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二)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与持与扶持的紧迫性。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IP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共深入研究之上。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共中的文化魅力。只有通过深入硏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史上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硏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仲田《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在文脉传承、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而成为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B. 随着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在各大平台的活跃,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趋向大众化,受到人们喜爱。
C. 要持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硏究,也要参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D.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敦煌文化具有丰富的风格和精彩的样态,是因为其不断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作用展开论述,并阐述了其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B. 文章以“故宫跑”、京剧“潮”等为例,既论证了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社会热潮,又引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思考。
C. 文章在论述当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后,又重点对历史上文化传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D. 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逻辑缜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虽已“热起来”,但如何获得持续性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等问题,还没得到很好解决。
B.
在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及现实价值方面,对敦煌文化相关的研究可作为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借鉴的范例。
C. 中华文化是包容互鉴的,今天我们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可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D.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否充分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强加因果。根据本文分析可知,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才会“在文脉传承、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B项,“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趋向大众化,受到人们喜爱”分析错误,受到人们喜爱,并不一定是“传统艺术趋向大众化”。“传统艺术趋向大众化”是对文中“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的曲解。原文的表述是“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D项,“是因为其不断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料”分析错误,原因表述绝对。原文的表述是“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又重点对历史上文化传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说法错误,文章并没对此展开重点论述。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于文无据,夸大了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原文的表述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美国的1/5。同时,在我国,38%的耕地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而干早少雨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其他地区的土地没有灌溉就不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3,远低于发达国家0.80的平均水平。据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统计,在灌溉方面,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010年的5965万公顷上升到2014年的64514万公顷,年复合增速2.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稳中有升,从2010年的44.1%上升到2014年的47.8%。在节水灌溉方面,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由2010年的2731万公顷上升到2014年的2902万公顷,年复合增速1.50%,节水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呈现波动趋势,在2012年占比最高,为50%,其余各年份在45%上下波动。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属于“靠天吃饭”,接近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仍在使用畦灌、沟灌、淹灌、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2018年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材料二:
现阶段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防渗渠输水、管灌、滴滩、渗滩、喷灌等。我国的节水灌溉方式大多以防渗渠输水为主,此技术节水在15%左右,而可节水30%以上的喷灌、滴灌技术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
