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0月份联考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 “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B. 李商隐《马嵬》的“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与本文的“鸡人”含义相同。
C. “鸡文化”对现代人也有一定影响,比如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D. 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而且鸡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凤凰所不具备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既点了题,界定了论述范围,又统领了全文,条理清晰。
B. 文章引用资料详实生动有趣,充满文化气息,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 文章从鸡的命名、啼晨、励志、辟邪、吉祥,一直写到美德,层层递进。
D. 文章多方面论述了“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积极影响,“鸡”可称完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的作品有记载。
B. 民间过年等不到鸡来,就画鸡贴门上,是由把鸡当辟邪物遗俗变化来的。
C. 公鸡啼鸣,谐音为“功名”;牡丹代表“富贵”,组合起来的年画吉祥。
D. “鸡文化”蕴藏着先民的情感和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D项,“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说法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D项把“古人”说成了“人们”;
故选D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据论证的分析掌握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鸡’可称完美”,说法错误;原文提到“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故选D;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B项,句子前面少了限制性前提,“王嘉认为”;
D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错误,文中无据,与现实也不符合;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
材料四: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如果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具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B.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除了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还要在社会中不断完善。
C.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方面内容。
D. 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因为它只停留在人的情意、精神、血液、神经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是由学生自身发展和国际环境特点、时代潮流决定的。
B. 中国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上。
C. 核心素养是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和终身学习战略,是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
D. 素养最本质的特点体现了它比知识和能力与人的关系更紧密,而后两者有的能转化为素养。
6. 以上四则材料的排列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不能打乱。材料一从专家定义和时代、国际的角度,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材料二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三分析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四从核心素养的共性内涵与意蕴角度解决问题: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人的素养。整体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推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素养只停留在人的情意、精神、血液、神经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也就是说,素养不仅能进入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还能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C项,“核心素养是终身学习战略”,说法错误;原文说,核心素养“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说明核心素养只是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而非终身学习战略;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弄清几则材料之间共同指向的话题是什么,相互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首先明确回答四则材料的排列顺序不能打乱。然后指出各则材料的主旨侧重点:材料一从专家定义和时代、国际的角度,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材料二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三分析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四从核心素养的共性内涵与意蕴角度解决问题: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人的素养。最后,厘清各则材料的关系:四则材料分别从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中国和欧洲的状况,怎样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核心素养三部分来写的,整体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推进;最后总结,四则材料不能打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水气”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人,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水泥地上。
那是……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
那,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
有一次,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
儿子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就不用爸爸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啪”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选自《201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垃圾人”,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该题目一语双关,寓意深刻。
B. 对老余面试的人,仅仅是刚打个照面就拒绝他,可以认为是以貌取人的垃圾人。
C. “飞机”象征着希望和理想,本文主要是围绕着飞机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D. “儿子”单纯天真,憧憬着用飞机拉破烂。作者详写他的哭声,表现了对他的否定。
8. 小说中老余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写老余的老婆搞不懂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老余由表及里都是垃圾人。(“余”暗指剩余、多余的垃圾)
①老余职业是收垃圾的,并且自卑,认为自己是低三下四去看别人眼色。
②老余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来谋生;捡了一车东西,就高兴得唱起了小曲。
③老余(“余”谐音“愚”)愚昧地对待儿子。说飞机是铁做的;编造答案自欺欺人;迁就儿子离开当地幼儿园;不顺心就打儿子。
④老余自我陶醉,有精神胜利法。他认为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他听到儿子的理想,就说等着享福。
9. 第一种看法:不可以删除。
①结构上,这一情节呼应上文“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
②手法上,通过写老余的老婆不理解丈夫行为的麻木,反衬丈夫的敏感虚荣。
③主题上,写老余老婆无所适从的反应,更能突出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第二种看法:可以删除。
①结构上,删除后,让儿子的哭声和省略号做结尾,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撼人心魄,可以引发长久的深思。而保留原来的结尾显得画蛇添足。
②人物上,老余的老婆是第二配角,为使语言精练,没有必要多写她。
