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2 KB
  • 2021-06-06 发布

山西省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模块诊断 语 文 试 题 考查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考查内容:综合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 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 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 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 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 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 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 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 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 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 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 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 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 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 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 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 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 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树立了一个典 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 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 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 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 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 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 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 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 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 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 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 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认为典故是为了说明义理,论证今义,此观点依然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B.要深入理解典故,不仅要看生成的意义和传承中被运用的意义,还要看当下的意义。 C.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 D.学习、使用典故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 A.文中列举故事类典故“刮骨”的例子,论证了典故的生成有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 B.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由少到多的分析过 程。 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D.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典故的生成凝练过程中,语言类典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 B.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的思想。 C.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少典故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义。 D.典故的最初形成,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会在反复陈述中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3 分)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 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 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 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 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 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 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 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公园 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 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 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 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 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 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 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 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 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 3 -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 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 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 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 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 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 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 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 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 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 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 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做出去森林里砍柴的决定,这一细节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 份,也使情节展开合理化。 B.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 字母,主要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 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 D.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 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 5.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4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 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 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供奉之物 甲他省,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 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 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 - 4 - 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 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非州县土产者, 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 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 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 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 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 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 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 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 其副职为户部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 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 的褒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张玮年少清高。他家境贫寒,但清高自持,不肯轻易受人施舍,后来出任广东提学佥事, 仍然不事奢侈,崇尚简约。 B.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 被薛敷教赏识得以进入仕途。 C.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税 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 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 分) (1)粤俗奢丽,督学至,供奉之物甲他省,玮悉屏去弗视也。(4 分) - 5 -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4 分) (3)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6) 11.从张玮举荐成勇一事中,可以看出他的举荐人才的观念是怎样的?(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2 分)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 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 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 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 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 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时暂 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 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 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 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 贷。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 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 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 惟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 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 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 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书·孟珙传》)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3 分)( ) A. 急麾.骑军突阵 麾:指挥 B. 讫葬趣.就职 趣:通“促”,催促 C.使高达斩其首以徇. 徇:顺从 D.赙.银绢各千 赙:拿财物帮助人办丧事 13.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 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 B.以.功补进勇副尉 使高达斩其首以.徇 C.臣何力之.有 臣介胄之.士 D.大星陨于.境内 蜀士聚于.公安 1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是弃城也”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6 - A.臣何力之有 B.臣介胄之士 C.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 D.请帝题其榜赐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 晓谕的意思。 B.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C.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 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 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三)实词考查(每题 2 分,共 10 分)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通假的一项是(2 分)( ) A.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C.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D.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 归:归附。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自夸。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探望,问候。 长幼侪.居 侪:一起,共同。 C.今闻购.将军之头,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悬赏 当垆自沽.酒。 沽:卖。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 本:推究。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④比.去,以手阖门。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⑦且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⑧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⑤⑥不同,⑦⑧相同。 C.①②不同,⑦⑧不同。 D.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19.下列诗句中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知晓。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攻取,夺下。 - 7 -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彻:尽,完。 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四周,周围。 20.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 分)( ) A.金.就砺则利。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C.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 , 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 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2)《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主人公以铿锵有力 的语言,无比沉痛却决绝的口气,表达与男子的彻底决裂。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自勉。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此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 得了“____”这种“战胜于朝廷”的最终成效。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 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 (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 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 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 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 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 酒肉,而是难以______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 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如同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旋涡”,甚至变成 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使这种“人情旋涡”越旋越大、越旋越快。“熟人越来越多, 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 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 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 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 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 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 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 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 8 -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 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 健步如飞 B.甚嚣尘上 泯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C.愈演愈烈 泯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D.