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怀远中学高2019级下期5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 总 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多次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西方学者的断言,是基于怎样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西方学者的断言,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 ‎《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 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 ‎1.下列对“修辞和修辞学”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只要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就必定会能动地使用修辞和修辞学来提高语言的传播效果。‎ B.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对东方或中东的文化存在着偏见,误导了西方学者的判断。‎ C.尽管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人类修辞依然具有共性。‎ D.《战国策》《诗经》《论语》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分门别类地记载了我国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破后立,先批驳了西方修辞学界“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错误观点,然后提出了自己关于修辞的观点。‎ B. 文章从“修辞和修辞学”的概念、文献记载、研究修辞学的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对中国修辞和修辞学的论证。‎ C. 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我国先秦时期多个修辞形态的例子,与前文西方古典修辞模式相呼应,在比较中论证了论点。‎ D. 末段引用某学者的话,既论证了中国存在的修辞、修辞学是毋庸置疑的,也强调了当前研究中国修辞学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术界主要研究西方的修辞学,中国的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无人关注。‎ B. 西方修辞中的“三说”“五艺”“三素”等修辞形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西方之外的某些地方。‎ C. 研究修辞,有助于我们发现人类如何更加高效实现信息交流,也能更好实现信息共享和行为协调。‎ D. 在世界共融环境下研究中国的修辞学,既能增进东西学术交流,还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上海等46个试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要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性是关键。目前,各地推出不少措施保证垃圾“分得清”。2018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编制并投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 ‎,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也纷纷上线。不少地方都规定,违反垃圾强制分类规范的各类主体将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处罚。上海、合肥等地还将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与个人征信挂钩。厦门、广州多地将相关内容纳入各区党委、政府和街(镇)党工委的工作考核。‎ 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既伤害公众的分类积极性,更破坏垃圾分类回收效率。为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北京要求垃圾运输车辆“亮出身份”,并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管理,居民可通过电话监督举报。垃圾源头分类是大趋势,让错配的废物变成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估算,固废全产业链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摘编自《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2019年7月2日)‎ ‎【材料二】:‎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1954的《清扫法》,再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提出,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从而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中,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5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摘编自《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新华网2019年7月3日)‎ ‎【材料三】:‎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6亿吨,基本属于没有分类的混合垃圾。混合垃圾基本不具有利用价值,如果进行人工分类,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环境欠佳,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达国家的垃圾前端分类清晰,资源化利用相对容易。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研发了应用于垃圾分拣的机器人,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分选工艺和生产线智能化水平。”‎ 中城绿建总经理李玮说,通过借鉴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垃圾分拣机器人能同时获取流水线上待分拣物质的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来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对于多种材质组合的垃圾,还能有效计算分割待分拣物质,使分割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设计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选的质量和效率。(摘编自《环卫更智慧 人工智能为环境产业“增智”》,《科技日报》2019年5月20日)‎ ‎4.下列不属于材料三中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运用了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B.能够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有效计算分割多材质组合垃圾。‎ C.借鉴了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可回收垃圾处理量极大。‎ D.适合流水线工作环境,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提高了分选的质量和效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每年产生数量巨大的生活垃圾,这些不分类的混合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但经过分拣机器人分拣后的垃圾则可以回收利用。‎ B.垃圾分类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基本环节,其中居民准确地分类投放是关键,其他环节也很重要,否则会影响最终的回收效率。‎ C.为了让居民“分得清”生活垃圾,试点城市推出了不少便民措施,出台了违规处罚办法,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基层党政部门的考核。‎ D.我国采取试点城市强制分类—基本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步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垃圾分类应采取的策略。(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冷暖岛事 王福日 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 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吊起大茶壶,一群老人摆桌放凳,边喝茶边打牌,时间就在丝丝啦啦的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没走出几步,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老顺财心里一紧,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一是丧。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该有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 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门开着,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嚎哭,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出啥事儿了?”‎ ‎“顺财叔,你们来啦!这孩子,过年剩了一挂鞭炮,被他偷出来放了,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打?”‎ ‎“哎呀,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炮嘛!对了,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 ‎“你爹他……”‎ ‎“在屋里躺着呢!”‎ ‎“他身体好受些没?”‎ ‎“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 ‎“他……”‎ 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红光满面的,哪有半点病态?‎ ‎“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 ‎“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 ‎“你个老东西,我们还以为你……”‎ ‎“哈哈,儿孙都在身边,我就是去了,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你!……”老顺财忽然感觉周围暗淡下来,寒风冰冷刺骨。