③主题上,删除后不会影响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作者详写他的哭声,表现了对他的否定”,说法错误;作者通过儿子的哭声,意在表达自己对老余及其老余儿子一样人物命运的关心与反思;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老余是收垃圾的,他希望儿子“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说明骨子里的自卑;老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来谋生,“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说明老余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当儿子上幼儿园上不下去了,老余就想“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当儿子问他飞机是什么做的,“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这些都说明老余思想上有局限性,对待儿子很愚昧;“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这些看法表明善于自我陶醉,有精神胜利法。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情节设置的作用。小说结尾写老余的老婆搞不懂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段结尾情节是否可以删去,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可以回答删去,也可以回答不可以删掉。但是在分析原因时,要从小说的整体结构、小说人物、小说主题三方面作答,结尾情节中有手法的,也从手法上方面作答。
比如,回答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从结构上,这一情节呼应上文“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手法上,通过写老余的老婆不理解丈夫行为的麻木,反衬丈夫的敏感虚荣;主题上,写老余老婆无所适从的反应,更能突出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也可以回答可以删除,理由是:从结构上,删除后,让儿子的哭声和省略号做结尾,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撼人心魄,可以引发长久的深思。而保留原来的结尾显得画蛇添足;人物上,老余的老婆是第二配角,为使语言精练,没有必要多写她;主题上,删除后不会影响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 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 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 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绘办事效率高。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 杨绘查案细心。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留下的。
C. 杨绘敢于进谏。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也曾痛斥权臣的做法。
D. 杨绘性格执拗。他一再拒绝接受侍读的职务,坚持反对王安石的免疫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杨绘年轻时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被西州的人听到。
(2)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侍从”是官职名称,中间不能断开;“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意思是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破格任命他为侍从官员;故排除CD;“以母老”,意思是因为母亲年龄大了,所以后文杨绘“请知眉州”;故排除A;
译为: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破格任命他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说法错误;根据文意,杨绘是反对新政的;由“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可见,元祐年间是对杨绘仕途有利的;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说法错误;原文说,“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意思是朝廷平素所供养这么多官员不派遣,难道独独派遣宦官吗?说明杨绘是反对宦官出使陕西的,而不是“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注意:少,年轻时;奇警,机敏;俱,一起,都;闻,使……闻。
译为:杨绘年轻时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使西州的人都能听到。
第二句注意:许,赞许;忠荩,忠诚;擢,提拔;置,放置,安置;笃,深厚。
译为: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参考:
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一下子就解决了,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馆阁、台省中的官员(人才济济),朝廷平素所供养这么多官员不派遣,难道独独派遣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为此搁置下了那份任命。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拒绝赴任,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擢拔为翰林学士,做了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元祐初年,又任天章阁待制。去世时,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
B. 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
C. 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
D. 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
15. 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14. C 15. 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
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等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一般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做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要考虑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由小及大、由细到粗”说法错误,因为首联先写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然后颈联用工笔的手法,细写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因此,本诗的写法是“由大及小、由粗到细”;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一般从诗句所写的内容、里面蕴含的作者情感、结构手法、效果作用几方面回答。“闲行意有凭”,从内容上,是说“我”乘闲来到这条小径,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从结构上,“行”字呼应了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从效果上讲,“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题干要求回答作用,可以把内容部分省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云”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的:“____________”。
(2)庄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陈情表》中用比喻的手法来揭示本文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云销雨霁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乌鸟私情 (6).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岫,销,雨霁,誉,沮,终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一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形式的 ,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多表现于奢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 ,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 ,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 远达美洲。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理性 崇敬 金科玉律 以至 B. 理性 崇拜 清规戒律 以至
C. 理智 崇拜 金科玉律 以致 D. 理智 崇敬 清规戒律 以致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巴洛克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B. 巴洛克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C.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
D.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B. 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
