这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结合选项对文本的解读,仔细斟酌选项中是否与原文有出入或者漏洞。选项B,《拾遗记》《补江总白猿传》对应的形象写反了。故答案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归纳要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由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故答案选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
。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畿,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 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左迁表示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 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 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 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 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让敌将自愧不如。
21.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答案】18. D 19. D 20. D
21. (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
本句“反”当从上句,“帝”当从下句,不能误为“反帝”排除A、B两项;“灵耀”当从下句,为“灵耀不拜”,意思“灵耀不接受任命”,排除C两项各有一处;D项无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D项,“文中意为‘国君’”分析错误,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
故选D。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
D项,“敌将自愧不如”不正确。从原文“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可知原文中说和他一起讨伐李怀光的浑瑊觉得自己远远不及,而非敌将。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以,认为;披,打开;示,表明;
第二句重点字词:窘,动词使动用法,使……困窘;固,本来;逮,及,赶得上,比得上。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原籍右扶风,迁居汝州郏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撒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高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常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五.诗歌鉴赏(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3.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22. C 23.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属于综合考查题,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C项“依然感到高兴”错,原诗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衰老形枯”和“少睡眠”说明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本题:“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两个原因,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句有着客观的因素,也有着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内心一腔热血,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身临抗敌前线的生活经历是他终身的骄傲,因此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但是他又改变这种状态,诗人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无处伸展,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衰老形枯少睡眠”应该说的是实况,陆游退居山阴时已是七十岁上下了。说“衰老形枯“也不过分,至于”夜读“则已经是陆游的读书习惯了,陆游诗中写到“夜读”的诗实在太多。此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
六.名句名篇默写(共 6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其负大舟也无力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骊山北构而西折 (5). 则足以拒秦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骊”“拒”等。
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狼牙(节选)
刘猛
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
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步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大队长,还有我。”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他很惊讶:“你还没走?”
“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我没迟到吧?”陈勇说。何志军点头:“没有!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陈勇立正高喊:“是,请大队长指示!”
“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何志军高声问。
“记得!”陈勇高喊。何志军厉声说:“给我打一套!”“是!”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是坚守,还是抗议?”
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首长好!”
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稍息。”
“是!”何志军转身,“稍息!”
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何志军高喊:“报告首长!不是!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
副司令点点头:“那就是坚守了?”何志军说:“是!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
“给你两个选择。”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我想下去带兵。”何志军苦着脸:“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没别的了?”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2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士兵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B. 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
C. 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暗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要耐得住寂寞,也表明副司令对何志军的认可与器重。
D. 小说标题为狼牙既点名了侦察大队的称号,也象征了以何志军为代表的侦察大队官兵的刚强与血性。
26. 请简要分析文中何志军的心理变化过程。
27. 小说对陈勇打军体拳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25. B 26. ①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②在操场出操训练,一方面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散心有不甘,心情复杂;③答应副司令回军区情报部,体现了军人的服从,也流露了无奈的情绪。
27. ①体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反映狼牙侦查大队官兵卓越优秀,打、踢、摔、踹等格斗动作娴熟流畅,防化团官兵钦佩赞叹;②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即使是一个人的杀声也震天,即使只剩一个人,队伍仍存在;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后文副司令的出场自然合理;④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选项“对副司令的抱怨”错。由原文“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可知,不是副司令不让他带兵,是因没有战争,所以没有他的用武之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会抱怨副司令。故选B。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情节的能力。梳理小说情节,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答题。由原文“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可以看出何志军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此句可以看出何志军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由原文“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可以看出何志军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散心有不甘,心情复杂;“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此句可以看出何志军答应副司令回军区情报部,体现了军人的服从,也流露了无奈的情绪。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要从“结构、人物、主题,艺术手法、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此句体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丰富了陈勇这一任务形象;在艺术效果方面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在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副司令的出场做铺垫;在表达主旨方面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
【点睛】小说情节的作用: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在主题上,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的作用;在艺术效果上,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八. 写作(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点赞,中国力量!
C919光荣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天舟一号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惊艳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频频亮相。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的名单会拉得更长:“中国天眼”、“墨子号”、“蛟龙号”、天宫二号……让我们不由得为中国力量点赞!
