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1-06-06 发布

高考语文复习每日悦读11盛唐时期诗词里的春天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盛唐时期诗词里的春天 郑学富 春天,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节种植花草树木。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有着深厚的情感,不仅喜爱植树种花,而且还留下了许 多植树诗文。 尤其是唐朝,植树绿化蔚成风气,不少诗人积极倡导和参加植树活动,写下了很多脍炙 人口的诗作。 李白写诗回忆所种桃树 749 年春,漂游在南京的李白漫步郊外。此时,一望无际的桑田里,茂密的桑树葱葱绿 绿,睡眠一冬的蚕儿也开始吐丝了。望着清新如画的江南春色,李白触景生情,思乡、思亲 之情油然而生,他挥毫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一诗: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 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 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 川。” 全诗由江南春耕时节写起,继而对自己三年前在家中楼旁栽下的桃树展开描写,由树及 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白以其四溢的才华和敏捷的诗情得到唐玄宗的青睐。唐玄宗招 李白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写诗文娱乐,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李白受 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后来,狂傲不羁的李 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以求昏昏然,玄宗招其上朝,他竟置之不理。他曾 醉酒起草诏书,令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这些人都是唐玄宗的宠臣爱妃,经常在皇帝面 前谗言诽谤李白,玄宗逐渐疏远他。 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的心情离开长安,开始了生平第二次的漫游。 当时,李白携妻子许氏、女儿平阳投奔在济宁为官的亲戚,并居住下来。据《太平广记》载: “李白自幼好酒,于兖州 习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客至少有 醒时。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里而加敬焉。”其中提到的 “酒楼”即现在的济宁太白楼。 李白居济宁期间,他偕同夫人、女儿在太白楼旁亲手栽植桃树。后来,儿子伯禽出生,夫人 许氏因病去世。后又娶刘氏女为妻,生子颇黎。没过多久,李白开始到江南漫游。 李白写下《寄东鲁二稚子》一诗时,在南京居住已近三年,畅游在诗情画意的吴地春色 里,李白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到自己浪迹江湖,住无定居的经历,便怀念起老家的田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不知此时的田园,是谁在耕种。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而自己的归期尚茫然无定。李白想 起自己临行前亲手栽下的桃树,猜想如今应长得与酒楼一样高了,此情此景,李白更是想起 了娇女平阳在树下玩耍嬉戏时的情景,或许此时女儿手折花朵倚在桃树下盼他回家,而他却 一别三年没有回来。想到此,李白不由得 思绪万千,肝肠寸断。他撕片素帛写下远别思亲 的情怀,寄给远在济宁的家人。 杜甫植树和农夫打成一片 760 年春天,在成都城西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著名诗人杜甫望着一座新落成的草堂, 欣喜不已。尽管不是高楼大厦、琼楼玉宇,但是对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杜甫来说,终于 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他抚今追昔,回望自己的坎坷之路,唏嘘不已。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一生仕途不顺,758 年 6 月,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759 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 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但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 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愤然写下《夏日叹》:“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 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 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这年立秋后,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759 年冬天,杜甫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760 年春,在好友严武 等人的帮助下,建成了这座草堂,杜甫终于有了固定居所。 想到此,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狂夫》一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此时正值春季,杜甫自己动手植树,他四处寻找树苗花草。杜甫在《诣徐卿觅果栽》一 诗中描述找寻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 里为求来。”求得苗木以后,杜甫在草堂前种花植树,饮酒赋诗,酒酣耳热后,竟与当地的 庄稼汉、老农夫扳脖子、搂腰,在一起打闹,“相狎荡,无拘检”。 树木栽植好后,杜甫精心管理,细心呵护,修剪、施肥、浇灌,俨然就是一位经验丰富、 辛勤劳作的园丁。他在《恶树》一诗中写下自己管理树木的感受:“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 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白居易动员忠州百姓一起植树 819 年春,一艘大船在长江边的忠州城停泊靠岸,从船上走下来一位中年人,此人就是 新任忠州刺史、时年 46 岁的大诗人白居易。 此时,一辆五马朱轮的专车等候在岸上,按唐朝规定,刺史可乘用此档的专车。然而, 忠州连一条能行马车的平路都没有,尽是崎岖陡峭的石磴路,白居易只能徒步而行。 夜晚,在忠州官衙的白居易彻夜难眠,他想到了繁华的京城,曾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希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甚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815 年,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 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 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 年)改为忠州刺史。 819 年,白居易被派到忠州,白天行路难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此情此景, 他的心情糟糕极了,当晚写下了《初到忠州赠李六》的诗:“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 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 ,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 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抱怨归抱怨,但是作为一方“父母官”的白居易仍然是尽职尽责的。他漫步忠州城时, 见四周的山冈满目荒芜,目透十里,发出了“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的感慨。他苦口婆 心,动员民众植树栽花,并亲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他在《东坡种花》一诗中写道: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 为了培育管理树苗,他每日带领童仆,除草、中耕、施肥、培土、浇灌。树木成林后, 白居易看到自己亲手栽植的树长大成林,种下的花卉争相盛开,喜上眉梢,漫步其间,写了 很多寄情于树木、花草的闲适诗,如“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 成林”。 白居易在调离忠州回京城时,对忠州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感情,依依不舍。即使到了京 城为官,仍念念不忘在忠州的植树种花的岁月,他曾在诗中说:“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 边锦绣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最忆东 坡红烂漫,耶桃山杏水林檎。” 补白 唐代诗词里的春天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才辈出,大唐文人纵情抒发春天,因而留下了大量描写春天景 致和情感的诗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唐太宗李世民用诗抒发自己的壮阔梦想:“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旌纷电举,日 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这首题为《还陕述怀》的诗篇,是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大唐王朝一统天下之后而 写。李世民缔造的大唐盛世起航, 唐诗的春天也开始了。 大气磅礴的李白,烟花三月,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在热闹非凡的黄鹤楼上, 为孟浩然饯行,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陆龟蒙说:“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 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生逢“开元盛世”,国力强盛,人民安乐,李白也好, 陆龟蒙也罢,他们在离别之时,虽然怅惘,却不悲伤。在春天的气息中,他们更多的是梦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和期待。 盛世的繁华,需要诗歌来装点和陪衬,而诗人眼里的春天,正是这盛世的再现,大诗人 白居易的《春游》一诗画龙点睛:“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 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大限言百 岁,几人及七旬?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轮。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逢春不游乐,但恐 是痴人。”此时的白居易年近古来稀却还热衷于春游。可见不论诗人年龄多大,在姹紫嫣红 的春天里也按捺不住出游的狂热。 而大唐的少女也来送上她的春之歌。女诗人薛涛信笔拈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草复哀鸣。风花日将 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 知不知。”薛涛的这首《春望词》,抒写春日情思,如痴如醉。 这正是大唐盛世的呐喊。在经济繁荣、交通畅达、疆域辽阔的时代,大唐文人的自豪感 油然而生,他们才有了在春季里亲近自然、深入观察、远足而广泛的经历。 唐朝春天的气息也在诗歌中扑面而来。那时的风是这样的:牟融说“正是太平行乐处, 春风花下且停骖”;贺知章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商隐说“桥峻斑骓 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那时的雨是这样: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王维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时的花是这样的:白居易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杨巨源说“若待 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他们犹如百转歌喉的百灵鸟,在春天日渐蓬勃的气息里,将一腔真情倾注在诗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