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 4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
技法 1__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
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
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
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
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
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
原则。
一、掌握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
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
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
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
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第一问难度不
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拟人:太阳“攀”上梯子。排比:湿淋淋、银闪闪、
绿油油。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
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 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
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
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
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
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节选自《岳桦》)
2.该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说出好处。说好处应兼顾修辞手法的自身效果和在文中的效果,
重点在后者。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好处: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
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
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和提升;③作者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岳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要点拨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
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
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
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掌握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
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
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
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
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
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
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
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
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
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有删改)
3.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
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一段,连草都少见,
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三、四段则描写了甘森充满活力与生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
中单调荒凉的自然景物衬托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景象,突出了对“甘森”的赞美之情,从而揭
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途中自然景物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生机勃勃。衬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
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考点 2 技法 1《四堡雕版》),完成文后题
目。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1)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猜想”
如花似锦,运用了比喻;“如花似锦”与“灰飞烟灭”又形成对比。然后考虑“如花似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的“猜想”指什么,显然,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的繁盛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这想象像
“花”“锦”一样,而实际上,“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这使作者美好的想象破灭了。
(2)叙述对象是“历史”,却用了“走”这个动词,拟人手法显而易见,形象地说明了历史
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
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
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
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
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
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
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节选自《天目山》)
5.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该段作赏析。
【解析】 本段文字既写了母亲上山这一现实中的场景,又写了想起的遥远的青春季节
的回忆场景,显然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现实场景的悲壮与回忆场景的欢快显然又形成了对
比。两个角度皆可切入解题。
【答案】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和
庄重的活动,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
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
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
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
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
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节选自《总想为你唱支歌》)
6.该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解析】 本段描写的对象是胡杨林,共三句话。第二句中“仿佛……古战场”属比喻,
“胳膊”“呐喊”等词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三句中“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
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属于想象。死亡了的胡杨林依然
挺身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充分表现了其死而不屈的精神。
【答案】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想象。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
精神。
☞精要点拨
1.“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
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
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2.考查表现手法立足于常见常用的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
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
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
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
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
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
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三、重点掌握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的重点
1.记叙人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濛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
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
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
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
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
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
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
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
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展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
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
7.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解析】 注意人称的两重变化,第二人称有拟人化,便于展现对话、抒情的效果。
【答案】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表达对
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
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精要点拨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有时也用第三人称,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
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
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2.记叙(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
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
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
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
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
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
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节选自《岳桦》)
8.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 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作者
插入的长白山之行的回忆,突出了路上的匆匆与模糊,虚影多,实影少,但这并非作者的本
意所在,写虚是为了写实——为写岳桦做铺垫。
【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精要点拨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
对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二)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的确是个好地方,阳台的脚下,一条小河蛇一样地蜿蜒爬过。两岸的蒿草已显衰败,
顶着一蓬枯黄的乱发,在略有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河里紫褐色的浮萍随风漂游,翻来覆
去的是无根的愁绪。岁月蹉跎,荣辱枯荣,繁华尽处的落寞,在这秋风秋色里浓浓淡淡、牵
牵绕绕。临窗看秋,秋意盈胸,何况在这日落西山时,更易多愁善感,竟忍不住轻叹,衰黄
了太多的岁月,还有多少生命的绿可以支撑那些未曾实现的梦呢?
