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语文押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
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
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
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
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
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
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
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
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
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
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
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
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
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
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
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
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
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
- 2 -
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
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
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潘城《穿越时空的物语(节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
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B.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
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C. 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
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D.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
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
组织结构,以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 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
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 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
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 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
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
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B. 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
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
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 3 -
D. 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
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仅仅认为“需要参考”,并非“可
以消除”。
C 项,“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曲解文意,原文是“即使
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包括物品”。
D 项,“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书写
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A 项,“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的。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于文无据。原文“一部
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强调的是历史记录的理想化,但并没有说这是
唯一途径。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
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
- 4 -
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
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
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
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
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
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
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
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
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 Bullying Canada.ca 的调
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
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
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
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
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
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
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4. 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
A.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
害。
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
攻击。
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
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
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
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
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4. D 5. D
6.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
的负面影响。②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③
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
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解析】
【4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一定能治愈”判断错误。材料一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材料四
说“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见并不是一定能治愈。
故选 D。
- 6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分析有误。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
原因分析。
B 项,“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分析有误。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
相同的。材料二中面对校园欺凌的做法是,有人认为要找回去,有人认为被欺凌可以磨炼孩
子的性格,也就是不用反抗,有人认为拿欺凌没办法。还有人认为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
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材料四中认为应对被欺凌的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
疗。
C 项,“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分析有误。体型偏胖的同学在
网络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不是最大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
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
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发生校园欺凌
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
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可总结出,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
“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
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可总结出,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
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材料四中“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
的”“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总结出,及时心
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材料二中“有人认为孩子
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
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可总结出,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从保护学生
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告知学生哪些情况可能会诱发校园欺凌,告知学生
要尽量躲避,实在躲不了,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 7 -
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
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
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
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会,妈妈
张 春
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
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
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
她的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 60 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
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 4 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
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
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