在全球市场中,美国的喷灌和滴灌耕地面积达到87%,以色列80%以上的灌溉面积使用滴灌,瑞典、英国、奥地利、德国、丹麦等国家的喷灌和滴灌面积比例都在80%以上,从全球节水灌溉设备市场来看,以色列、美国等国家企业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以色列的耐特菲姆、普拉斯托等企业生产的节水灌溉设备在全球高端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到90年代后期节水灌溉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从事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现阶段己经超过500家。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利于节水灌溉行业的产业政策,从水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园林等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摘编自《节水灌溉行业发展潜力大高端市场是发展方向》
材料三:
方法
技术手段
节水效率(相比漫灌)
经济效益
投资规模及回收期
优点
滴灌
通过毛管上的滴头将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最节水,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
50%—80%
节水、增产
1500—3000元/亩,2年
省水、省工、增产、节能、灌溉效果最佳、地形适应力强
喷灌
采用喷头将水打成小水滴喷向作物
30%—50%
节水、增产
1000-1500元/亩,2年
省水、省工、灌水均匀、增产、地形适应力强
低压管灌
采用管道代替沟渠中的明水,减少渗漏损失
15%-30%
节水
主要是管材投资
省水、投资较低
15%
节水
渠道防渗
在供水渠道上加做防渗层,减少水渗漏损失
一般为国家投资
减少水的渗漏
(摘编自《2018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前景分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灌溉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或不能保证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B. 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呈上升趋势,节水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有所波动。
C. 在国外,一些国家运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且使用这些技术的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很高。
D. 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引进之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5. 下列关于“节水灌溉”及其方式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水灌溉要求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B. 在多种“节水灌溉”的方式中,滴灌的节水效果最为明显,但其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 目前,我国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以渠道防渗为主,一般通过国家投资实施,具有灌水均匀的特点。
D. 相比低压管灌与渠道防渗而言,滴灌、喷灌技术含量较高,并且还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力。
6. 我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的前景一片大好,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答案】4. D 5. C
6. ①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②就农业生产而言,节水灌溉可以节能增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就生态文明而言,节水灌溉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④就国家政策而言,国家颁布相关政策,从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节水灌溉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偷换概念,文中是说“节水灌溉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非节水灌溉技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具有灌水均匀的特点”张冠李戴,“灌水均匀”特点说的是喷灌,而非“渠道防渗”。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材料一提到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立方米”“干旱少雨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接近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仍在使用畦灌、沟灌、淹灌、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材料一中还提到“节水灌溉”的生态价值,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结合材料三各种灌溉的经济效益来看,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概括出第二点。从材料二来看,“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有利子节水廀行业的产业政策,从水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园林等行业和领域入手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这是国家政策上的保障。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医生的墓志铭
苗忠表
韩医生是一位赤脚医生,生得白白净净,还戴着一副老式金边眼镜。如釆身上没穿白大褂,脖子上没挂个听诊器,表袋没别上块胸牌,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赤脚医生。细细打量,倒像是一位机关雇员,或者是教国文的老师。
但他确实是我们村里的一位赤脚医生。
韩医生老家在上海,年轻时插队来到我们村,行医多年,医术高超,不仅本村村民都到他诊所看病,就连一些邻村村民一遇到头痛脑热的也纷纷赶到他诊所求医。听村里最年长的七叔公说,当年韩医生遇到了一位和尚,据说还是当地慧云寺一位身怀绝技的高僧,那位高僧给了他一个医治颈椎病的秘方,这下,连周边县镇的渔民们都闻讯跑来看病。所以,这几十年下来,经他手看过的病人用成千上万来计算也不为过。
在常人眼里,医生是很赚钱的,可韩医生赚钱却不多。连他那两间破旧的小诊所也是五十年一个样。再拿他身上穿的白大褂来说吧,破了也不扔掉,常常打个白补丁就算数了。可他卖给乡亲们的都是平价药,遇到那些没钱的患者,韩医生常常还得倒贴,时常买这买那上门去探望那些卧床不便走动的病人。
韩医生的诊所在村东头那株硕大的老槐树下,两间小平房,虽然简陋,但住着韩医生,就有了灵气,加上络绎不绝的病人造访,倒也显得人气十足。特别是夏天,候诊的病人排起了长队,诊所里实在坐不下了,韩医生就请村里的李木匠打了五条像馄饨摊一样的侯诊椅,为了让更多的病人了解自己诊所的诊费和药费,韩医生还在诊所的空墙上挂了一块一米见方的牌子,用防腐板做的,上面工工整整写满了毛笔字。
诊费免付。
