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16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吉安市 2019 届 12 月 5 校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
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
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
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
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
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
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
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
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
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
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
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
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
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
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 200 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
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
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
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
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态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
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和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基本持平,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D.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因为不和谐
·2·
的伦理关系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B.文章通过列举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定义生态创新的例子来说明生态创新是一
个全新的理论。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决策者们如果不能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生态创新理论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是否更新为生态财富观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
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本质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命 根 子
邢根民
宏伟下班后回到家,发现老爸不见了。他到每个房间喊了几声,仍不见老爸的身影.心里一慌,
老爸又跑丢了!
这些天让他头疼的事就是老爸一个劲跑丢。
第一次跑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老爸早早起床,坐在床沿上发呆。因为刚从乡下来到城里,
在他家装修一新的单元楼里还不习惯,可能是怕宏伟和媳妇瞪白眼,他不敢吸烟。要是往常在家,
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美美地吸上一锅子旱烟,几十年的习惯突然一改,让他很不适应,感觉自己就
像关进笼子里的鸟,能不憋屈吗?所以,那天早上老爸没打招呼,悄悄乘着电梯,从十七层高楼落
到了地面上,他心里才踏实了。
而宏伟上班前发现老爸的房间没人,以为老爸下楼去公园锻炼了,就没在意。中午吃饭时还没
见老爸,问媳妇,也不知道。这下他急了,顾不得吃午饭,和媳妇分头去公园、广场、商店来回找,
几经周折,还是在火车站广场找到的。宏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跑到老爸跟前说,爸,你走了也不
说声,让我们都快急死了。老爸脸色阴沉,情绪很平静,我要回家,城里不适应。你帮我买张回家
的车票吧!
第二次,老爸是跑丢在长途公共汽车站,拿着车票上长途汽车了,让宏伟看见了。这次宏伟生
气了,爸,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却偏要回乡下,乡下有啥好的,你干嘛非要回去?老爸坐在车上不
下来,也不理儿子,任宏伟和媳妇一番好劝,就是不听。
那次,老爸在乡下还没待几天,就被宏伟再次请到城里。他实在不放心把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
孤零零丢在家里。这一次,宏伟满足了老爸一个条件:不干涉老爸任何行为。
老爸能再次进城,还有一大诱惑,那就是宏伟把这儿子贝贝上幼儿园的差事交给了老爸,这下
可把老爸高兴死了。每天接送小孙子时,一路上都能听小孙子用稚嫩的童音给他说幼儿园里的新鲜
事。今天老师表扬他听话,昨天老师让小捣蛋鬼罚站了,每天都有听不完的新鲜事,老爷子听得两
眼一眯,胡子直往上翘。
按说,有了小孙子的诱惑,老爸应该不会再想着回乡下了,可这次还是……第二天是个星期天。
宏伟一大早开车,带着儿子回一百多公里外的乡下。
宏伟的老家在黄土沟壑里,以前村边那条细细的河流如今早已干涸,吃水都要去几里外的小河
里拉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做生意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不识字的妇女。
车子开到村头,宏伟看到往日绿油油的坡地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就连挣扎在半坡上的几棵树木
也孤零零地干枯了。正是春夏之交的播种时节,却难以发现往日家乡男女老少忙着播种的情景。
管他呢,反正自己开着小厂子,和媳妇一年收入也不少,比种庄稼不知要好多少倍。宏伟暗自
庆幸自己当年走南闯北做生意,如今虽快三十,但要房有房,要车有车,什么都不愁了。两个姐姐
·3·
也都迁到了城里,老妈去年走了之后,他就直接把老爸接到了城里享清福,也算尽一点孝道。谁知,
老爸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放着舒坦的城里日子不过,非要三番五次往乡下跑,他想不通,这荒山
野岭的土塬上有啥好迷恋的。
到家了。宏伟抱着儿子走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惊住了:老爸穿着十多年前下地干活的那件土
里土气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已经褪色的破旧草帽,裤腿和袖子挽得老高,在院子里的一片平整好
的土地上播种花生,身后还堆着半袋子土豆种。
听到脚步声,老爸抬起头,汗珠子从长长的眉毛上滚落下来。他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对
小孙子说,贝贝,爷爷给你种花生和土豆,再种点黄瓜、茄子、西红柿,保管比城里买的好吃,爷
爷给你送去。
爸,你这是干啥呀?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种地?宏伟不解老爸咋就这么会折腾。
儿子,你给我听着,咱是庄稼人,庄稼就是咱的命根子,啥时候都不能丢。老爸低下头,在脚
下的土壤里撒下一粒种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从父亲丢了写起,“心里一慌”刻画了宏伟内心的焦急,“老爸又跑丢了”引起悬念,
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B.父亲愿意再次被宏伟接到城里生活,一是宏伟答应不干涉父亲的任何行为,二是
父亲可以接送小孙子贝贝上幼儿园。
C.父亲几次要跑回家,宏伟每次都火急火燎地仔细寻找,这虽然体现了宏伟的孝心,
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
D.父亲在家时“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与他在城里时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回家
乡后的惬意与愉悦。
5.小说画线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以“命根子”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阮熙越是兰
州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
史。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大,很多民间
传统工艺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
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现在已建成 4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 44 个“非遗”传习所,
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习所每年 5000 元到 8000 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
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
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
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
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
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
原因在于掌握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
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
的传承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
·4·
职业手艺人以职业尊重。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
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种”融入现代
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
当我们打开“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
交易。据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
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替的巨
变,这巨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
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呢?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
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
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
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
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
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
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手工艺术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手艺人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重视民间手工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B.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
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为致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
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3 分)
A.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
民族工艺品牌。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创新的改变手工艺产品的使用功能,
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
场经济对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
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9.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5·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
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
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
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
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
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
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
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
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
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
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
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
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
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
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
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
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
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5 分)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4~15 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6·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 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 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
喜悦之情。
D. 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
恰到好处。
15.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
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明丽春景让花鸟流泪,借以反衬忧国之愁、思乡之苦的两句是:
“ , 。”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
“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 ”
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
黄海之滨,浮山湾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纳百川,见
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
应约而至,_____________。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
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
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____________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
方特色的节目表演…… 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
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 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____________,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
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____________,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
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中国青年报》,2018.6.12,有改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
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7·
B.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
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
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
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18.根据文中加框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心存-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D.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20.下面是某校辩论队获得省中学生辩论赛冠军后该市教育局向其拟发送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
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惊闻你校在省首届中学生辩论赛痛击对手,勇获冠军,展现了我市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
我市赢得了荣誉!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贺。同时务必以这次比赛作为新的起点,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在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下面是某公司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图。试把这个图表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学。(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8·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
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
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 火
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
国 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2018.12.)
