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测试
语 文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 的时间长,自古以来形成了 的体育形式,如射箭、相扑、蹴鞠、摔跤、马术、武术、杂技等,其中像武术、杂技等很多体育形式,可以说是中国的“绝活”。中国人将体育当作健身和娱乐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将体育和提高人生智慧联系起来,如围棋、象棋等棋类比赛,就将人生的体验 其中。
A. 延续 丰富多彩 赋予 B. 赓续 丰富多彩 赋与
C. 延续 异彩纷呈 赋与 D. 赓续 异彩纷呈 赋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赓续”是继续的意思;“延续”的意思除了“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外,还有“延长下去”的意思。所以根据后文“时间长”应选“延续”。
“丰富多彩”的意思是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依据后文“如射箭、相扑、蹴鞠、摔跤、马术、武术、杂技等”可知,这里强调体育形式的多样,应选“丰富多彩”。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常误写为“赋与”,实际并无“赋与”这个词语。所以应选“赋予”。
故选A。
【点睛】近义词辨析“四看”法:①看词义,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义的侧重点等方面来辨析近义词;②看搭配,从词语搭配对象和适用对象来辨析近义词;③看色彩,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区别来辨析近义词;④看语法,看词语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8 -
唐以后的花鸟梅竹等的画题,与唐以后的诗词学相因缘,它的画题全与山水画相同。如画竹, ;梅花, ;桃花鸭子, ;荷花, _;菊花, 等等,不胜枚举。
①则题“春江水暖” ②则题“六郎风韵”③则题“潇湘烟雨”
④则题“东篱佳趣” ⑤则题“疏影横斜”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⑤①②④ D. ②⑤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析语境,结合语境的提示信息,诗句的内容、主旨,以及意象含义进行选择作答。
此段文字论述花鸟画的题名,严格地说是将常见的文学意象与诗词内容相对应即可。与竹相关的诗词是“潇湘烟雨”,元代的吾丘衍有诗《题李仲宾使君画潇湘烟雨竹》;与梅有关的是“疏影横斜”,原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与桃花鸭子有关的是“春江水暖”,原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②与荷有关的是“六郎风韵”,鲁迅《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与菊有关的是“东篱佳趣”,原诗句“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等。所以正确的顺序:③⑤①②④。
故选C。
3.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王国维而制定的简易年谱的片段,其顺序已被打乱,根据年谱中的干支提示,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国学大师王国维1901年~1905年大事纪要:1901年,辛丑,协助罗振玉编《教育世界》杂志,译《教育学》,
①19X×年,癸卯,应聘至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叔本华、康德之书,是年撰《哲学辨惑》,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②19××年,乙巳,随罗振玉辞职,赋闲家中。是年撰《周秦诸子之名学》《静庵文集》。
③19××年,王寅,张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创办通州师范学堂,经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应其一年之聘,是年译《教育学教科书》。
④19××年,甲辰,罗振玉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王国维来校任教,是年撰《孔子之美育主义》。
A. ③①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答案】A
- 28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力,可以训练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化难为易。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此段文字内容是王国维大事年鉴。根据内容将这四句话分为两组:①④两句内容与罗振玉有关,④是王国维在江苏师范学堂任教,②是王国维随罗振玉辞职,所以④在②前;①③内容与通州师范学堂有关,③句内容是张謇在通州创办通州师范学堂,①句内容是王国维任教,所以③在①前。然后确定这两的先后顺序。根据干支纪年法,王寅年是辛丑年的下一年或与辛丑年相差61年,根据王国维的寿命推断,不可能是61年后的王寅年;以此法验证,癸卯年是王寅年的下一年,甲辰年与乙巳年跟随癸卯。所以这四句话是连续四年的的事情,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A。
4.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 B. 年丰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C.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D. 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应对这类问题必须认真审图,全面把握构图要素,题目、图画、解释性文字等不能有所遗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头牛悠闲地走在路上,路边,村民将稻谷堆积得很好,说明这一年的收成很好。所以这幅漫画的主题应该是“丰收”。AC两项都没有涉及羊,对画面的要素解说不全;D项没有突出丰收的场景,与画面的意境不符。
- 28 -
故选B。
【点睛】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行为。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寄
干宝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米餈,用蜜耖灌之,以置穴口。蛇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选自《搜神记》)
5.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啖:吃
B.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咋:咬
C. 得其九女髅,悉举出 悉:全
D. 聘寄女为后 聘:聘请
6.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 -
A. 东越,一古部落,又称为“东瓯”,从文中可知地理位置当在今浙闽一带。
B. 家生婢子指奴仆生的女儿,从中亦可窥见当时底层人民社会地位的低下。
