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6-07 发布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曾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地政府根据教育部要求,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对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B.美育之所以成为一种刚需,是因为审美教育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 C.培养审美能力,对个人、社会意义重大,倘若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就很难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 D.全社会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以及人们认为美并不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造成了长期以来美育缺少应有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提出论点后,层层递进,全面论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剖析美育研究缺少方法的原因,进而制订措施。 ‎ B.文章论述审美能力对社会的作用时,列举大量生活现象,点例与面例相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 C.文章在论述美育的重要性时,用详实的事例加以阐释,所引事例涵盖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D.文章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将人们对待艺术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比对,以此突出审美能力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 B.全社会都真正行动起来,转变观念,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是生活所需,是形势所迫。‎ C.为面包而活只为解决人的温饱问题,为美而献身则是高雅的精神追求,在很多时候,精神美更令人幸福。‎ D.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擦亮眼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绿色文明、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因地制宜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使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近期目标和再过5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远期目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长沙市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标准变动表 ‎(数据来源:长沙市近年城乡社区低保变动)‎ 材料三 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管护和综合利用机制。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区绿化美化净化、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治理、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垃圾收集、污水排放等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强化社区风险防范预案管理,加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序组织开展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强消防宣传和消防治理,提高火灾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推进消防安全社区建设。‎ ‎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健全完善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向德平表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有利于破解现代社会碎片化的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教授唐忠新看来,步入新时代,社会利益群体更加多元多样,群众的现实需求日益增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建、共治、共享等关键词彻底摒弃了以“维稳”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旧思维,实现由“维稳”向“维权”的社会治理内涵转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姜晓萍认为,共建是基础,要形成政府、社会和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协作机制。共治是核心,要构建党政引领负责、社会协同助力、民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新格局。共享是目标,要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意见,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B.城乡社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包括绿化美化净化、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处理、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各项工作。‎ C.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目标,主要是由“维稳”向“维权”‎ 的社会治理内涵转换,需要我们一起共建、共治、共享。‎ D.城乡社区低保标准的逐年递升,也是城乡社区治理“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城乡社区的综合治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目标为5到10年,届时,整个系统都能成熟定型,也能确保精准全面。‎ B.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可以为推进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C.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需要从各个细节方面着手,小到基础设施,大到“维稳”工作、环境改善等。‎ D.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需要提高城乡低保的最低标准,这是“维稳”的基础,也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6.