包扎免费。
安乃近5分一片。
青霉素5角一瓶。
速效感冒丸8角一板。
维生素E2分一片。
头孢拉定4块一板。
老虎膏2块一贴。
庆大霉素2角一支。
氟哌酸1块一板。
云南白药5块一瓶。
SMZ6块一瓶。
马应龙5块一支。
肤轻松1块一支。
紫药水1块一瓶。……
韩医生是一个鳏夫。还是听七叔公说韩医生以前曾结过婚,而且还有两个女儿。后来家庭遭遇变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妻子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一起跳进了茶山浦,五天后三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才在浦角的草丛中被一个放牛娃偶然遇着,好心的村民将母女三人草草安葬在了黄杨尖山脚下的乱石岗。十多年后,韩医生将妻女的乱石坟迁葬在了刘家岙公墓,这是韩医生一生中最欣慰的一件事了,因为从那天开始,苦命的妻女总算有了一个正式的家。
五十年来,村里或者镇上拐脚、瞎眼、肚痛、风湿、痛风的都慕名来韩医生的诊所求医,有钱的,没钱的,韩医生都是精心救治。
有人说韩医生这样好的男人天下难找,所以,在他50岁前后,附近的媒婆甚至患者家属都时不时帮他提亲,大伙都希望韩医生能走出阴霾再成个家,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韩医生喜欢喝酒抽烟,曾有几次深夜,村里的人看见韩医生将诊所门紧闭,独自一人坐在那张破旧的诊台前,喝着一杯杯老酒,抽着一支支烟儿,每每此时,就是肚痛难忍的患者也不敢再惊扰他……
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韩医生倒在诊所那张凄白的木椅上沉沉睡去了,满头苍发,睁大着眼晴,就连胡子也是苍白得吓人……
记得韩医生的葬礼是村里有史以来最盛大的。
他的遗体被静静安放在礼堂里,成千上万的人都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祭奠,更多的人在旁边的茶山浦边点上一杆杆蜡烛,将一个个精灵般的孔明灯放上了凄凉的天空……
一些村民找遍了诊所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找到一张存折,只有一个破旧的账本,上面写着,王小毛腿瘸免诊费药费583元,陈小狗阑尾炎早期免药费1650元……
乡亲们筹了一笔钱,将韩医生葬在了妻女旁边。从山上回来后大伙聚在一起商量,总觉得像韩医生这样的好人墓前缺少点什么。最后还是七叔公一锤定音说韩医生的墓前缺一块墓志铭,像他这样有名的人缺这缺那都没关系,就是不可缺墓志铭。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商量墓志铭上的文字该咋写?请啥高人写?这时侯有人跑来说,韩医生的墓志铭不用写了,不知道是谁已经给偷偷立上去了。
大伙跑到韩医生的坟头前一看,顿时傻眼了,只见新立的墓碑旁,深深插着一块木牌,用防腐板做的,上面工工整整写满了毛笔字。
诊费免付。
包扎免费。
安乃近5分一片。
青霉素5角一瓶。
速效感冒丸8角一板。
维生素E2分一片。
头孢拉定4块一板。
老虎膏2块一贴。
庆大霉素2角一支。
氟哌酸1块一板。
云南白药5块一瓶。
SMZ6块一瓶。
马应龙5块一支。
肤轻松1块一支。
紫药水1块一瓶。……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于通过外在特征来展现人物,如戴一副老式金边眼镜、穿白大褂、挂听诊器、别胸牌,寥寥数语就把一个经验丰富的医者形象表现了出来。
B. 文中写韩医生曾几次在深夜将诊所门紧闭,独自饮酒、抽烟,表明他在经历人生变故后内心无法排遣愁苦和孤独。
C. “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句与前文照应,“风雨交加”既为故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典型环境,也预示着情节的突转和人物命运的重大改变。
D. 当大伙讨论立墓志铭时,已经有人将墓志铭悄悄立在了韩医生墓前,这一情节出乎众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此写更具艺术张力,耐人回味。
8. 小说为什么设置七叔公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用大量篇幅,两次具体细致写到韩医生诊所的诊费和药费,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概括分析。
【答案】7. A 8. ①七叔公是村里最年长者,以他的口吻讲述韩医生的故事不仅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具有神秘感和传奇色彩。②七叔公在小说开头、中间、结尾出现,串联故事,同时也推动情节发展,给韩医生立墓志铭出自七叔公之口,引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③七叔公是韩医生在村子里的见证人,他对韩医生的评价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这一人物设置有利于韩医生形象的全方面塑造。
9. ①内容上前后照应,结构紧凑,一生前一死后,高度概括了韩医生的一生。②突出了韩医生医者父母心,一心为患者考虑,充满仁爱,无私高尚的品质。③照应文章题目,强化了对韩医生的赞美,其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品质势必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文章善于通过外在特征来展现人物……把一个经验丰富的医者形象表现了出来”分析错误。“戴一副老式金边眼镜”不能表明医者形象;“经验丰富”是通过全文表现的,外形上体现不出。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次要角色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关注题干,明确答题范围区域,明确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的关系,一般次要形象会对主要形象起到衬托或对比的作用。
小说设置七叔公这一人物在结构上串联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七叔公虽是次要人物,但是在小说开头、中间、结尾出现,串联故事,同时也推动情节发展,给韩医生立墓志铭出自七叔公之口,引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其次,在主要人物“韩医生”的塑造上,七叔公是韩医生在村子里的见证人,他对韩医生的评价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这一人物设置有利于韩医生形象的全方面塑造。
第三,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上,小说开头叙述“听村里最年长的七叔公说,当年韩医生遇到了一位和尚,据说还是当地慧云寺一位身怀绝技的高僧……”,七叔公是村里最年长者,以他的口吻讲述韩医生的故事不仅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具有神秘感和传奇色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
文章用大量篇幅,两次具体细致写到韩医生诊所的诊费和药费,在结构上、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及在深化小说主题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两次写到韩医生诊所的诊费和药费,前后照应,结构紧凑,一次在韩医生生前,一次在他死后,高度概括了韩医生的一生。
其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韩医生诊费与药费价格很低,明明白白,突出了韩医生医者父母心,一心为患者考虑,充满仁爱,无私高尚的品质。
