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1-06-07 发布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该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以及诗人心性思想的深刻领悟,直至与诗人的心弦发生生命的共振才能最终完成。而这几个方面可以用“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予以概括。‎ ‎“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涵义的训诂诠释、经史典故的查勘考据为基础,延伸到对诗歌字法、句法、章法的研析和审美。但是古代很多诗评家皆深信一切“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诗之高妙者实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不求甚解只求会心的印象式的鉴赏风气直到清代才有根本性的改变。如金圣叹对杜甫诗的评点方法显然迥别于传统的诗评家,十分注意作品文本的形式技巧。他要“分解”唐诗,像庖丁解牛那样,“细读”这个具体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语词形式的把握,达到对诗歌整体神韵的体会。可是,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而且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现象也的确存在。‎ ‎“知人论世”作为诗歌鉴赏的一个视角,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后来历代诗评家大都奉此为圭臬,因此便成为了诗歌鉴赏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以杜甫诗歌的研究为例,从宋代以来形成了一个由杜甫的人生经历入手,从历史和社会的脉络来解读杜甫诗内蕴的传统。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采取这种鉴赏视角时,常常会对历史背景材料的分析过于具体,甚至穿凿附会,使得诗歌的鉴赏失去文本应有的艺术美感。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极其生动逼真地把离家日久的游子在返乡途中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知人论世”的考据和分析认定这是宋之问从流放地逃亡洛阳途经汉江所作时,读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感顿时烟消云散。‎ ‎“以意逆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读者在鉴赏诗歌时,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这样方能领会诗歌的本旨。“志”作为诗人当时的“心境”‎ ‎,不仅是作诗的冲动和前提,也是由语言文字凝结在诗中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宋代诗评家以散发着儒家人伦光辉的理想人格来诠释杜诗,得出杜甫“一饭不忘君”的结论。这种对杜诗的解读,显然是以己心忖度、逆料杜甫当时之心境,对杜甫在困厄逆境中,仍然无时不北望朝廷、忠贞不渝之精神的极大肯定和颂扬。但是,这种说法是否有“过分”之嫌呢?杜诗是否处处皆表现“一饭不忘君”的忠君思想呢?人们在运用“以意逆志”的解读方法鉴赏诗歌时,先在心中定下一个自己的“意”,而后为了迁就自己这个“意”,不惜削足适履、曲为解说,这难免附会穿凿。所以,“以意逆志”还须回归诗歌文本本身,结合“文学本位”与“知人论世”,有理有据地以己之“意”去体悟诗人凝结在诗歌语词中的“志”。‎ 当然,从以上三方面的鉴赏视角去鉴赏一首诗歌,未必就真正能做到对一首诗作的全面欣赏,但有法可依,总比模糊的感受与盲目的偶合要切实多了。‎ ‎(摘编自朱子辉《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透过对诗歌字句语词的诠释、结构美感的把握,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 B.“知人论世”指凭借对诗人生平遭际的了解,来推断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进而诠释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 C.“以意逆志”指读者通过对语词形式的把握来逆料和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性思想,从而领会诗歌的本旨。‎ D.我们结合“文学本位”和“知人论世”的视角,有理有据地“以意逆志”,就能对一首诗歌进行全面的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了金圣叹对杜甫诗的文本解读方法优于传统的诗评家。‎ B.文章第三段用《渡汉江》的例子证明对背景材料的分析太具体会妨害诗歌的美感。‎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宋代诗评家解读杜诗的分析,说明“以意逆志”可能会穿凿附会。‎ D.文章对三种鉴赏视角都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鉴赏诗歌应该更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古代诗评发展看,“文学本位”理念的成熟应晚于“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B.金圣叹对唐诗庖丁解牛式的解读,注重作品的形式技巧,无法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 C.鉴赏诗歌时,对作者的生平际遇等历史背景材料的考据与分析,并非越细致就越好。‎ D.高层次的诗歌鉴赏,应综合借鉴不同鉴赏方式,有所取舍,直至与诗人心弦共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岛隧工程智能建造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工程建设者的感知等能力 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 A. ‎ ‎ 创造 扩展和延伸 工程建设的安全 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 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 B. 形成 保障 数据层 网络层 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 ‎ ‎ C. 