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社会而退出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1. 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梅戏是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大别山采茶调,传入安庆并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剧种。
B. 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C. 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D. 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
B. 第二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C. 第三段用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来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 第五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B. 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能够说明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
C. 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D.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黄梅戏是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大别山采茶调”错误,原文中是“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属于张冠李戴。C项,“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错,原文中是“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属于语意扩大化。D项,“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错,原文中是“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属于因果倒置;另外“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强调“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错误,原文是说“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属于曲解了文意,张冠李戴。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 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 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 “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 “80后”,平均年龄为 31~33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 2019年1月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现失败。
B. “嫦娥奔月”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巨大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黄不接。
C.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D. 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发射绕月探测的卫星,甚至还包括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也登上了月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复杂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成必须成功的坚定信心。
B. 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中国太空行动的旁观者。
C. 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前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
D. 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鹊桥”来中转月背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等功能。
6.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4. D 5. C
6. ①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②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③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错误,原文中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属于语意扩大化。B项,“‘嫦娥奔月’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错,原文中是说“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属于语意扩大化。C项,“首次月表软着陆”错,原文是“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属于曲解文意。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前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错误,原文是说苏联的月球车“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可以概括为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由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可以概括为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由材料四“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可以概括为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船歌
蒙福森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号,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来——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档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转眼,就到了1943年。 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进了抚河镇。
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
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
张德贵断然拒绝。
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他们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
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力。”
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
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 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三段对抚河及两岸险象环生的环境的描写,渲染出此处河道之险以至令人惊心动魄,望而却步,故经此险滩非请当地船工不可。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和老板互致问候、和弟兄们分钱等就体现出张德贵为人和善,做事公平,不徇私。
C. 小说开头介绍主人公张德贵水性好,行船技术一流,没有在抚河上失过手,意在为后文鬼子找他帮忙运粮埋下伏笔。
D. 答应为鬼子运送粮食,上船时,张德贵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他知道这将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他已经决定与鬼子同归于尽。
8. 小说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女儿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丰富小说的内容。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使故事内容丰富,线索增多,扩大了小说的容量。②从一个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形象。描写张德贵热爱自己的老婆、儿子和女儿,表现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为后面描写他先救出全家人,再赴运输“战场”做铺垫,这也从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③使情节波澜起伏。因为日本人抓了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胁迫他就范,使情节在曲折中发展。
9. ①贯穿全文。“船”这一物象,提供了众多人物工作的对象,特别是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是船工们生活的依靠。②推动情节发展。无论是张德贵及他的伙伴们劳动的场所,还是老板们经商物资、日本人运送粮食,都需要“船”这一事物,在险滩上船破人毁,则能使情节发展达到高潮。③为塑造人物服务。张德贵的驾船技术高超,驾船过险滩时胆大心细,与敌人斗争时,他驾驶运送的粮船撞上大石头,体现了他保家卫国、誓死反抗的精神。“船”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必不可少的载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第二、三段对抚河及两岸险象环生的环境的描写”错误,小说的第三段没有环境描写。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女儿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到小说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首先,小说写到“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和日本鬼子“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引出张德贵为救家人而舍身杀敌。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描写张德贵热爱家人,表现他家庭幸福,为后面描写他先救出全家人,再赴运输“战场”做铺垫,这也从侧面塑造了主要人物的光辉形象。同时,写日本鬼子抓了张德贵家人胁迫他就范,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扣人心弦。从小说的内容上看,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使故事内容丰富,线索增多,扩大了小说的容量。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再看“船”这一物象与小说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船歌”,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展开,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船”贯穿全文,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船”是船工们生活的依靠。从小说的情节发展看,“船”推动了情节发展。无论是张德贵等船工的谋生,还是老板们经商物资、日本人运送粮食,都需要“船”。而最终主人公张德贵在险滩上舍身杀敌,人船俱毁,“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使情节发展达到高潮。从塑造人物形象来看,张德贵的驾船技术高超,驾船过险滩时胆大心细,“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与敌人斗争时,他驾驶运送的粮船撞上大石头,“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体现了他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精神。“船”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必不可少的载体。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B.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C.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D.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文中“成化二十年”“弘治七年”等属于年号纪年法。
