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6.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台州市书生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昌明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19.10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望人类历史,千年的沧桑剧变真的足以让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生死轮回,让一个强盛的帝国成为一片废墟(xū),让一个边陲(chuí)小国跃升为全球霸主。
B. 《厉害了,我的国》赢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秘诀(jué)何在?关键在于艺术与生活真实的统一,富有冲(chōng)击力的影像,让观影者契实体悟一个“厉害的中国”。
C.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最美的浪花涌(yǒng)现,他们的岗位或许普通,但每个人都以兢兢(jīng)业业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给这个时代注入更多青春朝气。
D. 在诸多的社交平台中,打着名人旗号横(hèng)行社交网络的“高仿鸡汤”屡见不鲜(xiān)。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鸡汤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字形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题干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答题时要注意字形和字音两个方面。
A项,“剧变”应改为“巨变”;
B项,“契实”应改为“切实”;
D项,“行”应读为“héng”。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各题。
我若是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
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甲]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乙]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丙]也未曾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起
B. 荟萃
C. 未曾
D. 光风霁月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
A项,“引起”,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符合语境。
B项,“荟萃”,本指草木丛生的样子,后喻优秀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符合语境。
C项,“未曾”,副词,不曾,没有之意。不合前文“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的语境。此处应使用“未尝”。
D项,“光风霁月”,过天晴明朗洁净景象。比喻人的胸怀坦白开朗。与“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语境相符。
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甲、乙、丙句”“标点有误”。
A 项,“甲”应将“苏东坡的人品”后的顿号改为逗号。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材料中“苏东坡的人品”是主语,“具有”是谓语,两者明显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
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
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
故选D。
5. 根据寓言意思,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画波浪线句内容相呼应且句式相近。
一只饿狼路经一户人家,听到有小孩的哭声,接着又听见一个老太婆的声音:“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待,谁知直到天黑也不见小孩被扔出来。这时,狼又听到老太婆说:“宝贝快睡吧,别怕,狼如果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掉煮了吃。”狼大吃一惊,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它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幸亏我跑得快,才捡回一条命。”
生活中,我们既不要因他人随口说说的允诺而心怀幻想,也不要 ,而要学会自己思考,做出判断。
【答案】因别人没有由来的恐吓而失魂落魄。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句式跟前一句相近,内容要针对狼无端被吓跑作评述,意思接近即可。
6.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某大学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统计表
统计项目
使用情况
一周平均每天时长
6小时以上
4—6小时
2-4小时
2小时以下
39%
29%
21%
11%
一周每天使用时段
上课时
课间
休息时
睡觉前
43%
24%
10%
23%
使用微信主要目的
获取资讯
读书
抢红包
聊天
25%
11%
21%
43%
(1)根据图表数据,结合三方面情况,得出一个相关结论。(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图表数据,从统计项目中任选一个,提出一条意见或建议。(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过长,上课期间更加频繁,且主要用于聊天。 (2)①每周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既影响学习又伤害眼睛;②不应该在上课时使用微信,既违反课堂纪律又影响学习效果;③应利用微信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聊天上。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是一道分析图表并提出建议的能力,抓住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1、要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语言特点)归纳概括 2、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词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短视频,这个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走势预测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短视频正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分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于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7. 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 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 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 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 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 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 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9.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答案】7. D 8. C
9. (1)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①时长较短(轻型体量),易于传播、适于传播。②传播渠道多,受众广泛。③通过大数据算法为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提升短视频传播效果。(2)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①不能浅显地以消遣娱乐为目的,而应该有创新和内涵续航。②要挖掘深度,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③在选题和内容上向多元化延伸。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以偏概全,“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说法有误,原文是“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并不能“保证”。B项说法绝对,“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二的图表一可知,这只是预测分析,而不是一定达到。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选项中的表述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C项混淆时态,原文表述为“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据此可知,原文是已然时态,而选项表述成了将来时态。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本题第一问“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阅读区域主要在材料一,“时长较短”,,“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据此可知,短视频时长较短,轻型体量。据“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可知短视频的传播渠道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由此可知,短视频有大数据算法。第二问“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三,“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据这些信息可以概括出,短视频的发展要有创新和内涵。从“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可以概括短视频要有内容的深度和社会价值。据“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可知,短视频选题内容上要向多元化延伸。筛选出重要词句,进行整合答案。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10. 根据文章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
11. 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
12. 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
13. 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0. ①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
②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
11. 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
②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
③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12. ①运用对比、比喻(说粘连也行)的手法,
②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
③语言精练,韵味悠长。
13. ①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
②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
③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美德永世芳香,形象生动;
④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
【解析】
【10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然后要到小说前三段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并分析这一矛盾性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文章中“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可以分析出父亲“深爱孩子”;“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可以分析出父亲“朴实善良”“感到内疚”。
【11题详解】
