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67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 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 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 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 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 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 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2. 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1.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真正把词从花前月下的“艳科”中解放出来,改变了词“俗媚”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风,这在当时词坛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故多受到讽刺性评价。
B.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 就远远大于“破”。
C. 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 不断互补。
D. 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 音律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 3 小题,4-5 题每题 3 分,第 6 小题 6 分,共 9 分)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 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 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 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 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 BullyingCanada.ca 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选自新华网《加拿大
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 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 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4.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
击。
C.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 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 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 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 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自己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阻止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 3C 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 12 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
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他艰难的抬起了头,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对着孩子们说道:“背下来!”
孩子们哭着开始背诵,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遇到太阳系的 3 号行星。
3 号行星检测,检测 30 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 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 3C 级文明测试。”
1 号测试题未通过,2 号测试题未通过……10 号测试题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 号测试题未通过!
12 号测试题未通过!
“3C 文明测试试题 13 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碳基联邦舰队旗舰指挥舱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这里的“孩子们”是碳基联邦运用高科技扫描并复制孩子们的思想波后具象化的数字虚拟人)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 文明测试试题 13 号通过!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
“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通过!3C 文明测试试题 15 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 文明测试试题 15 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 500921473 的 3 号行星上存在 3C
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在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
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 3C 级,是 5B 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 1 至 10 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 1 至 10 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 5B 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开篇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 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 寻并保留 3C 级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 小说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 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D.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增添了奇幻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 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6 分)
答:
7.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 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⑤,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
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 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① 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②脂膏滫瀡:这里指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③盈虚倚伏:盛衰祸福。④辽阔诞漫:不着边际,荒诞不经。⑤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学说。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B. 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C. 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D. 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宁”:在文中是探望、省视父母之意,但“归宁”指女子出嫁,因“归”在古汉语中指女 子出嫁。
B. “左右”:古时尊称不直称其名,只称其左右执事的人以示尊敬。如“臣不佞,不能奉承先 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后来信札常用以称呼对方,相当于“您”,文中就是这种用法。
C. “祝融、回禄”: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后世多用来代指火灾。文中指前者。 D.“发策决科者” :指礼部主持科举和吏部主持任官考试的人,文中指后者。“发策”, 指
打开策问题目;“决科”指评定等第。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获悉王参元家遭遇火灾后,作者用“骇”“疑”“喜”这三个字形象地交代了自己思想情 绪的变化过程,后文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 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 猜疑的主要原因。
C. 朋友家“失火”,作者“吊而更以贺”的原因是,虽家产荡然无存,但那些好“廉名”的士大夫自可毫无顾忌地与他交往,为之延誉,这正好为王参元扬名晋升提供了大好机会,故值得庆贺。
D.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家失火之事,反映了 “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足下之郁塞。
(2) 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目。
之广陵①宿常二南郭幽居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②。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①广陵,即扬州,唐时隶淮南道。②萱草,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养 生论》云:萱草忘忧。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江海言”借夸张比喻手法来表情达意,与《赠汪伦》中“水深千尺”异曲同工。B.“诗酒别”点出了与友人乍见又分别的惆怅,又使全诗充满了田园隐逸的情调。C.结尾两句直接告诉友人自己第二天早上出发,并会永远记住今晚的这场送别宴。D.这首五言古诗语言风格清新:写景精准,不事雕饰;感情自然流露,真率感人。
6. 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突出友人居处特点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7 分)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湘夫人》 中,描写湖水泛起波澜,树叶纷纷飘零的诗句是 。
②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一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蜀相》中,抒发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
④ 《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的句子是:
。
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性格(或主旨)的一句是 。
⑥《登岳阳楼》中“ ”一句,描写洞庭湖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湖面之上,景色宏伟奇丽。
⑦《菩萨蛮》中“ ”一句,描写江南美女双臂洁白如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
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
节。
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
能有一场场 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 ,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大神,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冬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
地立于大地之上。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 )。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 ,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 丽的季节。
B.
