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段考
语文试题
2019.5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像毛泽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
B. 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
C. 读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D. 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鼠”“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 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
C. 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最后点题。
D. 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
B. 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
C. 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
D. 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错误,选项对“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是指当作者写完作品就知道他是不是创造,写出对自己和世界有用的东西。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以‘登月人’为喻体”错误,“登月人”不是喻体。B项,“是为了证明伟人是读书最多的人”错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作者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D项,“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的人”没有文章,目的应是阐明“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大智慧”的观点。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文章倒数第二段以马克思、毛泽东以及马寅初等为例指出“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并非多读书就能达到这种程度。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相关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材料二:
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
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疫苗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针对企业故意造假的恶劣行为,要建立严格的惩戒体系,让企业为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对疫苗这类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务必要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建立带电的“高压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
(摘编自《新华时评:保护疫苗安全的高压线一定要带高压电!》)
材料三:
事实上,在这起“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在一次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生生物所生产某批“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当时,该公司也解释称,“该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这些劝慰公众的公关话语,与如今公报所说的“没有不良反应”何其相似,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
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从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再到这次“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安全警钟屡屡敲响。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该整改的整改,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
(摘编自“光明网”《“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没有不良反应也该问责》)
材料四:
图一
(资料公司公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二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注】Q1:是quarter 1的缩写,代表第一季度。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重点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疫苗造假、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显示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
B. 材料二属于时评,针对疫苗造假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强调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C. 从语言风格看,材料三用语辛辣,尤其是第一段末尾的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管理者的失望。
D. 前三则材料围绕疫苗造假事件或陈述事实,或发表建议,但均体现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要严把质量关,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5.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图一可知,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自2013至2017年逐年提高,其中2017年营收达到15.53亿元,净利润达到5.66亿元。
