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题 ‎2019.06‎ ‎(注意: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先考虑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领导者对于百姓的影响之大,会自然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涉及到“风”,指的是人生社会现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D.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有时比法律的影响还广。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并在其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会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才能追求到人生的幸福。‎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的手法与“赋”“比”“兴”的内容合称为“诗经六艺”,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借鉴好习惯好风俗,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好习俗。‎ B.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C.‎ ‎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风随草动”错,应该是“草随风动”。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人们每做一件事把亲友们的看法”错误,太绝对,原文是“往往把”,“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错误,表述绝对,文中还有一种选择“否则,你就不会去做”;B项,“符合所有人”错误,应是“大部分人”,扩大了范围;D项,“‘风’‘雅’‘颂’的手法‘赋’‘比’‘兴’的内容”错误,内容与手法颠倒。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C项,“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错误,判断太绝对,根据文中信息看来,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 慧 汪曾祺 仁慧是观音庵的当家尼姑。当初建庵的时候,我的祖母曾经捐助过一笔钱,这个庵有点像我们家的家庵。我还是这个庵的寄名徒弟。我小时候是个“惯宝宝”,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在几个和尚庙、道士观、尼姑庵里寄了名。这些庙里、观里、庵里的方丈、老道、住持就成了我的“干爹”。我的观音庵的干爹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我也跟着叫她二师父。尼姑则叫她“二老爷”。‎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饺子。香蕈(即冬菇)汤;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在正殿对面盖了一个高敞的过厅。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全都盛装而来,长裙曳地。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她们吃了之后,把仁慧叫来,问:“这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鲜?没有放虾籽么?”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虾籽呢!就是香蕈!——黄豆芽吊的汤。”‎ 观音庵的素斋于是出了名。‎ 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仁慧说可以,但要三天前预订,因为竹荪、玉兰片、猴头,都要事先发好。来赴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于木瓜酒这样的淡酒,不预备烧酒。‎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斋的人多,收入的香钱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乐助”的钱柜里的香钱,一个月一结,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给大家的。至少,办斋的日子她们也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这铁桥是个风流和尚,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对经卷、唱腔、仪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在正殿上摆开桌子凳子唱诵。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土改后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还俗?嫁人?”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 仁慧后来在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生意很好。菜根香名菜是香蕈饺子。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 ‎(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大量文字描写尼姑生活,多用细节绘声绘形,生动形象。段落错落有致,详略得当。语言俏皮泼辣,诙谐幽默。‎ B.‎ ‎ 仁慧整修观音庵,使得观音庵面貌一新,不是为了自己不喜欢暗无天日,而是为了更能吸引施主前来烧香拜佛。‎ C. 仁慧做的香蕈饺子味道鲜美,因为是素斋,并没有放虾籽,全是原汁原味的道地食材,突显仁慧的过人之处与手艺高超。‎ D. 仁慧的在庵里的处处作为,表明其有做当家之才,也有做主持之心。二师父也是明眼人,就退居下来,让仁慧当家,也是迫不得已。‎ ‎5. 二师父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仁慧的映衬作用。‎ ‎6. 请探究文末划线句子的意蕴。‎ ‎【答案】4. C 5. ①二师父不大过问庵里的事,香火冷落,院里败落的“无用”和仁慧动脑筋修葺,使庵里气象兴旺、生机蓬勃的“能干”形成对反差,突显仁慧的才干与肯干;②二师父潜心念佛,大门不出的呆板木讷与仁慧谙熟人情的积极走动,映衬了仁慧的入世与机智;③二师父对仁慧办素席的事不以为然与仁慧心灵手巧经营有成,反衬出仁慧有经济头脑与关爱众人;④二师父不能容忍仁慧学会放焰口,表现出仁慧大胆泼辣,敢于突破世俗的创新精神。 ‎ ‎6. ①仁慧怀有仁爱之心,一心为观音庵的发展及尼姑的生活着想,仁者寿。②仁慧很聪明,不为困境所累,能打破常规,设法改变现状,智者乐。③仁慧有信仰,内心丰盈,精神饱满,虔诚向佛又活有滋味,生活无忧。④仁慧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坦荡心宽。⑤仁慧处事圆通,人际关系和谐,身心愉悦。‎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A项,“俏皮泼辣” 错误,文中语言没有俏皮话,辛辣的讽刺之类的语言; B项,“不是为了自己”错误,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环境;D项,“也有做主持之心”“也是迫不得已”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题干中给出方向“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答题时找到次要人物的言行,然后分析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此题可通过文中二师父“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和任慧的做法“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仁慧说可以”相比较,分析二师父对任慧“有才干与肯干”“入世与机智”“有经济头脑与关爱众人”“敢于突破世俗的创新精神”的形象特征的衬托作用。‎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分析任慧之所以这样的原因,重点从其心理的角度分析,可结合文中的句子“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仁慧说可以”“赴斋的人多,收入的香钱就多,大家都能沾惠”“至少,办斋的日子她们也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仁慧学会了放焰口”“‘还俗?