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康中学平川中学信丰中学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
,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
B. 作者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虽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无言之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
C. 《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借景抒情,将作者的一种凄凉惜别的心绪用简练的语言完全地表达出来,展现了深刻美。
D. 《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句,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不需苛求把情意全表达出的道理。
B. 文章在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等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 文章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中心话题,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 文章运用了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虽要以言达意,但创作者不必追求用文字全部表情达意,而欣赏者自己的印象和美感,也许还要深刻。
B.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C.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协调融合,将更有感染力。
D.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选择砖木材料和木构架承重形式建造房屋,是因为木材具有质轻、隔热、保温、强度高、容易加工等特性,是可再生和再循环利用的优质建筑材料。山西五台山遗存的南禅寺大殿,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建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虽然屡经地震的考验和岁月的洗礼,却能完好保存至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木构架采用了斗拱和榫卯连接技术,这种构造有若干伸缩余地,可称作“柔性结构”,其与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刚性结构”不同,发生地震时,各层的交错振动能减轻整体摇晃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构架所造成的危害,而且在许多木构建筑内部设有减震构件,真正做到了“墙倒屋不塌”,这对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启示作用。
(摘编自张雪雯等《我国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对比分析》)
材料二:
由于古建筑是中国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木结构的修复加固也必须遵循遗产保护的原则。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是真实性、完整性。真实性要求在修缮过程中,保护好建筑的原材料、工艺、设计和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等相关信息。完整性要求对遗产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等各要素进行完整保护。由核心原则还衍生出一系列的派生原则,如最小干预、可逆性、可识别性等。最小干预要求对建筑的修缮,保持在最必要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可逆性要求修缮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临时的,后期需要时可以随时去除。可识别性是指为修缮所添加的任何构件和材料,都要具有可识别性。
(摘自李爱群等《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材料三:
考虑到木质材料拥有较好的弹性,长时间使用必然会出现各种变形,这也是木结构古建筑逐渐从建筑领域历史舞台中隐退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发达的科技成功地弥补了木结构古建筑的材料缺陷,通过将高强度的复合型材料和木质材料进行融合,制作出的新木质材料弹性有所降低,且承载负荷重量极大地提高。以CFRP碳纤维为例,它比其他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尤其是在膨胀系数和抗拉伸程度上优势显著。作为最稳定的分子结构,碳元素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元素之一,因而碳纤维具有出众的力学性能,能够对木质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加固。与此同时,碳纤维较强的抗腐蚀性,使木质材料在面对自然雨水的侵蚀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从根本上保障了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切实有效。因此,融合了碳纤维的复合型木质材料成为了现阶段木结构古建筑修复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新型材料。
与CFRP 碳纤维相似,GFRP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在木结构古建筑修复中的优势也主要体现在强度上,但区别在于前者面对横截面为方形的木质结构时力学性能不出众,很容易在修复过程中浪费掉大量的材料;而后者对于方形横截面木质结构的修复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木结构古建筑的耐久性,同时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便于修复工作者进一步完善修复工艺。
(摘编自周勤劳《新材料在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工作中的应用》)
材料四: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从2019年起,甘孜州全面禁止全木结构建房。这是记者从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的甘孜州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的。现场会上,甘孜州委、州政府对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工作提出新目标:从 2019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城乡采用全木结构建房;到2020年,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的技术路线、政策体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建材民居占新建民居比例达到 80%以上,新型建材本土企业得以发展。甘孜州要求各相关部门、各县(市)积极与企业合作,实现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设计研究再深入、建房投入再减负、责任落实再到位。甘孜州理塘县县城建有 2000多户藏式民居,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享有“千户藏寨”的美誉。“但由于这类民居耗费大量木材,群众建房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理塘县住建局负责人说。甘孜州住建局局长马国忠表示,该州木结构民居平均每平方米建面耗费木材约 0.95立方米,对森林资源构成威胁。这与甘孜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量补给区的地位严重不符。