第三,在主题表达上,小说的题目是“韩医生的墓志铭”,而韩医生的墓志铭上就是他亲手书写的诊费和药费价格单。这样安排,照应文章题目,强化了对韩医生的赞美,其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品质势必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楚以太原,不预宴游,乞归本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长庆二年九月,检校礼部尚书、汴宋亳观察等使。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人皆偷生,未能苹志。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楚初赴任,闻之,乃疾驱赴怀州,溃卒亦至,楚单骑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为前驱,卒不敢乱。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大和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早,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及是秉旄作镇,邑老欢迎。楚绥抚有方,军民胥悦。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实。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论者美之。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令狐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B. 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C. 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D. 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初年开设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任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
B. 裔的本义指衣服的边缘,也可用于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文中指后代子孙。
C. 礼部属于六部之一,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等的大臣。
D. 上巳是古代节日名,一般在六月六日,旧俗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修禊、禊祭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狐楚重情有义,得到重视。他考中进士后没有参加宴饮游乐,就返回太原侍候父亲,后因品行高尚受到李说、严绶等人推崇,被任用为从事。
B. 令狐楚才学出众,擅长作文。他写的奏章深受德宗赞赏;郑儋去世,军中人心思变,他在兵士胁迫下创作的遗表,一挥而就,令三军动容,军心得以安定。
C.
令狐楚以民为本,深受拥戴。在并州期间,他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虽然连年干旱,但没有人流离失所;太原任上,因安抚得法,军民都很喜悦。
D. 令狐楚讲求原则,坚守本心。他仪态严肃,不愿和志趣不同的人交往;百官在曲江亭宴会时,他因大臣刚刚被杀,态度坚决直陈不肯赴宴,受到人们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
(2)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汴军向来骄横,多次驱逐主帅,韩弘兄弟都用严酷的法令制裁他们。
(2)到汴州任职后,用仁慈惠爱来治理,军民都很喜悦,很快都服从教化,后来汴州终于成为一个好地方。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令狐楚长于治军,以前镇守河阳,因取代乌重胤改任沧州节度使,移任之时河阳的三千名军兵作为卫兵,士兵都不愿意跟随他,半路逃走,又不敢回河阳,聚集在边境上。
句中,“移镇沧州”意思改任沧州节度使。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从”跟随,“卒咸不愿从”意思是“士兵都不愿意跟随他”,此句是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上巳是古代节日名,一般在六月六日”解说错误,上巳一般在三月三日。该题由课本《兰亭集序》中“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也可做出判断。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态度坚决直陈不肯赴宴”说法有误,从原文看,令狐楚是委婉表示不去赴宴的。原文表述是“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素”,向来;“率”,全部;“绳”,制裁。
(2)“莅”,到任;“咸”,都;“竟”,终于。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己说是开国初年十八学士令狐德棻的后代。令狐楚儿童时代已经开始学习写文章,二十岁应考进士科,贞元七年考中。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做属官,便没有参加宴请游乐,请求回太原侍候父亲,随后返回太原,人们都称赞他。李说、严绶、郑儋先后任太原节度使,看重他的品行,都征用他做从事。从掌书记做到节度判官,历任殿中侍御史。徳宗爱好文学,每次太原送来奏章,都能辨认出哪个是令狐楚写的,很赞赏他。郑儋在军镇突然去世,没来得及处理后事,军中喧哗,要发生紧急变乱。半夜十几名骑士手持兵器胁迫令狐楚来到军门,众将领围着他,让他起草遗表。令狐楚面对锋利的刀刃,提起笔一挥而就,向三军出示宣读,没有人不感动流泪,军心这才安定。从此令狐楚的名声更大了。长庆二年九月,令狐楚任检校礼部尚书、汴宋亳观察使等职。汴军向来骄横,多次驱逐主帅,韩弘兄弟都用严酷的法令制裁他们。然而众人都苟且偷生,没能彻底革除旧习。令狐楚长于治军,以前镇守河阳,因取代乌重胤改任沧州节度使,移任之时河阳的三千名军兵作为卫兵,士兵都不愿意跟随他,半路逃走,又不敢回河阳,聚集在边境上。令狐楚刚刚到任,听说此事,立即奔赴怀州,溃逃的士兵也到了,令狐楚独自骑马前往晓之以理,并令他们全部收起弓箭脱掉铠甲,在前面开路,他们始终不敢作乱。到汴州任职后,用仁慈惠爱来治理,军民都很喜悦,很快都服从教化,后来汴州终于成为一个好地方。大和六年二月,改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令狐楚长期在并州任职,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把老百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虽然连年干旱,却没有人辗转迁移。令狐楚从书生开始由属吏到成名,都在太原,太原确实像他的故乡。到这时持节镇守太原,受到当地老人的欢迎。令狐楚安抚得法,军民都很喜悦。令狐楚风度仪容严肃庄重,好像不可侵犯的样子,其实他宽容厚道有礼貌,门下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曾经和从事宴饮畅谈正在兴头上,有个志趣不同的人突然来到,立即命令撤去酒席,态度坚决脸色大变。令狐楚多次身居重任,贞节操行一如当初。开成元年上巳,皇帝赏赐百官公卿在曲江亭举行宴会。令狐楚认为刚刚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宴会,独自称病没有赴宴,受到輿论的赞美。又因为政权握在宦官手里,令狐楚多次上疏请求辞去自己的官职。开成二年十一月,在军镇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追赠司空,谥号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其一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牡丹花”点眀诗歌题材,诗歌属于咏物抒怀诗,“翰林院”和“新昌窦给事宅”交代写诗的地点。