C. 当时将乐县县令李诞面向社会招募童女未果,其女儿李寄便效仿汉代缇紫救父的故事勇敢献身,解救父母。
D. 李寄斩蛇后为家人带来丰厚的赏赐,称颂其斩蛇的歌谣至今流传。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2)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8. 概括李寄的形象特点。
【答案】5. D 6. C
7. (1)父母慈爱怜惜她,终究不允许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2)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可怜。
8. 富有孝心,有责任感,具有谋略,勇敢机智。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D项,“聘:聘请”错误,“聘”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聘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当时将乐县县令李诞面向社会招募童女未果……解救父母”错误,依据原文“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可知,第一,李诞当时并非将乐县县令;第二,李寄父母并无危险,谈不上仿效缇紫救父的故事“解救”父母。
- 28 -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听,允许;潜,偷偷地;禁止,阻止、制止。
(2)汝曹,你们;为……所……,被动句;哀愍,可怜、同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依据“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可概括为:富有责任感。
依据“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可概括为:富有孝心。
依据“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米餈,用蜜耖灌之,以置穴口。蛇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可概括为:具有谋略且勇敢机智。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 28 -
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大蛇有时候托梦给人,也有时下告巫祝,说是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这一年,大家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自愿去应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既然不能供养双亲,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
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带上剑,牵着狗,来到庙中坐下。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象个圆顶粮屯,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立即放出猎狗,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进洞一看,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软弱胆小,结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怜悯啊!”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来聘娶李寄为王后,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地区流传。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①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今湖北鄂州)知州的友人朱寿昌的②狂斗士:此外指三国狂上祢衡,其因恃才傲物出言言不逊角怒带操,下文“曹公黄祖”即指曹操和黄祖。
9. 本词上阙写景有怎样的特点?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 28 -
10. 本词下阙借用了些典故?寄托了作者对朱使君的那些情感?
【答案】9. 选取长江,高楼等典型景象 ,联想遥远的眠山,峨眉山,虚实结合,色彩分明,气势宏伟,为下文抒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苍凉悲慨的心境做铺垫。
10. 借用弥衡的悲剧,希望朱使君不要像恃才傲物的弥衡那样招致杀身之祸;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超越《黄鹤楼》诗的作品。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景特点,要从写景角度、景物特点、写景手法、具体用词等方面思考。回答景物描写的作用,要联系下文和作者情感等来分析。
若从写景手法的角度分析,描绘眼前的景物是实写,通过联想、想象描绘景物是虚写。那么本诗中实写的景物有长江和黄鹤楼等,“犹自带”后面的景物描写属于虚写,故上在写景时所用手法就是虚实结合。另外,从具体用词上看,选用“蒲萄”“雪浪”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描绘江流,富有美感。江河自岷江锦水而来,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既是友人驻地的胜景,又从四川流来,既引动词人思归之情,又触发怀友之思。这就为下文感怀作了有力的铺垫。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具体考查“用典”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指出诗词中的“用典”所在,然后结合典故及诗词的具体内容分析情感。
典故应该是有人有事,《江表传》不能算典故。“狂处士”即祢衡,后面的“曹公黄祖”都与他有关,是典故。词人用感触颇深的三国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为戒,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如今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苇花萧瑟,一片凋零凄凉。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苏轼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历史,“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从而希望朱使君不要像恃才傲物的弥衡那样招致杀身之祸。
“谪仙诗”说的是李白,是典故,“愿使君”“追黄鹤”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 28 -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背天,而其之天阙者,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
