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0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认为《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文学。这种认识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的期许,忽略了司马迁以文学笔法书写史学著作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种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同时也降低了司马迁及《史记》文学及文化品质的倾向。‎ ‎ 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具体地讲,司马迁对《史记》的期许主要有两个:一是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出的“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强调的“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落实之处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深奥的道理叙述得深入浅出。司马迁采用的笔法是从历史人物的生动事迹入手,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揭示最深刻的道理。‎ ‎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指探究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汉代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天人关系是汉代人关心的大问题。不过,在以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时,司马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强调人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关于这点,从司马迁的言论及《史记》五体排列秩序中可得到证明。如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选择典型事例叙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赵王能听进赵括母亲的意见,那么,赵军将不会因赵括指挥失误在长平惨败,导致40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里,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在表达中,主要是通过描述生动鲜活的人物和言行来承担其历史哲学观的。‎ ‎ 所谓“通古今之变”,是指以变化为视点考察古今社会运动的历史,从叙述古今人物事迹入笔强调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具体地讲,在《史记》人物传记叙述时,司马迁有意识地建立了“通古今之变”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循环论。从大的方面讲,司马迁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周易》(包括《易传》);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是“孔孟学说”;四是董仲舒的“三统说”。这四个来源作为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承担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而且与“本纪”形成了特殊的表达关 系。如在历史的叙述中,司马迁分别以《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等为叙述载体,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深刻地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认为《史记》是一部开创了中国史学新纪元、有很强文学性的纪传体作品,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 B.司马迁有自己的人生期许,有作为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两点决定了《史记》的文学性。‎ C.在《报任少卿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表达了对《史记》的两个主要的期许,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 D.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是博大精深的,而以小见大,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进行生动的叙述是司马迁采用的笔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盛行宗教神学,人们普遍关心天人关系,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期许带有时代特征,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 B.司马迁的言论、《史记》的五体排列秩序以及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手法都证明:在天人关系中,司马迁重点关注的是人,强调人对社会运动的作用。‎ C.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赵王任用赵括指挥长平之战而失败,导致赵国由盛转衰的史实,说明了人可以影响历史活动。‎ D.无论是“究天人之际”还是“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都是选择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来叙述人物,以表现其历史哲学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应该忽略《史记》的哲学特质,否则会违背司马迁的创作初衷,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 B.在表达天人关系的历史哲学观时,司马迁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强调人在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的。‎ C.司马迁以《周易》、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孔孟学说”、 董仲舒的“三统说”为来源和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D.《陈涉世家》等篇章除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整体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12月25日诞生,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 ‎ ‎(摘编自新华社报道)‎ 材料二:‎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一年来,不断激发中医药的潜力与活力,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新成效。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方面,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创新中医诊疗模式等经验。各地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比如江苏试点公立中医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河南两家中医医院入选全省重点建设六个区域诊疗中心规划;云南总站推广绥江县中医药进家入户的经验等。‎ ‎ 一年来,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包括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途径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等。‎ ‎(摘编自《中国人物》)‎ 材料三:‎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正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传统医学国际展览会上,中国展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莫斯科国立谢切诺夫第一医科大学教授、论坛学术负责人济洛夫就认为,仅靠西医疗法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存在明显不足,要想有效地对病人进行诊疗,需要借鉴东方国家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 ‎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建设了一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搭建高水平中外中医药合作平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 随着针灸等中医疗法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中药的潜力也有望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被进一步发掘。世界传统医学体系国际论坛期间,一些专家认为,以青蒿素为例,它的研发过程与中医药传统的“煎煮熬”截然不同。从药材筛选提炼、临床试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说明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站台、优势互补,将具有更大开发潜力和更好发展前景。通过加强中医药科技规划和项目的统筹等多种措施,中医药将更具“国际范儿”,也必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摘编自《邢台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一部为振兴传统中医药而制定的国家法律,它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B.近年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新的成效,人民群众对医药服务的提升也有切身体会。‎ C.俄罗斯医学教授济洛夫呼吁借鉴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诊疗,因为他认为西医疗法治疗一些疾病时有明显的不足。‎ D.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中国和世界在中医学上的交流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中医药成果人民共享,是中医药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B.从华佗创制“麻沸散”开创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到屠呦呦凭借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可以看出,中医药一直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引领世界医学的发展。‎ C.中医药具有重视整体、注重“平”“和”、强调个性化、突出“治未病”、使用简便等五大特点,这是世界上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D.中医药与国际上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目前中国政府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医药中心,并将中医药传播到这些国家和地区。‎ ‎6.中医药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绳子的故事 ‎ 莫泊桑 ‎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 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 ‎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 ‎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 ‎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 ‎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 ‎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 ‎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 ‎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 ‎ ‎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 ‎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 ‎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 C.