B. 《其一》使用拟人手法,“惆怅”二字赋予牡丹人的情思,开篇使人有牡丹花已开败之感。
C. 《其二》“寂寞”点出牡丹冷落处境,前两句写冷雨萧瑟,牡丹花低垂,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
D.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无限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着对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无限惋惜。
15. 两首诗的结句在表现对牡丹花之“惜”时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其一》“夜惜衰红把火看”通过人物动作描写,写诗人在夜里对那些红似火却将要衰谢的花朵产生怜惜之心,于是手拿火把去看牡丹花,以“把火”观花的新鲜立意表现自己对牡丹的无限怜爱。
《其二》“何况飘零泥土中”以反问作结,通过细微刻画风雨过后本已枯萎的牡丹花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的景象,强调诗人眼前所见之惨状、凄凉,突出对牡丹花红衰香残的深沉怜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其一》使用拟人手法”分析错误,“惆怅”是写诗人看到“阶前红牡丹”的内心感受。并非牡丹惆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两首诗的结句在表现对牡丹花之“惜”时各有特色。
《其一》结句“夜惜衰红把火看”,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过人物动作描写,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其二》结句“何况飘零泥土中”,先说哪怕在是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开败的牡丹随风飘落也会令人感到无比惆怅,进而强调眼前所见,“飘零”在风雨过后的“泥土中”,那种惨状,那份凄凉,只要是有一分爱花的心思,哪怕是石头人见了也要落泪了。诗歌也就在这种让人不忍卒读的情绪中,黯然而止了。以反问作结,突出对牡丹花红衰香残的深沉怜惜。
【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诗歌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这组诗第一首却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第一首,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有”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第二首诗自注说是写在“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两首诗的题材完全一样的,都是“惜”牡丹花,但是切入的角度却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晚来唯有两枝残”,是硕果尚存,而这一首却已是败蕊残花,一片狼藉,看上去简直有点惨不忍睹了。诗是这样开头的:“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当牡丹盛开之时,当然不会被冷落,可是一旦花期过后,真的到了花萼低垂、冷雨萧瑟、花瓣飘落、随风飞散之际,就不会有人前来赞赏她曾有的富贵妩媚,或者关注她如今的凄凉处境。白居易用两个字“寂寞”,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其间的不幸。前一首以“惆怅”领起,说的是白居易惜花的无奈感受,这一首用“寂寞”开篇,点出了落花的冷落处境。这是一种真正护花使者才会有的境界,而绝不是那些附庸风雅、追随时髦者所能想象和体会的。咏物诗写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是在借咏物而言志了,也许世界上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锦上添花的善行,可是真正需要的却往往是无人喝采的雪中送炭呀。
接下来的两句诗,“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用的是一种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先说哪怕在是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开败的牡丹随风飘落也会令人感到无比惆怅,进而强调眼前所见,当初在枝头上或含苞待放,或笑靥迎人的花瓣已经不但开败,“何况”又纷纷“飘零”在风雨过后的“泥土中”,那种惨状,那份凄凉,只要是有一分爱花的心思,哪怕是石头人见了也要落泪了,更不要说白居易面对此景又该做何感想了,这实在是他无从表达也不忍明说的。诗歌也就在这种让人不忍卒读的情绪中,黯然而止了。
白居易此组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轼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读者陶醉在李商隐、苏轼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强调自己宁可献身正义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形象跃然纸上。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技法相似,且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3)杜牧《阿房宫赋》卒章显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王朝统治者,如果不及时吸取秦亡教训,就会重走秦灭亡的老路。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溘、遮、鉴。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明确了创造经济健康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蓝图,必然不是谋求千疮百孔的GDP,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但是美好的愿景要想实现,不能坐而论道,只能起而行之。在创办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断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 )他们坚信,沙漠可以绿化,荒野可以成林,河水可以再清。而且,将信念转化为成绩的,是他们执着而科学的探索。仔细思量,这种精神与我们所钦敬的“两弹一星”精神______________。
可是在我们身边还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有人怀疑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__________还有人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这都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所需要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切实实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自己__________的事,并且__________地做下去。如此,拥有山清水秀、绿色健康的家园便指日可待。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办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