(2)____________,而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佳木秀而聚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7)少则得,____________(《老子》)
(8)____________,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
【答案】 (1). 而后乃今将图南 (2). 积善成德 (3). 小弦切切如私语 (4). 报君黄金台上意 (5). 野芳发而幽香 (6). 盈虚者如彼 (7). 多则惑 (8). 心之官则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本题注意“弦”“切”“幽”“盈”“惑”等字的书写。
- 28 -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且将蚕豆伴青梅
钟芳
宋人舒岳祥在《小酌送春》中写道:“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描绘的是古人用蚕豆佐青梅,煮酒咏诗的情景。手捧一碗蚕豆香,一颗一颗纳入口中,绵软甜爽的感觉在味蕾上弥散,让人回味隽永,滋味绵长。
蚕豆是一种有灵气的庄稼。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孩童时的乡村,成排成行的蚕豆苗漫生在墙角沟边、田间垄上,疏密的叶片间,悄悄地绽开白底黑边的小花,近看好似无数睁开的眼睛闪着清澈的目光;远看仿佛千万只漂亮的蝴蝶飞舞在藤蔓间,令人赏心悦目。花开数天,便凋谢了,结出了一串串青青的豆荚,像青蕉、似佛手,煞是可爱。此时的蚕豆,最为鲜嫩,大诗人杨万里写道:“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一笔道出了翠嫩如碧玉的蚕豆用来做炒菜最为适宜,入口酥绵,鲜嫩清甜,别有风味。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挎上篮子跟着母亲去摘蚕豆。轻轻抓住蚕豆秧,朝着豆荚生长的反方向顺手一拉,便能轻松掰取蚕豆荚。新鲜的蚕豆又嫩又脆,那可是孩子们的天然美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摘下一角蚕豆,撕开荚皮,往嘴里一丢,那清甜的气息立刻在舌尖弥漫开来。正如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那样:“只一掰就断了,两三粒翠玉般的嫩蚕豆舒适地躺在软白的海绵里,正呼呼大睡,一挤也就出来了,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
回到家,母亲剥好蚕豆,用井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蒸煮,煮熟后的蚕豆甜中带糥。母亲用细线把一颗颗熟豆挨个串起来,呈佛珠的样子,长的是项链,短的是手镯。我常常把蚕豆项链挂在脖子上,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的比着谁的蚕豆项链长、豆子大。想吃时就你拽我一粒,我摘你一颗放进嘴里解馋。晚上睡觉时都不肯把蚕豆项链拿下来,第二天早上起床,蚕豆被压扁了也不舍得扔,继续吃。如今回想起来,仍然齿舌生香,美好的滋味荡漾在心间。
蚕豆是一种大众美食,不管是焖炒炸煮,样样皆宜。如把外面的一层皮剥掉,里面的青青的豆瓣更加水嫩,可与鸡蛋、韭菜、蒜苗、咸菜、火腿、笋片等或烧或炒,也可做汤,吃进嘴里一股清香,是妙不可言的美味。清代饮食名谱《随园食单》中记载:“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
- 28 -
中学课文《社戏》里,鲁迅小时候跟伙伴们搭船去邻村看社戏,夜半船过六一公公的蚕豆地,孩子们纷纷上岸偷摘蚕豆,然后就在船上生火用河里的清水将豆煮熟,用手夹着撮盐吃。在先生的心目中,这盐撮清水蚕豆的味道胜过母亲下厨炒的蚕豆。相比较,我最喜欢的是母亲的葱花蚕豆,热锅下油,倒入蚕豆翻炒,抓一把葱花扔进去,颠两下,直到豆皮起皱为止出锅。炒出的蚕豆,碧嫩鲜香,入口酥软,是极有特色的家常下饭小菜。
世间的美好大多短暂,鲜蚕豆吃不几天,就会老去,正如《蚕豆谣》所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这时的蚕豆另有一番风味,可以做炒豆子。把蚕豆放进大铁锅里不停地翻炒,炒到外皮黄黄的,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即止,嚼起来,嘣嘣作响,香脆无比。更有手巧的,还将蚕豆泡了,拿剪刀,很细致地一一剪花,做成油炸兰花豆,味道更胜一筹,是不少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田家豆熟逢蚕月,小荚丛生竟类蚕。熟后香葆千颗脱,餐来茧果十分甘。”每到蚕豆飘香的时节,我总要抽时间回故乡看看,母亲都忘不了要我带些新鲜碧绿的蚕豆回去,让我身在喧哗的都市,也能享受着这原生态的乡野美味。
(选自《广东第二课堂》,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2.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蚕豆的观赏价值写到其实用价值,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田园情怀。
B. 本文大量诗文名句及《本草纲目》等文献穿插引用,使得文章显得典雅厚重。
C. 文中鲁迅等名家作品或相关言论的引用,使得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D. 文章标题极富意蕴,蚕豆从开花到结果的短暂一生,隐喻作者对人的短暂一生的理性思考。
13. 文章③两段属于何种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14. 文章借写蚕豆传达了哪些情感?请根据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12. D 13. 插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让蚕豆的美味具体可感,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也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14. 蚕豆吸引味蕾,凸显作者对原生态乡野美味的喜爱;蚕豆连接亲情,寄寓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蚕豆承载记忆,传达作者对儿时童真童趣的缅怀(或对简朴面不失丰盈的生活的怀念)。
【解析】
【12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项,“隐喻作者对人的短暂一生的理性思考”错误,文中主要描绘了蚕豆的美味与其中蕴含的乡土、亲情之思,并无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能力,具体考查叙述方式。应对这类问题,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插叙是在叙述时插入一段相关故事或情节,起到补充说明、铺垫、衬托、照应等作用,能使文章结构更具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突出。本文第三四段回忆自己曾经与母亲摘蚕豆、吃蚕豆的情景就是插叙。写出蚕豆“甜中带糥”“齿舌生香”的美好味道,从而充实了文章内容,让作者回忆蚕豆的美味和蚕豆寄托的情感更真实可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作特点。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情感态度。
