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教案(全国)
鉴赏小说标题和主旨
小说的标题往往是一篇小说“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近几年,标题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中经常考查的一个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考法一 鉴赏标题意蕴、作用
[知能构建]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类型:一是分析标题意蕴;二是分析标题作用。
常见设问
(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2016·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一)解答标题意蕴题“3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二)解答标题作用探究题“6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真题示法]
(2017·浙江卷)阅读《一种美味》(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考法二“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本文的题目是“一种美味”,从表面看这里的“美味”是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六岁的“他”为家里带来了一条巴掌大的鱼,然后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享受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鱼汤”的同时,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是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在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的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考法二 鉴赏文章主旨
[知能构建]
小说的主旨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情感意义或取向。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常见设问
(2014·浙江卷)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013·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2012·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方法指导
“5入手”把握小说主题
1.从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2.从情节入手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的主题。
3.从人物形象入手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4.从环境描写入手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
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5.从作者的描写和评价入手
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语言色彩,可以发现作品的主题。
答题模板
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歌颂赞美了……精神/讽刺批判了……社会现象/控诉了……制度的罪恶),揭示了……人生道理(对……现象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思想感情,寄寓了……希望,呼吁人们……)。
[真题示法]
(2014·重庆卷,有改动)《东坛井的陈皮匠》(文本见考点三“真题示法”[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仔细审读题干, “作者”“意图”实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属于“主旨类”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人物入手
陈皮匠是修鞋匠,是高中生,爱藏书,与街上的其他修鞋匠不一样,作者塑造这个不一样的人物的用意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淡然恬静的人才不会在经济利益面前迷失方向。
从情节入手
陈皮匠“送书”的情节,是为了保护族谱,而这族谱背后体现出的是传统文化,因此陈皮匠是在保护传统文化。
从环境入手
小说中“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已经暗示了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保护传统文化。
从作者的描写和评价入手
从陈皮匠与其他古城人的不同态度里,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对陈皮匠这样的文化守卫者的态度是肯定(赞扬)的;对其他古城人热衷于文化开发的态度是忧虑(批判)的。皮匠心理描写“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这类关键语句也暗示出不赞成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机的态度。
【答案】 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2分)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2分)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