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D.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C.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高立着贺家的祠堂,迁又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惟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甚至有的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带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惟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是为了引出
之后对贺家的介绍。
B.起初几年,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
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
是为了讨好海爷。
5.请简要分析第三段贺府后院的环境描写在情节方面的作用。(4分)
6.小说以“走正门”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B.褐衣: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也指贫贱或地位卑微者。
C.中郎将:帝王侍从官,其职责有护卫、陪从等,苏武曾担任此职。
D.股肱:指大腿和小腿。意为辅弼,古代常用以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季布勇猛善战,深受重用。他骁勇,曾为项羽旧将,屡次陷汉王于困境。 在汉时为孝文帝赏识作为肱骨之臣担任御史大夫。
B.季布能屈能伸,忍辱求生。 他战功卓著,楚国灭亡后,在濮阳周氏、朱家以及汝阴侯滕公的帮助下最终得以赦免,封为郎中。
C.季布胆识过人,直言劝谏。 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众臣阿谀献策,他却冒死力谏。 后又直言指出汉文帝的错误,刚直无畏。
D.季布性情疏朗,尚义任侠。他在朝廷之上斥责樊哙,寄书窦长君直言劝他不要与曹丘生交往,传中正面侧面展现了他的性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4分)
(2)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想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
①《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
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
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
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
1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 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6分)
(1)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2)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4)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A.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1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17.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 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荡秋千是一项刺激的运动。“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垣娥到月边。”飘逸而惊险。
材料:
踢毽子 放风筝 曲棍球
三五成群俏小丫 月杖争敲未拟休 雾穀云绡妙剪裁 鸿毛成撮脚尖花
坚圆净滑一星流 好风相送上瑶台
四、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这首散文诗,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我看见春暖花开(节选)
曹阳葵
当每一片花瓣都摘下口罩
当每一片叶子都迎来阳光
我看见春暖花开
祖国啊,你经历了怎样一个寒冬
惊恐的眼神、静默的树梢
空旷的车站、孤寂的街市
病毒、隔离和医护车
一起在朋友圈呼啸
那江边的迎春花
快告诉我
是谁,让这片热土的春天又回来了
这遍地的鲜花,是多少平凡的“无论生死”的请愿者浇灌
这春天的丰碑,由无数逆行的“武汉加油”的志愿者铸就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因果不当。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
2.C【解析】“挑战大于机遇”曲解文意,从原文中间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论
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
3.B【解析】A 项逻辑颠倒,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
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
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 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D 项说法绝对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4.(2分)D(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理解海爷的做法,而非“讨好海爷”)
5.(4分)①照应小说开头情节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分);②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的情节做铺垫(2分);③后院中的贺家祠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2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给满分)
6.(6分)好处:①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贺家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与贺家其他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②交代了主要情节。小说主要围绕“走正门”展开情节。③彰显了小说主题。“走正门”的孩子到祠堂祭祖总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头挺胸”“有礼有节”,最终衣锦还乡。④引发读者思考。“走正门”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2分)D
8.(2分)D(肱指胳膊)
9.(2分)A(担任河东太守,并不是因为他勇猛善战,事例与概括句有出入;原文是“欲以为御史大夫”,他最终并没有担任。
10.(1)况且秦朝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起义。到现在(国家的)创伤还没有治愈,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以事于胡”,意译;瘳,治愈;面,当面;摇动天下,使动用法。 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季布于是非常高兴,延请曹丘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远近闻名的原因,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说通假“悦”;引,延请;益,更加;判断句。 以上各1分,句意1分)
11. (2分)C(“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错,此句表意很直接)
12.(6分)①借景抒情。词人借风雨、秋雁等萧瑟秋景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②用典抒情。
借冯谖弹铗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借荆轲、高渐离击筑悲歌,李白杜甫的友谊比况自已和朋友情投意合、豪放不羁。③直抒胸臆。“男儿事业无凭据”,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3.略
14.C(A “葩”应为pā;B“曳”应为yè;D“谑”应为xuè)
15.A(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6.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 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17.B(《蜀相》是咏史怀古诗,《书愤》是抒情诗,两者颠倒)
18.(6分)①踢毽子是一项灵巧的运动。 “三五成群俏小丫,鸿毛成撮脚尖花。”超逸而洒脱。
②放风筝是一项闲适的运动。 “雾穀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安逸而舒畅。
③曲棍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精彩而紧张。
(每句2分:诗句上下句的顺序不作硬性要求,但一定要和前面的运动项目一致,1分;每句最后的概括要贴切准确,1分)
19.写作提示:
这是热点话题+明确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热点话题是全民抗“疫”。这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热点人物事件,引导青少年弘扬社会正能量并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自觉提高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追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文体是读后感,要注意必须体现读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如题目应体现“读《我看见春暖花开》有感”,可以直接以之为题,也可另立标题,以之为副标题;在行文中,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最好点出是读后感。
行文中应体现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诗歌材料第一节暗示控疫成功,抗疫胜利;第二节回顾疫情,形势严峻;第三节照应第一节,追问战疫取胜的原因;第四节回答问题,礼赞、铭记那些奉献的人。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和含意都紧扣抗击疫情,写作时不能偏题;重点在于礼赞、铭记那些为抗疫胜利,为民尽心服务、为国无私奉献的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请愿者、志愿者、逆行者等,突出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爱国为民的精神。若重点写出现疫情的原因、疫情中出现的问题(散布谣言、抢购物品、地域歧视、逃离隐瞒等)、疫情造成的危害等,属于偏题。若作文重点抛开抗疫写奉献、平凡与伟大、英雄等,或当作诗歌鉴赏,重点写诗歌的语言、手法等艺术的,按严重偏题甚至跑题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