“手捧一碗蚕豆香,一颗一颗纳入口中,绵软甜爽的感觉在味蕾上弥散,让人回味隽永,滋味绵长”可见,蚕豆的美味在味蕾弥散,回味悠长;“母亲剥好蚕豆,用井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蒸煮,煮熟后的蚕豆甜中带糯。母亲用细线把一颗颗熟豆挨个串起来,呈佛珠的样子”“我最喜欢的是母亲的葱花蚕豆”“每到蚕豆飘香的时节,我总要抽时间回故乡看看,母亲都忘不了要我带些新鲜碧绿的蚕豆回去,让我身在喧哗的都市,也能享受着这原生态的乡野美味”可见,蚕豆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我很喜欢挎上篮子跟着母亲去摘蚕豆”“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我常常把蚕豆项链挂在脖子上,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的比着谁的蚕豆项链长、豆子大。想吃时就你拽我一粒,我摘你一颗放进嘴里解馋”,对《社戏》相关内容的引述等,可见,蚕豆也含有作者对童年童趣的怀念。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 28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秦汉印章
莫小不
秦汉时期,印章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它是中国篆刻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而其审美取向的确立,为后来文人篆刻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兼并六围,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命丞相李斯整理文字,“罢其不与泰合者”。在战国秦系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并制定规范匀整的小篆字体。这在两大方面影响到印章:一是从权力意义上,自上而下各级普遍用印以行使职权,官制造就了相应的印制,二是在印用文字上,从战国玺文改变为泰书八体中的“幕印篆”。
印制表现在许多方面。卫宏《汉旧仪》称:“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种等级制度印材质料、印章名称外,还包括印章的大小、印纽形制,甚至绶带颜色、封泥颜色等也有专门规定。
典型的秦印是一批有边阑有界格的白文印,方形用田字格,长形用日字格,相当于方形官印的一半,即“半通印”。秦印文字采用摹印篆,与汉印文字比,则显得圈融、细劲。
秦印的印文排布,除自右而左竖读、自上而下横读外,也有交叉读的。
汉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有至高的地位。正如清西冷八家之类冈所云:“印之宗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印制的变化实际上不会与改朝换代齐步,汉初印章基本上沿袭秦代旧制,共特征为:印面尺寸略增大;用边阑界格,但较秦时规整;印文趋于方正而求充满字格;布字有了回读的形式。西汉官印多为铸造而成,将军印和分赐少数民族的官印则多为凿印,
西汉中叶后,印章的制作工艺大为高,秦印遗风几乎脱尽而成为典型的汉印风格。其特征为:文字主要用汉六体中的缪篆,笔画根据布局需要而作增损;取消边䦨界格;线条进一步易圆为方,改斜为屈,平直挺劲,朴茂浑厚;结字方正与满,绸缪梦密;另外,武帝时还出现了五字印,并称为“章”,用于官秩二千石以上者。
汉官印尺寸大致在两三厘米见方,有铸有凿。铸印工整严谨,线条凝练厚重;凿印恣肆畅朗,线条劲拔爽利。汉印中有玉印,精致者整饬典雅,线条圆润婉转、光洁流丽。私印主要是白文印,又有少量朱文印或朱白文相间印,印文有用鸟篆、虫篆和鱼篆的,别有奇趣。到了东汉又多为凿印,不过此时的凿印不同于西汉。显得草率、粗放,痛快淋漓,可能是后世写意印风之滥觞。有些冥印,即用于随葬的印,更加粗率,如“软侯之印”.
- 28 -
汉印印材丰富,除青铜外,金、银、玉、牙、琥珀均有,文字上,出现了一种笔画屈曲缠绕的花钵,内容上,除宫、私印外,表字印、臣妾印、吉语印、肖形印也很多见。
广义的汉印包括魏晋南北朝印。与战国图像印相比,汉魏时期出现了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内容,而减少了花、叶之类的題材。这可能是受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也反映了古人绘画能力的进步。具体包括五类题材:神话传说、祥瑞动物、风俗民情、舞乐百戏、兽鸟虫鱼。汉魏时期的图像印制作,除铸印外,还有齿印和线刻印。艺术上,最突出的是当时人已善于捕捉人物和动物的瞬间动态,并在方寸之间构成复杂的场景,以简约的笔墨来表达这种动态和场面。
(选自《大学书法》,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时期民皆可佩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
B. 秦印的印文排布,除自右而左竖读、自上而下横读外,也有交叉读及回读的。
C. 印制的变化与改朝换代不齐步,直到西汉中叶秦印遗风才完全脱尽而成为典型的汉印风格。
D. 秦汉图像印制者善于捕捉人或物的瞬间动态,以简约的笔墨来表达这种动态和场面。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确立的审美取向为后来文人篆刻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B. 秦朝建立后自上而下各级普遍用印以行使职权,官制造就了相应的印制。
C. 汉代私印主要是白文印,印文有用鸟篆、虫篆和鱼篆的,别有奇趣。
D. 受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出现了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内容。
17. 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印章高度发展的原因。
【答案】15. A 16. D
17. 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文化上:整理、统一了印用文字;艺术上:制作工艺及绘画能力大为提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文本中与选项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
B项,张冠李戴,“也有交叉读及回读的”错误。“回读”是汉印特征,见原文第七段“汉初印章基本上沿袭秦代旧制……布字有了回读的形式”;
- 28 -
C项,过于绝对,“完全脱尽”错误。原文倒数第四段是“几乎脱尽”;
D项,张冠李戴,“秦汉图像印制者善于捕捉人或物的瞬间动态”错误。应是“汉魏”,见原文最后一段“广义的汉印包括魏晋南北朝印……最突出的是当时人已善于捕捉人物和动物的瞬间动态”。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D项,“受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错,原文最后一段“受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前有“可能”一词,表示猜测、推断。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第二段“秦始皇兼并六围,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命丞相李斯整理文字,‘罢其不与泰合者’。在战国秦系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并制定规范匀整的小篆字体。这在两大方面影响到印章:一是从权力意义上,自上而下各级普遍用印以行使职权,官制造就了相应的印制,二是在印用文字上,从战围玺文改变为泰书八体中的‘幕印篆’”; 第八段“西汉中叶后,印章的制作工艺大为高,秦印遗风几乎脱尽而成为典型的汉印风格”。 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陆谷孙:一遇词典误终身