我时常怀念村庄的冬天。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 季节。
A. 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 季节。
B. 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 丽的季节。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纷纷扬扬
尽如人意
亭亭玉立
弹冠相庆
B.纷纷扬扬
如愿以偿
风姿绰约
觥筹交错
C.沸沸扬扬
如愿以偿
亭亭玉立
弹冠相庆
D.沸沸扬扬
尽如人意
风姿绰约
觥筹交错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B.引领着冬天旗帜一般不断深入C.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旗帜一般D.旗帜一般引领着不断深入的冬天
20. 刚到北京上大学的赵华受父亲之托,准备去拜访其父的老同学孙某某,在去之前他给从未谋面的孙某 某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在语言得体、简明和用词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孙叔叔您好,久违了!我是赵某某的犬子——赵华。我父亲很想念您,他常常提起您和他之间的友情。走之前父亲一再拜托我,要尽早来看望您。我打算明天莅临你家。请问叔叔您明天有时间吗?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1. 下图是中国银行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100 字。(5 分)
答 :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2017 年 3 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②2019 年 7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指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意见”第 14 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③《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 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权衡。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少于 800 字。
语文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C
A
B
D
D
C
C
A
B
B
D
B
A
1.C(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3 分)
2.A(从第 4 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俗词”的。)
(3 分)
3.B(文章并未提及苏轼 “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3 分)
1. D 项,“一定能治愈”错误,第①段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第⑦段中说“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选项中的 “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结论过于绝对。选项理解不正确。A、B、C 项理解正确。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 D 项。
2. D 项。 A 项,“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错误,材料二第⑤段“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也是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诱发因素 的分析。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B 项,“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错误, 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同的,材料二的做法是第⑤段中“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 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材料四的做法是第⑦段“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 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C 项,“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错误,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体型偏胖的同学在网络欺凌中占有的 比率不是最大的。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3.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②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
③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
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解析:材料二“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 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概括出要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需要共同努力,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材料四“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 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从这些句子中可以概括出要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材料二“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这一句可以看出专家的态度倾向: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最后可以从材料一中提到的容易被欺凌的对象和原因去概括得出对 策: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4. C.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
5. ①构思巧妙,画线句是两条线索的交会点,串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 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 3C 级以上文明的行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的传播和文明的传承。②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 物命运更加关注。③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下伏笔,表现了悲壮的 英雄主义主题。
6. ①坚守使命:李老师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完成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②敬仰崇高:
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的交流方式艰辛地推动着地球人类文明的进步,歌颂了卑微 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文明。③尊重文明:碳基联邦舰队在探测到 3C 级以上文明行星后让炸弹转向,体现了对文明的高度尊重和追求。
10.C
11.A(归宁指回家省视父母,多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12.B(“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等内容不是作者的看法)
13.(1) 我做了御史台的尚书郎时,自以为幸运地(有幸)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凭借)这个机会来消除(打开、疏通)您的郁闷(得分点“及”、“幸”、“得奋其舌”、“以”、“发”)
(2)众人的猜疑,完全变为灰烬。烧黑了您家的屋宇,烧红了您家的墙壁,以此显示出您家已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被辱没。 (得分点“举”、“黔”、“垣”、“示”、“不污”)
参考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东西留存下来。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竟然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道路遥远,(杨八的)信里说得简略,(我)还不能确切地了解灾情程度,如果(家产)果真荡然无存、 毁灭殆尽,那就是我更要向您贺喜的原因。
您一向殷勤地奉养双亲,早晚省视双亲,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现在竟然有一场大火灾使 您震动惊惧,甚至连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自给,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非常惊骇。