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分析城乡社区治理的措施有哪些。(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云上的村庄 何永飞 在高原,在雨季,一朵朵白云把村庄托举得很高,很高。‎ 坐落在山坡或山顶的村庄,常常被贴上贫穷、落后、愚昧的标签,但不管这是误解还是同情,都难以贴稳,一阵山风吹过,都将飘落山谷。‎ 以白云为翅膀,进入密林深处,心灵便变得特别宁静。在林间虽然没有遇到骑着黄牛的牧童,没有听到悠悠的竹笛声,但翠绿的树林让人沉醉。不远处,一群白色的绵羊在啃吃青草、啃吃流云,若不是它们时不时发出“咩咩咩”的叫声,真难以辨清它们是羊还是白云。而此时,放牧的老妇或老倌,也许正舒服地坐在软软的蓑衣上,背靠一棵大树,做着一个温暖的梦。‎ 很多老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把生命完全交给了这个云上的村庄。他们把一个个节气认真播种,把生活的故事慢慢续写。当他们还没能把太阳和月亮拉在一起,他们的脊梁就弯了,可他们没有遗憾,未完成的心愿还有子孙会接着去实现。他们不担忧未来,只要太阳和月亮有一个能出来,他们就知足了。‎ 那些邪恶的词语,比如偷盗、抢劫、图财、害命等,是无法攀到云端的,上去了也会立即摔下来,粉身碎骨。在村子里不属于自己的,谁也不会将其纳为己有,不会给自己的脸上抹黑。声誉,在村人的心目中,比背后或周围的高山还高,宁可一无所有,也不容许玷污自己的形象。村里养着好多可爱的小狗,狗是人们忠诚的伙伴,而不是为了护院看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竖着竹子栅栏,但栅栏只是用来吊挂黄澄澄的南瓜和牵牛花,而不是防盗贼。‎ 村庄跟着云朵移动,云朵把村庄引向充满绚丽色彩的梦境。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头顶辽阔的蓝天,脚踏坚实的土地,他们从不自大,该昂首时就昂首,该匍匐时就匍匐。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会给村庄染上艳丽的色调,带来不同的感受。在村人看来,山花烂漫是美景,树叶凋零也是美景;天气炎热是馈赠,寒风凛冽也是一种馈赠。村人们眼里含着善良,看什么都美;胸中藏有感激,得到什么也是珍贵。村庄不需要附加华丽的伪装,一切保持着本真的面貌。‎ 村里人饭桌上的菜是自家栽种的,一般都是灶膛里的火烧着了,才跑到房子后面的园子里摘菜,芹菜、芦笋、萝卜、土豆……应有尽有。一棵白菜的味道,足以让日子过得水水润润、白白胖胖。从山涧流出的清凌凌的泉水,把心肺浸润得甜甜美美;从传说里飘来的白云,把灵魂涤荡得清清爽爽。村里人不是神仙,偶尔也会生病,但没有什么大病和怪病,小病小痛不用到医院治疗,一把草药,或熬成汤服下,或捣成浆敷在伤口上,没多久就恢复如初。‎ 在黄道吉日或传统节日,村里人会祭祀天地,祭祀神灵。在他们心中,没有比天地和神灵更值得敬重的,所有的事物包括生命,无不是天地和神灵赐予。如果你肤浅地把无知、愚昧这样的词汇贴在他们额头上,那真正无知和愚昧的也许就是你自己。这正是他们懂得感恩、敬畏自然的体现。‎ 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会觉得沉重。可在白云掌心上的村庄,人们从不回避死亡。他们深深懂得,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来他们就不忌讳死亡,也不畏惧死亡,而如何死得完美才是他们看重的。他们从不做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总是清清白白、踏踏实实。当死去时他们要留一个好名声,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乘着一朵白云,升入天界。罪恶会把人引入深渊,只有善良才能让自己超脱,为此,他们一辈辈乐善好施。‎ 村庄的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挺立着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保护树木”是祖辈的遗训,村里人不管有多大胆量,都不敢把手中的斧头挥向那一棵棵威严的大树。祖先早有预言,谁要伤及,轻则个人受到惩罚,重则全村受到株连。若有谁非要一意孤行,全村人则会对其唾之驱之。‎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是外面的诱惑太大,也许是内心那只欲望的小兽挣脱了链子,一些年轻人不顾白云的挽留,纷纷跑到花花绿绿的城市。他们走后很少回来,要么在那里娶妻生子,要么在那里像浮萍一样漂浮,杳无音信……白云间有时传来一声声叹息,一个人的魂不管在外面飘荡多久,终将会回到诞生的地方。‎ 一朵朵白云,把村庄托举得更高,更高。有人乘着白云升到空中,有人乘着白云降临大地。一切没有消亡,一切都在继续……‎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8年10月9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一朵朵白云把村庄托举得很高,很高”,既有一定象征意义,也起开门见山的作用。‎ B.文章语言流畅,句式整散兼用,有长句,有短句,变化自如,如行云流水,富于节奏,音乐感强。‎ C.全文思路清晰,先写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再写人们精神的纯洁高尚,再转入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D.文章结尾照应开头,将开头的“很高”换为“更高”,一字之变,充满深意,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 ‎8.文章以“云上的村庄”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 ‎ ‎9.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简要赏析。(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 ‎。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①。以贫求解。历同州长史、润州别驾。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祀黄帝。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又议:“五人帝②于国家为前后,无君臣义,天子祭宜毋称臣,祭而称臣,于天帝无异。”又:“春秋释奠③孔子,祝版④皇帝署,北面揖,以为太重。宜准武王受丹书于师尚父,行东面之礼。”事皆施行。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又兼晋王元帅参谋,封余姚郡公。表归上冢,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 ‎ (选自《新唐书》卷一六四,有删改)‎ ‎【注】①仪注:制度,仪节。②五人帝:春秋战国之际,曾盛行“五行”说,在祭奠中,常以“五人帝”即人间的五个帝王,配祀五天帝。③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典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④祝版:书写祝文的木版、纸版等,祭祀时所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 B.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 C.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 D.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 ‎11.