依托 传输到 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 数据层 数据融合 D. 借助 实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归去来兮 ‎【加拿大】孙博 踏进三月,陆家喜事接踵而来。今天又迎来了一家之主的50大寿。‎ 相对于其他新移民来说,陆嘉良是幸运的。20年前全家从香港移民到多伦多后,他两周之内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马上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车。嘉良从《城市日报》小编辑慢慢爬到总编,虽然只统管50多号人马,却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太太诗茵全职在家带孩子,一直到孩子上了高中,她才重拾会计老本行。‎ 全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令陆家引以为傲的是一对儿女,前几天儿子亚明决定去美国谷歌总部任软件工程师,女儿亚琴昨天才定下去纽约的麦肯锡总公司做咨询顾问,这些都是计算机和商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超级大公司啊!‎ 两个孩子一大早出门办事后,老两口子就开始准备晚餐了。6点刚到,亚明、亚琴抬着大蛋糕走进门,嘉良见后面还紧跟着一对陌生的男女,内心有点纳闷。见老妈看着两个陌生人发呆,兄妹俩马上各自拉着一个介绍起来。女的与亚明同届同专业,即将去苹果公司工作。男的是亚琴商学院的师兄,已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工作一年了。一直蒙在鼓里的老两口子瞬间才明白,兄妹为啥非去美国不可。‎ 嘉良特地开了一瓶波尔多葡萄酒。就在6人举杯之际,门铃突然响起来,未免有些扫兴。只有诗茵一个箭步冲出去开门。‎ 诗茵带进来一位男子,嘉良定睛一看,马上扑上前,两人紧紧拥抱。‎ 男子从背包里取出木制礼盒,恭敬地说:“祝姐夫生日快乐!”‎ 嘉良打开一看,内装两瓶茅台酒,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都快20年了,价值连城啊。‎ 诗茵快速地添上碗筷,让弟弟诗文紧挨着老公坐下。这显然是她精心策划的惊喜,但没料到早被儿女抢了头彩。原来,诗文在香港一家新媒体公司任总裁,这次去纽约融资,筹划上市,办完事后特地来多伦多小住两天,再直飞香港。对于嘉良来说,这个小舅子可不一般啊!他不但是自己的师弟和徒弟,而且还是大媒人呢。‎ 红酒见底后,嘉良又开了一瓶茅台酒,好不热闹……‎ 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切蛋糕。恰在这时,嘉良的手机突然响起来,他一听,眉头立马皱起,他那脸庞上突然冒出黄豆般的汗珠。‎ 诗文扶着嘉良来到书房,嘉良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和盘托出是社长打来的电话,董事会刚才决定经营40多年的《城市日报》今晚出最后一张报纸。嘉良知道报社连年亏损严重,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悲从中来。诗茵劝说,这么辛苦的夜班工作不做也罢,自从4年前当了总编后没见他睡过一个安稳觉。而对于知天命的嘉良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年龄,做了大半辈子新闻再转行能成功吗?难道就这么早退休了?……‎ 沉默片刻后,嘉良突然冒出一句话:“香港的局势到底怎么样?”‎ 诗文答道:“20年来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注】……”‎ 一个多小时后,诗茵大声地张罗大家到餐厅吃蛋糕。许愿之际嘉良一反常态,对着孩子说:“我刚才决定马上回流香港,到你舅舅那儿去。”‎ ‎“担任突发新闻组主任,董事长刚来短信确认了。”诗文看着手机说。‎ 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诗茵抢着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这还有啥意思,趁房价高卖了,我也回香港。”‎ 嘉良一把将老婆搂在怀里,两人一起吹灭蜡烛。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 ‎ (有删节)‎ ‎【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前,中国领导人在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7.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用"两周之内""专业对口""名校区"等内容,表现了嘉良报社工作能力强,为后文报纸停刊时嘉良将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埋下了伏笔。‎ B. 嘉良对亚明和亚琴不提前告知就带朋友参加宴会感到纳闷,是因为他和诗茵都不知道兄妹俩人和来客的关系。经兄妹两解释,他才知道真相。‎ C.小说中亚明亚琴兄妹二人因为情感和职业的原因选择去美国,而嘉良却选择回香港,作者以此作对比,暗示了对新一代移民民族情感的否定。‎ D. 小说标题为"归去来兮",既是指嘉良的回归,也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巧妙地暗示了移民希望回归故土以获得情感慰藉这一心理。‎ ‎8.小说中陆嘉良和诗文关于香港局势的问答这一情节,暗示了哪些内容?(6分) ‎ ‎9.小说借陆嘉良这个人物,表达了在个体选择和家国情怀上的一种通达的态度。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分) ‎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之二虫又何知!(4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苏武庙 温庭筠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14.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5) ,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三、课内知识与语言运用(25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庄稼成熟 ②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财物 ‎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次序 ④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 ‎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 ⑥绝云气,负青天 使……断绝 ‎⑦所赖君子见机 时机 ⑧常在床蓐 通“褥”,垫子 A.