B. 根据图一可知,2013至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成正比,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
C.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是因为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主营收入相较上一年大幅提高。
D.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这种片面追求毛利润的做法,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6. 如何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A
6. ①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②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③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管理者的失望” 范围扩大,文中针对的对象是生产者长生生物所。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项,“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表述错误,2014年的净利润增长高于2017年;C项,“使2017年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的,是“主营收入增长而成本没有增长”;D项,“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表述绝对,于文无据。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答案来源于材料,但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性。题目要求明确直接,结合材料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可以概括出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材料二中的“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材料三中的“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根据材料二中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可以概括出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根据材料三中的“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可以概括出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综合一下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乌龙刀
文/戚富岗
在小城的西南隅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刀铺,说是店铺,其实也可以说是个铸刀的小手工作坊。屋子不大,冲门口立个铁匠炉子,角里摆着一张旧得早已脱漆的几案,案上排列的菜刀一色乌油油的黑。铁匠姓邬,人称老邬。老邬从不愿把刀拿到屋外去卖,不喊也不吆喝,他说好东西自会有识货的人找上门来的。
买把切菜刀有啥识货不识货的,听老邬一报价比一般菜刀的价钱高出一倍,心里马上有了一半的不乐意,再看老邬的菜刀乌黑乌黑的,不比市场上卖的锃亮,扭身就走了。老邬也不理会,低头接着忙自己的活。长此以往,老邬的生意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不过铸刀的手艺,老邬一直没舍得撂下。
老邬刀铺所在的西大街,由于扩建新城,如今已十分偏僻冷静。可要搁在五十年前那可是小城的正中心,是个顶热闹的地方。阳城县内也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刀铺的。一位老师傅带着一个小徒弟,生意红火的热火朝天的,那小徒弟就是现在的老邬。老师傅活到九十多岁,老邬就把刀铺的一摊子接了过来。老邬年青时候小伙子长得结结实实的,精神着哩,哪像近几年整天趿拉着鞋子打发日子。听老邬说,铸刀的学问大着呢,用料、火候、力度、打磨样样都有大讲究。要铸把好刀可没那么容易。他还说,他的师傅会三九二十七套铸刀方法,他只算是学通了锻铸乌龙刀。提到乌龙刀,是通体乌黑,别看样子不打眼,却是锋利无比,断铁断钢不圈边不崩刃。有人持乌龙刀跟日本的军刀比划过,三磕两碰的,日本军官手里的长刀就成两截了,而乌龙刀丝毫无损。当时老邬的名声响得震耳朵,就连京城里都有找老邬求刀的。求刀的人太多了,要求把乌龙刀得在三个月以前先定下。
熟识的人见老邬的生意冷清得寒心,劝老邬想想法子,少下些工夫、换换材料,压压成本。老邬说乌龙刀本是给习武人用的,如今太平盛世喜好踢打拳脚习刀藏刀的人少了,自己将它改成厨房里用的切菜刀已经痛心过一次,决不能再对不住它。他还说刀是有生命的,亏欠不得。就好比给大骡子大马如果喂食小毛驴的草料,绝对不成。也好比用粮食酿酒,少发酵一天,减一道工艺,醇香就不那么地道。老邬不相信乌龙刀会就这么死掉,他坚信会有懂行之人的。
要说懂行的人,老邬的至交郑厨子可能应该算一个。郑厨子的到来着实让老邬高兴了一阵子,把他的酒瘾也勾了起来。说话投机的人到一块喝酒往往更容易上性子,酒喝得愈上性子说话也往往愈加投机。
“使了半辈子的菜刀了,我了解。同样是把菜刀,有的看上去闪光发亮花里花哨的很合现代人的心意。不过菜刀可不是放在装修华丽的博物架上的欣赏品,尽讲好看。真正用起来却是几个月就锈得不成样子了。越磨越没有钢性,越磨越不好用。要是干我们这行的,一年里头就得换一两把,刚用顺手就该换了。而有的刀,一把就是半辈子的家什。就算都是炉子上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区别也大得很。用的东西不一样,手艺不一样,掏力气洒汗多少不一样,打出来的菜刀自然也不一样。”
“听说你这次要被请出国门了,我的乌龙刀岂不是也可以到国外去风光风光。做人就是得凭真本事,你这一身的好厨艺总算没有白费。”
“说啥厨艺不厨艺的,这些年我就认一个理:锅上全凭一柄勺,案上全仗一把刀,一把好刀就是半个厨子。无论是截段、抹片、切丝、雕花从来都是一刀一刀认认真真。对我来说,没有一把应手的刀,再好的菜,色香味也出不来。这次要到洋人面前去亮亮手艺了,决不能砸了台面,所以不惜坐了一天的车来找你老兄。”
“放心,保许粉得肉泥剁得排骨,越使越利、越用越亮。”
“成!仨月头上我准时到。”
“不,七日便可取刀。”
七日后郑厨子又回到老邬刀铺却正赶上老邬的遗体告别仪式。
老邬怎么就死了呢?