本题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体要求“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然后到文中找到有关“父亲的鞋子”的内容,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其内涵,接着要从标题与形象、情节、主旨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用。首先找有关“父亲的鞋子”的内容“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带我下楼抖抖鞋子”“脱了鞋子仔细抖”“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由此,可以知道“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文章最后一句中“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以“父亲的鞋子”可见“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所谓“重要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3)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所谓“精彩语句”是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如意蕴丰厚的哲理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韵味深长的语意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等。本题考查的“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就是富有特色意蕴丰厚的哲理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思想性”方面,由“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抖出一片春天”可以分析出“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艺术性”方面,由“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抖出一片春天”可以分析出“对比、比喻(说粘连也行)的手法”“语言精练,韵味悠长”。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中“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就是所谓的“文眼”句,内涵较为丰富、意蕴丰厚、韵味深长。“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含意”重在思想性兼顾艺术性。“思想性”方面,由“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文中“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可以分析出“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艺术性”方面,“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美德永世芳香;结合原文“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可以知道这一句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梁襄王:梁惠王之子。
14.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发生战乱
B.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更
C.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畏:敬畏
D. 天下莫不与也 与:归顺,随从
15.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移其粟于河内 吾对曰:“定于一。”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 沛然下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面对梁惠王的“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欲擒故纵”,引他上套,向他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
B. 【乙】文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面临的矛盾,他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以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
C. 古代有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择的两文中,孟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
D. 两篇文章都彰显了孟子“治民之产,推行教化”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
17. 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劝学》节选)
【答案】14. A 15. C 16. D
17. ①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②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③如果真能这样,人们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气势汹涌,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18.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采用语境推断法。A项中“凶”,结合文中“移其粟于河内”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与年成有关,“凶”意思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虚词含义及用法,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A项,“到”,介词|“在”介词;
B项,表转折连词|表条件连词;
C.项,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都彰显”错误,【甲】文中,面对梁惠王的“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表达了“治民之产,推行教化”的民本思想。【乙】文中,孟子以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表达了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是”,这;“何异于”,与……不同; “……也,……也”判断句;(2)“疾”,痛恨;“辞”,找借口;(3)“诚”,果真;“沛”,水势汹涌;“御”,阻止。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抓住两处关键发语词“夫”,相同的句式“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初步断句。然后结合句子含义具体断句。本句翻译为: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
【点睛】文言实词含义题解题技巧:
1.代入检验法。即把题目中所给的义项代入文中,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把义项放入具体语境中去体会,看能否使语句表意通顺,逻辑连贯。
例如:“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魏禧《魏叔子文集》)全:全部。将所给义项“全部”代入语句中,翻译为“全部活下来的很多”,语意不通,“全部活下来”与“很多”自相矛盾。此处的“全”应是“保全”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所谓句内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句外语境,指的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含义可以借助句内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中的实词含义需要借助句外语境来推断。
例如:“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苏辙《伯父墓表》)益:有利。本句的意思是“西夏人侵犯边境,府中承担到民间买马来增加骑兵的任务”,根据语境可知“益”应解释为“增加、扩充”。
3.结构分析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排比、对偶、并列、互文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司马迁《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连接,表并列关系。根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也应为并列结构,翻译为“圣明之君,太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前后结构显然不相对应。由此可知,此处的“治”是形容词而非动词,解释为“安定、太平”。
4.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某些情况下,文言阅读中的实词含义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来推断。
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中的“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宋史·范纯礼传》),句中的“训”可以联想到成语“不足为训”,解释为“典范、法则”。
5.语法分析法。一个单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附加成分是“定状补”。主语和宾语常由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结构的词组充当,谓语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常由副词或者表示时间、地点、状态、趋向的介宾结构短语充当。我们可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词义。
例如:“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后汉书·吴汉传》)度:考虑。从句子的结构形式看,“常度”是句子的宾语,从而推断“度”在这里是名词,所给义项“考虑”显然有误。联系句意可知“度”是“常态、容度”的意思。
6.通假推断法。当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从其本义、引申义的角度都讲不通时,便可从通假的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的“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宋史·曾公亮传》),句中的“锡”若按照“金属”“锡杖”等意思解释,显然不通。由“锡宴”的搭配,可从通假角度考虑,并根据字形相近的特点推断“锡”通“赐”,意思是“赐予”。
7.课内联想法。高考文言文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一般都能在课本中找到落脚点,可通过与课本中相关语句的对照,判断实词含义。
例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中的“岁凶,横道伤杀。”(王充《论衡·自纪篇》)凶:凶险。联系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句中的“凶”是“收成不好”的意思,从而可以推断此处“岁凶”中的“凶”也是“收成不好”的意思。
参考译文:
【甲】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乙】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京口
(唐)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①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①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发迹于京口。
19. 颈联采用_________手法写古渡口_________ 的特点。
20. “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句话。
【答案】19. (1). 对比 (2). 冷清
20. “自”字。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 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技巧以及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答题关键词“颈联”“手法”“渡口的特点”,然后理解颈联的意思,分析颈联写了什么,使用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颈联“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中,“昔”与“今”、“千骑”“一翁”古今对比,突出了渡口现今的冷清、萧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属于炼字题,解答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本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本题答题关键词“哪个字用得好”“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题时首先点出“自”,然后结全诗从“手法”“效果”“情感”角度赏析。“草自生”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颈联“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中,“昔”与“今”、“千骑”“一翁”古今对比,也突出了渡口现今的冷清、萧条,全诗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
【点睛】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1. 根据文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_________和_______。
22.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
【答案】21. (1). 仁政 (2). 礼治
22.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要求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申之以孝悌之义”可知孔子强调仁治,孟子强调礼治。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答题时首先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作答。此题注意分析两者所站的角度的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点睛】文言文的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一般为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言笑晏晏 (2). 信誓旦旦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铁骑突出刀枪鸣 (9). 春与秋其代序 (10). 恐美人之迟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晏、作、幽、序。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说
你得到的太少太少,
不要说
你失去的太多太多。
多的会化成少,
少的会变成多。
品读这首诗你有什么联想或生活感悟呢?