②③④⑥ B. ⑤⑥⑦⑧ C.①④⑤⑧ D.①③⑤⑦‎ ‎1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泉涓涓而始流 地势极而南溟深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奉养无主 C.以五百岁为春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雄州雾列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④园日涉以成趣 ‎ ‎⑤臣具以表闻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而后乃今将图南 ‎ ‎⑨目吴会于云间 ⑩而征一国者 A. ①③④丨②⑦丨⑤⑩丨⑥丨⑧⑨ B.①⑧⑨丨②⑦丨③④丨⑤丨⑥⑩ ‎ C. ①⑧⑨丨②⑦丨③④丨⑤⑩丨⑥ D.①③④丨②⑦⑩丨⑤丨⑥丨⑧⑨‎ ‎19.对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③南冥者,天池也 ‎ ‎④今臣亡国贱俘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⑥而刘夙婴疾病 ‎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奚以知其然也 A.①③ |②⑦|④⑥|⑤⑨|⑧ B.①③⑦ |②⑨|④|⑤|⑥⑧‎ C.①⑦ |②⑨|③⑤|④|⑥⑧ D.①⑦ |②⑨|③④|⑤|⑥⑧‎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 B. 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 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 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 C.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D.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究竟传华为乙醛;_①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②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③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太湖马拉松女子组比赛冲刺时刻,一名赛事志愿者想为何引丽递上国旗,在其身后追了‎100米后最终放弃。但前方再次出现一名志愿者,她站在赛道中又一次将国旗 给了何引丽。何引丽冲刺的节奏完全被打乱,国旗也从她手里滑落到地上,最终何引丽以五秒之差屈居亚军。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这种扔掉国旗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但是更多的网友对此有不同意见。 ‎ ‎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36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50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3分)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原文说的是“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选项中“思想情感”和“深层意蕴”搞反了。C项,原文说的是“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地忖度诗人之心”,和“词语形式的把握”没有关系。D项,由文末“从以上三方面的鉴赏视角去鉴赏一首诗歌,未必就真正能做到对一首诗作的全面欣赏”可知选项说法太绝对。】‎ ‎2.(3分)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文章第二段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主要是论述“文学本位”的发展,并无孰优孰劣的论断。】‎ ‎3.(3分)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项,“无法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 ‎4.(3分)D  [解析]张冠李戴。由材料三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的才是数据层,故选D。‎ ‎5.(3分)C  [解析]于文无据。“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错,文中虽然提到智能建造平台,但没有说是“首创的”,故选C。‎ ‎6. (6分,每点2分)‎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 ‎[解析]此题借助对“自信心”表现的列举,考查对文本三则材料的高度概括能力。材料二和材料三合到一起,体现的是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已经很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一和材料二合到一起,体现的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一点,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7.(3分)C ‎8.(6分,每点2分)‎ ‎①陆嘉良当年因担心香港回归后的局势而去了加拿大。 ‎ ‎②中国政府“一国两制”言出如山,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③陆嘉良打算回香港发展。   9.(6分,每点2分)‎ ‎①小说没有因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选择离开而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写陆嘉良去加拿大后的顺利发展表达了对这种个体选择的理解。‎ ‎②小说也没有因陆嘉良人到中年,事业不顺时回归香港发展而加以嘲讽,而是通过写晚宴复归于快乐来表达对这种家国情怀肯定。‎ ‎③小说还通过诗文对姐夫的尊重、亲切和热心的态度,表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 ‎10.(3分) C【解析】(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11. (3分)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12.