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
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 200 米。
我不到 8 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
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
一个 20 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
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的
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
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
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
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
- 8 -
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
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
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
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
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 岁了。
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 40 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
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
一场。爸爸终于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
“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
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
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
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
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
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 3 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
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
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
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
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7. 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
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 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通过妈妈在生活上对女儿细心关怀、心理上无声教化和女儿生
病后奋不顾身地照顾等往事,表现了妈妈对女儿的深情。
- 9 -
C. 这一对母女历尽生活的各种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的地步,可
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
D. 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
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8. 文章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的。
9. 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分析其内涵和作用。
【答案】7. C 8. (1)这几句话是妈妈借“走路”来告诉“我”做人的道理。(2)人生恰
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要不快不慢,执着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
走下去。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才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
9. (1)含义:“幸会“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在本文中有“多亏有你““谢谢有你”的
意思,表达了女儿对自己和妈妈今生得为母女感到无比庆幸和荣幸,蕴含着女儿对妈妈理解
之后的感激之情。
(2)作用:A. 标题集中体现了“我”因感受浓烈、全面、深刻的母爱而产生的无比庆幸与
自豪之情。概括了文章主旨。B.大词小用,新颖别致,能激发阅读兴趣。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说母女反目以及作者写得生动有趣不符合事实。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内容,抓住“专心
致志”“不要突 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 一脚一脚地走”“也不会累看”等词语加以
理解,分祈总结。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
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
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本题要深刻理解“幸会”的含义,了解
其表层含义,结合语境,探究其深层含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
- 10 -
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
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
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
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
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
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
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
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
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
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
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
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
不数日/澍雨大降/
B.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
不数日/澍雨大降/
C.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
不数日/澍雨大降/
D.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
不数日/澍雨大降/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掾属”指佐治的官吏。“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B. “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 “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 11 -
D. “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
侯、子、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
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 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
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C. 畅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
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 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
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2)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畅师文)奉皇帝的旨意改任保宁路同知,治理政事崇尚平稳简要,不安分的人得以安
定。
(2)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
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
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
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
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
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
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题详解】
- 12 -
试题分析:D 应为“公、侯、伯、子、男”。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B:“公家多余的粮食”错,“职田米”应是畅师文的俸禄,属于私人的粮食。
【13 题详解】
(1)(畅师文)奉皇帝的旨意改任保宁路同知,治理政事崇尚平稳简要,不安分的人得以安定。
(2)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
试题分析:翻译时需重点翻译的词语:(1)承制,奉旨;改,改任;平简,平稳简要;反侧,
不安分的人。(2)滞,积压;狱,案件;阿,偏袒徇私。
参考译文:
畅师文,字纯甫,是南阳人。畅师文自幼机警聪明,家庭贫困没有书,手抄口读,看过就不
忘。刚二十岁,拜见许衡,与许衡的学生姚燧、高凝都亲善友好。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十六件,
丞相安童对他的才干感到很惊奇,征召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畅师文为萁幕僚,跟随伯
颜平定江南,等到回朝时,船上只装书籍而已。任命为东川行枢密院都事,他全力谋划,使
该地区得益颇多。修建官府房舍,挖地得到五十锭银子,同僚分给畅师文十锭,他没有接受,
用来修庙学及驿站,剩下的制作酒器供公家使用。奉皇帝的旨意改任保宁路同知,治理政事
崇尚平稳简要,不安分的人得以安定。
授任监察御史,纠察弹劾不回避权贵,呈上他所编纂的《农桑辑要》一书。调任陕西汉中道
巡行劝农副使,他设义仓,教百姓耕种之法。就任本道肃政廉访司佥事,他罢黜奸邪官吏,
举荐人才,大家都佩服他公正。改任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政府每年要征调民夫防水,
往返几百里,供给困难,畅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全部免除防水劳役。驸马亦
都护的家人依仗权势犯法,畅师文处治其中极恶劣的,将他们流放。改任山东道,不久回京
任国子司业。离开京城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不久,
因病居家休养。升任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因病不能赴任。
(畅师文)修纂《成宗实录>,赐钱一百锭,不肯领受。当时诏令起草多出自他手。任太平路
总管。当时大旱,畅师文捐出自己的俸禄举行祈祷仪式,没几天,天下及时雨,这年终于成
了丰收年。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他
家禄米田收的粮食堆满屋子,他说:“我家几口人,能把这些全吃完吗!”招呼贫穷的士人
和百姓来,任他们把粮食拿走。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畅师文,称他为先生。
畅师文在任不久,境内安然无事。
奉命撰写《王勃成道记序》等文章,赐给银子二铤,不肯领受。主持河南乡试回来,临时住
- 13 -
在襄县,在驿站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
追封魏郡公,谥号文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野步
贯休①
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
诗情抛阃阈②,江影动襟裾。
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
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
【注】①贯休(832-912),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