嫁人?’仁慧摇头”“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分析任慧“仁者”“智者”“虔诚向佛”“坦荡心宽”“处事圆通”的良好心态。‎ ‎【点睛】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答题时一般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来自英国咨询公司“未来起源”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智能家居产品2018年的出货量增长了39%,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美元。在中国,刚刚发布的《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也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达到1.5亿台,同比增长高达35.9%。“未来起源”公司分析师菲利派·奥利维拉表示,智能家居设备已经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日常任务,提高安全性并节省能源费用,这一品类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互联互通”已开始被视为智能家居下一场入口争夺战的关键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小米等,都已开始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家居设备也开始“试水”支持多个智能家居平台系统。市场研究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其研报中表示:“尽管突破依然是局部性的,但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以实现更多的设备互联、场景构筑与体验,未来将是平台级之间共赢合作、构筑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真正时代。”IDC预计到2019年,将有67%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将有23%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两种及以上互联平台。这不仅拓宽了用户的产品选择空间,也扩大了智能家居产业生态的范围。‎ ‎(陈静《智能家居,可以出手了》)‎ 材料二:‎ CNNI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5 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高达97.5%,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远程操控的基础。随着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主力消费群体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将使得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不再仅局限于高端市场。‎ ‎《中国智能家居:社会环境——移动互联为远程操控创造条件,消费升级助推家居智能化》‎ 材料三:‎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热闹非凡,新品层出不穷,但罗马不是一夜建成,当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未成熟,无论是消费者的认知度、接受程度,还是智能家居产品,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很多属于‘伪智能’。”宁波木马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杨焕灿指出,很多所谓的智能不过是给产品增加了一个远程控制,通过联网用手机APP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 就单品而言,使用智能扫地机的卢女士指出,机器性能还有待优化。比如家里沙发下面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个高度,机器有时候走到沙发下时不能感应到前方障碍物,经常被困在沙发下需要人把它搬出来才能继续工作。此外,机器虽然对地面灰尘、毛发、棉絮、食物碎渣等清理效果还算理想,但对有点黏性的物质就无可奈何了。‎ 另一方面,产品之间难以互通,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际,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较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试图通过各个领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不少企业自身生态系统逐渐丰富,但不同品牌之间相互隔离、难以互通,甚至一个家电对应一个手机APP,繁琐程度吓跑众多消费者,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苑永亮说。‎ 价格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拦路虎”。‎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门窗电机制造商——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郭先生说:“一些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太高,让愿意消费的年轻人下不了手。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概念化的营销手段,把智能家居吹得天花乱坠,顾客心理预期较高,但最终营销的风吹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产品华而不实。糟糕的用户体验,打消了用户对智能家居的积极性。”‎ 他还提到了未来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相关难题。‎ ‎《今日关注:智能家居离我们有多远》‎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智能家居出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未来其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智能家居设备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B. 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预计到2019年,将有一半以上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 C. 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注重“性价比”转为注重“品质感”。‎ D. 市场上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只是借助于远程控制实现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不属于真正的智能产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占网民的比例逐年增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远程操控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可能。‎ B. 2014 —2017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需求变化显示,无论从性价比、新科技和功能、品牌知名度……促销力度、客服态度都是呈现增长态势。‎ C. 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还努力通过不同渠道打进智能家居市场,以便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D. 在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阻碍,智能家居行业的制造商有自己的思考,作为相关行业人员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克服困难。