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浙江)
题型二 重要句子含意理解
“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有: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
句子含意一般要从三方面考虑: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常见设问方式]
(2015·江苏高考)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2013·重庆高考)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2013·福建高考)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1·浙江高考)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请你谈谈对“……”一句的理解。
“理”“抓”“析”“联”4字法稳取理解句子含意题
这种方法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也就是根据语句所在的文章中的位置来解答。
重要语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而且还处在重要或关键的位置上,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它就在这特定的位置上将它的作用辐射到整个“辖区”。由此可见,明确了这一“辖区”范围究竟有多大,自然有助于正确理解该句子的含意。
在明确重要语句的辖区范围的基础上,联系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分辨出与其相邻的上下句之间的意义联系,才能对该句子的含意做出准确、全面的理解。平时常说的“循章斟酌,依句断意”就是这个意思,对特别关键的语句,有时甚至需要联系全篇来理解。
[例四] (2013·福建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尚浅说
黄毓璜
…………
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有删节)
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只要理清了“‘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这句话在本段中的“管辖范围”以及与其他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即可找出答案。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为了论证这一中心句,作者从人的“顺变”能力(能顺应时尚)、人的“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和人都爱“面子”(易于屈从于时尚的压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议论,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归纳起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①人具有“顺变”能力,能适应时尚。②人有“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③人都爱“面子”,易于屈从时尚的压力。(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一个句子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比较关键的词语,这一个或几个关键的词语,往往是理解全句的钥匙。如果正确理解了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意义,又注意把握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整个句子的含意也就迎刃而解了。
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类:句中特定称谓词、有深刻含义的词、多义词语、概括性词语、运用了修辞的词语、有隐含意义的词语等。抓住这些词语后,再结合支撑该词语的相关词语、句子,把它们分析透即可。
[例五] (2012·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解释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首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它”“重复别人”“说出自己”。其次,在原文中找对应。“它”的指代内容是“文献综述”。“重复别人”,原文对应的句子: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说出自己”原文对应的句子: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后加以整合,便可总结出句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 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1.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
这适合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要对文中重要句子做出正确解读。需要分清单句或复句:
(1)如果是单句,应抓住主干,先找准主、谓、宾,再分析那些修饰、限制成分。一般来说,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如果是复句,要分析复句之间的内部层次,分层理解。
[例六]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良性塑造,是21世纪前半叶唯一超级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非零和关系的最终确立,当然,也是中国自己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以新的风范大国和世界强者方式再造及发挥影响的历史过程。这里面绝非不包含失败的可能,不包含曲折的行进路线。假使中美不幸全面对抗甚至走向战争冲突,过去30年在中国人那里广泛传播、心理上普遍接受的“时代性质”“时代主题”等等东西,也许就到了根本改变的时刻。
(节选自王逸舟《要善于应对美国霸权》)
请说说你对画线语句含意的理解。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画线语句是个假设复句,“假使”部分是假设的前提条件,就是如果中美关系走向对抗;“过去……根本改变的时刻”是一个单句,提取主干为“东西到了改变时刻”,主语“东西”是指过去30年中国人所接受的“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发生改变,就是要战争。整个复句就是传达出了中美关系走向对抗或战争,就违背了30年来中国人所接受的“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强调了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综合以上,就是画线语句的含意。
[参考答案] 中美如果走向对抗,那就违背了中国人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普遍愿望,有可能走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反面。这句话既强调了处理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必须审慎处理这一关系。
2.分析还原句子修辞手法
对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特点出发,如从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方面分析理解。对于那些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如用了比喻、拟人、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用分析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来。如用了比喻句,作者用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意图是什么,只要写出即可。
[例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面对“学历造假”的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在沉默一周后接受《名汇FAMOUS》的记者采访时说道:“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现在看来,他的这种成功似乎快走到了尽头。但正如癌细胞扩散般,它还会以不同的版本在我们的社会里上演,唐骏的逻辑只不过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注脚。
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中,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5万人。仅2005年,教育部的留学服务中心就办理了3万例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与此同时,归国人员的学历造假案例也开始增多。
学历造假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中国诚信危机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商业领域,我们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的商业交易;在体育界我们很难再去相信一场国内职业足球比赛的真实性;而在教育界,那些剽窃和购买论文的教授面对汹涌的批评依然毫发无损,高等教育机构滥发文凭也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唐骏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并非只是学历与能力之争,而是它或多或少激发出了每个人身上的道德勇气。这种道德勇气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共同编造的谎言现实。
“但正如癌细胞扩散般,它还会以不同的版本在我们的社会里上演,唐骏的逻辑只不过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注脚”一句应如何理解?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理解这一语句即需要“析”,“析”就是分析这句话的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把这一语句切分为三个层次,逐层理解:第一层,“唐骏的逻辑只不过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注脚”,强调唐骏的“学历造假”不会是个例;第二层,“它还会以不同的版本在我们的社会里上演”指这类事件很多,类似的事件还将会重演;第三层,“但正如癌细胞扩散般”,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唐骏的逻辑。“如癌细胞扩散”侵害的是什么,还原本体,侵害的是“社会诚信”,综合以上就是答案。
[参考答案] ①唐骏的“学历造假”不会是个案,类似的事件还将重演;②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信奉这种为了成功突破道德底线也无妨的逻辑;③这种逻辑如癌细胞般侵蚀危害着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
——联系文章的主旨或观点来理解句子的含意
由篇章理解语句,由语句理解篇章,即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是传统的理解文章意义的有效方法。由篇章理解语句,就是根据文章的文体、内容去把握重要语句的含意;由语句理解篇章,就是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的位置、内容来归纳、概括文章的中心。这样既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心,又有利于加深对文中重要语句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例八] (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有删改)
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开向生命的窗子”虽是文章的结尾句,却是罗丹艺术观的高度概括,是罗丹的艺术作品的影响力的生动体现。作者用这样一句话来收束全文,是对罗丹的艺术创作的总体评价。因此,在理解本句的内涵时,首先要联系文中的观点,扣住“生命”,从文中寻找体现罗丹的艺术观、创作成就和影响力的信息,结合这些信息,从“窗子带给人启发”的角度挖掘“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参考答案] 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