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6-06 发布

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 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 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 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 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 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 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 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经 过时间的冲刷凝结成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 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水土的外来文 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 7 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 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 搬袭外来文化”。可见,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 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 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 化发展脉络,对当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 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 当然,怀抱优质的传统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记在传承中创新。做足特色小 - 2 - 镇的文化底色,还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 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产业, 加强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唯 此,才能充分彰显各地传统文化的个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千姿百态的特色小镇, 留给人们念念不忘的回想。 (摘编自陈晨《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 材料二: 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 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 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 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 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 景观,让人审美疲劳,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常见的误区是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 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 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 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与拥挤喧嚣的城市不一样的感觉, 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 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 台、文化唱戏”。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 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 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 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 发人们来旅游学习、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 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并不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 业化。 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 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 - 3 - 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 别多。” (摘编自《央视网评》《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 魂的》) 材料三: 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 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小镇发展的“秘诀”,就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 聚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 六郎镇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 街区环境上,也往往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 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然而,从目前建设情况看,一些地区在特色小镇文化保护方面,存在认识 上的误区与偏差,对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坏植被、水系、农田等生态系统,一些 民间传统劳作方式难以传承创新。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军认为,应建立人类 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当地文 化原貌与特色。 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 生动力,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 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 实。 ( 摘 编 自 李 慧 《 特 色 小 镇 如 何 “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就要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 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来文化。 B.安徽芜湖市六郎镇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二是要做好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 C.材料一认为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既要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在传承中 创新。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 - 4 - D.材料二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士人情这一内核,这个内核 和材料一中"文化灵魂"的内涵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导致的后果就是 特色小镇文化灵魂和个性的丧失。 B.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 情味,原因之一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 C.商业驱动带来小镇短期的人气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的魅力才是发展的持久引 擎,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文化至上。 D.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有一个或几个当地特色产业,还有独特的文化印记,独特 的文化离不开挖掘继承、创新和借鉴。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意大利维特尔博小镇又称"教皇之城",今天到处仍可看到中世纪风格的历史建 筑,每一栋建筑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B.我国某地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到德国黑啤酒吧、温 德姆酒店等引入一系列德国的东西。 C.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 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 D.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3D 动画《蓝精灵》拍摄地),用动画主题把文化要素注入 到所有旅游、消费项目。 4.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 分) 5. 如果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请你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 地政府提几条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与诗 王往 - 5 -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 景去的。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 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 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 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 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 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 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 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 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 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 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 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 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 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 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 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 对我说: “那是我儿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 6 -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 25 岁。就在 去年,人家都说是在化工厂做工受了污染。”