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 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 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 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 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A. 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生物钟”。
B. 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 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 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 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 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 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A.“植物”范围扩大,“为适应外界环境”也属无中生有。C.“所有豆科植物”范围扩大,“闭合起来”表达不严密。D.“捕绳草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这和“植物睡眠”是有区别的。
【2题详解】
根据第3节第一行“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推知是上田实等人的研究成果。
【3题详解】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是“配醣体的合成分解”,并非“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B.第3节中说,“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并非“合成”。D.“目前,已经研制出来”有误,只是研究有成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待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4. 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 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 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 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5. 这是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一段对白,表现出周朴园什么性格?如可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6. 提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二人都强调是“你的”,他们的意图有什么不同?
【答案】4. B 5. 第一问:表现出周朴园奸诈多疑、虚伪冷酷的性格。第二问:他与鲁侍萍30
年前的那段关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是有钱有势的强者侮辱一个弱女子,所以,当鲁侍萍真的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所谓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
6. 鲁侍萍的意图:强调周朴园与孩子有血缘关系,指责周朴园的冷酷自私。
周朴园的意图:试图表明孩子与己无关,极力摆脱与鲁侍萍的关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人物语言及观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戏剧的语言可以说是整个戏剧的灵魂,因为戏剧中人物的形象以及剧情的发展,进而突出戏剧的主题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和推进的。对于戏剧语言的考查一般有两个思路与角度:(1)选取文中精彩语句,让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考察学生对戏剧语言特点的把握与人物性格的理解。(2)选取文中精彩语句,让学生分析该句对剧情发展有何作用以及如何表达主题。本题属于前者。侍萍是广大不幸的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从思想上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造成自己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只有慨叹命运的不幸,当然,朦胧中,他们也深切的感受到种种不公,所以,在侍萍的话语中,既有对命运的悲吟,也有对生活不公的责问,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要抓住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周朴园试探鲁侍萍,他怀疑有人指使她来的。在认出鲁妈就是鲁侍萍时,语气明显变了,厉声责问她来干什么。害怕鲁侍萍来纠缠他,之后又哄骗她都上了年纪,有子女不必闹等,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周朴园的奸诈多疑、虚伪冷酷的性格。怀念和绝情,貌似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对立的统一,形成周朴园对侍萍感情心理的整体。怀念之所以能转化为绝情,动力就在于他那种以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极端自私的性格。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对戏剧中的潜台词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学生要认真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所谓潜台词,按词典的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虽然是“潜”的,但正是这潜台词往往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如本题鲁侍萍说“你的”是为了强调那个孩子是周朴园的,这样就可以对周朴园起到一种谴责的作用;周朴园说“你的”恰好是为了避开这种血缘关系,这就对周朴园这个人起到了很好的批判作用。
【点睛】我们在鉴赏剧本时,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不容忽视的是对戏剧人物形象的鉴赏。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相通的,因此有些方法可以借鉴。
(1)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一个人物的性格也是多侧面的,因此,我们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先应该抓住其主要特征。
(2)注意人物的语言
戏剧人物
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没有人物语言,人物的个性也就无所依附,这与小说有很大不同。小说也利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但它同时运用动作、外貌、心理或环境等描写,有时还可以由作者进行直接的说明。戏剧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 展示人物形象的。比如周朴园简短的问语,厉声的喝问,好像是不经意的询问,以及后来的假意怀念等,无一不显示出他的霸道、狡猾和虚伪,而这主要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来表现的。
(3)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有哪些变化。比如,三十年前的侍萍,善良、软弱,被逼无奈时只有以死抗争。经过三十年的苦难,她开始坚强起来。鲁侍萍的思想性格正是随着冲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南非受访者选择了“敦煌舞(飞天)”“孙悟空”“中庸”,巴西受访者选择了“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气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时,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认识中国文化符号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高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
