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共9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绘字士章,愃弟也。豫章王嶷镇江陵,绘为镇西外兵参军,以文义见礼。时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此人应声曰:“未审孔丘何阙,而居阙里。”绘默然不答,亦无忤意,叹其辩速。
后历位中书郎,掌诏诰。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修礼仪。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颙弥为清绮,而绘音采赡丽,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
鱼复侯子响诛后,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绘为表言其事,绘须臾便成。嶷叹曰:“祢衡何以过此。”后魏使至,绘以辞辩被敕接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隆昌中,兄悛坐事将见诛,绘伏阙请代兄死,明帝辅政,救之,乃免死。明帝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安陆王宝晊为湘州,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宝晊妃,悛女也。宝晊爱其侍婢,绘夺取,具以启闻,宝晊以为恨,与绘不协。遭母丧去官,有至性。服阕,为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及梁武起兵,朝廷以绘为雍州刺史,固让不就。众以朝廷昏乱,为之寒心。绘终不受,乃改用张欣泰。转绘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
及东昏见杀,城内遣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赍其首诣梁武帝于石头。转大司马从事中郎,卒。
(节选自《南史•刘绘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B.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C.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D.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丘,字仲尼,战国末期鲁国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B. 中书郎,官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后改名中书郎、中书侍郎。
C. 永明,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
D. 服阕,指古代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丧服制度是古代居丧期间的服饰制度。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绘性情通达,言谈风趣。刘绘与赖姓郡人相见时风趣调侃,郡人对答神速,刘绘不以为忤。
B. 刘绘颇有文才,屡获好评。刘绘曾参与编修礼仪、接待来使等重要事务,上下各阶层都称赞有加。
C. 刘绘为人孝悌,兄弟情深。刘绘请求代为犯事的兄长而死,终获赦免;母亲去世他也尽心服丧。
D. 刘绘深得信任,终于遭忌恨。刘绘深得安陆王宝晊的信任,代为处理湘州事务,后遭到忌恨而去职。
4. 请翻译: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5分)
5. 请翻译:及梁武起兵,朝廷以绘为雍州刺史,固让不就。(5分)
二、文学常识提升: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称“京畿”。
B. 服阕,即守孝期满、服丧结束;“阕”即“终止”“停止”,故把守孝期满称 “服阕”。
C. 漕运,旧时指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解送的运输方式,主要为供应京城或作军需。
D. 致仕,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致仕”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意思相同。
三、名句默写(共8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不忘初心“表达的情怀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作者坚信自己纯洁的品质并没有无损。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金”的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升;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原因。
(4)《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战后总结中向鲁庄公说明自己做出追敌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请在以下两则材料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提交时请标清你的作文字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次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所喜欢的书中人物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可以看出,下列人物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伯夷 关羽 贾宝玉 林冲 孙少安 高觉新 钱墨吟 白嘉轩
堂吉诃德 爱斯梅拉达
上述人物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请你选择两到三位人物确定某一主题,结合自身读书体验及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阅读、文化灿烂的民族,故而留下了许多有关读书的警句,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年少不知书中味,再读已是书中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好文章是需要重读的。因为重读后,往往会给人带来新的体会。请从下面四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你将要参加的学校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重读这篇文章后带给你的新思考与新体会。
鲁迅《孔乙己》 李白《蜀道难》 朱自清《荷塘月色》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 B “出为”是固定搭配,“调出京城担任”或“出朝担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依据A、B两项的最后依据“而居秽里”可知,“秽里”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应为“所居名秽里”,排除A项。译文:刘绘性情通达聪悟,出朝任南康 相,郡里有一人姓赖,住在秽里,拿着名片来拜见刘绘,刘绘同他开玩笑说:“您有什么污秽,因而住在秽里?”
2. A “战国末期”错误,应为“春秋末期”。
3. D “遭到忌恨而去职”错误,原文是“遭母丧去官”,并不是“遭到忌恨”。
4. 刘绘对人说:“不要说润色不容易,仅仅只是听懂我的话就很难了。”
得分点:“无论”,不要说;“易”,容易;“但”,仅仅、只;“得”,听懂。
5、等到梁武帝起兵,朝廷派刘绘淡人雍州刺史,刘绘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
得分点:“及”,等到;“以……为”,让……担任;“固让”,坚决辞让;“不就”,不接受任命。
二、选D “致仕”是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而 “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是“招纳、招致”的意思,两者显然不同。
三、名句默写
(1)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2)退将复修吾初服 唯昭质其犹未亏
(3)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参考译文:
刘绘字士章,刘愃的弟弟,豫章王萧嶷镇守江陵,刘绘任镇西外兵参军,因善解文章义理受到礼遇。当时琅邪人王诩任功曹参军,因有办理公务的才能而受到重视,萧嶷曾对幕僚们说:“我虽不能得到陈蕃的后嗣,但是我的幕府中自由两位能人。”
刘绘性情通达聪悟,出朝任南康相,郡里有一人姓赖,住在秽里,拿着名片来拜见刘绘,刘绘同他开玩笑说:“您有什么污秽,因而住在秽里?”这人应声答道:“不明白孔丘有什么缺陷,因而居住在阙里。”刘绘听后哑口无言,但也不认为他顶撞冒犯,而是叹服他的辩才敏捷。
后来历任中书郎,负责起草诏诰。后又受黄命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写礼仪。永明末年,京都人士热衷谈文章义理,都聚集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成为少壮派中最杰出者。当时张融因言辞善辩敏捷,周颙更加清丽,而刘绘的言谈富丽华赡,素有风范。当时人们为此这样说:“三个人共宅而居,中间夹着清漳水,张融在南,周颙在北,刘绘在中央。”意思是刘绘处在张、周二人中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杀后,豫章王萧嶷想请求朝廷批准安葬他,召刘绘起草奏章,刘绘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叹息说:“祢衡凭借什么超过这(刘绘的才能)。”后来北魏使者来朝,刘绘因言辞善辩受命接待使者。接待完毕,应当撰写答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润色不容易,仅仅只是听懂我的话就很难了。”
隆昌年间,刘绘的兄长刘悛因犯事获罪将要被诛杀,刘绘拜伏在殿前请求代替兄长受死,当时是明帝辅佐政事,出面营救,才得以免死。明帝即位后,(刘绘)任太子中庶子。安陆王萧宝晊任湘州太守,任命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主管湘州事务。萧宝晊的妃子,是刘悛的女儿。萧宝晊很疼爱他的一个侍女,刘绘想夺为己有,侍女将此事禀告萧宝晊,宝晊很恼怒,从此与刘绘不和。刘绘逢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服丧期间很是纯孝。服丧完毕,任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事务。
等到梁武帝起兵,朝廷派刘绘担任雍州刺史,刘绘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当时众人都因为朝政昏乱,感到心寒意冷。刘绘最终不接受任命,朝廷于是改派张欣泰。调刘绘担任建安王车骑长史,管理府国事务。
等到东昏侯被杀,城内众臣派刘绘和国子博士范云等人带着东昏侯的首级到石头城迎接梁武帝。刘绘转任大司马从事中郎,死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