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 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 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 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 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 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 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 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 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 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 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 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 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 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 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 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 7 -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 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从联办笔会写起,写了小媳妇观看笔会,婆婆讲述原委,一番对话没有多 少曲折,但读后令人心酸不已。 B.婆婆两次对我说起小媳妇的“不听话”,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也体现出她 对小媳妇患病无钱医治的一种无奈。 C.“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主持人一语双关, 既指小男孩献的花,又赞美小男孩的纯朴。 D.小媳妇向小男孩许诺在桃园里天天写诗、年年写诗,让小男孩想她时就给她送 花,蕴含着小媳妇对儿子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眷恋。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小媳妇热爱 诗歌、疼爱儿子、坚强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B.小说借助“我”与婆婆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小媳妇的身世和病情,为小媳妇 身患重症却仍然热爱诗歌的品质做了重要铺垫。 C.小男孩给母亲献花,并让母亲写那么长那么长的诗给他看,这些细节衬托了母 亲对儿子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有多处伏笔,如写小媳妇“穿着羽绒衣”“脸色有些憔悴”“你抱不动我” 等,与后文婆婆说出小媳妇的病情相照应。 8. “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9. 小说标题“花与诗”的内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 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 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 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 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 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 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 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 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 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 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 赏赉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 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 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 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 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 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 9 -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 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 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 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 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 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 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 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2)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14. 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3 分) - 10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 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 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 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 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 的破灭。 16 尾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 外 面 没 有 比 较 亲 近 的 亲 戚 , 在 家 里 又 没 有 照 应 门 户 的 童 仆 的 两 句 是 : “ , ”。 ③ . 《 师 说 》 中 , 对 当 时 耻 于 学 习 的 现 象 发 出 两 句 慨 叹 : “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 - 11 - 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 20 题。 济南有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泉和山、湖比起来,虽然不起 眼,但济南①_________。刘鹗写《老残游记》时,尚未见到“泉城”的称呼,留下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名句,“泉城”已是( )了。据说济南城区的 泉,单是有名的就有二百多,②_________。也怪,不管有名的没名的,泉水到了济南 格外恣肆,大泉小泉自由自在流淌,成群结队,走街串巷,闪过树丛,溜进人家…… 济南城啊,坐落在澄明清泠的泉群中间,分明是个幸运的婴儿,泉水的簇拥 ( )下慢慢长大。济南人最感念泉水的好,泉城,泉城,泉和城在了一起, 就是泉和人在一起嘛。三五之夜,万籁俱寂,波光粼粼的泉池中,趵突泉三朵泉头齐 齐涌起,在空中翻卷成巨大的水轮,落下,涌起,落下,涌起……轻轻地,缓缓 地,( )。人们看到喷涌而出的泉花,赞美泉水的高洁,可曾知道在人所 不见的地方,泉水有过怎样的隐忍、( )?先哲有言:“上善若水”善有 上下,水岂能无?雨雪泉瀑,水有百态;江河湖海,水有百性。济南的泉,夏盈不溢,冬 瘦不枯,动静有度,冷暖怡人,不正是水的上上之品吗?“上善若水,上水唯泉。”济 南的泉水,当得这八个字。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呼之欲出 庇护 泰然自若 委曲 B.呼之欲出 呵护 从容不迫 委曲 C.水落石出 呵护 泰然自若 委屈 D.水落石出 庇护 从容不迫 委屈 19.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济南夏盈不溢、冬瘦不枯、动静有度、冷暖怡人 的泉水,堪称水的上上之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 什么?(4 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多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中有问题的 4 个句子的 - 12 - 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如何才能让一种技术手段既有二维码的存储功能,同时又具备防伪功能 呢?②“结构三维码”可为这两方面充分兼容。③将相关信息和防伪元素集合起来, 并用物理方式随机雕琢在结构多层纸上,④使不同部位具有不同颜色和不同深浅, ⑤再使用 AI 智能识别技术将这种结构特征识别出来,⑥最终形成专属于每一件产 品的独有标识。⑦“结构三维码”是在二维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⑧它较好地制止 了普通二维码的易复制问题。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 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字。(5 分)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 沉银千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 3 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探 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 3D 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截至 2020 年 4 月,江口沉 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 10000 余件,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 16 斤的“蜀世子 宝”金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37 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收复河山。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上下齐心、重建灾区。 2020 年春节,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相 关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全国居民响应号召足不由户,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战胜 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从下列 任务中选一个完成写作。 - 13 - ①给武汉的医护人员写一封信。 ②给全国的青少年朋友写一封信。 ③给国际友人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答案: 1.D; 2.C; 3.B; 4、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展开论述。②首先,通过对比引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③然后运用破立结合法,先列举错误表现再谈正确做法。④最后总结全文, 表明特色小镇建设要回归文化的观点。 5.(1)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 (2)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3)处理 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1、A.“不需要外来文化”错,原文“不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B.两个方面的经验 概括有误,应为“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或“以当时特色产业为根基,着力 挖掘产业的附加值”。C 材料二没有谈创新。 2、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 3、照搬外国文化,与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相悖 (二) 答案: 6.B;7.A - 14 - 8.①“我”的观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参加笔会没报节目,随意走动 走动,这才看见了小媳妇,遇到了她婆婆,有了后文一系列的情节。②文章以“我” 为叙述视角,便于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情实感。③通过写“我”的感受, 人物形象(如纯朴真诚的小媳妇)被刻画得更加立体丰满。 9.①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花,也象征着小媳妇花一 般的年华,“诗”,既指笔会上诗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创作的诗篇,也象征着 小媳妇诗化的生命。②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对其诗化生命的礼赞。 ③寄寓着人们对良好生存环境、美好生活的期盼。 解析: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理解 错误,此处婆婆对小媳妇的感情应是一种怜惜疼爱之情。 