C. 它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古板、肃穆的遗风。
D. 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能力。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理性”是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功能;“理智”是人们自我情绪管理的功能,侧重于人;根据前面的定语是“古典主义”,故选“理性”。
“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与前面的“盲目”相搭配。
“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规章制度,尤指死板、保守的规章制度,贬义词。“金科玉律”指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者规则,褒义词;句中应选“清规戒律”,与后面的“向往自由”相对;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以至”远达美洲,表示范围之广。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由括号前面说,“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这句话告诉大家巴洛克风格有自己的特点,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括号中的句子来解说回答,所以括号中的句子应该先总括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先排除A、B项;然后具体解说巴洛克极端男性化的风格的特点,由男性化推导出阳刚之气,由阳刚之气推导出汹涌狂烈和坚实,越来越细腻而形象;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说话讲究逻辑顺序,按照时间先后的逻辑,应该先“摒弃”过去的风气,再“追求”未来的效果,所以先排除A、C项;“肃穆”和“热情”,在是否给人亲近感上,是一对反义词,“古板”和“奔放”,在是否受拘束上,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前后照应,对应的位置不能变。所以,排除B项。
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①_____,但由于两人的②____,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充斥着谬误。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完全依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然而从11世纪起,在基督教会的扶持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经院哲学家的重视,他们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学,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奉为经典,凡违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学者均被视为“异端邪说”。但伽利略却③______,相反他特别重视对阿基米德物理学的研究。
【答案】 (1). ①以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 (2). ②观点和方法不同 (3). ③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抱怀疑态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第一空:依据上文“以……为代表”的句式,联系下文中出现的“阿基米德”,可以得出第一空应填写“以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
第二空:联系下文中“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完全依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这些句子是对两者观点和方法的论述,可以得出第二空应填“观点和方法不同”;
第三空:联系上文,出现了两种对立学说: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又出现了第三个人物伽利略,第三空后面提示语是“相反他特别重视对阿基米德物理学的研究”可见,第三空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的反对,,所以,第三空应填“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抱怀疑态度”。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暴龙是一种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年代距今约6850至6550万年。它们的化石以前只是被发现于北美洲各地。2019年7月29日,赣州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暴龙类的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赣州享有“中国恐龙之乡”的称号,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斑嵴龙、中国赣南龙、赣州江西龙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专家建议,将赣州的恐龙化石文化打造成赣州的新名片,全面推进赣州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答案】赣州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尤其是亚洲首例暴龙发现地,这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把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注意答案有字数限制。一般需要注意: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
解答本题时,整体把握本段,发现主要陈述对象是“赣州恐龙化石”;然后依据段落中所给信息“赣州享有中国恐龙之乡的称号,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斑嵴龙、中国赣南龙、赣州江西龙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概括为“赣州恐龙化石资源丰富”;文段最具新闻性的不仅是赣州恐龙化石资源多,更有亮度的是发现属于亚洲首例的暴龙足迹,还有对当地发展的积极影响。根据这个思路,整理答案:赣州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尤其是亚洲首例暴龙发现地,这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
四.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沿海某发达城市一中学最近公布了一则消息,公示今年最新招聘的35名拟录取的教师名单。在这份名单里,35人全部是研究生学历,其中还有8人是博士,3人是博士后。最抢眼的是有20个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甚至还有一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对此有人认为这些优秀毕业生带来了学霸的榜样力量,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论高度、广阔视野、知识创新都传递给学生;也有人认为高学历不一定代表高能力,会考试的人不一定会教学;还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这些优秀毕业生原本可以选择更适合他们的职业;另有人担忧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寒门难出贵子”将成为常态。
你对以上现象和观点是如何看待的呢?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最近,我国沿海某发达城市一中学公布了一则消息,公示今年最新招聘的35名拟录取的教师名单。在这份名单里,35人全部是研究生学历,其中还有8人是博士,3人是博士后;最抢眼的是有20个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甚至还有一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这无疑是一份豪华教师团大名单,此消息一公布,在社会上便引起了热议。而我认为,这些优秀毕业生可以给学校和学生带去学霸的榜样力量,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论高度、广阔视野、知识创新都传递给学生,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在传统观念里,本科师范生担任中小学老师是足够胜任的了,硕士、博士就应该去教大学生,去搞学科研究之类的,如果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它没有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国家培育人才,应该从娃娃抓起,基础才是关键。试想,一株小树,若想让它长成参天栋梁,没有一个好的根基,它又能如何茁壮成长?
实际上,在人才济济的今天,硕士、博士乃至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到中学教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高学历人才对教育的引领作用是多么重要。
不久前,有位定居广州的女士向大家集赞,因为她儿子准备去参加一个编程比赛。此时,她儿子才读小学四年级。老同们纷纷点赞后,慨叹:“为什么优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细问之下,得知“优秀”都是有原因的。这位女士的儿子在广州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学校去年聘请了一位硕士“编程高手”为学校教师,每周给学生增设两节编程课,并对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一年多来教出了不少小小编程高手。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先是纷纷惊叹,“现在硕士生都去教小学生了!”继而羡慕地说,“什么时候我们这里的学校才能有如此高水平的老师?”