孙丽萍
- 28 -
词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石与抵达其它文化的桥。正是在这个少有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浑然忘我,一生只做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学术界的“匠人精神”。
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典,由此参与《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编词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坐穿,且坐出了滋味。
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直到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才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1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选入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一遇词典误终身,2000年,朋友鼓励陆谷孙效仿林语堂、梁实秋等前辈编纂英汉,汉英工具书并举。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更需要汉英字典,陆谷孙又“自讨苦吃”启动了《中华汉英大词典》编篡工作,历时15年,直到2015年这部辞典才告完成,这是一部1600万字的“重磅”工具书,它内客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译尽诠释.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词典,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其中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陆谷孙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却也为中华传统文化醉心;他编纂的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两岸三地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对词语的色彩感受深刻,但他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小鲜内”“直男癌”等词语,他坚决不收。
长期研究莎士比亚的陆谷孙,是外国文学的“知音”,但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他时常为学生朗诵杨绛的一段文字,“我们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陆谷孙说,翻译是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他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们映照世界。
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须奖典礼,幽居斗室,皓首穷经,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其乐无穷地编纂词典。
- 28 -
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校”,陆谷孙以最高分位列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如同盛会,而陆家的餐桌,也是另一个传递人文思想的所在,格外今学生们留恋。早在一两年前,陆谷孙先生开始交代后事,自己珍藏的书籍和存款,不仅留给子女,也留给学生。
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陆谷孙先生不愿做大师,他乐为“匠人”,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雷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
(选自《环球》,2016年第1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这些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了。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每天对着满稿纸密密麻麻的中英文,真是太辛苦,可是他乐在其中,常常说起他想到一个对译中文俚语成语典故的绝妙英文表达,就张开嘴大乐,对于英汉之间的“转换”他真的是乐在其中。
(选自2018年8月24日葛兆光的微博《悼念陆谷孙先生》)
1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谷孙一生与时间赛跑编词典,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学术界的“匠人精神”。
B. 词典是少有人喝彩的领域,最初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因功利驱使最后只剩陆谷孙一人坚守。
C. 《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中英两种文化。
D. 陆谷孙先生编词典兼收并蓄,但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拒收“小鲜肉”“直男癌”等词语。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谷孙先生居功至伟但拒绝“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不愿做大师但乐为“匠人”这种“倔强”精神令人饮佩。
B. 陆谷孙先生是外国文学的“知音”。但他同时醉心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他能成功地从一种文字出发“抵达”另一种文字彼岸的重要保证。
C. 陆谷孙“自讨苦吃”启动《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但是他对于英汉之间的“转换”工作始终乐在其中。
D. “一遇词典误终身”,“误终身”表明作者在赞美陆谷孙先生的同时对其甘作精神贵族颇有微辞。
20. 结合全文概括当代学人如何才能做到“身虽圃核桃,心为无限王”。
【答案】18. B 19. D
- 28 -
20. 要能在对时代的浮躁面前保持内心的宁静;要有在功利的诱惑下甘做“匠人”的精神;要有穷其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执着;要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要有乐观豁达的人文情怀;要有广泛涉猎包容并蓄的胸怀。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词典是少有人喝彩的领域,最初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因功利驱使最后只剩陆谷孙一人坚守”中“因功利驱使最后只剩陆谷孙一人坚守”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有“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108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坐穿,且坐出了滋味”,可见是“几乎走光”,而不是只剩一人。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对其甘作精神贵族颇有微辞” 表述错误,“一遇词典误终身”,“误终身”等词是正话反说,含蓄的表达作者对主人公人格魅力的敬仰。故选D。