1.C 【解析】A 项,于文无据,生态创新并不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所创造。B 项,“过于绝对”。
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
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D 项,“偷换概念”。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
根源是统治了地球长达 200 多年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
2.B【解析】B 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刘思华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说明我
国“生态创新”的本质符合奥地利学家对于“创新”的定义,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D 【解析】D 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
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而非“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
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4.C(“但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分析错误,宏伟让父亲回城并不能看出宏伟对农村前
景的失望,过分拔高)
5.①描写出家乡一片荒凉的景象,烘托了伤感的氛围。②反衬出父亲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并与下
文父亲在田地劳动的场景形成照应。③表现作者对农村发展的忧虑,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乡村治理的
思考。(每点 2 分,共 6 分)
6.①作为文章隐藏的线索,串联起了全文。父亲多次从城市偷跑回来,其实都是离不开他视为“命
根子”的庄稼。②“命根子”一词运用借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庄稼的情感,同时引
发读者的思考。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命根子”一词突出了庄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呼吁我们要
重视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每点 2 分,共 6 分)
7.B 【解析】材料二中,原文是不能“轻率地改变”,选项中改成了“不能做任何改变”。
8.A 【解析】 B.材料二中为“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C 材料三中,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
术,但也带来了新的忧虑。D 文中无依据,也不合理。
9.①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和投入,建立保护基地,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②让民间手工艺融
入现代生活,对接社会需求,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③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9·
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④传承“工匠精神”,让产品更有温度。⑤顺应市场经济,
实现手工艺的产业化经营。(1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5 点答其中任意 4 点得 6 分)
10.D(原文标点: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
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C(“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
12.A(“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与原文不符,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意思是现在
还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得分点:
“以”“直”“亦……乎”各 1 分,大意 2 分)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得分点:“造请”
“为……所”“用事者”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
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
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
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
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
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
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
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
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
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
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
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
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
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
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
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
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
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
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
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
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10·
14.B(3 分)B 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15.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
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嗔”字,实则表
现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
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6 分)
16.(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7.D; 18.A; 19.C
解析:17.这是一个单句,首先采取压缩的方式,提炼句子的主干,发现这个句子缺少谓语,应该把“折
射出的”改为“折射出了”;语序不当,不是“日益折射出”,面是“日益走向”;搭配不当,诚挚友
好是姿态,沉稳大是仪态,从容自信是心态。所以综合看来,D 项正确。
18.从形式上看,B 项“美美与共”与“开放包容”结构不对称;C 项“乐奏万方“是动补短语,和“海
纳百川”的主谓结构不对称;D 项“文明之邦”与“广阔胸襟”不对称。从内容上看,C、D 两项的内
容不太符合会议的宗旨。所以 A 项正确。
19.风云际会: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
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根据语境,第一个空应填“风云际会”,这样就排除 A、B 两项。相得
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肝胆相照:比喻直心诚意、以直心相见、
互相坦诚交往共事。不能形容精神和理念。所以排除 A、D 两项。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
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壮观、富丽堂皇或装饰华美。根据语境这里强调
的不是技艺,而是富丽堂皇。所以排除 A,D 两项。叹为观止:指数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赏心悦日:指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但是“叹为观止”在使用时如果句子主语是观赏的对象
(人或事物),要在“叹为观止”的前面加上“令人” “使人”“让人”。所以排除 B、D 两项。所以
C 项正确。
20.示例:①“惊闻”修改为“欣闻”;②“你校”修改为“贵校”;③“痛击对手”修改为“战胜对
手”;④“务必”修改为“希望”;⑤“添砖加瓦”修改为“再谱新篇”(“添砖加瓦”是谦词)。(每
改对一处给 1 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修改答案,只要符合
语境,可酌情给分)
21.参考答案:某公司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仓库提供缺货通知单,采购员发现缺货后,查阅订货合
同,若已订货,向供货商发出催货通知单,否则,填写订货单交供货商。供货商发出货物后,立即
向采购员发出取货通知单。
·11·
22.立意参考:
1.“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
“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
怕 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
难者 进。
2.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
去 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
的“最 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
振兴的新局 面。
3.“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
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2021-06-0617页
- 安徽省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1届高2021-06-066页
-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2021-06-0615页
-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2021-06-064页
-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2021-06-0628页
- 辽宁省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2021-06-0613页
- 【语文】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实验中学2021-06-0618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2021-06-0630页
-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1-06-061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2021-06-0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