B. 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
C. 在创办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不再妥协。
D. 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断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认准的事儿便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干下去,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这就是他们身上有的那一股子劲。
B. 他们身上有一股子劲,那就是认准的事儿便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干下去,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C. 认准的事儿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而且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干下去,这就是他们身上有的那一股子劲。
D. 他们身上有一股子劲,那就是认准的事儿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而且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干下去。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得益彰 甚至 得心应手 一如既往
B. 别无二致 以至 力所能及 一如既往
C. 相得益彰 以至 得心应手 持之以恒
D. 别无二致 甚至 力所能及 持之以恒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搭配不当,“创办”和“生态文明”不搭配。
C项,搭配不当,“创办”和“生态文明”不搭配;双重否定错误,“绝不会”和“不再”双重否定。
D项,语意重复,去掉“断然”。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整个语段以“他们”为陈述对象,按照陈述对象一致原则,排除AC两项;从逻辑上看,“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应该放在“脚踏实地地干下去”后面,排除D。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别无二致: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强调环境保护的实干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精神没有差别,用“别无二致”更合适。
第二空: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以至:直到。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语境有更进层的意思,用“甚至”更恰当。
第三空: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从使用对象看,用“力所能及”符合语境。
第四空: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语境强调的是长期坚持,故用“持之以恒”更恰当。
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D。
【点睛】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
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个人信息①____________,又同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时代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信息。正因此,在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②____________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课题。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不意味着一定要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相反,只要找到③____________,必将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答案】 (1). 既关乎个人的隐私 (2). 个人隐私安全与合理使用信息 (3). 个人信息安全和产业利益的平衡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陈述的对象是“个人信息”,根据后面的“又同时具有公共属性”,可知,此处可填“既关乎个人的隐私”。
第②空,根据上句分析可知,数字化时代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信息。我们既要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又要合理使用个人信息。怎样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这两者即“个人隐私安全与合理使用信息”。
第③空,从上文“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不意味着一定要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分析可知,在“个人信息安全”和“产业利益”两者之间,只要找到“个人信息安全和产业利益的平衡点”,必将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此处可填“个人信息安全和产业利益的平衡点”。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0月15日,银联国际宣布,与亚美尼亚农业互助银行达成合作,后者旗下商户和AIM已开始陆续受理银联卡。目前,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银联卡受理覆盖率已接近70%。至此,银联受理网络随之延伸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和沿线市场之间的跨境支付需求日益増长。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此次银联在亚美尼亚实现受理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的银联网络服务,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支付网络互联互通。
【答案】2019年10月15日,银联国际宣布与亚美尼亚农业互助银行合作,其受理网络延伸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完善了“一带一路”银联网络服务。(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本题要抓住关键点时间、地点、事件、影响几方面进行概括。时间:2019年10月15日。地点:(没有涉及)。事件:银联国际宣布与亚美尼亚农业互助银行合作,其受理网络延伸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完善了“一带一路”银联网络服务。(意思对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
