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时间:45 分钟 分值:6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
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
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
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
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
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
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
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
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
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
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
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
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南面
B.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家:安家
C.夫水,智者乐.也 乐:喜爱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 适:正,恰巧
解析:选 A 阳:北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寡人之于.国也
B.名之以.其能 秦以.攻取之外
C.得其尤绝者家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D.皆山水之.奇者 句读之.不知
解析:选 B A 项,被/对于;B 项,均为介词,用;C 项,兼词,于此/代词,他;D 项,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愚融为一体。溪、丘、泉、
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
B.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和描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
议论,在议论中表达感慨。
C.文章第四段,写到宁武子和颜回,说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
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真正的愚蠢,表达了自己的羞愧。
D.《愚溪诗序》通篇贯穿一个“愚”字。从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受“愚”
的称号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
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
解析:选 C “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真正的愚蠢,表达了自己的羞愧”错,原文说
的是“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以 愚 辞 歌 愚 溪 则 茫 然 而 不 违 昏 然 而 同 归 超 鸿 蒙 混 希 夷 寂 寥
而 莫 我 知 也
答案: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错
断一处扣 1 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
之为“愚溪”。(4 分)
译文:
(2)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4 分)
译文:
答案:(1)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确定下
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改称它为“愚溪”。(“家”,安家,
1 分;“是”,这,1 分;“龂龂然”,争辩的样子,1 分;句意通顺,1 分)
(2)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有道”,政治清明,1 分;“悖”,相悖,1 分;“莫我若”,没有像我,1 分;句意通顺,1
分)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曾经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
这条溪水叫作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为它命名为染溪。”我因
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
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确定
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改称它为“愚溪”。
我在愚溪的上游买了个小丘,叫作愚丘。从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
买了下来,称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从山下平地涌出,原来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
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形成水沟,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
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
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
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
蛟龙又不屑居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用
愚字来称呼它而玷辱了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整天提不出不同
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
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
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
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
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
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和愚溪不相背离,昏昏然
和它融为一体,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
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20 分)
廉 耻
顾炎武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
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
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
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
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②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
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
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
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
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 八枚,
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
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有删改)
[注] ①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②《小宛》:《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
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 悖:违背
B.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微:衰弱,衰败
C.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D.三曰止.欲将 止:只,仅仅
解析:选 D 止:克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不耻则.无所不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鸡鸣不已于.风雨 徘徊于.斗牛之间
C.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悉以.金马还之 秦亦不以.城予赵
解析:选 A A 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 项,均为介词,在;C 项,
均表停顿语气,不译;D 项,均为介词,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廉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无耻是不廉洁的根源,尤其是士大夫的无耻,那就
是一种国耻。
B.颜之推对齐国的士大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持否定态度,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
不该去做官。
C.不顾廉耻,历代都有。朝廷通过教化,让士人养成知廉耻的优良的节操,天下就有
了美好的风俗。
D.《后汉书》中所记的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送的马匹和金子悉数退还,使威
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解析:选 B 颜之推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愿意让孩子凭借一些小技艺向权势者献
媚而做官。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人 而 如 此 则 祸 败 乱 亡 亦 无 所 不 至 况 为 大 臣 而 无 所 不 取 无 所
不 为 则 天 下 其 有 不 乱 国 家 其 有 不 亡 者 乎
解析:文中的虚词“则”“亦”“况”等,以及“无所”“其有”等固定结构,是判断的
重要依据。
答案: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
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每断对两处 1 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4 分)
译文:
(2)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4 分)
译文:
答案:(1)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之
于”,对于,1 分;“为机变”,搞诡计,1 分;“……者”,……的人,1 分;“无所用耻”,耻
对他们是无用的,1 分)
(2)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每分句 1 分,状语后置 1
分)
[参考译文]
廉耻,是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如果是
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一样不会到来;何况身为大臣什
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
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能以无耻为可耻,就
能免于羞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
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个人不廉洁乃至于违背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
士大夫的无耻,可以说是国耻。
我考察三代以后,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放弃,已经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在风雨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日子中,
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边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
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十七岁了,颇能写点文章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
也学弹琵琶,都能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服侍公卿大人,没有不宠爱的。’我当时低头不答。
奇怪啊,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
这样做。”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说明他还有《小宛》诗人
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
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
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他们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进
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俗,那就可以用
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姜太公对武王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
能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
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
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到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洒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
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那样,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把金
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
为羌人所怨恨,直到正直廉洁的张奂,威良教化方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
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20 分)
叶 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
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
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
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
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
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
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
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
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
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
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
“君死已久,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
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
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
复不少,顾安得令威②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注] 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②令威:丁令威,即丁乘鹤。
(节选自《聊斋志异· 叶生》,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而所如不偶.. 不偶:不对等
B.疾革难遽瘥. 瘥:病愈
C.逆.而问之 逆:迎接
D.所以淹.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
解析:选 A 不偶:指命运不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公游扬于.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辞而.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以.犬马病 但以.刘日薄西山
D.余深信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解析:选 C A 项,介词,在/介词,被;B 项,表承接/表递进;C 项,均为介词,因
为;D 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
不离不弃,死后化作魂魄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
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通过“异史氏曰”,本文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
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慨叹。
解析:选 A 不是丁公,而是帮助丁公子实现了科考梦想。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即 命 驾 哭 诸 其 室 出 橐 营 丧 葬 以 孝 廉 礼 又 厚 遗 其 子 为 延 师 教
读 言 于 学 使 逾 年 游 泮
解析:抓住关键词“出”“葬”“逾年”等,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断句。
答案: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
年游泮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4 分)
译文:
(2)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4
分)
译文:
答案:(1)没料想时运限人,好文章妨害了好命运,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时
数”,时运,1 分;“憎命”,命运不佳,1 分;“铩羽”,名落孙山,1 分;句意通顺,1 分)
(2)天下才华不凡却像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
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顾”,回首,1 分;“从”,跟随,1 分;“沦落如叶
生其人”句式,1 分;句意通顺,1 分)
[参考译文]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
是命运不好,始终未能考中举人。适逢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
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
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于是(叶生)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
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好文章妨害了好命
运,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叶生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
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
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
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服药,根本不见效。
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卸任回乡。(他)给叶生与了封信,大致意思说:
“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
以上路了。”叶生拿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
很难立即痊愈,请先动身吧。”丁公不忍心就此离开,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
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
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他早晚都和叶生住在一
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过了一年,公子便
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不久公子考取第二名。丁公
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
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
纳个监生。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予部中主政。带着叶生一起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
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命主管
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堪称
快事。”叶生也很高兴。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
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你
死了已经很久了,之所以一直停放着你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
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非常伤感和懊恼。(他)
慢慢进了屋,见自己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着,(她)
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丁公子听说这件事,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
(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
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
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
信不疑。叹息啊!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古往今来,痛哭的人,只
有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是谁呢?天下才华不凡却像叶生
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
他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