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2021-06-07 发布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Ⅰ卷57分,Ⅱ卷93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57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做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 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 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3.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 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 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错误。从第一段中“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这句话来看,“中国之道”是指渗透在物质现象中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而非“现象”。‎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任何生活方式”绝对化,原文第一段中只说“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 C项,关系颠倒,原文说:“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这里“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是条件,“中国文化不过时”换作了条件。‎ D项,“西方现代性原则”表述不当,原文说“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而选项把“许多”省略了,范围也就不同了,意思也就变了。‎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是说“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某些”并非全部,所以说法太绝对。‎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可思议。项羽是个责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少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庭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作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的,叫作籍,也是有字的,叫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的一个楼烦神箭手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把楼烦神箭手吓得连退十几步オ回过神来,便急忙逃回营中。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斗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官空,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ー门心思地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美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的本色,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中列举项羽的名、字,并与刘邦对比,是为了说明项羽是个贵族,出身是相当高贵的。‎ B. 文中写项羽大吼一声就能把楼烦神箭手吓得逃走而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又是每战必胜,胜利后想回故乡,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 C. 项羽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表现英雄本色,在“成者王,败者寇”文化中,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D. 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是因为项羽杀戮太多,乱呈大英雄本色,再加之历史没有给他称王的机会。‎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公正的论。‎ B. 刘邦知人善任,下臣オ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从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D. 作者认为冷静地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因为两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6. 作者为什么说“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请根据文中信息分条概括。‎ ‎【答案】4. D 5. C ‎ ‎6. ①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②项羽的作战能力是很强的,面且他非常勇政;而刘邦好酒及色”。③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是无法与项羽相提并论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无中生有,“羽之所以输给刘邦,是因为项羽杀戮太多,乱呈大英雄本色,再加之历史没有给他称王的机会”于文无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要文中本色英雄是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的原因。‎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就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是无法与项羽相提并论的 ‎①由“项羽是个责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少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叫作籍,也是有字的,叫羽”可知,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②由文章第二段“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的一个楼烦神箭手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斗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可知,项羽的作战能力是很强的,面且他非常勇政;而刘邦好酒及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寒叔。寒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共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国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寒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菜駒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視、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赢请三帅,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已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有删改)‎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管理 B.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C. 且使遽告于郑 遽:立即 D.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冀:希求 ‎8. 下列给画波浪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B.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C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日/孤违塞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D.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日/孤违塞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9.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驻守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自己可以做内应 B. 秦国老臣蹇叔不赞同劳师袭远的做法,但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 C. 晋国老臣原轸认为秦穆公贪婪伐郑,是天赐晋国良机,决心截击秦军营救郑国。‎ D. 秦穆公虽因贪图疆場之利贸然出师,但失败后能勇于认错,不失为英明的君主。‎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答案】7. A 8. D 9. C ‎ ‎10. (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 ‎(2)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上船离岸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A项,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故“管”翻译为: 钥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前半部分是秦穆公的行为,后面是他说的话。