(8分)‎ ‎(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4分,大意1分,“庐”“分堵”“全”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到近郊去的人,只需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蝉和小斑鸠)这两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4分,“适”“果然”“之”“何知”宾语前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这是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做官,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13.(3分)C(C项,“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 ‎14.(6分,每点2分)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若是总说“把苏武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动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也可得2分。)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2分)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1分)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心向祖国,这是顺应时代的需要。(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5.(6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6.(3分) C 解析:②资:凭借 ③ 序:时序 ⑥绝:直上穿过 ⑦机:预兆 ‎17.(3分)B.两个都是“因为”。 A修饰,并列。C作为,对。D代词,它;语气词,表推测 ‎18.(3分)A(‎1.3.4‎为名作状 2.7为意动用法 5.10为使动用法 6为形容词作动词 8.9为名作动)‎ ‎19.(3分)D(1、7为状语后置 2、9为宾语前置 3、4为判断句 5为省略句 6、8为被动句)‎ ‎20.(3分)C (男女取字时间不同,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时取字)‎ ‎21.(3分)C ‎ ‎22.(3分)D ‎ ‎23.(3分)C ‎24.(6分,每点2分) ‎ ‎(1)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2) 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3) 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本题处根据前文的“有两种……一种叫乙醇脱氧酶……”以及后文的“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和“决定人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氧酶”,可知处应该填写: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处,根据语境,需要概括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后文“酒量大的人……能迅速将乙醛代谢”可知此处可填写: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处前面“而那些酒量大的人”表示转折,说明相反的情况,对应上文“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可填写: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25.(60分)‎ ‎【审题】 ‎ 限制性: 1.“对此,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这里的“此”既包括题目前一部分对何引丽马拉松冲刺时突发国旗事件的陈述,即“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中的“此事”;也包括题目后半部分的网友热议。这是考生的写作背景,任何脱离“此”的写作都是跑题。 2.网上的各种评论铺天盖地,每一种评论都基于不同的语境,不能因为别人的评论干扰自己对材料的审视判断,不能觉得人家的评论好就拿过来硬套这个材料,一定要弄清自己写作的语境限制。 3.“有人说,这种扔掉国旗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但是更多的网友对此有不同意见。”这一引导语限定了考生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明确回答何引丽扔掉国旗的行为是否是不爱国的表现。然后展开联想, 整理素材,深入思考自己的理由,直至写成文章论证自己的观点。 4.“对此,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联想”是初 步展开思维,搜集素材的过程,“思考” 意味着要进入理性的深度解读,“看法” 即观点,文体指向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开放性: 1. 角度是开放的。何引丽、志愿者、网友、 赛事组织者各是一个角度,从事件的整体审视又是一个角度。考生可以思考何引丽让国旗滑落到地上行为;也可以思考志愿者站在赛道中硬塞给何引丽国旗,完全打乱何引丽冲刺节奏的行为;也可以站在某一网友的角度与对立方展开论辩(此时一定要注意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也可以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去立意构思。这就给考生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可以站在任一角度合理联想同质材料和反质材料作为例证,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站在任一角度分析、评价、追问、假设、归谬……以增加思考的深度。这也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 3.时事性材料固然要就事说事,但还需就事析理。就事说事是限制,就事析理是开放,是思维的开放,是论证深度的挖掘。 【解题】 这是一则时事性材料,要求考生谈对这一时事的看法,最好写成时评类文章。