B. 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 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指上奏疏。
D.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 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是怕劳民伤财,担心有其他变故,最终停止这件事。
C. 邵宝为官正直,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时,刘瑾独揽朝政,邵宝不与其来往,刘瑾发怒,要弹劾他。
D. 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
(2)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沉默不语地走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应理解为“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所以可以排除A和D项;瑾诛,起巡抚贵州,应理解为“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可以排除B,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晦’指农历每月三十”错误,这里应该是“晦,农历每月月末,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错在“邵宝不与其来往,刘瑾发怒,要弹劾他”,原文是“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意思是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陈熊,这里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下令”“与试”“相率”“以千计”的翻译各1分,“士不葬亲者”句式1分;第二句中,“督漕”“所劾”“默然”的翻译各1分,“平江功臣后”句式1分,句意1分。
【点睛】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4. 下列对全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 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 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 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15. 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答案】14. C 15. ①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前两句,叙事起笔,即景取譬,自寓身世经历。三、四句,即景抒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②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过片两句,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美黯淡色彩。这是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反映。末尾两句,写日落江平,而作者人不平静,表达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全篇于清婉中含深沉的伤时感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是:“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这首诗的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前两句,叙事起笔,即景取譬,自寓身世经历。诗人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相似,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三、四句,“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即景抒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诗的下片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过片两句,“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末尾两句,“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写日落江平,而作者人不平静,表达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全篇于清婉中含深沉的伤时感乱之情。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多事”“尽情”“喜 ”“ 惊”,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语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即使比自己年少,也有可能懂得道理比自己早。
(2)李白在《蜀道难》 一诗中,指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这两句也写出了蜀道的狭窄,表现出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
(3)白居易的《琵琶行》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通过音乐间歇时诗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晚年的杜甫在经历长期的漂泊之后,处境凄凉、生活困苦。在《登高》 中他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答案】 (1). (1)生乎吾后 (2).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 (2)西当太白有鸟道 (4). 可以横绝峨眉巅 (5). (3)别有幽愁暗恨生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7). (4)万里悲秋常作客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乎”“先”“当”“巅”“幽”“胜”“常”“独”。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乐是个艺术天才,16岁时,他在北京艺术学校学习古典音乐,仅仅一年时间,他就已经▲ ,登上了首都剧场汇报演出的舞台。然而他无意功名,随心而活,任似水年华从指间流过,潇洒不已。也正是这份潇洒,让他的歌曲 ▲ ,直抵人心。在崔健的再三邀请下,杨乐终于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参加了著名的竞唱节目《中国之星》。在杨乐上台表演前,推荐人崔健致辞:“如果杨乐的声音没有被这个世界听到,可能不是杨乐的遗憾,而是我的遗憾,是社会的遗憾。” 他是整个节目中( ▲ )。从而,他的登场首次就震撼了观众,最终挺进了决赛。与其他盛装登场的歌手不同,杨乐就如同90年代的校园民谣歌手。他总是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坐在椅子上抱着木吉他 ▲ ,声音像月光般铺满了现场。当杨乐演唱结束后,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起立,掌声 ▲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杨乐的表演完全对得起崔健的期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轻车熟路 别开生面 响遏行云 经久不衰
B. 轻车熟路 别具一格 响遏行云 经久不衰
C. 驾轻就熟 别开生面 浅吟低唱 经久不息
D. 驾轻就熟 别具一格 浅吟低唱 经久不息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年龄最大的歌手,也是崔健唯一邀请的歌手,更是最缺乏舞台经验的歌手。
B. 最缺乏舞台经验的歌手,也是崔健唯一邀请的歌手,更是年龄最大的歌手。
C. 崔健唯一邀请的歌手,也是年龄最大的歌手,更是最缺乏舞台经验的歌手。
D. 年龄最大的歌手,也是最缺乏舞台经验的歌手,更是崔健唯一邀请的歌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从而,他首次登场就震撼了观众,最终挺进了决赛。
B. 然而,他的首次登场就震撼了观众,最终挺进了决赛。
C. 然而,他的首次登场就慑服了观众,最终挺进了决赛。
D. 然而,他的登场首次就震撼了观众,最终挺进了决赛。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轻车熟路:意思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既熟悉又容易,侧重情况的熟悉。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很熟悉,做起来很轻快,侧重技艺熟练。文中是“学习古典音乐”应该用“驾轻就熟”。别开生面: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别具一格:另一种独特的风格。文中是“他的歌曲”,应该用“别具一格”。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浅吟低唱:诉说的是一种淡淡的感觉。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快乐。文中是说“声音像月光般铺满了现场”,应该用“浅吟低唱”。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经久不衰:形容某件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文中是表现“掌声”,应该用“经久不息”。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上段的“推荐人崔健致辞”和后文的“他首次登场就震撼了观众”应该“崔健唯一邀请的歌手”在前,和前文承接;“最缺乏舞台经验的歌手”在后,和后文承接。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和前一分句间应该是转折关系,应该用“然而”;问题二是“首次”的位置不当,应该是“他的首次登场”。故选B。
20.下面是某校友因病无法准时参加母校80华诞庆典,特发给学校联络办老师一封致歉电子邮件,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够妥帖,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校联络办老师:
您好!
我是母校校友,听说母校将于本月18日上午10点,在学校体育馆举办80周年校庆。本想准时光临庆典,畅叙师生共进之谊,见证母校百年辉煌,但今日突感身体欠安,恐无法及时前往母校参加庆典,特此致歉。
校友×××
2019年×月×日
【答案】①将“听说”改为“欣闻”;②将“光临”改为“参加”;③将“见证”改为“重温”或“回顾”。“见证”母校百年辉煌,对作为在校学习仅数年学生不合适;④将“身体欠安”改为“贱体抱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①“听说”表达太过口语化,太随便,可将“听说”改为“欣闻”。②“光临”是欢迎别人到来的敬词,这里是说自己,可将“光临”改为“参加”。③“见证”是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这里对应母校百年辉煌,对作为在校学习仅数年的学生不合适,可将“见证”改为“重温”或“回顾”。④“身体欠安”是称人生病的婉辞。可将“身体欠安”改为“贱体抱恙”。
21.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寒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首先登录个人用户选取所需的课程内容,自学过程中可进行视频学习、交流讨论并做在线自测,学生可查询学习过程的测评报告,完成后退出或再次进入微课目录选取学习内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流程图的能力。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以此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侧重考察考生对事件过程与次序的表述。解答本题思路: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析关系,各环节在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各环节之间有何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承接等),即可形成答案。本题的解答思路:络微课的自主学习流程分为五步,首先登录个人用户选取所需的课程内容,然后在自学过程中可进行视频学习、交流讨论并做在线自测,之后学生可查询学习过程的测评报告,完成后退出或再次进入微课目录选取学习内容。
四、写作(60分)
22.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今年的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命题比较好。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由此类推:谈尊重、谈纪律、谈文明礼貌语言等等。文体应当以议论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