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我国古代学官名,起源于战国。汉初,“博士”称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B.翰林,我国古代官名,自唐朝开始设置。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任翰林学士。‎ C.表,我国古代文书的类别,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使用的文体。‎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崇敬博学多才,考选多获佳绩。他通晓很多礼仪法则;参加科举考试,对策获得第一名,以“可宰百里”的人才被推荐,复策又获得很好的成绩。‎ B.归崇敬忠贞直谏,屡受皇帝肯定。他建议官员停止穿袴褶服,皇上许可。巨彭祖建言应在四季月祭祀天地,且祭祀时应称臣子,他都加以驳斥。‎ C.归崇敬廉洁自律,赢得邻邦赞誉。他出使新罗时,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只有睡衣,而以前的使者都带很多钱财趁机购买新奇物品,他的品德受到新罗人传颂。‎ D.归崇敬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他虽受牵累被贬职,但不久就官复原职,并被封为王侯;死后被追赠尚书左仆射的官职,获得的谥号也美好而崇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 ‎ ‎ ‎(2)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三日点灯会客①‎ 苏轼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 ‎ 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②。‎ ‎ 蚕市③光阴非故国,马行④灯火记当年。‎ 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此诗有的题作“二月”或“三月”。② 药玉船:一种酒杯,以药煮石而似玉,故名。③蚕市:过去楚、蜀两地有正月七日开设蚕市的风俗。④马行:汴京的一条街,是当时东京的繁华之处。‎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写东风掀起了江上的巨浪,苦寒天气破坏了刚刚露出气息的春意,诗人心里愁闷。‎ B.颔联说虽是苦寒的早春但要及时行乐畅饮一番,以解愁肠,苍凉伤感之情由此奔泻而出。‎ C.诗人看到眼前冷烟湿雪中开放的梅花,引发将新春暂且当作上元节的想法,凸显其乐观豪迈。‎ D.本诗用语清新自然,平中见奇,如“无赖”蕴含“令人讨厌”的意思;“快泻”指痛快倾泻。。‎ ‎15.请简要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 ‎ ‎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泊秦淮》中“ , ”两句,表达了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诗以蜀地与中原长久没有人员来往来反面衬托蜀道的艰难。‎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突出小溪曲折、蜿蜒特点的语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的高考虽然与古代的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被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这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20.下面是某校秋运会组委会下发的通知,其中在表达和格式上有五处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通 知 尊敬的全体师生:‎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兹定于明天下午四点进行运动会开幕式带妆彩排。请裁判员、工作人员及各班代表队准时入场,按时参加排练,不得缺席。‎ 组委会 ‎2018年10月10日 ‎① ②  ‎ ‎③ ④ ‎ ‎⑤ ‎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材料:‎ 创造 合作 敬业 共目标求发展 呕心血精修业 搞发明创奇迹 焚膏继晷 微信支付 连横合纵 司马著史 孙刘结盟 蔡伦造纸 吴越同舟、将相言和,共危难拒外辱,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① ‎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于书法,古人有很多论述。苏轼说“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王羲之说“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些书法理论除了教人写字,更蕴含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以以上书论中的某一条或两三条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对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述不当,原文只说是“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并没有讲作用。B项,内容不全面,综合第3自然段和末段相关内容,美育的作用还包括它是“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可以“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使人“拥有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等。D项,“全社会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把未然当已然,第5自然段中说的是“这或许是因为”,表明只是推测;此外选项把“有不少人认为”说成“人们认为”,扩大了范围)‎ ‎2.B(“点例与面例相结合”错误,根据文本第7自然段相关内容,文章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的三组事例组成面例,没有使用点例)‎ ‎3.D(“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过于绝对,于文无据)‎ ‎4.A(转移概念,在材料一中,原文的表述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的指导思想”)‎ ‎5.B(A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更加成熟定型”“更为精准全面”,表示更进一步,并不能确保做到。C项,曲解文意,“‘维稳’工作”“环境改善”并不是细节方面,而是宏观的方针政策。D项,“这是‘维稳’的基础,也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于文无据)‎ ‎6.①完善城乡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②加强社区的综合环境治理,如垃圾、污水、绿化、噪音等问题;③强化社区风险防范预案管理,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卫生等问题;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⑤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确保解决贫困人群的温饱问题。