(摘编自 2018年11月3日《四川日报》)
4. 下列做法体现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的一项是(3分)
A. 对南京江宁佘村的明清建筑潘氏住宅的修复,技术人员强调要尽量使用原有的青砖、房梁、瓦片等材料。
B. 为保护颐和园西部缓冲区内的历史景观,将横穿颐和园及玉泉山的由数座铁塔组成的高压电缆全部入地。
C. 针对重庆湖广会馆部分构件因长期风雨、阳光侵蚀导致的漆层剥落的情况,采用传统大漆工艺重做表面。
D. 广州从化广裕祠修复过程中,将替换下来的二进六个红砂岩柱础置于厢廊两侧,以显示重修的印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木构架采用了斗拱和榫卯连接的“柔性结构”技术,是大殿在历次地震中完好保存的主要原因。
B. 融合了碳纤维的复合型木质材料在现阶段木结构古建筑修复工作中,比玻璃纤维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C. 玻璃纤维在方形横截面木质结构的修复方面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木结构古建筑的耐久性。
D. 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甘孜州全面禁止全木结构建房,并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新型建筑材料代替传统木材建房。
6. 综合四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虚拟
毕飞宇
深夜四点,我被手机叫醒了,是父亲打过来的。一看到父亲的号码我就知道,我的祖父,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没了。都没有来得及悲伤,我即刻叫醒我的女儿,赶紧的,太爷爷没了。
祖父却没有死,好好的。看见我把女儿都带过来了,祖父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冷,你把孩子叫过来做什么?”祖父神情淡然,但他的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这一次我知道,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
父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退了出去。祖父望着父亲的背影,很轻地咳嗽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当年是有机会上大学的,但是,祖父把他的时间全部给了他的学生,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父亲没有考上大学,而祖父的五十七个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在当年,这是一个“放卫星”一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省报派来的记者为祖父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整整一个版,标题很吓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突然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儿子的“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它把父亲击倒了,附带着还把父亲的自信心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他盯着自己的脚尖,告诉“春蚕”:“你忙你的去吧。”
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像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不是父亲,而是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贝。人名的后面则是长长的单位与职务,我不可能记住的。祖父却记得清清楚楚,诸如世界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与之匹配的自然是院士、教授、副省长、董事长……
祖父沉默了半天,说:“我有福,但心思还是有的。”
我立即接过祖父的话,说:“嗨,不是就爸爸那点事嘛。那一代人不上大学的多了,爷爷,这不算事。” 祖父说:“这件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很长时间。突然有那么一天,我释怀了。我早就不再为这件事苦恼了。” 祖父的话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胸口顿时松了一下,我笑了。
祖父像孩子一样也笑了,说:“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
祖父无力的指头再一次抓住我的手了。因为发力,都颤抖了。他不再微笑,祖父有话要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是羞于启齿的样子。我说:“爷爷,你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呢?”
祖父睁开眼睛,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 嗨!这算什么事呢。我说:“你想要多少个花圈?”
祖父憋了半天,他轻声却又是清晰地说:“当年荣校长是182个。我数过两遍。”——我对“荣爷爷”的葬礼至今还有模糊的印象:那是1982 年的春天,57岁的荣校长在给同学上历史课,就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倒了下去。在80年代初期的小县城,绝大部分葬礼只有十来个花圈,182,说“铺天盖地”一点都不过分。就是在那一刻,我对死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它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又体面又庄严。那天祖父穿着他的第一身西服,领着我,在花圈之间不停地徘徊,“182”这组
数字就此成了祖父的梦,成了祖父关于死亡的理想和标尺,岁岁年年都在萦绕。第二天中午,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不行了。在弥留之际他似乎经历了一场大醉,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祖父躺在那里自言自语,仿佛主持一场盛大却又是虚拟的会议……
我望着我的祖父——他的弥留又瘦又小,是黑色的,像一个麦克,一把就能抓起来。我不敢弄出任何动静,我不想听麦克的回音,只是默默地转发了祖父的最后一条微博,祖父留给这个世界的微博极为洒脱:“也许是最后一条了。心绪太平。桃李满天下。来吧,无恨、无悔、无怨、无憾。”同时我也通过这条微博向这个世界通报了祖父仙逝的消息,但此后微博长久寂寞,无人回应。
这一天特别特别冷,愿意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算是给了天大的脸面。老实说,我不关心葬礼的人数,我唯一关心的是花圈的数量。但花圈的数量让我揪心,别说“铺天盖地”,都几乎构不成一个体面的葬礼。
女儿问我:“爸,怎么就这么几个花圈?”