(节选自《秋日黄昏》)
9.文段中画线句子描写了作者眼中秋日黄昏的景象,请加以赏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
本题,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本身的含意;其次,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鉴赏知识,注意
一些常规的鉴赏角度,如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还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特色等,这样才
能全面分析,不会遗漏答题要点。
【答案】 ①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蒿草、浮萍为主体形象,以秋日、风声为背景,全
方位地表现了秋日黄昏的衰败景象;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枯草比作乱发,说浮萍也有
愁绪,想象丰富,给无情感的自然景象以人的思想情感;③语言形象,内涵丰富,描写中带
有渲染,虚实结合,由眼前的蒿草、浮萍联想到岁月荣辱、繁华尽处的落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
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
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
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
的温暖。
10.文段描写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
【答案】 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母亲纳鞋底的情景,
表现出母亲的勤劳、灵巧。②细节描写。通过母亲深夜纳鞋底的细节,表现了鞋承载着母亲
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③“顶过”“夹住”“拔出”“拉”“抽”等动词使用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
☞精要点拨
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高考考查表达技巧考得最多的一种。描写不仅是一
种表达方式,它所运用的技巧也往往与“表现手法”相交错。因此,在复习表达技巧时一定
要注意掌握“描写”这一重点。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3)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做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三)议论、抒情和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
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
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
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
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儿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
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节选自《北方的雪》)
11.这三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说明其效果。
【答案】 前两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雪,揭示了雪
的两面性——正因为雪洁白无瑕,才极易被污染;太诚实了,反易被欺骗。末段运用了抒情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雪的无私,雪的奉献。
☞精要点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对主旨的揭示,有时放在中间的议论兼有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对于抒情,要分清是作者的情感还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抒情句往往点明了主旨,如在开头,
则有奠定基调的作用;如在结尾,则点明主旨、升华主题。说明只是在散文中对事物作出解
释、说明而已,散文考查中一般不涉及。
事实上,上述五种表达方式多是综合运用的,且多用于较大的段落,尤其是全文。
四、掌握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
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儿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别
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
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
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出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
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节选自梁实秋《哀枫树》)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画线文字进行赏析。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相依相偎如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棵树的心心
相印,互为依存。②巧妙使用动词,“横射”“筛”赋予了阳光动感,“筛”极形象地写出了
树影的婆娑斑斓。③长短句、整散句相结合,使表达错落,有情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
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
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
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
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
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
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
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
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
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
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
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
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
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节选自张锐锋《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
13.简要分析选段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答案】 (1)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
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2)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
个抒情性意象,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3)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
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4)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精要点拨
语言艺术鉴赏包含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具体如下:
一、语言特点
特点的具体
内容
特点的角度
用词之美
精美的炼
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
画美;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
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
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 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
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
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
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
铺陈渲染,等等
二、语言风格
豪放与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柔婉 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又激越昂扬地抒情;多
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柔婉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
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修辞手法
直露与
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
喻等修辞手法
质朴与
华丽
质朴 (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
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与
诙谐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
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
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西
卷)
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012·山东
卷)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其他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有人称作者×××的散文“亦秀亦豪”。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技法 2__重点赏析描写性句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
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1.分析上面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
碎细小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异样地宁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同时,综合运用多种
感官写景,橹声、水声、人语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又暖又凉”是从触觉角度写景,碧
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有声有色,
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答案】 ①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
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②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
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枣香醉人(节选)
洪丽丽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
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
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
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
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
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
实也越来越少。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案】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
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
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
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
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鸣,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
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
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
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
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
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
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
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
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
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
然。
(节选自[美]弗·拉塞尔《最后的山》,有删改)
【注】 格林同名童话中的男女主人公。
3.请赏析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
【答案】 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运用比拟手法,刻
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
的死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
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
多是宫女和骏马。
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
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看着这些女子,
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至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
走动碰着了她们。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
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
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
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
泥做的”。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
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
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窈
窕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
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的,她深锁宫中,连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节选自贾平凹《壁画》,有删改)
4.简要赏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答案】 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点面结合地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
中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或: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灵
动;“呀”“呐”等语气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
☞精要点拨
对散文表达特色的赏析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其“题材”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
落,甚至是全文。从各省市高考卷“题材”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
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目题干中直接有“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
仍是描写性的。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面对这样的题型,从考生答题
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
是赏析角度不全面,往往要点不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
1.既是描写性句段,就应该先从描写这个角度切入赏析。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
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角
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方面描写;调动多种感觉,使用动静结合、正侧
结合等。
2.其他切入角度有:
(1)修辞手法(局部看修辞)。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表现手法。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整篇文章赏析用的象征、托物言
志、以小见大等。
(3)语言表达。只有该段文字语言有特色,才会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需
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一个描写性句段的赏析往往是多角度切入,可以从以上四个角度切入思考,当然这四个
角度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是思考角度,回答时应灵活处理,从最有把握的角度答起;还要看
清问题本身,有些考题在题干中已指明答题方向,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即可。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021-06-0682页
-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精讲资料2021-06-0634页
- 四川省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6-0619页
- 高中语文作文佳素材金句妙语精选(共2021-06-062页
-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2021-06-068页
- 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2021-06-065页
-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21-06-0615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生命的灯2021-06-062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基础组合练12021-06-063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1-06-06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