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7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何荣祖,字继先,其先太原人。何氏世业吏,荣祖尤所习通,遂以吏累迁史书中书掾,擢御史台都事。始折节读书,日记数千言。阿合马方用事,置总库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号曰和市。监察御史范方等斥其非,论甚力。阿合马知荣祖主其谋,奏为左右司都事以隶己。未几,御史台除治书侍御史,升侍御史,又出山东按察使,而阿合马莫逞其志矣。‎ 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帖木刺思乃摭取为辞,告唐卿纵反者,速系数十人。狱久不决,诏荣祖与左丞郝祯、参政耿仁杰鞫之。荣祖得其情,欲抵告者罪。祯、仁杰以失口乱言之诬坐之,荣祖不可。俄迁河南按察使,二执政竟以失口乱言仗其人,而株连者俱得释唐卿之诬遂白。平凉府言南人二十余人辈叛归江南,安西行省欲上闻,会荣祖来为参政,止之曰:“何必上闻朝廷,此辈去者皆人奴耳,今闻江南平,遁往求其家,移文召捕之可也。”已而逃者俱获,果人奴也,治以本罪,而付其主。时桑哥专权,亟于理算钱谷,人受其害。荣祖数请罢之,帝不从,屡恳请不已,乃稍缓之。而畿内民苦尤甚,荣祖每以为辞,同僚曰:“上既为免诸路惟未及在京,可少止勿言也。”荣祖执愈坚,至于忤旨不少屈,竟不署其牍。未逾月,而害民之弊皆闻,帝乃思荣祖言,召问所宜。荣祖奉旨定《大德律令》,书成已久,至是乃请于上,召元老大臣聚听之。未及颁行,适子秘书少监惠没,逐归广平,卒,年七十九。赠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号文宪。‎ ‎ (节选自《元史·何荣祖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 B.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 C.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 D.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 ‎[解析]正确标点为:有帖木刺思者,以贪墨为签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刺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B.“株连”是古代的一种连坐的刑罚,一旦被称为“族”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死罪扩展成了九代人的死罪。‎ C.“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D.“谥号”多指古代君主、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而给予的称号,多含善意评价。‎ ‎[解析]“株连”虽是连坐的一种,但是并不意味着“族”是灭九代人,“九”只是虚指的数字。‎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何荣祖勇于和谋私利者做斗争。阿合马当权,设置和市,收四方之利,何荣祖主使监察御史范方等人极力斥责其罪行。‎ B.何荣祖为官清明。李唐卿被人诬告,何荣祖查明实情,据理力争,最终为李唐卿昭雪,并使诬告之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C.何荣祖有见识。有南人叛逃,安西行省要上奏皇帝,何荣祖阻止,认为这不过是奴隶叛逃,不必小题大做,最终果然如此。‎ D.何荣祖心系百姓。桑哥专权时,理算谷钱,百姓深受其害,畿内之民尤其困苦。何荣祖执意抗争,不惜冒犯皇帝。‎ ‎[解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错,“以失口乱言杖其人”并非何荣祖的本意。‎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辈去者皆人奴耳,今闻江南平,遁往求其家,移文召捕之可也。(5分)‎ 译文:这些逃跑的都是家奴罢了,现在他们听说江南平定了,逃回去找他们的家,发文书逮捕就行了。‎ ‎(2)荣祖数请罢之,帝不从,屡恳请不已,乃稍缓之。(5分)‎ 译文:何荣祖屡次请求免征,皇上不听从,何荣祖屡次恳求不止,朝廷才稍稍放缓征收。‎ ‎[解析](1)“去”“平”“遁”各1分,文意2分。(2)“数”“从”“已”各1分,文意2分。‎ ‎[译文] 何荣祖,字继先,他的祖先是太原人。何氏世代做小吏,何荣祖尤其精通吏事,于是从小吏逐步升任史书中书省掾,被提拔为御史台都事。(何荣祖)开始改变志向,每天记几千字。阿合马正掌权,在自己家中设总库,来收聚天下钱财,称作“和市”。监察御史范方等人指责他的罪行,议论得很厉害。阿合马得知何荣祖是这件事的主谋,上奏皇上使左右司事都归自己管辖。不久,御史台任命治书侍御史,(何荣祖)升任侍御史,又出京任山东按察使,不能放任阿合马的意愿。‎ 有个叫帖木刺思的人,因为贪污被签事李唐卿弹劾。帖木刺思没有办法,恰逢济南有呈上地方叛乱的报告,李唐卿察觉报告不实,拿出诉状烧了。