(答对任意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答对四点给6分)‎ ‎7.A(“开门见山的作用”的说法不准确,本文开头并未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 ‎8.①“云上”象征至高无上,暗示在云上的村庄生活的人们精神生活的高尚丰富,点明文章主旨。②紧扣全文内容。全文写的都是“云上的村庄”,以此为题,切合文章内容。③以“云上的村庄”为题,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云上的村庄依靠不断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使道德境界越来越高。②在云上的村庄,有的人精神得到了升华,有的人把高尚品德传播给大众。③云上的村庄的这种发展变化状况将不会改变,继续前行。(意思相近即可)‎ ‎10.D(“代宗幸陕”为完整结构,应在其后断句;“时百官朝朔望”是个完整句子,“时”前断句,综上答案为D)‎ ‎11.D(“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贬之分,如带有贬义的有“厉”“灵”“炀”等)‎ ‎12.B(“祭祀时应称臣子”是以前的惯常做法,并非巨彭祖的建言)‎ ‎13.(1)众人惊恐,商量着用单独的小船载着归崇敬离开来避难,归崇敬回答说:“现在共同乘船的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身一人逃生呢?”(关键词:“舸”“免”“济”) (2)监察御史害怕叛军,请求遥望祭祀后就回来,归崇敬态度严肃地说:“为完成皇帝的命令,难道还有害怕的吗?”于是前往。(关键词:“惮”“之”“正色”)‎ ‎【参考译文】‎ 归崇敬,字正礼,是苏州吴县人。讲习礼仪是他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他通晓很多礼仪法则,通过明经科目的考试而被提拔。遭逢父亲去世,凭借孝道闻名乡里。天宝年间,他参加博通坟典科考试,取得对策第一名的成绩,升任四门博士。皇帝下诏要求推举具有县宰才能的人,归崇敬复策又取得很好的成绩,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唐肃宗临时驻扎在灵武时,归崇敬两次升迁任起居郎、史馆修撰,编纂国史、仪注。因为家境贫寒请求解除官职。先后担任同州长史、润州别驾。不久,桥陵、建陵进行修复,他被召回参与主持仪典。唐代宗亲临陕西,召见归崇敬并咨询政策优劣,他极力陈述:“百姓疲劳不堪,财力缺乏,应当用节俭来教化天下,如此一来国家就会富强并且士卒可供使用。”当时朝廷百官在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上朝,都穿着袴褶服,归崇敬认为这种做法不恰当,建议说:“从三代到汉朝都没有这一制度,隋朝开始到现在,才有穿的人,这一做法没有可考察的古代典章制度,应该停止。”皇帝下诏准许。当时有方术之士巨彭祖建议说:“唐朝皇帝是土命,请求在第四个季月(即12月)到郊外祭祀天地。”皇帝下诏让礼官和读书人共同进行评议。归崇敬建议说:“《礼记》上要求先于立秋十八日迎接黄灵,祭祀黄帝。彭祖牵强且违背时节的定论,事情诡谲违反常道,不可以采用。”他又建议:“五人帝与您对于国家而言是前后关系,没有君与臣的礼仪,天子祭祀时应不要称为臣子,祭祀时如果自称为臣子,那么五人帝与天帝就没有差别了。”又建议:“春秋时祭奠孔子,祝版由皇帝题字,向北面作揖,我认为礼仪规格太重。应该依照武王从师父姜尚那里接受丹书一样,行面向东的礼节。”这些事情都获得实施和执行。大历初年,被授予仓部郎中的官职,担任吊唁册立新罗的使节。海道上起了飓风波涛,船几乎要坏了,众人惊恐,商量着用单独的小船载着归崇敬离开来避难,归崇敬回答说:“现在共同乘船的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自一人逃生呢?”‎ 过了一会儿,飓风停息了。这之前,使节出使国外都带着很多金银丝绸,购买国内没有的东西,归崇敬的行囊中只有睡衣,东夷人都传颂他品德清高。大历八年,皇帝派遣他到衡山祭祀,还没有到,哥舒晃在广州造反,监察御史害怕叛军,请求遥望祭祀后就回来,归崇敬态度严肃地说:“为完成皇帝的命令,难道还有害怕的吗?”于是前往。因佐吏分发政府赈济百姓的粮钱存在虚假,归崇敬被贬为饶州司马。唐德宗继位,他被召回朝廷,再次授予国子司业的官职,不久升迁为翰林学士,担任皇太子侍读,又兼任晋王的元帅参谋,被封为余姚郡公。他上表给皇帝请求回家祭扫先人陵墓,皇帝对他恩宠有加,赐予他很多丝绸锦缎,读书人都把这当作很荣耀的事。年纪大了,归崇敬在兵部尚书的职位上退休。去世时,年龄八十八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的官职,谥号为宣。‎ ‎14.B(“及时行乐”属于无中生有;“苍凉伤感”理解错误)‎ ‎15.颈联虚实结合,由眼前黄州的正月新春风俗,想到蜀地和东京两地正月的风俗。“蚕市”一句寓有怀乡之情,“记当年”即忆起当时在东京的节日游赏之乐,饱含对往昔的怀念。‎ ‎16.(1)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3)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每句1分;句中若出现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7.C(A项,主语是“东西”,与括号后的主语“他们”不一致,应排除。B项,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过于绝对化,故排除。D项,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是转折关系,据此排除D项。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为最恰当的一项)   18.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表达的是成功不容易,应使用“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 ‎19.B(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与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再与后面“……的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身上”。D项,“充满……‘精英’崇拜”动宾搭配不当)‎ ‎20.①去掉“尊敬的”;②删去“秋高气爽,丹桂飘香”;③“带妆彩排”改为“彩排”;④“裁判员、工作人员”可改为“裁判员等工作人员”;⑤“入场”可改为“集合”。(每改对一处给1分)‎ ‎21.①微信支付、蔡伦造纸,搞发明创奇迹,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②连横合纵、孙刘结盟,共目标求发展,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合作精神。③焚膏继晷、司马著史,呕心血精修业,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敬业精神。(每写对一句给2分) ‎ ‎22.【写作提示】“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是说要勤学苦练;“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意为精心谋划,做好准备,才能胸有成竹;“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说要勇于创新,独具个性,不步人后尘。写作时要由书法联想到人生,可以根据某一理论单独立意,也可以根据其中的两三点综合立意。切忌只谈书法,偏离题意。参考立意如下:唯有勤奋,方成大器;三思而后行;创新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