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油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 ‎(选自《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音”的内涵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两方面,其中之一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 B.“粉丝”的名称有些不伦不类,它属于“fans”的音译词,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C.“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他们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文学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粉丝”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在文学批评上更具主观随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称谓的来历、内涵等,令读者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B.文章第①段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C.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第④段中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音”与创作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尊重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的“粉丝”能去伪存真,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可见“粉丝”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D.知音能够写出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只要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就能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C.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表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欣赏,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修养,所以我们要变换一定的方式, 满足听众的需要。‎ ‎6.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写出两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幸会,妈妈 张 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⑦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⑧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能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⑨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走路先要知道目的地,迈开步就要专心致志。途中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这样,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⑩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7.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这一对母女历经生活的几多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 C.“幸会”一词,其本义表示与人初次见面感到荣幸。标题运用“幸会”,新颖别致,易激发读者兴趣;结尾运用,则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D.写身边的人和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8.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9.第⑨段划线句,不只涉及到如何走路,更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请分点作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立 春 杜 甫 春日春盘①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春盘:古代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皇帝也于立春前一日向臣僚赐春盘。②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写于立春日,《登高》写于重阳节,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 B.首联“忽忆”一词,表明诗人是由眼前的春盘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C.颔联诗人具体回忆了昔日在两京时立春日庆祝的盛况,与今日之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除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外,诗歌还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及人物的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15. 诗中说“杜陵远客不胜悲”,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 。”两句表露乐视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整首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使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辛弃疾《永遇乐ˑ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建功立业。‎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文段,完成17--19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 )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 ,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 ,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 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 ,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18.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 D.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1)推而广之 (2)以身作则 (3)煞有介事 (4)锦上添花 B.(1)推己及人 (2)身体力行 (3)盛气凌人 (4)繁花似锦 C.(1)推而广之 (2)身体力行 (3)煞有介事 (4)繁花似锦 D.(1)推己及人 (2)以身作则 (3)盛气凌人 (4)锦上添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真的是这样吗?①_________,是因为桃性温,与杏和李子比较,相对平和,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桃子中富含的果胶,能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不仅能够预防便秘,还具有一定的养颜美容功效。②________,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正因为如此,桃子又被称为“寿桃”“仙桃”,从这点来看,桃子确实能养人。但专家表示,③__________,适量食用杏和李子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而桃子吃多了也容易引起上火。‎ ‎21. 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或物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 ‎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 辽油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D “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错。故本题选D项。‎ ‎2. 【答案】B “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错。故本题选B项。‎ ‎3. 【答案】C A项,张冠李戴,不是“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而是“接受者”。B项,无中生有,没有“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D项,知音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错误。故本题选C项。‎ ‎4. 【答案】B 其中,A项,“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错误,材料二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项,“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错误,该说法无中生有。D项,“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错误,文中说的是“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由此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故选B项。‎ ‎5. 【答案】C 本题中,A项,“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B项,“只要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错误,“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一中说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文中说“有了……的可能”。D项,“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修养,所以我们要变换一定的方式, 满足听众的需要”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与原文表意相反。文中说“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由此可知,他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6. 【答案】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 如材料一中“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材料二借助二胡直播和古筝直播受欢迎来说明传承传统文化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材料三中“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7. 【答案】B “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错。故本题选B项。‎ ‎8. 【答案】(1)生活上,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细心关怀;(2)心理上,设身处地、润物无声的教化;(3)女儿得病时奋不顾身地照顾。 ‎ ‎【解析】题干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主要从生活上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细心笑怀、心理上润物无声的教化、女儿得病时奋不顾身地照顾等方面体现。回答筛选类试题需要的答案,从原文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具体事例,并能准确概括。‎ ‎9【答案】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脚踏实地地向前。这样的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答出“确定目标、专心致志”和“脚踏实地”两点即可。‎ ‎10.(3分)C ‎11.(3分)D(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12.(3分)B(“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计议”有误,原文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 ‎13.(10分)(1)(5分)军队出征,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行”“御”“死力”一处1分,大意2分)‎ ‎(2)(5分)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在郊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次”“发”“示”每处1分,大意2分)‎ ‎14. 【答案】A 错在“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立春》《登高》虽然写作的时间不同,但是都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之情。孤选A项。‎ ‎15. 【答案】诗人之悲体现在:作为“远客”的飘泊之悲、思乡之痛;欲归两京,尚无定处,前途难料之悲;面对江水流逝而生的岁月飘零、年华老去之悲;今昔对比,为两京今日之萧索而悲;无法改变目前困境,只好诉诸笔端的无奈与悲愤。‎ 结合诗中的重点此句作答,可通过“忽忆两京梅发时”和注释中的“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飞分析,时过境迁,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结合“此身未知归定处”可知“诗人萍踪难定,前途渺茫”,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 ‎16.(略)‎ ‎17. 【答案】D 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是”使用错误,根据语意,这个句子应是并列关系,故根据前面的关联词“不是”,应改为“而是”;二是语序不当,“不是……而是……”这种复句,它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故应把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即“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这样就排除了ABC三项。故选D。‎ ‎18. 【答案】A根据前面的句子“这也许怪不得他”,说明所填句子应是不怪他的原因,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前文“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还有后面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可见这句话应有假设之意,所以可排除C项,再看A项,“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补在此处恰当。故选A。‎ ‎19.‎ ‎ 【答案】C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推己及人: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是爱护植物进而会爱惜动物,所以填“推而广之”。第二处,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自体验,努力实行。此处是说“每一个人”,文后有“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句,所以填“身体力行”。第三处,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此处是说故作姿态,应选“煞有介事”。第四处,锦上添花: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繁花似锦:意思是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就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根据语境“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应选“繁花似锦”。故选C。‎ ‎20. 【答案】①之所以说桃养人 ②桃子对治疗肺病也有一定功效 ③再好的果品也不能过量食用 第①空根据后文“是因为”“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知应该填写“之所以说桃养人”,第②空根据后面的“肺之果,肺病宜食之”可知应该填写“桃子对治疗肺病也有一定功效”;第③空根据前文“桃子又被称为‘寿桃’、‘仙桃’”可知应该填写“桃子确实能养人”‎ ‎21. 答案:(示例)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池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 ‎22.(从略)‎ ‎【译文】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一定昌盛。”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他的屋舍,生史可法。(史可法)以孝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脸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崇祯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回朝,起用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救皇 上。(军队)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不要躲避,应该正式接受。”朝拜之后,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调发军队北征,向天下之人表示一定报仇之意。”福王连声答应。史可法祭告(凤、泗)二陵完毕,上奏疏说:“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凤、泗)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 福王嘉许而回答他。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骛不训。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非常感动(因而)醒悟,承奉指挥。高杰率师北征,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非常混乱,屠杀睢州附近二百里,几乎被杀光。变故传来,史可法流泪跺脚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于是到徐州。不久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一夜跑回扬州。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参将抱史可法出小东门,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史可法年龄四十多,没有儿子,其妻想为他置妾。他长声叹息说:“朝廷的事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过了一年,家人拿着他的衣袍和笏板招魂,埋葬在扬州城郭外的梅花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