C.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要拓展国际交流,加快文化传播。
D. 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型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会展现魅力,也会因差异而产生障碍。
B.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C. 从材料二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情感、价值观等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被世界广泛认知。
9.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
【答案】7. D 8. B
9. ①注重文化推广的方式,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②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与针对性,强化传播的对象化。③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政府要制定规则,让中国人走出国门去传播中华文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结合材料一“《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分析可知,“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无此信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分析可知,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就可以给出相应答案。本题“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结合文本内容“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分析可知,注重文化推广的方式,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途径为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与针对性;结合文本内容“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分析,途径为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要制定规则。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反,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 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2)君子不屑与之并列,如今君子的智慧却反不如他们,(这)难道不奇怪吗?(3)(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句子译为: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祭奠之辞。商隐为主语,“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句式结构一致,“从事”是任职的意思,与后文的令狐楚关系紧密,所以“偶对”和“从事”之间断来,故排除BD。“令狐楚幕”,是令狐楚幕府的意思,是“从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排除C,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15岁女子成年,称“及笄”,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A项“做了朝廷命官”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1)“卒”,死;“以”,因为;“无行”,品行不端。(2)“齿”,并列; “其”代表上句的君子;“乃”,却、竟然;第二个
“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欤”,语气词,相当于“啊”。(3)开头主语省略应补充“人们”;“于”,对于;“则”表转折,却、但是;“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修辞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政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 “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 “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15. 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浓墨重彩”一词有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题要抓住这首词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写词人无月可赏;“路也难通,信也难遇”写词人壮志难酬的郁愤;“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写词人借酒浇愁排遣郁愤的洒脱。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读懂诗歌要注意的事项:读题目;看作者(作者的背景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有联系,要做好诗歌鉴赏,还是建议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身世背景);读诗句,抓意象(诗句中一般含有很多意象,而这些都是作者花心思添加的,一般用来与作者的心情相应和);读注释(一般的诗歌鉴赏题目下方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有重要的提示信息,要认真分析阅读);从题目中找到蛛丝马迹(一般的,这类题中的选择题往往是叫你判断出一个错误翻译,如果你扎实的文言功底能帮助你选择到一个正确答案,剩下的就可以为你所用,帮助你解答该题。)。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湿”“难”“唯 ”,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雨湿纱窗”。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1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的句子是: “__,__。”
(2)《水龙吟》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
(3)《声声慢》中用乐景衬哀情,以花反衬自己因悲伤而面容不堪的句子是:“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
【答案】 (1). 执手相看泪眼 (2). 竟无语凝噎 (3). 把吴钩看了 (4). 栏杆拍遍 (5). 无人会 (6). 登临意 (7). 满地黄花堆积 (8). 憔悴损 (9). 如今有谁堪摘 (10). 金戈铁马 (11).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是第二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凝噎”“栏杆”“憔悴”“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堑 酹月(lèi) 好时辰 羽扇纶巾(lún)
B. 暮霭 一蓑(suō) 断鸿声 遥岑远目(cén)
C. 次第 玉簪(zān) 梧桐雨 无语凝噎(yī)
D. 珠玑 纱橱(chú) 狒狸祠 户盈罗绮(q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考查字音,重点考查了易读错字音,只读半边,如:A项,纶(guān),C项,噎(yē);考查了形似字,D项,“狒狸祠”的“狒”应为“佛”,故选B。
【点睛】
字音题,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结构分析法有两类: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标记来提示自己。
1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次昆明南亚博览会从6月12日持续至6月17日,展位数达8000个,参观者不绝如缕。
②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③国家受难,庶民受苦,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长歌当哭,抒发心中的悲壮心境。
④无论是在医术的精湛还是设备的先进方面,这家医院都令国内外同行惟有望其项背。”
⑤他在家里非常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周末时光,晚饭后看看欧洲杯,显得更加惬意。