五代前蜀画借、诗僧。②阃阈,门限、门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是诗人内心闲适的外化,诗人心境淡然,故不觉得道路遥远,此处的“闲”字
不是闲置无事,而是恬淡悠闲、自由自在的表现。
B. 诗的第二句,用了白描手法,文字浅白,意蕴幽深,既点出初秋时令,又描绘了秋叶飘飞
的情状,“萧萧”一词兼具声形。
C. “诗情抛阃阈”表现了诗人“秋晚野步”,将诗情留在家中,眼前一片空旷,内心更是无
欲,对周围景物视而不见的僧人心态。
D. “江影动襟裾”描绘出诗人来到江边,江风吹动衣襟、诗人形象倒映在水中的画面,虚实
相间,显得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E. 诗的颈联描写的是远景,对仗工整,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前一句点出了季节为秋,后一
句点出时间是傍晚,的确是诗中佳句。
15. 对尾联中“乞取又何如”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示例:诗人在秋天的晚上闲步野外,看到落叶飘飞,站在江边,感觉
到风动衣襟,看到身影倒映江水之中,鸿雁高飞,秋雨稀落,西天已经出现彩虹,夕阳下的
山峰显得金光灿灿。这一切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不由想要把这一切美景揽入自己怀中。“乞
取又何如”一句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态,作为僧人本庆四大皆空,却在面对大自然美景的时
候,也不自禁地产生了“乞取”的渴望。
【解析】
- 14 -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项,“将诗情留在家中”错,应是将凡俗留在家中,到野外寻找诗情。另“对周
围景物视而不见”也不准确。D 项,“虚实相间”错,这里是实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诗人此时的心态,作为僧人本庆四大皆空,却在面对大自然美景的时候,也不自
禁地产生了“乞取”的渴望。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男女双方小时候交好的诗句是:“_____ ,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_______,
_______。”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是“______,____。”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忳郁邑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宴”“晏”“傺”“蝣”“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计划,可能会让已
- 15 -
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②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
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③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第 6 集中,梁思成去见徐志摩,谈话中说道:“昨天在宗孟先
生那儿缘悭一面....,今日特来拜访。”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⑤直到 5 月 9 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脏生活了 555
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
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②⑤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化为泡影:多用来形容“希望、诺言、计划”等落空,句中形容“成果”。用
错对象,此处应用“化为乌有”。②白云苍狗: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
世事变幻无常。使用正确。③缘悭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不合语境。④蔚为
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
一种盛大的印象。正确。⑤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形容进展极快,多用于生产、
事业、经济、科学技术和个人事业方面。⑥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不合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
而取决于它的经营水平。
B. 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
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
C. 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
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 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
相去甚远。
【答案】D
- 16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一面对两面。应该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
B 项,中途易辙,“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改为“在浙江乌镇
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上”。C 项,成分残缺,“作用”前面没有谓语,
在“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前加上“具有”。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 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
C. 我们学校要成立文学社,我们敬请您老担任我们社的顾问,如能得到您老的应允,将是我
们莫大的荣幸。
D. 你的文稿我已读过,整体思路很好,语言也很流畅,只是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我就大胆
地做了些斧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B 项,“惠存”是敬词,意
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D 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
词,又叫“指正”。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
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
他不会置身事外,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
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________ ”的奇效。
【答案】 (1). 而是更应像一个导游 (2). 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3). 柳暗花明又
一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依据上文“教师不应再是……”,推测出第一空应以“而是”开端;依据下文说“将‘游
客’引入佳境”,据此可判断出第一空的内容与“导游”有关。综合以上两点,推测处第一
空应填写“而是更应像一个导游”。②上文说当游客迷茫时教师“不会置身事外”,下文有
- 17 -
“令人如沐春风”,据此可推断出第二空与“教师做出讲解”有关,所以考生可在第二空填
写“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一类的内容。③根据上文“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
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以及下文“收到……的奇效”,可知第三空应填写学生受到点
拨后“豁然开朗”之类内容,据此推断出第三空可填写“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丧”是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特有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网上把自己的姿态摆得非常低,卑微到自贬
的地步。“丧”是网络社交活跃度的一种表现,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介,网上活跃度越高,也就会
越多地用这种自黑、自贬等方式。互联网带着天然的反抗性,互联网语境生产的必然是这种
去中心化、带着消解意味的语言。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所以越是发达的大城市,网民越“丧”。
①不是网上活跃度越高就会越多地使用这种自黑、自贬的方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互联网语境生产的不是必然是这种去中心化、带着消解意味的语言 (2).
不是越发达的大城市网民就越“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
读①句,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本题从所
给文段看,推断的依据就是“‘丧’是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特有的表达方式”,①句是对文段
中“网上活跃度越高,也就会越多地用这种自黑、自贬等方式”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
表述绝对化的句子,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类似的句子:“互联网语境生产的必然是
这种去中心化、带着消解意味的语言”“所以越是发达的大城市,网民越‘丧’”。最后按
①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占据前几位的是:
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请根据调查结果,从其中选择两三个就“家庭文娱活动”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使所选项形成
有机的关联。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
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
- 18 -
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
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
“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
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
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
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
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
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
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
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
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
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
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
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
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
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
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
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
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
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
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
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
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
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解析】
- 19 -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
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点睛: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利
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
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