有人说老邬喝了一宿的酒,又连续七天七夜没合眼睛,几十几的人了哪里还吃得消;有人说老邬和他的乌龙刀被冷落了这么多年,他是决心铸成最后一把刀与世诀别的;有人说依过去的说法一把好刀往往是要收了一个人的精气神的,那也必定是一把真正的好刀;也有人说一个爱刀如命的人临死铸得一把好刀,值了。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老邬虽然没有撂下铸刀的手艺,可他的菜刀生意并不好,因为他没有刀的外形包装意识,市场上的刀锃亮,而他的菜刀乌黑乌黑。
B. 老邬的刀铺曾经繁华过,生意也曾做得热火朝天,由于新城扩建,原来的西大街现在变得十分偏僻冷清,加上老邬固守传统,不懂吆喝,生意变得十分冷清。
C. 乌龙刀虽然通体乌黑样子不打眼,可在老邬那里是有生命的;如今练武人少,他极不情愿地将它改造成厨房用的切菜刀。
D. 在小说中,郑厨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很识货,懂行,与老邬投机,正是由于他的出场,才将故事推向高潮。
8. 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写了刀铺的偏僻狭小阴暗,暗示了其经营的不景气;②“乌油油的黑”的菜刀,为后文其不被顾客看好作铺垫;③介绍了老邬身份和性格,为后文人物描写张本。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这类题主要会在如下方面设置误区: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本题中,A项,“因为他没有刀的外形包装意识”错误,从文中来看,作品中没有表现他缺乏“包装意识”,只体现了他固守传统,不愿改变。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到第一段,看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内容上分析其作用,再根据位置从结构上分析与下文的关系。从文中来看,第一段介绍了铺子的环境,“不起眼”“屋子不大”“旧得早已脱漆的几案”,“菜刀一色乌油油的黑”,写出铺子的狭窄和不景气,为后文不被人欣赏埋下伏笔;“老邬从不愿把刀拿到屋外去卖,不喊也不吆喝,他说好东西自会有识货的人找上门来的”,介绍了老邬的性格特点,为后文老邬舍命为识货的厨子打造一把好刀做铺垫。
【点睛】文章“开头、文中、结尾”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开头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
3、结尾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之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 “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弟”等。
C. “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
D.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等表示官员退休。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审查出案件冤枉失实的地方,一并上奏宽恕了这些人。
D.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献给皇上;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答案】9. C 10. A 11. D
12. (1)(李杰)不应无辜被馋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
(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人死了,说:“不是我的罪过,是因为年成不好。”
【解析】
【9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这段话是说“下级侍奉上级,(对上级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范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下”“上”“脯腊膎胰”“参术芝桂”“滋膳”“疴疾”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从句式的角度来看,“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和“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两句结构一致,断法应该一样,排除D项;“多”是指“门下宾客”中“堪充旨味者”,故“多”应放在前一句中,这就排除AB两项,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错误,“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通撰的……审核后”错误,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李杰”;“宜”,应该;“为……所”,表被动,被;“谗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谗佞奸邪的人;“构”,陷害;“出”,发落;“虽”,虽然;“见”,表被动,被;“从”,听从;“为……所”,被动句;“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第二句,“假”,借助;“者”,……的人;“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绝”,横渡;“江河”,长江黄河;“生”同“性”,资质,禀赋;“善”,善于;“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第三句,第一个“食”,动词,吃,第二个“食”,名词,食物;“检”同“敛”,制止;“涂”同“途”,道路;“饿殍”,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岁”,年成(不好);“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和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级侍奉上级,(对上级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范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被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像,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纹。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京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的地方),一并上奏宽恕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同情百姓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红”写出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只有一片红光。背后隐言困城无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4.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3. AE 14.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同情百姓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应是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诗中主要是体现抒情主人公的愁苦无奈,以及他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担忧。故选AE。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然后圈出第二联中所写的景象,概括其特点,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用意。“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第二联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从下文来看,第三联“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是写室内情景,无绿可沽酒瓢便弃,拥炉求暖火只如红,背后隐言困城无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极见困城之物资匮乏,偷生之余生活的窘境,尾联“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第二联对室外景象的描写为第三联的室内景象和尾联中的抒情做了铺垫,突出诗歌的主旨。