20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概括当代学人如何才能做到‘身虽圃核桃,心为无限王’”,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原文有“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可总结出:要能在对时代的浮躁面前保持内心的宁静。从原文“陆谷孙先生不愿做大师,他乐为‘匠人’”可概括出:要有在功利的诱惑下甘做“匠人”的精神,要有穷其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执着。由原文“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可概括出:要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由原文“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每天对着满稿纸密密麻麻的中英文,真是太辛苦,可是他乐在其中,常常说起他想到一个对译中文俚语成语典故的绝妙英文表达,就张开嘴大乐,对于英汉之间的‘转换’他真的是乐在其中”可概括出:要有乐观豁达的人文情怀。由原文“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可概括出:要有广泛涉猎包容并蓄的胸怀。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下时间的划分越来越细,生命的展开被打上越来越细密的刻度,这一刻度彰显出人生命的压力,时间俨然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遮挡着生命的光亮……
【答案】让生命闪亮
生活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你可以用它来书写人生。——题记
或许你还在埋怨上天给予你的太少,或许你还沉浸在烦恼中不能自拔,亦或许你还在为命运的捉弄而苦苦纠结。
是的,人生的旅途中,困难、挫折、烦恼、焦虑、不可避免,我们要想焕发人生的光彩,唯有用乐观积极的精神或者平和淡然的心态来面对,让生命闪亮。
医生建议情绪低落的人去看马戏团的表演特别是小丑出色的表演,殊不知“小丑”就是看病的人。他的出色表演能带给别人欢乐,现实生活中的他活得却不快乐。
探究小丑的病因,应该是心态问题。他没有敞开自己的心扉,使得心灵渐渐蒙尘沙化,微笑之花焉能含苞绽放?小丑的心空满布阴霾,舞台上便只能强颜欢笑了。
毋庸置疑不可否认,生活的压力有时确实让人喘不过气息。面对物欲充斥的社会,很多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殊不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悲喜交加的,岂可忽视了生活的美妙精彩让自己沉于万千烦恼丝中不可自拔?
当我们埋怨现实的残忍时,是否意识到是没有把心态摆正?当我们在挫折失败后怨天尤人时,是否意识到是自身出现了问题?真的是我们错了,没有学会潇潇洒洒地过,没有学会简简单单地活。繁复与单一中,我们都该安之若素,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始终相信这句话,积极的人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再皎洁无瑕终会被黑夜笼罩。
的确如此,不然为何有的人能轰轰烈烈灿烂一生,而有的人却灰心丧气妄自菲薄,引咎自责一世?无数的事例都在证明着这一点:乐观者乐活,悲观者苦过。
失去了听力,遭受生活重创的江梦南让心灵开一朵坚强乐观的花,通过解读唇语考上清华博士,在吉林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留下了她振奋人心的励志演讲。
遭遇家庭变故,因为负债累累16岁便辍学打工的李明勇让心灵开一朵执着勇敢的花,三次考研失败,41岁博士毕业,终于成为一名讲师站在大学课堂上。
- 28 -
他们的事迹无一不令我们感动,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背负着重压而致使心灵之花日渐枯萎甚而过早凋谢。
2017年12月25日西交大博士杨德宝投湖自尽了;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跳楼自杀;2018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博士生跳江,生前留下遗言:有那么点累了,所有就算了?!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跳楼自杀;2018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博士生跳江,生前留下遗言:有那么点累了,所有就算了?!
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生陆经纬跳楼自杀了……
他们原本都就读于名牌学校,学习成绩也都是佼佼者,生活如此精彩,曾经令人羡慕嫉妒,而今却只剩下恨,恨他们不爱惜生命,不珍爱生活,让纯净澄澈的心灵为阴霾覆盖,以致过早地结束大好年华、青春。这难道不足以给我们以警示,以启迪?
时光匆匆,生命短暂,人生要做的事很多,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只能选择微笑面对,改变主观心态,让生命在缝隙里闪光,繁重的压力下我们也能度过快乐的一生,生命是会闪亮的。
【解析】
【详解】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本题中显性关键词有“时间”“生命”“压力”;整段材料的大意是:短暂的生命,繁重的压力下,我们如何度过快乐的一生?材料中隐性的关键词就是“心态”,考生应将这四个关键词语结合起来分析。“当下时间的划分越来越细,生命的展开被打上越来越细密的刻度”这句话是说时光匆匆流逝太快,人生要做的事很多。材料中“这一刻度彰显出人生命的压力,时间俨然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遮挡着生命的光亮……”意在告诉考生,每个时间点都有事情要做,总盯着这看,总会有压力。生命短暂,客观事物和外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我们要淡定面对压力,改变主观心态,微笑着面对生活。
立意:
1.让生命在时间的缝隙里闪光;
2.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压力,珍惜时间,心中充满阳光;
3.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洒脱。
素材:
- 28 -
1.给心灵一份释然,是苏轼在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仍能“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旷达;是陶潜远离官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闲适;是柳永科举落第,世人嘲笑之中仍能写作“且把浮名换得潜斟低唱”的淡定……
2.人生就是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收获别样的人生。