请把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用思辨的眼光看待多与少
有人说“多总比少好”;有人说“少却比多好”。而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多与少。何时应该多,何时应该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就比如说钱,太少了不行,太少了就会饿肚子,就无法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钱多固然好,但钱太多了,人便会变得懒惰,便会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的世界中,与其让自己碌碌无为,不如把钱捐献出去,让钱少一点。
多和少其实也是存在这一定的联系的。得到了什么,就必定会失去一些什么。此时,你就需要权衡一下利弊,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就拿美国职业篮球赛来说吧。最近,属于雷庭“三少”之一的哈登,因为薪水不够高和球权太少的缘故而没有选择与雷庭对续约,加盟了火箭队。在实力相对较弱的火箭队,哈登显然成了球队的核心人物,享有无限开火权并以顶薪续约了火箭。哈登似乎得到了很多,他拥有了更多的球权和薪水,但他却又失去了一些东西,他和雷庭队另外“二少”用三年时间建立起的友谊变少了。还有,他原来可以与另外“二少”一起率队冲击总冠军,而他却为了钱而选择了离开。由此可见,有得必有失,某些东西多了,另外一些东西就会变少。多和少的关系可见一斑。
如果我们生活字一个团队里,那我们应该多一些团队合作,少一些个人功利。例如,在2012年夏天,洛杉矶湖人队用交易换来了两名全明星级别球员,使湖人队都市拥有了科比、加索尔、纳什以及霍华德共四位球员。这样一个豪华的阵容,却在常规赛开始之后战绩平平,节节败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少团队合作,这支球队里有着太多的个人功利心,球员只顾着自己单干而放弃了团队合作,这样,使得球队的进攻毫无章法可言。即使拥有再多的明星球员也赢不了球。
生活犹如大海,它宽广无边,驶入生活这片海洋的固然无法断定暴风雨何时会发生,也无法确定自己所行进的前方就没有自己不想要的困难,况且每个人都如此,那些能度过风暴的人,并非比自己多些什么,他们胜在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洒脱乐观的态度,而这些也是自己愿意即可修到的心境、人生心态。
所以,我们要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多与少,不能一味追求多或一味追求少。我们要权衡利弊而作出最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题中材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小诗。联系生活提炼出哲理性和思辨性的立意是审题的关键。“多”与“少”,这一组反义词如何阐释?多并不总是代表着好,少也并不一定是差。多与少的关系,就像是一架天平,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和谐。不管是多一份简单、创新、隐忍、合作、低调,还是少一份复杂、固执、冲动、自负、狂傲,都可以展示考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审题】首先审读材料。材料中节选的诗歌以“多与少”为中心,让考生谈“联想或生活感悟”。联系生活,可以用多与少衡量的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很多,所以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得到的太少”是一种人心的不足,可以引申出知足的角度;“失去的太多”多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可以引申出正确看待得失的角度;“多的会化成少,少的会变成多”具有思辨性,可以引申出辨证的看待事物的角度。然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
参考立意:
知足常乐;患得患失,不如享受现在;辨证的看待多与少;失去与得到。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辨证的看待多与少”。然后由名言引题——有人说“多总比少好”;有人说“少却比多好”。而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多与少。何时应该多,何时应该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正文部分列举美国职业篮球赛、团队合作等事例论证观点。结尾部分,再以总结性的句子呼应开头和标题。
作文素材:
1. 生活犹如大海,它宽广无边,驶入生活这片海洋的固然无法断定暴风雨何时会发生,也无法确定自己所行进的前方就没有自己不想要的困难,况且每个人都如此,那些能度过风暴的人,并非比自己多些什么,他们胜在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洒脱乐观的态度,而这些也是自己愿意即可修到的心境、人生心态。
2. 任何一样事物,想要由差变好,总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指的就是在同样的质量下,做某件事或者是其他的,速度越来越快,或是频率越来越高;质变,指的就是在同样速度和频率的情况下,质量越来越高。量变只是由差变好的这一遥远路程中的道路,只有质变,才是能够在这条路上行驶的车辆,一直驶向“好”的终点。
3. 多一份简单,少一份复杂,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从容。是不是有时会感到背负太多,肩上的压力如同思绪一般繁杂沉重,那么为何不放下一些,让自己过得简单?有人说,欲望是人前进的最大动力。而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自己能够吃饱穿暖喝足,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我就已经十分快乐。试一试吧,多一份简单,少一份复杂,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幸福。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