‎ ‎9. 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有哪些“拦路虎”?请概括回答。‎ ‎【答案】7. C 8. B ‎ ‎9. (1)智能家居单品仍有缺陷(机器性能有待优化);(2)产品之间难以互通,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3)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太高;(4)概念化的营销手段使用户期待过高,用户体验差;(5)未来还有相关难题需要攻克。‎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C 项,“从注重性价比转为注重品质感”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促销力度、……都是呈现增长态势”错误,“促销力度”没有增长。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有哪些“拦路虎”,此题的答题区位在材料三,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就单品而言,使用智能扫地机的卢女士指出,机器性能还有待优化”“另一方面,产品之间难以互通,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价格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拦路虎’”“他还提到了未来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相关难题”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旧堂集序 姚 鼐 ‎①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②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③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 ‎④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11. 下列各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三祖”。‎ B. “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 “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 D. “浮屠”,指佛塔,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同,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歌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被人称许。‎ B. 王禹卿跟随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叹上天这是要成就他的诗作。‎ C. 姚鼐在京师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称赞,便与王先生交往密切起来,每天都去求教。‎ D. 王禹卿信奉佛教,后来豪放不羁的气概已渐渐地衰退,追求本性,从此决定不再写诗。‎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2)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答案】10. A 11. B 12. D ‎ ‎13. (1)他自负才气,喜好新奇,想要取尽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诗文。‎ ‎(2)坐在地上饮酒,相对着悲壮歌咏一直到天黑,见到我们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3)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4)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情(的发生)。‎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人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句,不要断开;“两人滇/蜀间诗”作“传”的宾语,不要断开;由此排除BC;“盖”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由此排除BD。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归有光”错误应为“刘大櫆”,“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C项,“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错误,“可见”推断没有依据;D项,“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错误,浮屠这里指佛教,应该是禹卿爱好佛教。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从此决定不再写诗”错误,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据;做;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第(2)句,与:给;其:一定,可要。‎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也被人颂扬。他自负才气,喜好新奇,想要取尽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诗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出使琉球,邀请王先生一道渡海,他便很高兴地去了。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流着眼泪想挽留王先生,他不听从。在渡海时船翻了,他有幸得救,没有死。于是自己越发高兴,说:“这是上天要成就我的诗作啊!”(于是)作诗更多且奇特。‎ 我原先不善于作诗,曾经胡乱吟咏几句,来自我消遣罢了。在京师遇到了先生,他却称道赞许我的诗作,认为写得还可以,之后,我就与先生交往密切起来,平时空闲时大概没有一天不去求教他的。一天,遇上天气寒冷而又阴暗,和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上城西黑窑厂,坐在地方饮酒,相对着悲壮歌咏一直到天黑,见到我们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后来,先生从海外回来,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后)离开朝廷做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途中经过扬州。那时正好我也在扬州,便赋诗分别而去。我随后到京师做官,而朱子颍也到了四川,都不能相见。那时有从西南来的人,传颂两人在云南、四川一带写的诗,这些诗雄健杰出,瑰丽奇异,好像不能推测想象,大约都是些赞美山川壮丽之作。‎ 王先生在临安做了三年知府,由于官吏议事而被降职,于是返回丹徒,来往于吴、越一带。所作诗文多带徘徊、彷徨之意。过了很久,我因病回到江南,而朱子颍出任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请我主持。到这时已与王先生分别十四年了,而又在扬州相见,人的相聚离散竟是如此,难道不是天意吗?‎ 王先生喜欢佛教,近来收获一天比一天多。王先生和我曾经在使院一同住宿,我又过江住到他家的食旧堂内,整日整夜地畅谈,又以摒弃俗念,使心境清静教我,回归探求人的本性。那些话妙极了,我生平很少从别人那里听到。但是王先生的豪放不羁的气概也渐渐地衰退,不如少壮的时候了。那么从前遍游山水时写的宏伟壮丽、奇特多变的诗篇,王先生从此将不会再写了吗?我已读完了王先生的诗作,感叹那些从古至今少见的作品。朱子颍便让人抄写了十几卷,取名《食旧堂集》,将要刻印传给世人,我于是写了这篇序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苏 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注:啼鴂(jué):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红处处闻啼鴂”一句视听结合,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暮春之景。‎ B. 因界域分隔,于家乡不能自由往来;加上音信难通,让作者黯然神伤。‎ C. 深夜从思家的梦中醒来,伤心欲绝。只听得传来角声,望见月落。‎ D. “梅花”指《梅花落》,这里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15. 