当自主创新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如果说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貌的价值和能力上。这种“硬”塑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力量。
我们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同时,也要为这些高科技成就取得付出艰辛劳动的科学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前半生是言行无忌的孙悟空,后半生是一心护法的孙行者”,南仁东以他22年的坚守,呕心沥血终于建成了中国天眼,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推动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正是他们以自己默默无闻的扎实苦干,孜孜以求的探索追求,支撑起了中国力量的坚强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支撑起中国力量美丽天空的更多的是平凡朴素的普通人。正是由于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书写下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我们看到了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看到了筑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三代人,这些朴实、真实、平凡的人身上写满自信和光荣,也为中国力量添枝加叶,增砖添瓦。
当然,在感受中国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才能让中国力量更大更强。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不是看客,而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为中国力量点赞的同时,更要为中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媒体热点词汇,一类是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的种种“中国式xx”,一类是代表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的“最美中国式”。这里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成就放在一起,让学生感悟认识,并让考生从这些材料中找到触动心灵的点,进行立意构思,没有多大的难度。这是对学生形成中的价值观的直接考察,它实际上要求学生要关注现实,关注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并同时体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对此有一个客观公正理性的认识和把握,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偏执一面,缺乏全局观念。所以立意上可以选择材料给出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或赞或批。现象之间自由组合,有机关联。
参考立意:
从中国创造看中国力量
为中国式反思
为最美中国骄傲
厉害了,我的国
为中国力量点赞
素材:
中国速度震惊世界。男子接力世界见证中国队奇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4 × 100米的决赛道上,第一次有了中国队的身影,他们穿着红色的战袍,像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速度。 7年后,依旧是在鸟巢,世界见证了九道奇迹,见证了一个击败了美国梦之队的中国队,见证了四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用恣意的青春、狂野的脚步、不信邪的精神,创造了中国田径史上最伟大的一枚银牌。29 日,在2015田径世锦赛男子4× 100米决赛中,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38秒01
获得第三名!但随后原本获得第二名的美国队被判犯规,中国获得银牌!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队以37秒36获得冠军,实现四连冠。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此后,“中国制造2025”一直是贯穿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量。纳米机器人“钻进”眼球帮助修复眼球损伤;智能灰尘“飘进”化学工厂不间断检测任何微量的化学物质泄漏;3D打印“植进”我们的生活圈打印衣服、食物甚至机器……在日前举行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这些颇具科幻感的创新给人带来极大震撼。如果说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貌的价值和能力上。互联网渗透率几近饱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创新亟须开拓新的主战场。审视国内发展语境,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未变,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路径未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对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环视全球,更觉发展硬科技的鼓点紧迫。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德国人有雄心勃勃的“工业4.0”计划,欧盟力推“2020
计划”,毫不示弱的美国同样对科技制高点志在必得。在这场新的竞逐中,中国非但不能缺位,而且要勇立潮头。因为一步的错失,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时代。历史一再启示,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绝对是一个决定性变量。抓准硬科技的机会窗口,新经济之门将在创新的带动下打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格局调整,积蓄发展新动力,展现发展新前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国的“硬”竞争力,硬科技的发展还深刻塑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深刻影响中国科技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国产大飞机试飞、高铁走向全球、空间站时代开启……一个个点连缀而成的线,标定了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则是更为关键的“基座”工程:科技创新的观念水位抬升、科技创新文化土壤培厚、激发创新的制度日趋完善,等等。也由此,有国际媒体作出“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的判断。而这,正是我们眼下讨论中国硬科技发展的现实语境。有科技人士指出:“在硬科技领域,中国终将领跑全世界。”从赶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这样的目标设定或许有人觉得乐观,但并非痴人说梦。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的巨大腾飞,证明了我们创新发展逻辑及道路的正确性。实现硬科技的中国领跑,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保有只争朝夕的斗志。实现更多先发先至甚至是后发先至的创新突破,也需要我们继续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做文章、做大文章、做好文章,把准脉搏、找准切点,在激励政策、生态优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支撑。科技领域有两个最大的壁垒,一是时间,二是认知。率先走上快跑道的中国硬科技,将撬起中国未来,重新定义“中国力量”。
中国式教育。在最应该玩耍的时候做题,在最应该精进的时候Dota。缺乏独立人格,缺少批评性思维。除了学校保安,没人会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中国的教育有不少弊端,但优点也是不少的。1. 在学生期间,灌输了大量各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的时候要好好学习,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之所以出现“应试教育”,不是教育本身的错,而是社会上急功近利不良风气的体现。