3.世界知名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人生也遭遇过不顺,因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沦落到在一个裁缝店里做学徒。面对老板的轻视,谩骂,皮尔·卡丹给心一份释然,找到灵魂的栖息地——服装设计,终创世界品牌。
4.唇语女孩江梦南,给心灵一份释然,用不屈的意志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努力谁都能实现清北的梦想;脑瘫女孩余秀华给心灵一份释然,凭借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诗集超过10万册销量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
盲人模特王蕾蕾给心灵一份释然,在丈夫和儿子的支持帮助下勇敢地登上《超级演说家》的舞台并荣获《妈妈咪呀》年度总冠军……
5.生活赋予了我们什么,就欣然接受什么。如果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景你都能看到美,那你的心态便是无人能比的,你的人生也是异彩纷呈幸福快乐的。
行文架构提示:
(1)靓题增色,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如本题“让生命闪亮”。
(2)题记名言“生活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你可以用它来书写人生”,启迪深深。
(3)修辞开头,文采斐然。运用排比“或许……,或许……,或许……”句式,列举每个人人都会面对的种种困境。
(4)引经据典写故事,丰实内容富有文学底蕴,引用你马戏团小丑的事例,引出心态这一话题。
(5)正反事例对比,详略有别,取材多面,行文有变,波澜起伏。
(6)最后得出结论“时光匆匆,生命短暂,人生要做的事很多,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只能选择微笑面对,改变主观心态”,巧借名句显华彩,抑或呼告祈使一呼百应。
- 28 -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语文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翁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节选自《老学庵笔记》卷八)
22. 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3处)
23. “国初”指______(填朝代)初年。“老学庵”是 ______(填朝代) ______ (填姓名)的书斋名。
24. 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2个称谓,解释当时文人如此称谓的文化内涵。
【答案】22. 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翁然从之/而蜀士尤盛
23. (1). 北宋 (2). 南宋 (3). 陆游
24. 《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后人常用春草指王孙;晋代陆凯《赠范晔》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人常用“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望舒”指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后常用来借指月亮;南朝谢灵运有“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故后人常用“清晖”代指“山水”。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建炎以来”时间状语,单独断开;“苏氏文章”作“尚”的宾语,在其后断开;“之”作“从”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最终划分为: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翁然从之/而蜀士尤盛。
译文:从建炎年间以来,崇尚学习苏氏的文章,求学的人都一股脑儿跟从,而蜀地的人尤其多。
【2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根据《老学庵笔记》可知,作者是南宋陆游,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因此“国初”指的是宋朝初年,那时称为“北宋”;建炎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因此第二空填“南宋”,第三空填“陆游”。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经典和典故的熟悉程度。要结合语句中的用典,指出其来源,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正确分析即可。
这些典故都来自于《文选》,“草必称‘王孙’”,因为楚辞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因此用“王孙”称草;“梅必称‘驿使’”来源于《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因借梅花来传达对友情感念,因此称梅为“驿使”;“月必称‘望舒’”是因为“望舒”是月神,以之代称;“山水必称‘清晖’”,来源于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因此以之代指山水。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昭人上方谷,欲用雷炸火烧的方式将敌军消灭。眼看即将成功,却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昭才死里逃生。
B. 《药》的结尾“路”作为华家和夏家两条线索的最终交融场所,将华家的“可怜性悲剧”和夏家的“可叹性悲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悲剧,使小说主旨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升华。
C. 《老人与海》大多数情节发生在海上,看似简单,但因为作者在直叙中穿插了老人对往昔青春岁月的回忆,与眼前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D.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在这场复仇悲剧中是无辜的受害者:她年轻纯洁、不谙世事,因兄长雷欧提斯癫狂、父亲暴卒和情人失踪而焦虑悲伤,以致精神失常,
E. 欧也妮答应蓬丰先生的求婚,他激动得哆嗦着连连表示愿做她的“奴隶”,这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已无情地揭去了美丽而神秘的爱情面纱。
【答案】AD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
A项,“司马昭”应为“司马懿”。
D项,应是情人癫狂、父亲暴卒和兄长雷欧提斯失踪。
故选:AD。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6.简答题。
(1)“碾坊”和“渡船”在《边城》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脂砚斋评语说:“□□情不情,□□情情。“请写出方框内对应的人物,并写出人物“情不情”“情情“背后折射的相关价值取向。