帖木刺思于是抓住这件事捏造罪名,诬告李唐卿纵容反叛的人,立刻逮捕了几十个人。案子长时间判定不了,朝廷下诏让何荣祖与左丞容郝祯、参政耿仁杰审案。何荣祖得知实情,要判告发人的罪。郝祯、耿仁杰建议以信口胡说的罪名判罪,何荣祖不同意。不久,(何荣祖)改任河南按察使,郝祯、耿仁杰最终以信口胡说的罪名对那个人执行杖刑,而受牵连的人都获释放,李唐卿所受诬告终于得以昭雪。平凉府报告有二十多个南人叛逃回江南,安西行省要报告朝廷,适逢何荣祖来做参政,(他)制止说:“何必上报朝廷,这些逃跑的都是家奴罢了,现在(他们)听说江南平定了,逃回去找他们的家,发文书逮捕就行了。”不久逃跑的人全被捕获,果真是家奴,按所犯的罪行判罪并交还给他们的主人。当时桑哥专权,急于理算钱粮,百姓都遭受他的迫害。何荣祖屡次请求免征,皇上不听从,(何荣祖)屡次恳求不止,(朝廷)才稍稍放缓征收。但京郊百姓的疾苦尤其严重,何荣祖常把这当说辞,同僚说:“皇上已免征各路钱粮,只是没顾上京城,(您)可稍微停一下别再说了。”何荣祖执议更坚定,甚至忤犯圣旨也一点不屈服,最终不肯在文书上签字。不出一个月,迫害百姓的弊端(皇上)都听说了,皇上才想起何荣祖的话,召见(他)并询问该怎么办。何荣祖奉皇上命令修订《大德律令》,书写成很长时间,到这时才得以请皇帝审定,(皇上)下诏元老大臣集合来听。还没有等到颁布实行,适逢他儿子秘书少监何惠去世,(何荣祖)就回到广平,去世时,享年七十九岁。(皇上)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他为赵国公,谥号“文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以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孟密土司舍人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诏止给牛种,余不行。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巡抚冯续减削军饷,寇数入莫肯为御,失士卒六百余、马驼牛羊二万,皆不以闻。帝怒,下之吏。德降内使,锢南京,续编氓口外。泰又言甘州膏腴地悉为中官、武臣所据,仍责军税;城北草湖资戍卒牧马,今亦被占。请悉归之军,且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迁太仆少卿,改大理。‎ 初,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又侵御马监及神机营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亦亏故额。孝宗屡遣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往勘,皆不能决。至是命泰偕锦衣官会巡抚周季麟复勘。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参互稽考,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而京营及御马监牧地咸不失故额,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之,留中未下。及武宗嗣位,文再请,始出泰奏,流亡者咸得复业。‎ 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泰清谨,刘瑾专权,朝贵争赂遗。泰奏表至京,惟馈土葛。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明年七月卒,摭他事罚米数百石。瑾诛,予葬祭如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B.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C.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D.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解析]正确的标点为: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  干:干预。‎ B.泰筑堤以弭其患  弭:消除。‎ C.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  求:寻求。‎ D.泰奏表至京,惟馈土葛  馈:指责。‎ ‎[解析]馈:馈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张泰治乱有威。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并拒不听从当地的安抚,后因害怕张泰与张诰的讨伐决心,才停止了用兵。‎ B.张泰效忠朝廷。敌寇进犯永昌,鲁麟将其归罪于副总兵陶祯;张泰深入调查,及时将实情上报皇上,下令让司法官对其治罪。‎ C.张泰对百姓护爱有加。他发现蓟州民田被牧马的草场侵占,主动提出整改建议,为百姓争取利益,虽历经波折,终于归利于民。‎ D.张泰为官清正。刘瑾专权,朝臣权贵争相贿赂,而张泰上表到京城,仅赠他土葛。