我取出钱包,来到殡仪馆的花圈出租处,要来纸,要来笔,要来墨。我努力回忆祖父酩酊大醉的那些夜晚,那些人名我不可能记得住,那些单位和职务我同样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清华大学攻坚课题首席教授石见锋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选自《小说月报》2014年第3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围绕祖父的死,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父形象,揭示了老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及其对家庭的影响,向读者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前辈人的理想信仰的问题。
B.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可见祖父对学生念念不忘,这与后文学生对祖父去世的淡漠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世情冷漠和教育问题的反思。
C.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及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父亲与祖父之间的一段恩怨往事,文脉清晰,现实与往事过渡自然,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祖父的丧事中,花圈数量让人揪心,“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理想追求。
8.小说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标题是“虚拟”,但结尾却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二十六年,成进士。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神宗即位,居正为首辅。居正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然持法严。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时承平久,群盗猬起,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②。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帝御文华殿,居正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③,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④。卒,赠上柱国,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①俺答: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②瘐死:囚犯在狱中病死;③撙节:抑制,节制;④蠲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B.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C.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D.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辅即”内阁首辅”,是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主持内阁大政,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
B.孟冬月指的是农历十一月,中国古代常以伯、仲、季来定次序,孟相当于仲,这里指冬天的第二个月。
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此处指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六宫本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以六宫代指皇后,唐代不再专指皇后,而是泛指后妃,明清演变为东西六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做事果敢,同时讲究计谋。黔国公多次犯法,张居正提拔了他的儿子,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逮捕归案。
B.张居正改革陈规,方法行之有效。他采纳漕臣建议,规定每年十月漕运,第二年年初完成,避开春季水患,结果使国家粮仓充盈。
C.张居正加强吏治,执法严格有力。他制定法律考核官吏,规定公卿群吏不得乘坐驿车,对隐瞒盗情的官吏严惩。
D.张居正主张节制,要求皇上垂范。他根据户部的账目陈述意见,让皇上知道入不敷出的情况,请求皇上时刻注意节约用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承平久,群盗猬起,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5分)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行人少,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后两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悲喜之情?请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神话和通过描写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来突出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了曹军攻破荆州、沿江而下的景象,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英雄的志得意满。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地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
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6 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 人,清代杰出文学家,文言小说圣手。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 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 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 490 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 20 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 25 字。(3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 25 字。(3分)
2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5分)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3分)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康中学平川中学信丰中学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A项,“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不当,原文是“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B项,“《归园田居(其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原文是“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可见不是说《归园田居(其一)》表现的乡村景物少,而是说乡村景物很多,诗词不能完全表现,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C项,“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不当,原文是“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文中强调《省试湘灵鼓瑟》的含蓄美。故选D。
2.答案:C 【解析】C项,“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文章分别列举了文学、音乐、雕刻中的“无言之美”,最后总结“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故选C。
3. 答案:B 【解析】B项,“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将原文推测说成事实,原文是‘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故选B。
4. 答案:A 【解析】A项,“尽量使用原有的青砖、房梁、瓦片等材料”,体现真实性。B项,“将横穿颐和园及玉泉山的由数座铁塔组成的高压电缆全部入地”,体现最小干预。C项,“采用传统大漆工艺重做表面”,体现可逆性的原则。D项,“将替换下来的二进六个红砂岩柱础置于厢廊两侧,以显示重修的印迹”,体现可识别性的原则。故选A。
5. 答案:D 【解析】D项,原文只说新型建材代替传统木材,但是否采用新型建材中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却于文无据。故选D。