【答案】(1)“碾坊”代表一种实用、功利、以金钱为标准的婚恋观,“渡船”代表一种自由、纯朴、出于心灵相互吸引的传统的爱情观,两者隐喻特定社会的人生选择,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薄薄的凄凉和隐隐的悲痛。
(2)宝玉、黛玉。“情不情”折射出贾宝玉朴素的博爱平等意识,“情情”折射出林黛玉对爱情的绝对忠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鉴赏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得熟读相关的文学名著,了解名著涉及的主要人物、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情节以及作品的主题等。
(1)碾坊代表的是碾坊主的女儿,选择碾坊,就意味着接受衣食无忧的平淡小康生活,选择物质的丰足;渡般代表的是撑船老人的孙女翠翠,选择游船,象征着选择爱情。这个结果代表傩送对生活态度的,对物质和爱情的抉择。
- 28 -
(2)林黛玉是个痴情女子,脂砚斋的批语多次提到,她在警幻情榜上的评语是“情情”二字。如己卯本十九回夹批说:贾宝玉乃“古今未见之人”,而“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今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宝黛恰为一对,“情不情”是说贾宝玉用情广泛,“情情”则指林黛玉用情专一,正所谓“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
【点睛】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三、材料既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武侠小说以江湖规矩来铺设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书剑恩仇录》到封笔之作《鹿鼎记》,贯穿着金庸对武侠小说最基本结构的反思,体现出不同的江湖哲学。《书剑恩仇录》是金庸首次对武侠小说的尝试,其主角陈家洛与乾隆为同胞兄弟。在随后的过《碧血剑》中,主角袁承志被设定为晚明名将袁崇焕之子。早期的金庸小说将重视血脉门阀的价值观带入到江湖中来,其后金庸越来越觉得这种江湖论调存在太多问题。于是在《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等几部小说的主角设定中,人物越来越倾向于平民化,越来越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撑。狄云是湘西的农家子弟,石破天是梅芳姑口中的“狗杂种”,令孤冲是岳不群夫妇收养的孤儿,韦小宝更是低贱到极点。小说主角的变化,体现了金庸对江湖的哲学反思,以武功来论道的江湖规矩,不再是血脉门阀的翻版。但是金庸最后为什么要写《鹿鼎记》这样一部似是而非的武侠小说呢?韦小宝的角色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一次彻底的反叛,他既没有资历,也没有武功,也不具侠客情怀,但通过政治手段将朝廷和江湖同时玩于股掌之间,足以诛杀像冯锡范、洪安通一样的顶尖高手,成了江湖世界的王者。真正的江湖就是政治,正是韦小宝这个神奇的小人物揭开了江湖世界最神秘的面纱。正如古希腊世界的伯罗奔尼微联盟与提洛联盟在战斗中两败俱伤之后,英雄的时代就此沦落。同样,
- 28 -
当岳不群从左冷禅手中攫取五岳剑派大权,任我行从东方不败手中夺回日月神教之后,江湖的英雄时代也拉下帷幕,令狐冲和任盈盈只能在一曲笑傲江湖中唱出江湖世界的挽歌。
(节选自《三种江湖:金庸对武侠小说的哲学反思》
27. 根据文意,各用4个字概括金渐小说所体现的三种不同江湖哲学。
28. 简要概括韦小宝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29.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画线句子的内涵。
【答案】27. ①门阀(或血脉)江湖;②武功江湖;③政治江湖。
28. 特点:出身低贱;没有资历(背景);无武无侠;谙熟政治。意义:揭开了江湖世界最神秘的面纱,证明真正的江湖就是政治。
29. 以武功来论道的江湖规矩走向没落;江湖的英雄时代不得不让位于政治权谋;对以武功和侠义来论道的江湖世界式微的哀叹与留恋。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如本题要求“各用4个字概括金渐小说所体现的三种不同江湖哲学”,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依据“早期的金庸小说将重视血脉门阀的价值观带入到江湖中来”可概括为:门阀江湖。
依据“小说主角的变化,体现了金庸对江湖的哲学反思,以武功来论道的江湖规矩,不再是血脉门阀的翻版”可概括为:武功江湖。
依据“韦小宝的角色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一次彻底的反叛,他既没有资历,也没有武功,也不具侠客情怀,但通过政治手段将朝廷和江湖同时玩于股掌之间……真正的江湖就是政治,正是韦小宝这个神奇的小人物揭开了江湖世界最神秘的面纱”可概括为:政治江湖。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28 -
依据“韦小宝更是低贱到极点”“韦小宝的角色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一次彻底的反叛,他既没有资历,也没有武功,也不具侠客情怀,但通过政治手段将朝廷和江湖同时玩于股掌之间,足以诛杀像冯锡范、洪安通一样的顶尖高手,成了江湖世界的王者。真正的江湖就是政治,正是韦小宝这个神奇的小人物揭开了江湖世界最神秘的面纱”可概括其特点是:出身低贱,没有资历,没有武功,不具侠客情怀,有政治手段。其意义为:证明真正的江湖就是政治,揭开了江湖世界最神秘的面纱。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理解画线句子的关键在于理解“岳不群”“任我行”“左冷禅”“东方不败”“令狐冲和任盈盈”的身份代表性。《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五岳剑派大权”“日月神教”最终落入岳不群、任我行之手则象征着以武功来论道的江湖规矩走向没落;江湖的英雄时代不得不让位于政治权谋。“令狐冲和任盈盈只能在一曲笑傲江湖中唱出江湖世界的挽歌”流露的是对以武功和侠义来论道的江湖世界式微的哀叹与留恋。
- 28 -
- 28 -
相关文档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2021-06-066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图文2021-06-068页
-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摸底2021-06-0617页
-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2021-06-0621页
- 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628页
- 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624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三2021-06-0612页
-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1-06-0618页
- 【语文】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2021-06-0614页
-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2021-06-0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