“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在郊外等候,句意完整,可排除A、C;“二三子”是“辱”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截击秦军营救郑国”理解错误。“天奉我也”,截击秦军是为了晋国,而不是为了郑国。‎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而”,表转折,却;“且”,况且;“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2)“追之”的“之”,指孟明等人;“诸”,兼词,之于;“则”,却。这两句话都有省略成分,需要补充完整。‎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是我从没听说有过的。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弦高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还是回去吧。”灭亡了滑国就回去。‎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晋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晋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十分愤怒,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忙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却已经在舟中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回来的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各位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1. 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12.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 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 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 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3. 【小题3】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1. C 12. B ‎ ‎13. “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 ‎【解析】‎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1题详解】‎ 本诗前六句即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 ‎【考点定位】考查诗歌的对仗知识 ‎【12题详解】‎ 王维盛行恬淡,性喜隐居,随意对于这样的生活,王维是很享受的。“烹葵”写出王维对客人的热情招待,“看竹”写出自己虽然清贫,但有竹足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考点定位】考查对诗文内容的准确理解和赏析 ‎【13题详解】‎ 炼字题的回答要包括三项内容:(1)字义,涉及修辞或活用的必须点明;(2)句意,把盖子放回诗句中,描绘诗句的意境。(3)表达的情感或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这一场景中,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决绝之情。‎ ‎(2)《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到中流击水 (4). 浪遏飞舟 (5). 己所不欲 (6). 勿施于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萧、遏、己、施。。‎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 共9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要项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学生注意平时课内外文言知识的积累。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利用语法知识,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A项,“共”,通“供”,供给;“倍”,通“背”,背叛;“坐”,通“座”,座位。‎ B项,“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智慧;“距”,通“拒”,把守;“内”,通“纳”,进入。‎ C项,“要”,通“邀”,邀请;“孰”,通“熟”;“蚤”通“早”。‎ D项,“郤”,通“隙”;嫌隙,隔阂;“振”,通“震”,震慑。‎ 故选D。‎ ‎1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哙拜谢(感谢)‎ B. 不过二十里耳(超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而不自责,过矣(错误)‎ C. 轲自知不就(成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驾驶)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就职)‎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 图穷匕首见(穷尽) 穷原竟委(追究到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解答本题,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A.“谢项王”中的“谢”,意为“道歉”;‎ C.“就车而去”中的“就”,意为“登上”;‎ D.“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意为“走投无路”。‎ 故选B。‎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不相同的一项。‎ 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 B项,①②均为介词,用。‎ C项,①疑问代词,哪里;②句末语气助词。‎ D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 故选B。‎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范增数目项王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 越国以鄙远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结合词语原本的词性和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 A项,缒,名词作动词,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B项,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C项,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活,使动用法,使……活。‎ D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故选C。‎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左右既前,斩荆轲 C. 所以遣将守关者 约为婚姻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A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秋亳:古今义相同,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B项,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左右:古义,身边跟随的人;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C项,所以:古义,表……的原因;今天,因果关系连词。婚姻:古义,约为儿女亲家;今义,泛指适龄男女结婚。‎ D项,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故选A。‎ ‎【点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 “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故选A。‎ ‎2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他的生平事迹,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苏 轼 他半生颠沛,常常行走在贬谪的路上。他的足迹跨越半个中国,远达时为荒蛮之地的海南岛。他屡遭坎坷,却始终热爱生命;仕途崎岖,却对国家忠爱不渝。他穷得只有靠种地为生,却怡然自得。‎ 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听,这个命途多舛的灵魂在唱歌。‎ 英雄人物:荆轲 烛之武 项羽 刘邦 樊哙 ‎【答案】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他将一腔热血溅洒在秦廷;图穷匕见,他将忠义保留到倒下的一刻。失败夺走了他的生命,却赋予他传奇的一生,当历史记下了统一六国的秦皇,也记住了你——位气壮山河的爱国斗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颁奖词的基本写法。首先,要点明人物的事迹,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以荆轲为例,抓住荆轲刺秦的事迹来写;其次,彰显人物的精神,如荆轲忠义、爱国;第三,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后,要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解答本题时,可灵活使用各种修辞和句式,使语言生动、形象。