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7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训练(全国)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韩汝度还关中①‎ ‎[明]何景明 华岳云台万里情②,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 ①韩汝度:作者友人。正德九年,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②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末句“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准题干。题干指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两问,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抓关键诗句,分析作者情感。“眺秦城”写出两人虽天各一方,但“万里情”仍在,表达出作者的惜别之情。诗人借助想象,写韩汝度回去后登华山、赏黄河的情景,其实是对友人的劝慰。‎ 第三步:先指出抒情方法,再具体分析表达的情感。‎ ‎【答案】 ①直抒胸臆:汝度回到家乡,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人感情相连,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②间接抒情:诗人想象汝度归去后登上华山,远眺秦城,俯瞰黄河的快意舒畅,表达了对友人罢官还乡的劝慰之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注],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古代的笛曲中有《梅花落》,曲中传达的是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别,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两种。第一首诗写了梅花洒满关山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这是借景抒情。第二首诗则是直抒胸臆。分析区别时要和文本结合起来,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分析。‎ ‎【答案】 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馀”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AC [A项,这首诗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所以选项说“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不对。C项,“尚馀孤瘦雪霜姿”,是赞美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选项说“无奈”不对。]‎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 ‎                                ‎ ‎                                ‎ ‎                                ‎ ‎                                ‎ ‎                                ‎ ‎【答案】 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是写梅花的,但全诗八句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描写梅花的形色味香或精神品质,只是写到了它怒放的环境以及诗人围绕它的活动及内心感受。首联中的“江头”,颔联中的“雪”“夜”“明月”,尾联中的“日落”“鸦”,属于环境描写,用以上事物(意象)去暗写梅花,可见运用的是烘托手法。‎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诗以写诗人的举动层层渲染,去表现诗人对梅花的复杂感情,第二句的“行绕去还来”,第七句的“沉吟日落”,极力渲染诗人对梅的喜爱留恋以及不忍离去之情。‎ 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卢 挚 残花酿蜂儿蜜脾①,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红雨②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③相思病体。‎ ‎【注】 ①蜜脾: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如脾,叫作蜜脾。②红雨:比喻落花。③医不可:医不好,治不愈。‎ ‎“杜鹃声里又春归”在曲中起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果不会根据该句在诗歌中的位置来判定作用,很容易走入误区。在开头,一般是统领全篇或领起下文;在中间,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在结尾,卒章显志,升华题旨。“杜鹃声里又春归”处在曲的中间,承上启下。具体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思考。‎ ‎【答案】 此句在曲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①承上,总结前五句所描绘的春归之景;②启下,即景生情,由春归之景而引出最后两句的相思之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