一般人都说:盛衰祸福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来去不定的。也许一个人将要有大作为之前, 在开始时就要遭遇种种厄运、困境以及种种令人震惊、恐怖的事件,因此有水火带来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身心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光明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这种说法过于不着边际,过于荒诞不经,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完全确实的东西,所以接着我就(对火灾)感到怀疑。
您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很有研究,像您这样具备多种 才能的人,却在仕途晋升上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从而取得显赫的功名,没别的缘故,只因京城 的人大多数说您家有很多钱财,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士大夫,都害怕,有顾虑,不敢称赞您 的优点,只是他们自己知道,把你的好放在心里,不敢把它说出口,因为公道难以彰明,而世人 又很是喜欢猜疑的缘故。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些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
我从贞元十五年就看见了您写的文章,(把对您的)赞誉之情藏在心里大概有六七年了,从来没说出口过,这种做法是我只顾偏爱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台的尚书郎时,自以为幸运地(有幸)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凭借)这个机会来消除(打开、疏通)您的郁闷。但当我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是有人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地笑。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那么耀眼,清白的名誉没能树立起来,竟被世人这般猜疑。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幸好您家被天火烧光了,众人的猜疑,完全变为灰烬。烧黑了您家的屋宇,烧红了您家的墙壁,以此显示出您家已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被辱没。这是火神保佑您!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恢复了好的名誉。(火神)不仅帮助了你,还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 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它。如今我所说的这些话,和古人说的有所不同,所以我本来准备慰问你,
却改变(主意)而向你道喜。
14. B【解析】本诗中的“诗酒别”主要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15. ①比喻,诗人以桃花源喻指友人住处之幽;用典(借代),借萱草表现远离尘俗;白描, 天色已晚细雨飘进南窗,归鸟栖息在杨园中茂密的枝头,突出了静。(亦可按概括特点/手法/分析的顺序)②表达作者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解析】诗中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桃花源喻指友人住处之幽。“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用典(借代),借萱草表现远离尘俗。“暝色湖上来,微雨飞 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此地的静。“还惜诗酒别,深为江 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表达作者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16. 情景默写
①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吞声踯躅不敢言
③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鹿门月照开烟树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乾坤日夜浮
⑦皓腕凝霜雪
17. 答案 D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该把“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改成“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二是搭配不当,应该把“冬天的村庄,是 一个美丽的季节”改成“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8. 答案 B 解析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了满足,指愿望得到实现。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这里和“立于大地之上”重复。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觥筹交错:酒杯与酒筹交叉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19. 答案 A 解析 语言连贯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紧承“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 这一句意的应该是“旗帜一般”,排除 B、C 两项;再根据语意强调的重点是“不断深入”, 排除 D 项。
20. 答案 (1)删掉“久违了!这是久别重逢的客套;(2)“犬子”改成“儿子”;(3)“拜托” 改为“嘱托”;(4)“莅临你家”改为“到您家看望您”;(5)删掉“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21.答案 以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状,古钱图形是圆形与方孔的设计,中间方孔, 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整体寓意天圆地方,经济为本,颇具中国风格。
解析 回答构图要素时要注意图形的组合与变形,此图是汉字“中”和古钱币的变形;回答寓意时要注意标识的主题,“中”体现“中国”,古钱币体现“银行”,非常具有中国古典 特色。
22.这道作文题聚焦当下教育热点——教育惩戒权,既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又引导学 生关注时政,理性地分析问题,负责任地发表观点。
作文材料有三则。前两则呼吁赋予教师惩戒权和保障、明确惩戒权,偏于正面。而第三则对 超越“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提出处理意见,偏于反面。因而此题具
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管教严厉与宽容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选择一个角度行文未尝不可,但最好能一分为二,理性辨析“教育惩戒权”的内涵。
有关教育惩戒权的观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某些家长担忧惩戒权是否会过度使用,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应该说,类似担忧有其合理性,但家长应积极支持和配合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相关措施:需要制度规范;需要执行适度,起到效果; 需要师生互信、家校互信。
本次作文写作注意以下几点:1.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虽“任务”不多,但不可写成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中得出一个观点,不顾材料的内容,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写作中有部分学生写成了新材料作文,对分数影响较大。2.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辨,材料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对材料事件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评论。 3.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一个写作评论的主体,只有针对主体评论,才能写得深刻。本材料就是要对“教育惩戒权”发表看法。4.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评论深刻,有实际意义。5.文体方面,一般都写成议论文。
【好题示例】
教育惩戒权,须给好和用好 好老师手握戒尺,眼中有光 教育惩戒权,想说爱你不容易教育惩戒权,看上去很美! 请将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
没有惩罚,何来教育? 惩戒权,不可或缺
如何让教育惩戒权“落地开花” 莫让教育惩戒权成“烫手山芋” 莫让手握戒尺的老师寒了心
教育惩戒权:左手是戒尺,右手是爱
教育惩戒权不能变味
教育惩戒权,应用之有“度” 惩戒权不等于体罚
体罚,不该归属到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权,需要家校同心
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重在家校共识教育惩戒权,以理解互信为基础
教育惩戒权: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