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 ‎8.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文库“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 ‎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 ‎②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 九日 刘克庄 ‎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①。追往事,去无迹。 ‎ ‎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 ‎【注】①牛山滴: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于言外。 ‎ ‎15.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下片中“ , ”这二句从感慨个人的离别之苦,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2)《定风波》中        ,    ?           写了作者的打扮,同时还一语双关,表现了作者在挫折面前坦然处之的态度。‎ ‎(3)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则意相近。‎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借赵国老将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 ‎(5)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 ,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 ‎17.依次填入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B.登堂人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C.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D.登堂人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8.文中加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19.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20.下面是某中学校学生会发出的倡议书,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3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得很猛,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肩负起抗击疫情的责任。为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维护大局,服从安排。不准提前返校,尽量减少出门次数。‎ 二、科学认知,坚定信心。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防护知识,不要太害怕,树立科学、理性的态度。‎ 三、做好防护,争做表率。注意科学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带头遵守所在社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某校学生会 ‎2020年2月18日 ‎21.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另在《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选取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个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4分) ‎ ‎ 拒纳人言者亡;善纳忠言者昌。‎ ‎(1)假如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2)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 假如 ‎ 假如 ‎ ‎ 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媒体 ‎2019年2月20日报道,新学期开学前,杭州一位学生家长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布了一则征集家长志愿者打扫和布置教室的通知。可过了很久,群里也没有反应。这位家长便建议找家政公司帮忙。见大家也没有其他意见,她就下单预约了钟点工,团购价3小时175元。‎ 而据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开学前这两天,杭州地区接到了不少家长咨询,找给学校教室做清洁的钟点工,有的家长还会在下单时备注,要找有经验的钟点工。‎ 另一位杭州家长则表示,孩子的班级从上个学期起就尝试着找家政公司帮忙做清洁,因为大家都抽不出时间,要擦电扇、擦玻璃,彻底清理极为不易,所以家委会决定,找家政公司帮忙,省时省力。‎ 这一新闻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和网友的热议,有人觉得让专业的人士去打扫教室并没什么不妥;有人则觉得教室的卫生既不该让钟点工做,也不该让家长做,而应该让学生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要求: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一段第三句话可知,《史记》的“文学性”是由司马迁的笔法决定的。‎ ‎2.A错在“深深地”。宗教神学可能对司马迁有影响,但程度不深。从原文“不过”“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可以看出。‎ ‎3. C遗漏条件,原文有限制条件“从大 的方面讲”;武断绝对,原文说“主要有四个来源”。‎ ‎4.【答案】BC【解析】B项“近年来”错误,原文为“一年内”;“人民群众对医药服务”应该改为“中医药”,范围不应该放大。C项中“中国”将原范围“东方”缩小了。‎ ‎5.【答案】A【解析】B.“中医药一直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引领世界医学的发展”在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C.“这是世界上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文中无据,过于武断;D.概括不准确,原文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6.【答案】①激发中医药的潜力与活力,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②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与标准化;③中西医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④将中医药纳入主流医学体系,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尊重。‎ ‎【解析】此题要求概括“中医药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为搭建高水平中外中医药合作平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药材筛选提炼、临床试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站台、优势互补,将具有更大开发潜力和更好发展前景”“通过加强中医药科技规划和项目的统筹等多种措施,中医药将更具‘国际范儿’,也必将更好地造福人类”,概括答题要点。‎ ‎7.C  ‎ ‎【解析】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平静的内容描写之中。 ‎ ‎8‎ ‎.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分)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2分)③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2分)(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研读文本,围绕奥士高纳大爷死的事件来展开。) ‎ ‎9.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2分)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2分)③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2分)(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对人物的正面和侧面两个大方向来分析。)‎ ‎10.B【解析】“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 ‎11.A【解析】《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并且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12.C【解析】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13. (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捕捉)消灭。 ‎ ‎【解析】(l)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 ‎(2)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捕捉。 ‎ ‎14.【答案】B ‎ ‎【解析】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齐景公一样,为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悲哀饮泣。‎ ‎15.【答案】①借景抒情,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词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词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词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为力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16.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7.A【解析】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者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第一空的语境有把“高深难懂”的学问“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的意思,强调把“难事”“轻松不费力”地处理的意思, 不是强调学间研究的深度,故选“举重若轻”据此可以排除BD;“妮妮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活动听;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第二空强调的“不倦地”“生动地”说,不是强调“理直气壮地”说,故“娓娓道来”,据此排除C。 ‎ ‎18.C【解析】本题考察二重复句的划分和理解。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点鹤。第一个分句是前提,两个分句是结果 ,故此排除AD两项。B项,是一个表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原句是一个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 ‎ ‎19.B【解析】AC项的“由人生走人艺术”和“将人生纳入艺术中"不符合原文“由艺术之美到人生之美"的行文思路,据此排除AC。D选项中说“由人生走入艺术”即将强调艺术是最终归向,事实上生活才是我们的根本,艺术是引领生活走向更高层次,因此将人生纳入艺术得以升华,据此排除D。 ‎ ‎20.(3分)①“来得很猛”改为“来势汹汹”;②“不准”改为“请勿”③“太害怕”改为“过于恐慌”。‎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找出错误,没有改对,不给分。‎ ‎21.假如当初齐威王没有听取邹忌的巧妙劝戒,又怎能出现“诸侯来朝”的繁荣景象呢?(2分)‎ ‎ 假如当初廉颇没有以国为重,听取谏言后负荆请罪,又怎么换来赵国稳如磐石的江山?(2分)‎ ‎【参考译文】‎ ‎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 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 ‎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22.作文立意指导:‎ 常规视角:①不可弱化劳动教育;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③谨慎用权,切勿扰民;④遵守界限,维护正常的家校关系;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核心视角:①父母之爱当为子女长久计;②襁褓里的孩子永远长不大;③畸形之爱,其害无穷;④花盆难养万年松;⑤绕过“富不过三代”的铁律。‎ 创新视角: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②实事求是,拒绝无限上纲;③凡事须适度,过犹不及;④学会分析,不要简单选边站;⑤坚持动机效果统一论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