‎ 只剩有田叔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目,温暖得让他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两段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简洁,“乍暖还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冷暖”;“阳光很好”又为开展故事情节作了铺垫。‎ B.在去有田叔家的路上,老顺财听到了孩子的哭声,闻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儿,这让他心情更加紧张不安,心理描写形象地凸显了这种心情。‎ C.小孩子平日里放个鞭炮不算个啥,但有田叔的儿子却把孩子痛打一顿,是因为孩子偷放鞭炮,有很大的危险性。‎ D.小说标题为“冷暖岛事”,从作品内容看,“暖事”主要是指有田叔的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冷事”则指老顺财等老人的儿子过年不回来看望老人,让老人们心寒。‎ ‎8.小说最后两段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 ‎9.巧妙的设置能使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 ‎ ‎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5分)‎ ‎ ‎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 ‎ ‎ ‎(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阐释“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诗经 · 氓》中借助对河水变化的描写,暗示婚姻出现危机的句子是:“ , ”。‎ ‎(3)《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对久在官场的厌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 ,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像日记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 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虚假信息会加剧恐慌。‎ D.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 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 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 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D.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 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信息时代带来的“电子疲劳”,让人们“劳形”又“伤神”,数字技术① ,也的确容易催生一种阅读焦虑。② 。在一定意义上,纸质书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也难以被替代。捧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往往能带来更明显的阅读仪式感。无论是触摸书本质感、品评封面装帧,还是以书会友、以文交心,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③ 。‎ ‎21.请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句诗(词), 诗句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自创。(5分)‎ 山 山 山 山 山 四 、 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他带着草帽、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您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安仁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怀远中学高2019级半期考试语文 评分参考答案 1. ‎(3 分)C(A 选项“就必定会能动地使用修辞和修辞学来提高语言的传播效果”理解错误,原文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从这里得不出必定会使用修辞来提高传播效果的结论;B 选项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西方学者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并非“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对东方或中东的文化存在着偏见”;D 选项“分门别类地记载……”理解错误,原文说“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而不能说这些书“分门别类地记载了我国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 ‎2.(3 分)C(文章并未在比较中论证观点)‎ ‎3.(3 分)A(“无人关注”的推论不正确,于原文无据)‎ ‎4.(3 分)C解析“可回收垃圾处理量极大”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5.(3 分)A解析“我国每年产生数量巨大的生活垃圾,这些不分类的混合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错,材料三的表述是“混合垃圾基本不具有利用价值”。‎ 6. ‎(6 分)①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和完善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建设。②循序渐进,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从小培养孩子垃圾分类的意识。③避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 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④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在垃圾分类与回收再利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要发挥现代科技在垃圾分类宣传与垃圾处置中的作用。‎ ‎(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7、C ‎【解析】A.“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B.“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D.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8、【答案】①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②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一根细细的枝条上”,作者将玉兰花拟人化;(3)“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以及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第一问,要善于借助一些与形象有关的形容词,或者一些细节概括。回答第二问,要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9、【答案】①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棵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这棵玉兰树虽然带病,但也是生命,也值得人们尊重。③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回答某“物”给你的思考,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个“物”的内涵,再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该内涵。因此,答题前,要明确文中玉兰树的内涵,主要通过玉兰树的形象来分析,注意抓住“病”与“开花”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结合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与玉兰树的关系。‎ ‎10.C 根据“出无功”的主语是“兵”,排除A、B两项,“乞外”是“请求外调”之意,“除为杭州刺史”是“担任了杭州太守”之意,两句话之间要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男子20岁称弱冠。‎ ‎12.D“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13.(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14. D“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错,应是“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15.①对丘为落第的怜惜与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②依依惜别之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朋友正值人生的低谷,伤别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③惭愧愤慨之情。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官员,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深深自责。同时于“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的愤慨。 (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 ‎16.(略)‎ ‎17.C(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18.A(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因此排除BC;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D)‎ ‎19.A(B中途易辙,“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C中途易辙,“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D“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 20. ‎①虽然极大拓展了人们的阅读园地 ‎ ②这是不少人重拾纸质书的重要原因 ‎ ③传统的书香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21.参考示例:‎ 第一行:山气日夕佳/山色有无中/山随平野尽/山青花欲燃/山是眉峰聚 第二行:关山度若飞/青山郭外斜/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千山鸟飞绝 第三行:亭亭山上松/远看山有色/国破山河在/无限山河泪/看万山红遍 第四行:种豆南山下/日暮苍山远/白日依山尽/客路青山下/月出惊山鸟 第五行:悠然见南山/性本爱丘山/只有敬亭山/无数夕阳山/明月出天山 ‎22.作文:详见审题立意解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