赏析“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三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4. A 15. ①点明暮春时节(清明);②表明词人客居异地;③写出春景将尽,芳草消歇;④奠定全词伤感的基调;⑤引起下文的“忆别”。‎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生机勃勃”错误,应为“凄切”。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有没有明确鉴赏的角度,如本题“赏析‘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三句的表达效果”,题干中只给出鉴赏的对象,但没有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考生可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诗句写了什么景,景物有何特点,使用什么技巧,有何效果,除此之外,考生还要根据诗句所在的位置分析其作用。从词中来看,“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在词的开头,故考生在鉴赏的时候要结合诗歌首句或首联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一句是写景,诗人以“阑珊”写“春意”,“阑珊”意为“将尽,衰落”,可见此时是暮春,又以“歇”写“芳草”,“芳草”本指香草,而此时香草已经消歇,既是晚春,加之消歇的芳草,呈现出的是衰败之景;第二句写词人的处境,“客里”说明词人此时客居异地,所见风光乃游子眼中的他乡之景,在衰败之上更添伤感之情,可以说是哀景加哀情,更添其哀,结合下文可知,词人在这阑珊的春意之中“忆别”,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篇都笼罩在伤感之中,可见开头三句的哀景哀情已经奠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第三句以“清明节”交代季节,同时以“又”字表明在外作客,已非一年,更添悲伤之情;结合下文来看,这样的情境自然引发词人的思乡忆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其志洁,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3)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 朝搴阰之木兰兮 (2). 故其称物芳 (3). 能克终者盖寡 (4). 珊珊可爱 (5). 砯崖转石万壑雷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 乘醉听箫鼓 (8). 转轴拨弦三两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搴阰、砯、壑、潦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当然“聪明”,它意味着新发现新发明。但换个视角看,科学也很“笨”。科学是“老实学”,什么事都讲实证。实证是指以实验证明理论假设,以求有所发现和创造。科学能称之为科学,就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实验和实证就没有科学。实证是艰辛 ▲ ,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各种风险,故而志在求真者总是不畏艰难和险阻老老实实求证,绝不能为物欲所惑而 ▲ ,绝不能因权势或眼前利害而 ▲ 。这种“笨”,正是科学精神精髓所在。没有这种“笨”,就没有新发现,就没有关键技术突破,就没有重大原创成果和科技“高峰”。正是这种“笨”,成就了科学“大聪明”。( ▲ )。‎ 于敏雪藏30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因太劳累他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都是别人用手帮着抬腿。一次核试验之前,于敏突然发现原设计中有存疑处,立即报告上级,要求暂停试验准备,直到疑问排除。上级领导问:“如果再发现问题怎么办?”他说:“再发现问题,我再如实报告。”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使我国核试验成功率之高为世界所无。他还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之中,便足可自慰了。”足见,于敏式宁静是“知”,于敏式宁静更是“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劳作 投机取巧 屈从 B. 事业 投机取巧 屈就 C. 劳作 朝三暮四 屈就 D. 事业 朝三暮四 屈从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而是这种“大聪明”。‎ B. 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不是这种“大聪明”。‎ C. 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更是这种“大聪明”。‎ D. 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也不是这种“大聪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B. 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重大突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C. 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创新,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D. 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技术,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劳作”:劳动、工作,微观而具体的动作、行为、活动;“事业”:指人所从事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宏观概括的词语。依据上文“实证是指以实验证明理论假设,以求有所发现和创造”推断,第一空应为“劳作”。“投机取巧”:利用时机谋取私利、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朝三暮四”:形容反复无常。依据“志在求真者总是不畏艰难和险阻老老实实求证”推断下文意在强调实证的踏实过程,第二空当为“投机取巧”。“屈从”:不敢反抗,勉强服从;“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第三空所填动词宾语为“权势或眼前利害”,选“屈从”搭配恰当。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依据上文想说的是于敏的“笨”,排除A“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这种“笨”,正是科学精神精髓所在。没有这种“笨”,就没有新发现,就没有关键技术突破,就没有重大原创成果和科技“高峰”,可见想说的是于敏具有“大聪明,所以B项“不是这种‘大聪明’”不合文意,排除。”D项两句话都不对。根据上下文作者意在解说于敏的“笨”实质上是一种“大聪明”。对两者都是肯定,且语意呈递进关系。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文中所给语句中“实现……原理”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A项句中“攻克……原理”搭配不当;C项句中“实现……原理创新”语意不通;D项句中“攻克……技术”搭配不当。故选B。‎ ‎20.下列对话中,表达全不得体的一项是 甲:张先生,您好!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晓华。久仰①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 乙:后生可畏,很荣幸认识你。 ‎ 甲:您编剧的《风雨七十周年》新作刚刚杀青,能介绍一下您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主旨吗?‎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建国70年来的心路历程。 ‎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文学家,向您致敬! ‎ 乙:你言重了,谢谢!‎ A. ①⑦⑧ B. ②④⑧ C. ③⑤⑨ D. ④⑥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尊容”应为“尊驾(真容) ”; “后生可畏”不妥,突兀; “荣幸”应为“高兴”; “一个”应为“一位”;“脑子”应为“智慧”; “言重”宜为“过誉”“过奖”。