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6-06 发布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 文 试 题 共计150分,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还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新诗虽然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但是依旧热心关注社会问题。‎ B.近年来中国新诗在内容方面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C.中国新诗内容越来越狭隘,且某些诗人过分强调诗体形式。‎ D.只要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中国新诗就能与国际接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C.中国新诗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 的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已在4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C.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圾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D.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都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为的工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哎,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阻隔在我们之间的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 大杯地喝着。在这种情形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大煞风景?‎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钱,供我们兄妹上学。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棵草莓苗。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葛亚楼说。‎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阳台的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与方凯、葛亚楼一起毕业,由于拼爹,葛亚楼进了镇政府干了秘书,十年之后当上了市长,而“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 B.“我”认为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同学,对自己会有很多好处,所以葛市长刚刚转正,“我”与方凯就急忙去拜访他。‎ C.小说中的“我”之所以没有送出那枚祖母绿,一是因为市长家的便宴气氛融洽,二是有感于葛市长讲的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D.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篇小说在塑造葛亚楼这个艺术形象时,就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品。‎ ‎8.小说中的葛亚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9.小说通过葛市长之口叙述草莓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文阅言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举起。    ‎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11.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才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软弱”的性格。         ‎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译文:                                  ‎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译文: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 渔家傲① ‎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 ①此词是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中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此处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到午梦衔接自然,使上下阕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 ‎(2)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 ‎(3)真的猛士,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补写在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0.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一段有几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 ‎ ‎ ‎ ‎ ‎21.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6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 如果我是清风, 。‎ ‎ 如果我是春雨,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是缺乏信心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善于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至今,我们肯定欣赏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到了独特的趣味。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依旧热心关注社会问题”错误,很少关注。B项,“内容方面”有误,应为“形式方面”。D项,前后并不构成条件关系,表述有误。)‎ ‎2.C(此项为“尴尬”处境的表现。)‎ ‎3.D(由第⑤段内容“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可知,D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 ‎4.B (偷换概念。“垃圾分类……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错。原文说的是“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5.D (A.“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错原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B.原文是“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宜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C说法太绝对)‎ ‎6.①培养个人文明,②提升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7.解析:分析有误,“‘我’与方凯留城”是“拼爹”胜利的结果,不是“无奈”;而“葛亚楼被‘完璧归赵’”,通过自己打拼当上了市长。‎ 答案:A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加以概括归纳。比如,葛亚楼成为市长后,和同学之间仍然称呼大学时代的“雅号”,就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 答案:①廉洁正直;②重情重义,看重同学情、邻里情;③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④平易近人,不摆官架,不打官腔。‎ ‎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切入角度,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入手。从人物角度,表现主人公及其母亲的品质;从情节角度,和上下文联系紧密,不需要另起炉灶;从主旨角度,歌颂主人公清廉正直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答案:①有利于增强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有较强的说服力;②体现出母亲的坚强和教诲对他人生的影响,有利于凸显主人公清廉正直和艰苦朴素的作风;③体现了主人公的自诫、自律,同时也是对同学的诫勉,能够更好地表现“靠双手获得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这一小说主题;④使故事情节更加简洁紧凑。‎ 10. B  11.A   12.D   ‎ 13. ‎(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他盗”“非常”各1分,句意2分)‎ ‎(2)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细谨”“俎”“何辞为”各1分,句意2分)‎ 14. B.解析:B项,“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在“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 ‎15:(1)对住处和周围景物觉得舒心美好,表现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2)将鸟鸣当作朝鸡,午睡醒来而不愿起床,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嘲;(3)猛然觉得朋友们年老,表现了对韶华逝去的感慨无奈。‎ ‎16.(1)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2).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7.C解析:做此类语言衔接题,需要注意语言的连续性,由前文“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可以推知后面括号内的主语应与“创新”有关,可排除A、B两项。根据主客体关系,可知应接“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故选C项。‎ ‎18.C解析: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种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即事情的发展最终走入末路,没有任何结果。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此处根据后文举例的“梅兰芳”等艺术家可知用“名垂青史”,可排除A、D两项。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集并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照猫画虎: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此处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可知是不能“照猫画虎”,而是要创新。可排除B项。‎ ‎19‎ 答案:B解析:原文“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眼花缭乱”不能直接修饰“创新”,前面缺少成分,可加上“令人”或“让人”,可排除A、D两项。C项,后半句“探索……之路来”缺少主语,前面应该加上“这样”。故应选B项。‎ 20. ‎(5分)①“笑纳”改为“收到”(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②“爱戴”改为“爱护”(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三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⑤“惠赠”改为“送”(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 ‎ 21. ‎ (6分)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散所有的愁云。‎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 ‎22.写作。(60分)‎ ‎  “欣赏”这个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框限少,但并不等于没有限制,但都必须紧紧扣住题目“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产生独特积极的感受。例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 ‎ 文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欣赏”的过程应是写作的重心,或让人欣赏的过程,议论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切不可寡味低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运用手法:或以小见大,或设置悬念,或情节波澜。‎ ‎  作文批阅时,一定要强化文体意识,强化明确文章意旨,力求挖掘深刻,想出点意思,悟出点道理,品出点情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