.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圣火,日月齐光;尚礼扬善,智圆行方;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明,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千古流芳。为了五千年不绝的中华文明和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理应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文明使者。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现象:有穿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行为另类现象;有拉帮结伙,闹不团结,以强凌弱现象;有说脏话,给同学起绰号现象;有不听老师的教育,对老师指名道姓现象;有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及视而不见现象;有不遵守校园秩序,在校园内随意骑车现象;甚至有的同学在校不努力学习,在家里不尊重、不孝敬父母和老人等。这些都是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表现,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形象,而且还会影响同学们今后的成长、成材。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你们的文明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缺乏礼仪便难以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提高自身修养,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把传承中华文明的光荣使命,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现倡议如下:
一、注重品德修养,举止文雅,不抽烟、不酗酒、不打架斗殴。
二、遇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语言文明,杜绝粗话、脏话。
三、衣冠整洁,着装得体,不留长发、染发,进出校园、校园内佩戴胸卡。
四、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
五、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六、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践踏绿地。
七、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
八、与人相处,友善宽容,明礼诚信。
九、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十、遵守社会和校园内交通秩序,整队进入实习场所。
同学们,文明礼仪连着你我他,建设和谐校园靠大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文明,告别陋习,让文明礼仪不是纯粹的倡导,而是每个人的自觉言行,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外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自律。让我们同心携手,争当社会文明礼仪先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创和谐文明新校园!
祝同学们都能成为礼仪的楷模,文明的使者!祝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爱心永驻的校园!
李明
某校学生会宣传部
2019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写作提示两则材料由古到今分别阐述了文明礼仪的意义价值和当下存在的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任务指令:①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谈自己的思考感悟;②写一封倡议书;③写作过程中要有情境意识、对象意识。同时注意倡议的主题和内容方面的限定。
参考立意:
①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②文明礼仪伴我行;
③青青校园,文明之路;
④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
⑤美丽中国,文明先行;
⑥华夏礼仪,修德砥行
参考素材:
1、在蝴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蜜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在我眼中,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必备素养。
2、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3、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5、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文明,一串连着中华五千年风雨的金丝。文明贯穿着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文明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8、在古代学说中,大多都以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像《礼记》,《论语》等一些书籍。还有像“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等等这样一些名言,都证实了这一点。古人尚以文明礼仪为首,我们则更须注重文明礼仪。
9、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素有“礼仪之邦”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而作为其中的一员,就应努力去把祖国的这一特点发扬光大,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文明礼仪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行文结构: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文体要求。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 (1)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写“倡议书”三个字。(2)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给电子游戏迷的一封倡议书”“关于环境保护的倡议书”等。
2.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并加冒号。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等。
3.正文 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要写清楚发倡议的原因和目的;其次,要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该作文题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4.结尾 结尾要用一些富有鼓动性的语言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在署名下面另起一行右下方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点睛】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