6. 优点:建筑材料木材具有质轻、隔热、保温、强度高、容易加工等特性,并且材料是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木结构有伸缩余地,抗震性好。不足:木质材料具有弹性从而容易出现变形,耗费大量木材,威胁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7.答案:C 【解析】错在“倒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
8.参考答案:①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老师:爱才如命,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 把学生当成“心肝宝贝”(祖父工作了“三十五年”,创造了高考“奇迹”等等。)②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具有牺牲精神,不善与儿子沟通,是个不合格的父亲。祖父“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
,忙得没法顾及家庭。(祖父对父亲的教育有亏欠,“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 等等。)③一个在意荣誉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在意名声,在意得到社会的认可,念念不忘荣耀,有虚荣之嫌。祖父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在意高才生的花圈,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祖父特别郑重的数“荣校长”的花圈,他在乎赢得社会名声,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等。)(每点 2 分,形象概括 1 分,分析 1 分。意思相近即给分。)
9.参考答案: ①与标题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张力。祖父根深蒂固的声名追求,终究是一场虚拟的遗憾,而社会上众多像祖父般具有奉献、牺牲精神的人,却是真实存在的。
②丰富人物形象,让祖父的形象耐人寻味。祖父既是一位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者,也是一位执著追求声名者;他既有事业的自豪感,也有家庭责任的失落感,得与失、真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
③深化主题,肯定了祖父的理想追求。祖父无私奉献,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这是值得后辈们尊敬的,不是虚拟的。
④呼应标题,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祖父对“桃李”们念念不忘,而“桃李”们最终没能表达对恩师的敬意, 最终,“我”只得用虚拟的花圈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每点 2 分,概括 1 分,分析 1 分。答到三点即满分。)
10.答案:C 【解析】“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的意思是“六部和都察院批阅公文以及外出处理地方上的事务”,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项;“令以大小缓急为限”的主语应是“居正”,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误者抵罪”的意思是延误的要治罪,“自是”是时间状语,故其前应断开,排除B项。
11.答案: B 【详解】“孟”相当于“伯”,所以“孟冬月”指的是冬天的第一个月,即十月。
12. 答案:A【解析】“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速捕归案”错误。原文是“驰使缚之”,是另外派人去逮捕黔国公。)
13.(1)当时太平久了,盗贼纷纷起来,有关官吏往往隐瞒这些事,张居正严厉禁止。(承平、有司、讳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爱民如子,而在外面的官吏们谋求私利背弃公义,剥削人民,欺骗皇上,应当依法强制约束。(营、罔各1分,句式1分、句意2分。)
14.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故选C。
15. 参考答案:诗歌的后两联抒发诗人漂泊在外,既悲又喜的思归之情。
悲情有:望月思归而难归,(1分)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1分)
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1分)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1分)
欢喜有: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含希望之乐,(1分)想象将能倚靠庭园旧树,有欣然满足之乐。(1分)
16.(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7.答案:D【解析】明确“对于”和“关于”这两个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C两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18.答案:B【解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19.答案:C【解析】“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
20. 参考答案(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或“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 20 多种译本。(每写对一句得 3 分。要求:信息准确,句式合理,句子通顺)
21. 参考答案:(1)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3分)
(2)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酒店茶楼:提神不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2分)
22.构思参考:考生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②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③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④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张居正)敢于承担重任,自认为是豪杰。神宗即位,张居正担任首辅。张居正把尊崇君主权威、考核官吏职责、信守赏罚制度、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晚上就要遵照实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违犯法令,应当逮捕,朝廷大臣讨论起这件事感到为难。张居正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策马疾行前往捆绑沐朝弼,他不敢有所举动。被捆绑到朝廷后,沐朝弼请求宽免死罪,被押到南京禁锢。漕粮河道开通以后,张居正因为每年运粮数额到了第二年春天还没有完成,遇到水灾泛滥,不是决口,就是河道干涸,于是采纳漕运官员的建议,督促运粮士兵在每年十月开始将粮食装运,到第二年年初就已发运完毕,减少遭受水灾的损失。这样执行的时间久了,国家仓库里粮食充足。(张居正)又制定考成法来考核官吏政绩。起初,六部和都察院批阅公文以及外出处理地方上的事务,曾经发生过长久搁置着不上报的情形。张居正命令根据事情大小缓急规定期限,延误的要治罪。从此以后,(这些官员)一切事情都不敢掩饰过失,政治风气整肃一新。张居正喜欢建立功业,能用智谋权术驾驭下属。俺答在边塞(与明朝)和平相处,很长时间没有入侵为害。只有小王子部众十多万人,因为没有获准互通贸易,多次入侵。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威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击退敌人,因战功多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很完备。张居正信任重视他们,(于是)边境安然无事。然而(张居正)执法特别严厉。公卿大臣和一般官吏都不得乘坐驿站的车马,和往来的商人旅客没有区别。郎官职位由于数额减少,需要依次递补的人总是得不到补缺。当时太平久了,盗贼纷纷起来,有关官吏往往隐瞒这些事,张居正严厉禁止。隐瞒贼情不上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吏也一定罢免。抓到盗贼马上斩首处决,有关官吏都不敢掩饰实情。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按条例都要斩首,然而过去往往是长期关押或者病死在狱中。唯独张居正立刻处斩他们,而且追捕他们的家属。盗贼因此衰减止息。当时皇帝的六宫嫔妃逐渐增多,国家仓库的银钱多被无节制地大量支用。张居正就趁着户部上报皇帝审查的账目时陈述,说每年入不敷出,请皇帝(将户部的账目)放在座案边,经常看一看以提醒自己,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限度,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皇帝到文华殿,张居正将给事中呈上的灾伤奏疏告诉皇帝,乘机请求赈济。又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在外面的官吏们谋求私利背弃公义,剥削人民,欺骗皇上,应当依法强制约束。皇上要注意节制,对宫中的一切用度、衣服车马、赏赐、布施,(有的要)削减节省,(有的要)禁止。”皇帝点头同意,有所减免。张居正去世,被赠予上柱国封号,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