甚嚣尘上 磨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B.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C.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五、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 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框阑,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 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 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 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9 -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1. C 题解:从文中“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可知 C 项说法错误。 “这个意义”指的就是“最初意义”。 2. D 题解:“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说法错误,胡适曾经 明确提倡“不用典”,只是称述了一段历史,引出“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这 个话题。 3. B 题解: A 项应该是“故事类典故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C 项“因此也就失去了 典故的特殊意义”无中生有。D 项“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错误,生成初期,思想倾 向性往往是多种、不明确的。 4.答案:B(“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不当,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 “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 5.参考答案: ①“寒冷”是对外部环境特征的强调: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 的生存环境; ②“寒冷”是情节发展的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 铺垫; ③“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结尾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 心的无奈、孤独和凄凉; ④“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 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每点 2 分,任意答出 3 点得 6 分) 6.参考答案: (一)荒诞的主要体现: ① 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 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 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笔法(设定)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 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 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任答一点给 2 分) (二)真实的主要体现: 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 ②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 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都有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 - 10 - (任答一点给 2 分) (三)荒诞中蕴涵真实 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 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出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 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47 分) 7.解析:选 D 第一步要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 易退”与“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引疾去”的主语 应是传主“张玮”,可以排除 A、C 两项。再比较 B、D 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 而易退”与“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 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 /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故排除 B 项。 8.解析:选 B,副职称“户部侍郎”。 9.解析:选 B,“被薛敷教赏识得以进入仕途。”有误,应为“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10 (1) 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供奉的东西超过其他地区,张玮全都屏退, 不看一眼。(甲 1 分,悉 1 分,屏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乡绅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 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得分点:“假借”“委曲”“孝弟”各 1 分,“为民害者”定语后置 1 分) (3) 张衡到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 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得分点:“上车”“阴”“收禽”“肃 然”“政理”各 1 分,句意 1 分) 11.①举荐贤才不论关系亲近与否。②贤才不是完满无缺的,用人用长,不要过于苛责。 (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用糟糠秕谷来自给,不 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张玮的 学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过了 七年,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张玮)被调任兵部职方,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 佥事。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供奉的东西超过其他地区,张玮全都舍弃屏 退,不看一眼。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 隐退辞职。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 用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 部说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 病辞职离去。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这一年,四方大旱,张玮认为军用粮 料值得忧虑,上奏请求:“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 郡折合输送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 有颗粒米粮的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 折色,并且全部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 行。(张玮)升任南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宗 周、金光辰一同总管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 以后的借鉴。现今最大的贪官是原任御史王志举,最大的清官是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成 - 11 - 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闲居时听说成勇被逮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 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止。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 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 暴的乡绅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我离开南中,百 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施惠于我们南人。虽然先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却能够 召他回来劝勉诸御史。”奏疏呈上,一时之间众人称快。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 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张玮不久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不久去世。福王时,追赠 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 12.C (徇:示众) 13.D (A:……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B:凭借/来 C:宾前标志/的 D:介词,在) 14.B (题干中例句是判断句,A 宾语前置 B 判断句 C 定语后置) 15.A(A 项,“被檄”在本文中是接受檄命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 年),金人进犯襄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受檄命去救援枣阳, 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珙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 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珙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 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墙射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 宗政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 回来,金人逃走,孟珙因功升为下班祇应。嘉定十四年,孟珙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一见 到他就认为他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 起用他,他推辞,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珙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 司公事,暂时在黄州驻扎,他辞别皇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 国家,功绩昭著。”孟珙回答:“这是宗社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 么能力?”皇上问恢复故土的事,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宽民力,积聚人才,等待时机。” 皇上问和议的事,孟珙回答:“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给他丰厚的 赏赐。孟珙兼任光州知州,又兼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 河,搜集军事物资,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 对他们多加赈济。皇上下制任命孟珙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 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互相上书向朝廷告状。孟珙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 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人,你们双方却为私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 风骨吗?”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他二人看到书信后很惭愧。大元兵到三川,孟珙下令 应该出兵戌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土地。开州的梁栋因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珙说: “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珙让高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众。于是众将奉行命令就十 分谨慎了。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蜀 地士人聚焦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 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的病加重,请 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 日。九月初一,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音如雷。孟珙去世的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 停止朝政追悼他,赠给他丧费银绢各一千两匹,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太师,封他 为吉国公,谥号“忠襄”。 实词考查(10 分) 16. C 宽恕,宽容,饶恕。 - 12 - A 通“德”,感恩。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 通“疲”,疲劳,疲弱。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C 通“才”,刚刚,方才。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17. A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18. C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比:同等,一样。 ④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困窘不堪,困苦。 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病:损害。 ⑦且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⑧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殆:大概,表推测。 19. B 拔:突出,超过。 20.选 D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 询问。 A 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冒犯,冲犯。 B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礼物 C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大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21. 1)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4)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 5)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四、语言文字运用(9 分) 22.D 题解: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南北朝诗人陆 凯折梅花时”改为“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故排除 AB。第二处,“成就了......故事” 动宾搭配不当。排除 C。 23.A 题解: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处用来形容“人情礼”,应选愈演愈 烈,排除 BD。 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陈规陋习 :指不好的习惯,陈旧的规矩。文中指与“传统礼俗”相对的“不好的习惯”, 而不是规章制度。所以排除 C。 24.A 题解:括号内所填内容应该为“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A 强调感念别人的恩 德,符合文意。B 侧重“黄金”,“礼尚往来”中的“礼”指的不是某种实物。C 指人在饥渴时 对饮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合文意。D 比喻在一方面有所失,在另一方面会有所得,不合 文意。 五、作文(60 分) 立意: (1)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2)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 参考例文: - 13 - 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 话》中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我方认为袁枚的观点更科学,读书应广读博览, 力避偏废。 我方之所以说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论证的。 第一,杜甫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作为一个 21 世纪少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读书,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自己想 读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网上阅览书籍。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便应该 博览群书,让知识充满我们的大脑,让知识充实我们的生活。 第二,我是一个有着广泛的阅读爱好的人,我对不同的书籍,都怀揣着憧憬,拥有者 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地理、侦探、科普类书籍,我也喜欢散文、小说、文学类书籍……广 泛的阅读让我实在受益匪浅,不同的书籍让我进入了不同的世界,学到不同的知识,有着 不同的体会。 我喜欢阅读地理书,两百多个国家组成的大陆,和广袤的蔚蓝色的海洋构成的地球在 我心中转动,我从地理书中学到了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历史、经济。这使我对每个国 家都也有所了解,联系了各方面的知识,我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开始有了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我喜欢阅读小说,《老人与海》使我学到了我们应当与困境抗争,不要屈服,《鲁宾孙 漂流记》让我明白了我们应当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使我懂得了我们将要把有限的生命用于伟大的事业之中,而不要自甘堕落。 第三,在博览群书之后,我觉得我不仅仅学会了看书,学到了书中的知识,我更学会 了如何做人。书中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形象,使我变得沉稳、坚强、睿智、 有思想。朋友们,当你博览群书之后你便会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充实的感觉。所 以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最好的阅读书籍的方法莫过于博览群书了,所以让我们以书为伴,创 造精彩人生吧!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我坚持我方观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