当都是中国人在一起竞争是,基础扎实还体现不出来。但是,看看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就知道了。第一代移民,靠着多方面知识,总能立住脚,拿高薪。而第二代,接受了美国教育,就基本上成绩平平了。2. 培养了学生刻苦的品质,意志力。中国学生能吃苦,在同样的条件下,比外国学生更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压力。3. 资源利用最大化,用目前的较少的师资就达到了全民教育。教育投入少不是教育制度的错。举例来说,美国一个教授带2到4个学生,而中国一个教授有带到10个到50个学生的。中国要是有钱,当然可以多聘几个老师,做到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我们没钱,老师少而学生多,为了保证人人有书念,就不得不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一点,比较一下建国前后中国人文盲比例,中国和印度文盲比例就知道了。至于“诺贝尔奖都拿不到”,不是我们教育体制的错,是科研体制的问题。我们教育出了人才,但没有让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1.我们基础太差。平均科研水平还不行。
2.没钱,科研投入太少。我们国家教授申请10万元都困难,而国外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的经费。没钱做实验,是出不来科研成果的。
科技驱动和创新的傲人成绩让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日新月异的发展缩影印证着中国不断前行的脚印。这部纪录片的上映,尽展大国雄姿,尽现中国智造,尽显家国情怀。
精准视角尽展大国雄姿。从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拉开序幕到凝集着匠心精神的中国智造闪亮荧屏,国家科技实力的真实写照与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都在通过影像的方式表达,无论是科研前线和奋斗一线的拓荒者,还是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傲人成就,镜头下的大国雄姿,以带给观众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传递中国力量。该影片以精准的视角、恢弘的表达,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镜头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在逻辑,展现了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等几个方面。新理念、新成就、新思路、新未来,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匠心独运的时代鸿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的强起来,历史性的飞跃证明着大国雄姿的征途。
大国重器尽现中国智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期待许久,然而《厉害了,我的国》中哪一个大国重器不是“中国智造”?飞驰的复兴号列车、独创地深海利器“蓝鲸2号”、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国产的C919大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也在用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真实写照尽显家国情怀。影片聚焦百姓生活,用镜头纪录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也同样显示了时代人对于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影片中既有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也有筑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有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居民,也有科研的拓荒者在追求技术突破路上的一次次试验……中国故事,就这样在一个个朴实、真实、平凡的人身上透射着家国情怀,不同于院线上映的其他电影,这部纪录片,观众既是看客,也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更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个体,带给每个人的除了对国家的自豪和骄傲,更有挥之不去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影像,一个时代的镜像,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不止于“视觉”的观影,更有透过影像折射的背后故事和这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国泰民安的崭新时代,一辈辈人、一代代人的家国相依,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反复诉说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镜头通过写实的手法,让这种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每个人都深知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多少人匠心精神和实干创业的付出,每个人都深知家国情怀的背后是多少人的投入和灌注,每个人都深知,大国自信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中国梦”在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实现。
影片的燃,是每个观众在新时期、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责任使命和对未来坦途的信心百倍;影片的燃,更是直抵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认同。
近来,“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网络流行语接连刷屏。对于中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出现“井喷”态势,国人用这一流行语表达欣喜振奋之情。
C919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上太空送货加油、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的名单会拉得更长:“中国天眼”、“墨子号”、“蛟龙号”、天宫二号……
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天梦、航空梦、量子计算梦等科技梦想,都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让中国人有了不少可以载入史册的圆梦故事,“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青蒿素治疟疾”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让中国人树立科技自信。我们也看到,新一代人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蛟龙”号探海等科技进展,让中国人的科技自信更加坚定。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从冒着狂沙烈日在人迹罕见的大漠中风餐露宿,到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为科技突破而奉献青春,不论科研环境如何变化,中国科研人员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意志从未改变。艰苦的付出必有回报,如今的中国,正在某些科技领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2015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突破百万,排名全球第一;近年来中国高质量论文量猛增;在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业中,中国占300余家……
在树立“科技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科研领域重要命题。
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15日晚,因病逝世,享年72岁。[2]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本文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各人特长去构思即可,但是一定要注意文体意识,不要写成四不像。下面以议论文展示写作示例:首先是“引”,引用材料,开门见山的出中心观点“点赞,中国力量!”;然后摆事实,具体事例展示中国力量的各个领域的体现;接下来指出中国力量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和普通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再从反面论证面对中国力量的崛起,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最后再一次呼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中国力力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照应题目和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