刘瑾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退休。‎ ‎[解析]“下令让司法官对其治罪”的是皇上,而不是张泰。‎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5分)‎ 译文:张泰入京任御史,偕同同僚谏诤万贵妃干预政事,受到当廷杖责,差点被打死。‎ ‎(2)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之,留中未下。(5分)‎ 译文:奏疏呈入,有人一再辩驳,尚书韩文竭力支持张泰,张泰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下发。‎ ‎[解析](1)“入”“干政”“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驳议者再”“力”“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译文]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官沙县知县。当时经过邓茂七的动乱,张泰安抚招集百姓,使流亡的人全部返回。张泰入京任御史,偕同同僚谏诤万贵妃干预政事,受到当廷杖责,差点被打死。出京督察京城附近的学校,因服丧离职,在家赋闲十余年。‎ 弘治五年,张泰被起用任回原官,巡察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率兵在孟乃寨阻截木邦宣慰使罕挖法。当地守臣安抚晓谕,思揲拒不听从,张泰与巡抚张诰集结军队以示必定讨伐,思揲害怕,才停止用兵。滇池涨水溢出,给人民带来灾害,张泰修筑堤坝来消除水患。回到朝廷,请求罢除织造内臣,减少受灾的皇庄和责成庄田的赋税,为京城所辖地区的灾民提供牛种。皇帝下诏只提供牛种,其余不施行。敌寇进犯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归罪于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上疏说镇守的大臣不和,皇帝下诏令张泰前往勘察。张泰上奏镇守太监傅德、原总兵官周玉侵占军队屯田。巡抚冯续削减军饷,敌寇多次进犯没有人肯抵御,损失士兵六百多人、马骆驼牛羊二万,都不上报。皇帝大怒,下令交给司法官来治罪。傅德被降职为内使,禁锢在南京,冯续编入平民户籍于口外。张泰又说甘州肥沃的土地全部被宦官、武臣占据,仍征收军税;城北的牧草、湖泊供驻守边疆的将士牧马使用,现在也被侵占。请求全部归于军队,并将此做法推行到延、宁两军镇,皇帝下诏全部采纳张泰的建议。升任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寺卿。‎ 当初,蓟州百姓的田地多被放马的草场侵占,又侵占御马监及神机营的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的数额也较原来大为减少。孝宗多次派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前往勘察,都不能解决。到这时派张泰偕同锦衣官会同巡抚周季麟重新勘察。张泰秘密求得永乐年间的旧档案,相互查考,查得应当归还农民的田地九百三十多顷,而京营和御马监牧地的旧有数额都没有减少。奏疏呈入,有人一再辩驳,尚书韩文竭力支持张泰,张泰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下发。到武宗继位,韩文再次请求,才交出张泰的奏章,流亡的人都得以恢复旧业。‎ 不久升任右副都御史督察南京的储备。上奏有关改革的十二件事,大多回复同意。正德二年,诏为工部右侍郎,过了一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张泰清廉谨慎,刘瑾专权,朝臣权贵争相贿赂他。张泰上表到京城,仅赠给他土葛。刘瑾因此对张泰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以南京户部尚书退休。第二年七月去世,被人挑剔其他事,被罚米数百石。刘瑾被杀后,按照制度赐予埋葬祭祀的礼数。 ‎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右族 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州遂大治。‎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 二年,襄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十五年,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仕,久之始得请。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改)‎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B.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C.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D.