故选C。‎ ‎2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三国演义》中曹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汪曾祺小说自选集·异秉》中的陈相公、《雷雨》中的侍萍、《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 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梦想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 , , 。‎ ‎【答案】示例:1、遭到权贵排挤而离开朝廷,李白的梦想是名山和仙境,渴盼寻仙访道笑傲权贵。2、痛感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敌手,辛弃疾的梦想是中原和英雄,渴盼北伐抗金收复河山。3、不满贫寒家庭的穷困和限制,孙少平梦想外面的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追求理想生活和自我。4、从小被遗弃相貌丑陋无比而自卑,卡西莫多的梦想是默默守护着爱丝梅拉达,只求心中的女神一生幸福平安。5、感慨人生如朝露般短暂易逝,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归附建立功业 希冀打败孙刘一统天下贤才归附建功立业。‎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句子的内容,首先是对现实的哪方面不满,然后产生什么样的梦想,追求什么即可。‎ ‎22.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暑假七日游学策划框架,请把这个框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示例:为了感受名校、丰富暑假生活;学校将组织高一学生到著名高校开展七日游学活动,活动主要有听专家报告、参观校史陈列室、到图书馆自修室学习。要求参加者事先搜集高校信息、准备好生活物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第一步是看图。这是一个七日游学的初步构思框架图,图中由总到分形成三级信息,显示七日游学的准备、高校以及此次活动的意义。第二步是用文字简明表达。限于题干所要求的字数,在用文字表达的时候,无法写出全部可能的细节,只能把所给信息用连贯的话语连缀起来表达。把具体的内容按照逻辑顺序一一呈现。文字叙述中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 四、写作(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赛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1931年抗战爆发,学生“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抗日”。即便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张伯苓校长的公子也纷纷走向前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知识青年纷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81年北大学子发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倡议。‎ 材料二:‎ 当今,不少大学生赴国外留学,留居海外。‎ 某青年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新时代,新青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崛起着!‎ 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抱负如斯,何以惧山海之远?‎ 前有马云把握时机,一手打造阿里巴巴的江山,后有B站CEO陈睿奇思妙想,共聚青年人的盛会。无数的热血在中国企业这条血脉下涌动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这场属于青年人的商业搏击,正在改革开放的巨浪中激烈进行着,也正因如此,青年人们一手翻覆了一片天地,诚如毛泽东在青年大会上提及的“青年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奋斗,青年人理应有这样的奋斗精神,让中国的创业创新,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正如圣埃克絮佩里所言:“真正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青年人理应走出加达默尔所言的“前文本世界”,通过踏实的态度,去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什么是走出前文本世界?就是要让青年人有创新意识,不拘囿于原本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积极的寻找一种突破,达到一种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诚哉是言也。创新创业,也是真正能改变原有格局的事情,我们应如史怀哲笔下的“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在大数据时代下投入新行业的怀抱。‎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青年人更应扬帆远航,4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已然愈加自信,愈加有能力做时代的肩负者,中国青年,不论是在中国的舞台,还是在世界的舞台,都有了光芒乍现的一刻。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世界范”青年,道阻且长,但每一个青年,都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努力做好中国青年的新标签,新风范。‎ 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 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 青年有梦,应肆意追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是相关“青年”的话题,材料一写“五四时期”“抗战时期”“共和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青年的思想行为,材料二写现代青年的行为和思想,材料的中心是应该作什么样的新时代青年,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青年的追求应顺应时代要求,能自觉地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有责任感、使命感,去奋斗、担当、有作为。重心是青年应该怎么做,写出使命感、责任感,更应该写出如何去做。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襟怀要宽,要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观点,用丰富而有个性的材料表达观点。切忌喊口号、说大话、讲套话,空泛地只谈个人与国家关系而不谈如何行动。主要看写作的重点把握。‎ 参考立意:‎ ‎(1)新时代青年应该有责任感、使命感,去奋斗、担当、有作为;(2)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传统,以国家为重;(3)青年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听从国家的召唤。‎ 结构示例:‎ 首先明确文章观点“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然后分析时代特征: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在以马云、陈睿为例论证;再提出青年应通过踏实的态度,去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青年人更应扬帆远航”的做法;最后提出“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青年人要“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的召唤。‎ 素材链接:‎ 一、青年定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二、青年要有理想信念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青年要拼搏奋斗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