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 项,“豁达开朗”错误,由 后文“呈现出淡淡的红晕”“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等描述可知, 小媳妇实际上是纯朴腼腆的。 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分析,遇见小媳妇, 看到小男孩,看到老婆婆心疼儿媳继而得知小媳妇身患重病之事,都是“我”的 所见所闻,“我”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 析,小说中的“我”是旁观者,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写故事,能使故 事显得更加真实可感,而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感知,表现小媳妇虽重病 在身但仍热爱生活、真诚纯朴等的人物品质和性格腼腆的人物特征,小说的人物 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9.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小说标题是“花与诗”, 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献给台上作家、诗人的野花, 也指小男孩送给母亲的花,还象征小媳妇花一样的美好年华。“诗”既指台上诗 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写的诗篇,也象征小媳妇虽然重病在身,但依然热爱生活、 心向美好的诗化生命。从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小媳妇正是花样年华,却不 幸身患不治之症,“花与诗”正是表达了人们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与对其追 求诗意生命的赞美。同时,文中小女孩和小男孩送花给台上的作家、诗人,小男 孩送花给母亲,并希望母亲一直将诗写下去,写长诗,说明“花与诗”寄寓着人 们对良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 [解析]“自苏州刘家河泛海”是“至福建”的状语,所以在“泛海”后 断开不如不断开。“首达占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以次”是按次序的意 思,是“遍历”的状语,所以应在“占城”与“以次”之间断开。“宣天子诏”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该断开。如果在“其君长”前面断开,则“因给 赐”没有宾语。 11.B [解析]爵赏,爵禄和赏赐。爵在此处应为动词加封官爵;赏在此处应为 赏赐,也是动词。 12.B [解析]以伏兵属无中生有。 13.(1)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 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郡县”的活用,1 分;“震替” 1 分;“日” 1 分;句意 1 分] (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 的。 - 15 - [“凡" 1 分;“将命”1 分;“夸”1 分;句意 1 分] 14.①得到宝物不计其数;②朝廷耗费的财物不可胜计。 (答对一点的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A [解析]错在“今日的意志消沉”,诗人只是愤,并未消沉。 16 ①尾联运用典故,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名满天下,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 功绩,表达了词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以及虽思报效国家却最终抑郁不得志的愤 慨。 (每点 3 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每空 1 分,共 6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8、B; (3 分) 19.①原文定语后置句式比陈述句更富有变化突出了泉水的品质;②原文反问句式, 比陈述句式语气更强烈,更利于表现“我”对济南泉水的赞叹之情。(4 分,每点 2 分) 20.①还是叫“泉城”;②没名的更不计其数;(4 分,每点 2 分) 解析:第一空,“呼之欲出”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结合上文“……尚未见到‘泉城’的称呼,留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名句,‘泉城’ 已是……”可知是名称,用“呼之欲出”更恰当。第二空,“呵护”指爱护,保护。 “庇护”指袒护,保护。感情色彩有区别,结合上下文,此处应选择“呵护”。第三 空,“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泰然自若”指形容在紧急情况 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结合上文“趵突泉三朵泉头齐齐涌起,在空中翻卷成巨大 的水轮,落下,涌起,落下,涌起……轻轻地,缓缓地”没有“在紧急情况下”之意, 所以此处应选“从容不迫”。第四空,“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 曲折。“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里难过。上文“泉水有过怎样的隐 忍……”并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之意,只是曲折的意思,所 以此处应选“委曲”。 21、答案:②把“为”改为“使”;③在“将”前面加上“它”;④在“深浅”后 面加上“的结构特征”⑥去掉“专属于”(或:去掉“独有”);⑧把“制止”改为 “解决”。 解析:(1)语句②“为”与“兼容”搭配不当,把“为”改为“使”;(2)语句③缺 少主语,在“将”前面加上“它”;(3)语句④缺少宾语中心词,在“深浅”后面加 上“的结构特征”;(4)语句⑥“专属于”和“独有”重复赘余,去掉“专属于”(或: 去掉“独有”);(5)语句⑧“制止”与“问”搭配不当,把“制止”改为“解决”。 (每点 1 分,改对即可得分) 22.答案: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一期考古证实,二期扩大探测面积,绘制藏宝图, 三期发现“蜀世子宝”金印。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事件是“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 - 16 - 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可概括为“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 银”。接着写明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经过,共分为三期,一期是考古成就,“证实了记 载”,可概括为“考古证实”。二期是强调“考古探测面积”,根据表述“是首次探 测面积的数十倍”,可以概括为“扩大探测面积”。二期还强调考古队的作为是“绘 制出覆盖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 3D 藏宝图”,可概括为“绘制藏宝图”。三期的关 键句是“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 16 斤的‘蜀世子宝’金印”,可概括为“发现‘蜀 世子宝’金印”,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 (清文献记载内容,一期内容,二期内容,三期内容,每点 1 分,要点齐全,语 言简洁流畅 1 分,共计 5 分) 四作文 23 依照高考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 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 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 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以“灾难”为核心,选取了三个时间节点的事件,1937 年日 军侵华、2008 年汶川地震、2020 年新冠肺炎,一方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 历史,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战、抗灾的坚决、果敢、勇毅,展示了 全民抗疫的决心和动力。 材料旨在表现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的民族品格和精神风貌,考生写作时应 侧重这方面的思考。 任务部分要求写一封信,材料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写作情境供考生选择:给医护 人员,应弘扬他们公而忘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的伟大精神,以表达 对他们的敬重之情;给青少年,应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谈在灾难中成长、谈未来的责 任和担当;给国际友人,应赞赏其在共同抗疫中的帮助、支援,表达相互支持、信任, 携手合作的愿望。写作时注意青年学生的身份,要切合背景,还要注意书信体的称 呼、语气,以及格式。 参考立意: (1)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2)携手合作,共担风雨; (3)青年更要树立民族信仰; (4)向逆行者致敬。 附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 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 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炫)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 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 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 郑和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从苏州刘家河渡海 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 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 不降服的就用武力慑服。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使者跟随 郑和来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 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 里的 - 17 - 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 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永乐六年九月,郑和再 次出使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都城内,索 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城内 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 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 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这时,交阽已经被打 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 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 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截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 抓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在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 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 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 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 使,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 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 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 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 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又奉命出使了忽鲁 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 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 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自郑和死后,凡是奉 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 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