因为涉及国旗和国家的形象,考生必须站在爱国层面思考这一问题,这就巧妙考查了考生的国家认同,深入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精神和批判质疑能力。 【参考立意】 一、网友角度 1.爱国夺冠本初心,扔旗并非损国旗。 ‎ ‎2.夺冠是爱国行为,国旗滑落当理解。 3.“爱国”不是破坏法律和规矩的借口和手段。 4.用国旗道德绑架爱国者,你不配谈爱国! 5.夺冠后再披国旗更爱国。 二、何引丽角度 1.何引丽“扔掉的”不是国旗,而是比赛中的干扰。 2.扔旗排除干扰,夺冠为国争光。 3.扔旗固有错,不可否定爱国心。 三、志愿者角度 1.志愿者递国旗违反规则,递国旗是对“爱 国”的误解。 2.你若爱国,请不要阻挡她夺冠的路。 3.爱国不错当理性,拦路无知须反思 。 4.加强志愿者监管,避免错误爱国行为。 四、赛事组织者角度 1.违规干扰比赛秩序,赛事方难辞其咎。 2.志愿者无常识,组织者先反思。 3.加强监管,保证赛事顺利进行。 4.强化志愿者教育,为爱国者开路。 5.维护好比赛秩序,为爱国者开路也是爱 国。 五、整体角度 1.扔旗是小错,拦路乃大错。 2.爱国初心多理解,理性反思少谴责。 3.爱国,请珍爱,请深爱,请正确地爱。 …… 【延伸阅读 @共青团中央】 给马拉松选手强行递国旗 是对“爱国”的误解 雷希颖 爱国是一份自然的情感,新中国成立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 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对这个国家和执政 党由衷的热爱。这份质朴的情感很多时候 会以五星红旗为载体进行分享和表达。但 这并不意味着“爱国”是任何个体或组织 ‎ 可以用来影响,甚至破坏国家法律和社会 规矩的借口和手段。 苏州马拉松比赛中出现的事情,首先 是一起赛事有关方面违规行动,干扰正常 比赛秩序的恶性事件,然后才是“该不该 递国旗,能不能丢国旗”的讨论。无论以 什么理由为借口,未能提供有效安保,以 至于出现干扰比赛正常秩序的行为,赛事 主办方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至于运动员丢国旗,在当时的环境 下,是完全没有恶意的,并且也是符合追 求最好比赛成绩,为国争光的客观需要 的。相比尴尬地抱着国旗无法正常竞赛的 情形,竞赛中的运动员,最好的爱国姿势就是为国夺取最好的比赛成绩,在这点上 何引丽尽了全力,值得点赞。 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最好的爱国姿 势就是维护好比赛秩序,保障运动员能顺 畅地完成比赛,观众能够舒畅的观看比 赛,让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能得到国际社会 更好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一份纯然的情感,爱国当然可以有很庄严肃穆的表达仪式,也可以有很愉快活泼的呈现形式,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它作为一种真挚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情 感,切不可在一小部分人的恶意扭曲下, 成为了绑架他人,破坏秩序,超越法律的 遮羞布和挡箭牌,那些拿着“爱国”名义 指责何引丽的人群,你们真的爱国吗?还 是对爱国有什么误解? 爱国,请珍爱,请深爱,请正确地爱。 ‎ 央视网评——马拉松“扔国旗”:道德绑架的人不配谈爱国 央视网官方微博‎11月19日消息,‎11月18日,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在细雨中鸣枪开跑。精彩激烈的女子组比赛在最后时刻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中国选手何引丽在冲刺过程中,有志愿者递上国旗,打乱她的节奏,导致其被非洲选手拉开距离,遗憾获得亚军。19日中午,赛事承办方回应:这是志愿者个人行为,原则上不允许其他人进入赛道,但也不应追究某个人的责任。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赛后,一位跑步圈的自媒体博主在社交网络公开质疑何引丽的这种行为:“成绩比国旗更重要?”“既然接了国旗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扔掉!”何引丽本人也不得不作回应:“不是扔的,国旗全部湿透,我的胳膊也僵了,摆臂的时候甩出去了”。那么选手没有带国旗冲线,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 首先,志愿者将国旗硬塞给何引丽的行为相当不专业。须知,最后阶段的冲刺对任何一名马拉松选手而言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干扰。志愿者递上国旗的举动显然影响了何引丽的节奏,也直接导致其成绩的下降。如果志愿者希望何引丽披上国旗,以显示爱国精神,完全可以在选手完成比赛后再递上国旗。可志愿者偏要横生一脚,干扰比赛的正常进行,更像是一种刷存在感的自私行为。 其次,某自媒体博主对何引丽的指责不仅站不住脚,而且有道德绑架之嫌。按照该博主的想法,是不是所有马拉松选手在参赛时都应该高举国旗跑完全程,否则获得的成绩就应该作废?至于“接了国旗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扔掉”,则完全是地地道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马拉松运动不像乒乓球和排球等运动有间歇期,而是讲究一鼓作气,一拼到底,参赛者最后时刻很有可能处在体力极限,全凭借毅力和潜意识在拼搏。须知,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才能为祖国争光。正如有网友所说,有些电脑前的键盘侠,就算用国旗把自己包裹起来,也没有为国家作出半点贡献。 值得玩味的是,这位自媒体博主与何引丽是同行。既然同样身处跑步圈,其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和难处应该并不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博主还要用上纲上线的方式方法指责何引丽,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内心的用意。 国旗,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象征。既然如此,它就不应也不能沦为攻击他人的工具。何引丽也好,广大网友也罢,都深深眷恋着祖国,热爱着脚下的土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可以确信,绝不是整天高举着国旗到处行走,引人注目,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就是最实在的爱国行为。对运动员来说,争取更好的成绩,就是爱国。 这场风波暴露出的是此次马拉松承办方在组织上的不成熟,也有某些人对爱国精神的曲解。这些问题都远比一面湿漉漉的国旗该放在哪里更重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