【点睛】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诗,写出了人们面对山势的高危,抚胸叹息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2)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东船西舫悄无言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6). 长太息以掩涕兮 (7).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扪”“胁”“作客”“舫”“唯”“太息”“涕”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 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 ,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B. 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C. 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D. 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栩栩如生 尽人皆知 魂牵梦萦
B. 珠圆玉润 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魂牵梦萦
C. 行云流水 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朝思暮想
D. 珠圆玉润 惟妙惟肖 尽人皆知 朝思暮想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开掘和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 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答案】16. C 17. A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下文不再谈“热播”,而谈艺术创新形式,排除A项;从与“那么”的呼应来看,“如果”更恰当,排除B项、D项。故选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修饰“曲调”,选用“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结合“烘托、渲染得”分析,选用“栩栩如生”。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妇孺皆知: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结合语境内容分析,选用“尽人皆知”。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结合“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分析,选用“魂牵梦萦”。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残缺介词“与”,“拓展”和“深度”搭配不当。A项,残缺介词“与”;C项,残缺介词“与”,且又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D项,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故选B。
19.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贴切的一项是( )
A. 讽刺某些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B. 讽刺某些人自吹自擂,夸大成绩。
C. 赞扬某些人兢兢业业,一心为公。
D. 讽刺某些人不自量力,自我夸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题干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分析其寓意,要主要信息,展开联想,组织答案。图中信息为,母鸡下蛋(某人取得成绩),自夸为“个个大”。
点睛: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
,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部分陈述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鄙人是来自××省××中学的××,很高兴有机会向老师们表达我对贵校的向往之情,希望能获得老师们的垂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高校,办学历史相当的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圭臬。学校在很多领域拥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涌现出了如×××等杰出校友。所以,在金秋九月,我渴望俯临神往已久的××大学,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答案】①“鄙人”改为“我”;②“垂怜”改为“垂青”;③“相当的长”改为“悠久”;④“圭臬”改为“楷模”;⑤“俯临”改成“来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部分陈述内容”,要用口语。①“鄙人”,书面语,意思是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不是口语且过于自谦,用于此处表达不得体。②“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此处是改为希望大学对自己能青眼相看,重视自己,表达不得体。③“相当的长”,过于俚俗,不适合用在面试时陈述中。④“圭臬”,是指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此处是说面试自己的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榜样、模范。⑤“俯临”,屈尊下临。表达自己渴望能成为该大学中的一分子,不得体。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感受它的旨趣,自选一个角度,并根据要求作文
玫瑰说:“我只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文体为散文或者议论文,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用快乐将悲伤同化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不难看出,玫瑰的话里带有一丝悲伤,而日日春道出的却是一份难得的豁达与乐观。花儿如此,人亦如此。人生中不可能凡事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挫折、悲伤忧愁时,要学会乐观的面对,用快乐让悲伤同化。
一提到乐观,便会想起大文豪苏东坡,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人在哪里,他却都能在那里的天空和大地上书写乐观豁达的诗行。被贬至海南,他能苦中作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居黄州,他能夜游赤壁,尽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美好;他能穿行于竹林,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长啸。漂泊久了,思念亲人,他书写的却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旷达。苏轼将所有的悲伤化为了快乐,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生命得以永存!
而项羽面对失败时的悲观放弃又让世人唏嘘不已。一代英雄,四面楚歌之时,选择的不是“留取青山”,而是乌江自刎。其实,“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是一个懦夫的借口,绝不是一个真正乐观豁达人的心态!项羽没有将楚歌转化为保存自己继续战斗的号角,徒留给后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
在餐厅排队打菜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前面的人,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后面的人。其实,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一个一个的减少,而是后面成倍成倍地增多。悲观的人会郁闷每天生活的无聊:早上,醒来了,晚上,睡下了。而乐观的人会感恩每一天,天亮了睁开眼,还活着,天黑了闭上眼,睡得着,真好。
这便是乐观与悲观的不同吧。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电脑,说死机就死机,没得商量。”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开心胸,像日日春一样,将自己开花的每一天都当做春天,快快乐乐地生活呢?
