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06-06 发布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参考答案】D【解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据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参考答案】C(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唐人古诗的“反律化”是“继承汉魏古诗”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参考答案】C(解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说法有误,原文中引用诗论是为了说明后人对唐人古诗的看法,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唐人古体中五言与七言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棵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我笑容可掬地说,“亲爱的,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波莉其实是懂得逻辑的,在“我”给她上逻辑课时,她表现得很感性;当“我”和她谈论感情时,她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出色。‎ B.小说对“佩蒂”着墨不多,但却比较鲜明地表现出其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柔善良,开朗活泼却太理性。‎ C.“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见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在“我”追求她的时候,波莉拒绝了“我”,说明了她注重感情的质量。‎ D ‎.小说中的“有温度”,言简意赅。“有温度”是温暖的意思,看得出来佩蒂给予波莉的是一种爱的温暖,是波莉所希望得到的感情的关爱。这是“我”所不具备的。‎ ‎【参考答案】B 【解析】“却太理性”错。‎ ‎5.请联系全文,分析“我”的形象特征。(6分)‎ ‎【参考答案】 ①“我”过于理性,将感情与职业两者混为一谈,把职业的道理运用到了感情上,对感情的认知不正确。 (3分) ②“我”过于功利,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不懂得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时间、精力等的投入。(3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这篇小说的构思之妙。(6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安排富有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小说前面部分不断地铺垫“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面部分却出人意料的遭到波莉的拒绝,出人意料。 (就“情节曲折起伏”回答分析给2分,)‎ ‎②详略得当。详写“我”与波莉的对话,略写波莉与佩蒂的故事,简洁明了。 ③小说主要由人物对话构成。一问一答,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就其中两个方面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可以给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B.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C.郯子之徒 徒:类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闻:懂得 ‎【参考答案】A。无:无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业,即“授业”,教给学业。“业”指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 B.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六艺,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参考答案】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B.第2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三组对比,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 C.第3段用例证法,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意在阐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 D.第4段作者交待了写作此文的缘由,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博学和他“行古道”的做法。‎ ‎【参考答案】C。意在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10.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 ‎【参考答案】(1)我(是向他)学习道,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 (关键点:师、庸、年、句意表达)‎ ‎(2)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送给他。 (关键点:两个“于”字、句式、嘉、“以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第11小题。‎ 泥古者愚(节选) 纪 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改动)‎ ‎11.将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参考答案】(他)绘了图纸、列了说辞,求见州官,州官就让(他)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刚挖成,大水到了,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 (关键词:列说、干、试、甫、句意)‎ ‎【参考译文】刘羽冲 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图纸、列了说辞,求见州官,州官就让(他)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刚挖成,大水到了,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从此(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在庭院独自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小题。‎ ‎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①。‎ ‎【注】少微星:本是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是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作者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颔联用了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 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E.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1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2. BC(选B给3分,选C给2分。)[解析]B项,“重游旧地”错,诗中“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C项,“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错,本体和喻体反了。 13.①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 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 ‎③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 ‎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琵琶行》中,以听众的反应和自然景色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李商隐在《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劝学》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运用对比,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热烈响应、跟从的句子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三、语言知识和运用。(21分) 1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忖度(duó) 朱拓(tuò) 讪(shàn)讪 敛声屏(píng)气 ‎ B. 俨(yǎn)然 形骸(hái) 呜咽(yè) 沸反盈(yíng)天 C.蹙(cù)缩 歆(xīn)享 木砧(zhān) 惴(chuāi)惴不安 ‎ D. 吮(yǔn)血 数(shù)罟 跬(kuǐ)步 膏腴(yú)之地 ‎ ‎【参考答案】B(解析:A.tà、bǐng; C.zhēn、zhuì; D.shǔn、cù)‎ ‎16.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霄柝 寒喧 蹒跚 鞭笞天下 B.嬉闹 桅杆 崔嵬 度长絜大 C.人寰 斑斓 暇想 兴高采列 D.萧森 弩马 舟楫 自命得意 【参考答案】B(解析:A.宵柝、寒暄; C.遐想、兴高采烈; D.驽马、自鸣得意)‎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赛结束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B.这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C.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D.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湖南文化产业却呈现盎然生机。来自各地的客户不绝如缕,文化产业部门一片繁荣景象。‎ ‎【参考答案】B(A.“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矛盾。青眼有加,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C.“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D.“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悠长。)‎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或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大家遗忘得一干二净。 B.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学校不得统一配备。 C.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 ‎【参考答案】C(解析:A项递进不当。B项“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并列不当;D项“采用…以…说法为准”杂糅。)‎ ‎19. 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李华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张明在“失物启事”中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人间草木》,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D.晚会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参考答案】C(A项“绵薄之力”指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去帮助别人。为自谦之词;B项“从速交还”不得体;D项“否则后果自负”不得体。)‎ ‎20.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根据下图,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90字。(6分)‎ ‎【参考答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分),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分),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参考】(1)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2)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资源; (3)敬畏父母,敬畏师长; (4)常怀敬畏之心。 ‎ ‎(5)因有知而有畏; (6)有所畏,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