看来,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孩子的引领作用是多么重要。只有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所以,我们要抛开思维定势,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见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题目。材料中首先指陈出一个事件,一些高学历人才到某沿海城市去做中学教师,针对这一事件,材料给出了几种观点:或赞成,或否定,还有对人才大材小用的忧虑,也有对城乡教育公平的担忧,让考生说出自己对这个现象和观点是如何看待。这是典型的要考生先回答问题,然后指出原因的一篇文章。考生可以任意选取其中一个自己中意的说法,去论证,也可以自己对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言论,无论选择哪种观点,理由一定要充分,并且积极向上,这才是这个命题的意图。
立意:
1高学历未必代表高能力
2.为教育带去榜样的力量
3.让教师队伍越来越强
4.教育何时才能做到公平?
素材:
1.中学阶段教育培养学生好学自主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科创造力至关重要,然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曾率队参加国际芭蕾舞比赛,赛后曾言,中国的舞者基本功扎实,舞姿娴熟,但少了一点自娱的精神,舞台上总感觉是别人让他跳。我们一些中学生也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学,学有什么用的诟病,博士生之所以能成为学科的佼佼者,和对学科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密不可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能有效改变“填鸭式”教育陈旧方式方法,走优质教育发展道路。
2.韩寒的文学和英语能力很出众,可理科,数学却差强人意。于是他挫学,不上大学,不要文凭,只是专注于写作和别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老师都说他将来没出息。可韩寒的成功很好的反驳了那些老师的话,韩寒已经是如今著名的作家,并且也是中国赛车界的新星和高手了。相比自己的各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他成了名人,而他的同学却过着最普通的生活,只能感叹韩寒的厉害。于是韩寒也不断写书来抨击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极度不完善。学的多,却没有一点作用,何必伤脑筋去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呢?何不好好巩固一下自己能力让自己出人头地呢?韩寒的例子恰恰说明了能力大于文凭的重要性。这一仗,韩寒赢了!
3.朱敏才曾是驻外工作17年的外交官,老伴孙丽娜退休前是北京的小学英语老师。9年前,他们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便决定去义务支教。2005年5月,他们在贵州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开始了支教。他们给孩子买来字典,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时,夫妇俩还给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以前孩子们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夫妇俩通过上课、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苗寨的孩子们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也了解了世界的含义。9年来,两位老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七八所乡村小学,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虽然山村的艰苦条件让他们落下一身疾病,但他们说:能发挥余热,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待下去。
4.生长在东北的周丽娜,是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亚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唯一的汉族老师。1997年,她随维吾尔族丈夫来到这里。2006年她成为上阿图什乡卡依拉克小学的临时双语教师,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她的学生有13名考上区内新疆班,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10年,公立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招聘汉语老师,周丽娜取得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尽管她已经超龄,但仍被特批为正式教师。2014年4月,周丽娜从条件较好的镇中心幼儿园调到村级亚维勒克幼儿园。周丽娜有助人为乐的习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资助贫困的维吾尔族学生。亲人多次劝她回沈阳老家生活,但为了这里的孩子,她把阿图什当成了自己的家。
结构层次:
本文的题目是《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是一篇任务驱动型议论文。文章第一段引用材料,第二段回答任务,认为这些高学历的人才会给沿海某城市的教育带去生机,可以将自己的理论高度、广阔视野、知识创新都传递给学生,能够“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然后,作者批判了人才“大材小用”论,指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取譬设喻,把小树的成长比喻基础教育中孩子的成长,指出高学历人才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且,运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文章进行总结,再次扣题,首尾呼应。文章有理有据,证明观点,明确突出。
相关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626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12021-06-0626页
- 专题14 名句名篇默写-备战2021年高2021-06-0614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2021-06-063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06-0611页
- 高中语文第3单元9说“木叶”课件 2021-06-0669页
-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21-06-0612页
- 【语文】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2021-06-0614页
-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616页
-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2021-06-06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