失意与悲伤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它们,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它们放大来羁绊短暂的人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阳光照亮前行的路,用乐观豁达的心情活出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
用诗意将失意遮起,拿快乐将悲伤同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然后分析材料的类型,如本题提供的是寓言类材料,材料出自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现代寓言,文中的玫瑰和日日春分别代表不同的心态或人生态度,这样就为我们构思作文找到了很好的切入角度。
【审题】首先审读材料,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在春天开放”,从正面来理解,玫瑰花“只在春天开放”代表一种等待和坚守,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
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面对每一天、积极乐观地生活、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这是从否定玫瑰花、肯定日日春的角度立意。如果从肯定玫瑰花、否定日日春的角度来看,玫瑰选择在最美的季节绽放自己,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可贵的坚持,有的人,不愿意委屈自己,苟且将就,而是洁身自好,自我珍视,寻求适合自己的土壤,绽放最美的自己,甚至可以说,玫瑰有了夏、秋、冬三个季节的能力积蓄,再到春天盛开,是最艳丽、浓烈、美好的,不开则已,一开惊人,超过其他的花,如屈原,他遗世而独立,选择洁净、芬芳的环境。与之相对,日日春则代表一种随遇而安、与世沉浮甚至有些苟且的态度,可以联系“沧浪之水”的典故来说。考生从中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即可。最后还要审体裁,从题干来看,要求写作散文和议论文,这就要求考生要明确这两种文体的态度,如散文,写作散文的时候要设置一条线索,围绕线索来选取材料,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
参考立意: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良好的心态决定人的高度;乐观积极地生活;客观看待痛苦与幸福;玫瑰的悲观挑剔和日日春的乐观自信。
精彩拟题:《用微笑粉刷自己的彩色天空》《谁打开你的窗》《笑得开心活得潇洒》《心开则花开》《一日一春天》《与乐观同行》《心态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等等。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用快乐将悲伤同化》,明确自己的观点。其次借助材料引出观点——要学会乐观的面对,用快乐让悲伤同化。正文主体部分以苏轼和项羽为例,把乐观对待与悲观放弃进行对比,凸显文章观点,接着联系生活,将乐观与悲观进一步进行比较,指出二者的差别,肯定乐观之重要。最后照应开头,回扣标题,再一次强化观点。
素材: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多么自信,没有豪言,没有壮语,有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执着。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快乐的生活,这也正是我们所应该坚持的。
世上有多少人像材料中的玫瑰那样在等待和碌碌中磨钝了曾经锐意进取的心?又能有多少人可以像日日春那样大声的喊出“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人生,需要我们带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把自己的每一天都活成传奇!
曾经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你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那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周围的人都看成魔鬼,那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同样的,如果你能像日日春那样,把每天都看成春天,那你就永远生活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所以,你的态度决定着你的生活。
卡耐基告诉我们:“笑是人类的特权。”德国作曲家理查德也谆谆教导:“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所以,当面对人生困难挫折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记得用微笑去拨开头顶的阴云,粉刷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彩色天空,只有坦然乐观的走过,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执着;坚强执着的每个人又会让这个世界变得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到处充满爱的色彩!
往事越千年,历史定格在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居士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屡遭贬谪后他来到了黄州。地处偏远又有何妨?远离肮脏的黑暗官场,他高唱“大江东去”;品味平静闲适的生活,他“侣鱼虾而友麋鹿”;在那悠长的小道上,他又“一蓑烟雨任平生”……历经坎坷的苏轼,面对多难的人生,没有消极听从命运安排,而是用自己坦然豁达的微笑在历史和文学的天空下粉刷出了独属于自己的色彩。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威尔科克斯
天地专为胸襟开豁的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心情受用,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们则加以拒绝。——雨果
理解生活而且还要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
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华盛顿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止的冬色。——雨果
让我们从基本的角度尝试着进行分析,人为什么会发怒呢?也许是对事情的进展不满意,也许是被人欺骗,也许是埋怨生活对他的残忍,等等。这些繁杂的琐事就是引发愤怒的原因,当令人沮丧的事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忍无可忍了,我们的感情就会如同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愤怒是自我发展一大障碍,它会使我们的视野狭隘。当心灵充斥着愤怒着傲慢的情绪时,便没有逻辑性和公正性可言。
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人生要有意义只有发扬生命,快乐就是发扬生命的最好方法。——张闻天
凡笑者,就表现着他尚有生活的胆和力。——德懋庸
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曾宪梓
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杨朔
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罗曼·罗兰
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做错了5个,那未你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开始努力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放弃很多东西,但你要明白它们都不是你最终想要的,你要相信在你成功以后,总有一天它们会再回来,而且比现在更美好!
我相信过,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起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烟消云散。——高尔基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