⑥当今社会,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不绝如缕:表示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不能用来形容人群众多。本题使用错误。②劳苦功高: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本题使用正确。③长歌当哭:是以放声歌唱代替痛哭,指用诗文排解心中的悲哀愤懑之情。本题使用正确。④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常用于否定形式。本题用于肯定形式,使用错误。⑤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语境中仅表达“自由”之意,不含贬义,使用错误。⑥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本题使用正确。故选C。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B.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 丽江古城四周以高山为天然屏障,主街傍河,小街临渠。政府当局力在打造一个由“江南水乡”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D. 历时八年分段建设、分段开通运营的沪昆高铁将实现全线通轨,预计2016年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从上海到昆明仅需9小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语意不明,“值得商榷”的是“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观点”还是“郭沫若的观点”,指代不明;B项,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应该改为“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的时期”;C项,结构混乱,“以……为特色”和“由……组成”句式杂糅。故选D。
20.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答案】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人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内消费,也可以在店外消费,结账完毕即可离开宾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型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本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散客和团队都是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以不经过预定直接入住。入住后两个箭头分别指向“店外消费”和“在住消费”,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最后两个箭头都指向“结账离店”。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以“平凡成就伟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议论文体;(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
【答案】平凡成就伟大
平凡创造了不凡的世界,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让我们用平凡成就伟大。
在蒲公英盛开的季节里,随处可见的它们在飞舞着,它们向往着蓝天的广阔,去触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不愿意安逸地躺在阳光的沐浴下,而是随风去流浪,风一直吹,蒲公英就不会停。蒲公英是平凡的,但他有不凡的梦想。
茫茫人海中,我们是一群最平凡不过的人。但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梦就有希望,我们会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它就向世界证明了,使人为之震撼。
美国曾拍过一部风靡世界的动漫——《极速蜗牛》,一只来自菜园的蜗牛,一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蜗牛特伯,他却有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想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蜗牛,这是一个有梦想的蜗牛,它的毅力让人震撼,它的坚持也让人落泪。一个普通的车手,他梦寐以求想要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车手,这个破天荒的梦想遭到了同伴的嘲笑,但他并没有被打击到反而更加坚定了,心中有梦就不平凡。最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有了不凡的成绩,成为了最快的车手,虽耗尽了自己的能量,但向我们演绎了平凡一样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其中一句话令我感动“梦想在小也不嫌小,梦想在大也不嫌大”。平凡成就伟大。
有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拟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树立一个真正的榜样。
有的人好高骛远,给自己顶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结果一辈子平庸碌碌无为,因此我们应按实际出发。
虽然并不是每一份努力都一定会获得回报,并不是每一个梦想最终都能成真,但是只要你努力过,过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结果本身。
社会的竞争越发激烈,会有更多的“平凡人生”,不能扬名立万,不能人尽皆知.然而,只要怀有一份追求,只要不断奋斗,平凡人生,依旧伟大。
现在的我们每天受阳光的沐浴,我们带着亲友的祝福,带着全新的期盼,告别家园温馨的港湾,我们走进青春洋溢的校园,伴着师长的鼓励,伴着朗朗的书声,收获着考试拼搏的成功,必将步入高考的殿堂,收获属于我们的那份辉煌。
我们从现在要为未来拼搏,给人生的旅途中多些磨难,为自己代言。
平凡的自己,不凡的人生。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我们要用平凡成就伟大。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分析题目的内涵。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作文要求以“平凡成就伟大”为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马云说的一段话。马云表达的意思是,不要眼高手低,要从小事做起,多向身边的人学习,把平凡的事,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伟大。这也正是题目“平凡成就伟大”的意思,因此本次作文主旨很明确。本次作文要求写议论文。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比如,开头可以引用材料中马云的话,亮出观点。然后举例证,分析论证“平凡成就伟大”这一观点。接着再用道理论证分析原因,分析平凡为什么能成就伟大。然后再从如何做好平凡的事,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最后呼应开头,简洁有力收尾。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总之,在写中考命题作文时要同学们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素材:
1.难道平凡人注定不能创造光辉的业绩吗?安徒生当过学徒,惠曼做过工匠,狄更斯成名前是缮写工,高尔基甚至干过码头苦力。
你说他们是平凡还是伟大呢?也许正如左拉所说:“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还适用话题:成功、改变等)——《平凡不等于平庸》
2.还记得“曳尾于涂中”的庄子吗?当时人们都疑惑庄子宁愿放弃做楚国的宰相,而只愿做个平凡人。庄子说自己是一棵树,一棵坚守自己心灵的树。
还不明白吗?庄子唯有做个平凡人才能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不平凡地当上宰相,环境允许他做一棵坚守心灵的树吗?(还适用话题:超然、淡泊等)——《平凡得像风像水像雪》
3.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周一同垂钓,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佐文王,成了伟人。
而我们的庄子呢,他只喜欢这平凡而又宁静的百姓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涂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