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解析]正确的标点是: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擢”指提拔官职,“授”指授予官职,“拜”指通过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 B.“右族”又叫“名门右族”,“豪右”,指豪门大族。古代以右为尊,所以称之为“右族”。‎ C.“胥隶”指封建官府中狡猾的小吏和差役。“信牌”指军政中传递公文时出具的凭借物。‎ D.“中书”是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 ‎[解析]“胥隶”指封建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许有壬善于安民。关中有警,邻州听任百姓外出逃避,路上弃婴,许有壬率领弓箭手紧闭城门防止百姓出逃,最终使辽州获得安定。‎ B.许有壬善于治政。他在知辽州时,不许胥吏因为公事进村扰民,严厉惩办贪婪残暴的豪门大族,极力平反冤假错案,州里局势安定。‎ C.许有壬清正廉洁。至元初年,因为长芦韩公溥家中私藏兵器,兴起大案,台省许多官员受到株连,因贪赃而倒台,许有壬远离其祸。‎ D.许有壬很有主见。有个从高邮来的僧人说张士诚请求投降,众人听后十分高兴,许有壬却怀疑其事,他喊来僧人质问,识破了谎言。‎ ‎[解析]“防止百姓出逃”分析不当,他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外敌进城。‎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5分)‎ 译文:最终禀报丞相,打开国家的粮仓取出四十万斛粮食救济灾民,依靠这些粮食得以活命的灾民很多。‎ ‎(2)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5分)‎ 译文:一天许有壬进宫见太子,太子臂上正立着一只凶猛的鸟并以此为乐,许有壬立即让左右的人将禽带走。‎ ‎[解析](1)“卒”“济”“赖”“活”各1分,语意1分。(2)“入见”“臂”“遽”“屏”各1分,语意1分。‎ ‎[译文] 许有壬字可用,他的先祖世代居住在颍州,后来迁居汤阴。许有壬幼年聪明过人,读书一眼就能看五行,曾阅读衡州《净居院碑》,那上面的文字将近一千字,他看一遍就能背诵,没有遗漏。延祐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同知辽州事一职。适逢关中有危急情况,邻近各州听任百姓外出躲避,道路上到处都是被弃的儿童和婴儿,许有壬独自率领弓箭手,关闭城门来守卫,最终平安无事。州里若有追捕之事,不允许胥吏进入村庄,只给通知文书,命令村里的役夫传呼欲捕之人,百姓安定而事情成功办理。豪门大族中贪婪残暴的就惩办他,冤案即使已作了判决,也都平反,洗脱他们的罪名,于是辽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泰定元年,朝廷刚设立詹事院,许有壬被选为中议,后又改任中书左司员外郎。京城一带发生饥荒,许有壬请求赈济那里的百姓。他的同僚责备说:“你的话固然好,如果亏了国家怎么办?”许有壬说:“不能这样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不亏民,怎么会亏国家呢?”最终禀报丞相,打开国家的粮仓取出四十万斛粮食救济灾民,依靠这些粮食得以活命的灾民很多。‎ 至元初年,因长芦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于是兴起大案,株连台省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大多因贪赃而倒台,只有许有壬的名字不在其中,因此忌恨他的人更加忌恨他。许有壬考虑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久又向南游历湖南、湖北。‎ 至元二年,襄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计,开掘西山金口疏导浑河,流经京城,到达通州,来通畅水运。丞相脱脱极力主张,许有壬说:“浑河的水,湍急凶悍,容易决堤,足以成为大害,泥沙沉积,容易堵塞,而不能行驶舟船;况且地势高低,很有不同,这样开凿只是劳民伤财罢了。”朝廷不接受此建议,最后情况果然像许有壬说的那样。‎ 至正十二年,河南盗匪猖獗,声势震撼黄河以北地区,许有壬提出抵御计策十五条,授予郡城的守将,百姓凭借他的计策得以安定。至正十五年,有个僧人名叫开,从高邮前来,说张士诚乞求投降,大家庆幸平叛的事情将要成功,都很高兴。只有许有壬怀疑这一消息是假的,唤来僧人质问他,果然言语中塞无言以对。转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太子左谕德。许有壬是前朝德高望重的老臣,太子很尊敬他并以礼相待。一天许有壬进宫见太子,太子臂上正立着一只凶猛的鸟并以此为乐,许有壬立即让左右的人将禽带走。至正十七年,因年老有病,极力请求辞去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才获得批准。至正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