‎ 烛之武,须发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了然恩怨,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大英雄!(烛之武)‎ 风萧萧,乌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他神勇无敌,单枪匹马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弹指一挥可退敌百万雄兵;坦坦荡荡做人,赤心真诚对友,光明磊落对事。心无城府是他致命的弱点,心无城府更是他感动我们的关键。悠悠千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坦诚足以光耀古今感天动地!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之余,不得不大呼:项羽乃真英雄也!(项羽)‎ 生于忧患,以深谋远虑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辉煌帝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荣辱观:帝王霸业高于名誉。他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更明白:一时的示弱,是为了日后的强大,他有这样的境界: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鸿门宴中随机应变,转危为安,他是最高明的赢家!刘邦,成就大业舍我其谁的真英雄!(刘邦)‎ 在他心中,上司为重,自己为轻,关键时刻,危险面前,他置生死于度外,鸿门宴上,大庭广众之中,他义正辞严斥项王。敢作敢当,方显英雄本色!为了自己的领袖,紧要关头,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在品质。樊哙,是侠之大者。他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英雄!(樊哙)‎ ‎22.下面是某毕业生的一封求职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日前看了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试一试。我是XX学院新闻专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很棒,身体健康,说话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打算,请与我联系。‎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看了”改为“浏览” (2). ②“试一试”改为“应聘” (3). ③“很棒”改为“优秀” (4). ④“说话”改为“表达” (5). ⑤“打算”改为“意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语段属于偏正式的求职申请,使用口语会显得态度过于随意,对工作不够重视。如“看了”“试一试”“很棒”“说话”“打算”等过于口语化,显得随意,应改为相应的书面语。①“看了”改为“浏览”;②“试一试”改为“应聘”;③“很棒”改为“优秀”;④“说话”改为“表达”;⑤“打算”改为“意向”。‎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也有时是门被敲,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对别人的尊重,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敲在什么部位,发出多大的声音,这些都有讲究;敲门也有故事,敲门是一种试探,等待对方的回应,有时再多敲一下也许就开门了,可是敲门的人却放弃了。敲门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关注。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主命题;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小说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敲 门 我与母亲又发生矛盾了。‎ 自从进了高中,母亲对我的管教变得越发严格,也越发敏感。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很是厌烦处于更年期的母亲的唠叨。所以,“当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矛盾层层升级。‎ 母亲总是不经过我的同意私自闯进我的卧室,翻看我的作业、我的日记。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注意到那扇门的存在。为此,我和母亲总产生许多矛盾。‎ 我正在卧室里认真研究一道数学难题,刚有些许眉目的时候,巨大的开门声打乱了我所有的思绪。母亲每次都这样,从来都不知道敲门。‎ ‎“妈,你能不能以后进来先敲下门啊,你总是打扰我。”‎ ‎“敲门!我敲门的话就不能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你没学习我也不知道,那样你呈现给我的都是假象 。”‎ ‎“不学习?假象?妈,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吗?反正不管你怎么想,卧室是我的私人空间,你进来前必须敲门。”‎ ‎“这是我的家,我想进哪个房间就进哪个房间,根本不用敲门。”‎ ‎…………‎ 战争一触即发。‎ 这一次,我跟母亲吵了很久,我们谁也不肯让步,我不想我的私人空间被母亲轻易窥探。最后我们谁也不理谁。‎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也没有出去,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卧室里。在卧室里,我能听见父亲批评母亲的声音,也能听到母亲理论的声音……‎ 八点半了,九点了,九点半了,我还是没踏出房门半步。‎ ‎“笃,笃,笃”,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我以为是父亲,刚想开门,就听见母亲的声音传入耳中。“婷婷,开门。”我不想去开门,我的气还没有消,敲门声持续地响着,“婷婷,你先开门,出来吃晚饭,我们有话好好说。”我没想到今晚的母亲如此地有耐心,或许是我真的饿了,或许真的是母亲敲了太久了,我开了门。门刚打开,我就听到母亲道歉的话语。‎ ‎“婷婷,你和你爸说得有道理,我是不应该这样随意进出你的房间,你有你的私人空间……”看来这一次,我有机会可以好好地与母亲交谈一次了。看来,我们母女俩间的矛盾也可以消除了。‎ 母亲的这一次敲门,也敲开了我的心门,敲碎了我们之间的矛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材料分析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 抓住材料关键词:日常,生活,敲门,被敲,寻常,动作,礼仪,尊重,修养,学问,讲究,试探,放弃,有形,无形,隔在,成功,之外。‎ 首先问概念内涵,弄清概念内涵后,再问原因和价值。这样审题基本不会出现走偏。‎ 根据材料提示,“门”可实可虚,“门”所指相当丰富,这“门”可以指实实在在的门,也可以指比喻意义上的门,如心灵之门、文学之门、学问之门、大学之门、困难之门、成功之门、爱的大门等。“敲门”是表面现象,要写出“敲门”的动机、过程及启示等。审题时要将题目补充完整:谁在什么背景下敲什么门?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幸福”、“机遇”、“成功”等。敲门的背景常常是有事相求、沟通或认错等。‎ 从多个角度立意构思是审题的关键。本题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1、从“敲门”的启示角度立意:主动敲门,勇敢敲门,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多尝试,多敲一下就能开门,再坚持一下就能有奇迹发生。‎ ‎2、从“敲门”要具备的条件角度立意:用奋斗敲开成功之门用坚持敲开成功之门,用实力敲开成功之门。‎ ‎3、从对“敲门”的回应角度立意:学会尊重别人,做有修养的人;礼貌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细节决定成败;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立意】①敲开奇迹之门。‎ ‎②用奋斗敲开成功之门。‎ ‎③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素材】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也有时是被敲门,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对别人的尊重,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敲在什么部位,发出多大的声音,这些都有讲究;敲门也有故事,敲门是一种试探,等待对方的回应,有时再多敲一下也许就开门了,可是敲门的人却放弃了。敲门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关注。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2、看似寻常最奇崛。敲门这一举动可谓是如家常便饭般司空见惯、小小不言,细推敲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深奥的道理。敲门是礼貌的一种,是对他人给予的关爱和尊重。轻轻敲还是用力敲?怎么敲,敲在哪里,敲在何时,敲几下、多大声、持续多久、有无妨碍四邻等等都需要费思量。会发出多大声音?会造成什么影响?每次敲门都需要进行一场心理斗争纠结种种,敲太重怕适得其反,敲太轻又担心无人回应。是不是再多敲一下紧闭的门扉就会打开呢?不忍放弃又忌讳颇多,真真走也不是留也不行,“成如容易却艰辛”。‎ ‎3、敲门是人生将面对的一大课题,是人生的必修课,当形形色色的大门矗立在我们面前,而对门后一无所知的我们,是举起手迎难而上,还是踌躇不定中讪讪缩回,怎一个“难”字了得!‎ ‎4、他用顽强不屈的毅力敲开成功之门。随着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开播,36个音域不同的男孩,一同点燃了长沙那个阴冷的冬天。一位眼眸深邃略显忧郁的男孩俘获了粉丝无数,有人说他唱歌的样子像个英雄,静时沉郁,动若雷霆,气壮如山河。他叫阿云嘎,十四岁便失去双亲,他的名字蒙语里是“闪电雷鸣”的意思,人如其名。“人啊,总要今日的伤,才能忘记昨日的痛。”在大哥的陪伴下,踩着一双破到露肉的练功鞋,登了央视,甚至春晚的舞台。‎ ‎5、也有人说阿云嘎的人生如戏,这辈子拿的是一部“逆天改命”的剧本,因为上天似乎从未想要放弃过这个苦苦挣扎的男孩。他就是一只形影相吊的孤鹰,有机会腾空而起后俯瞰辽阔的苍穹便一发不可收。自此后,一个年轻而倔强的生命,带着人世悲欢踽踽独行于深渊独木之上,带着执著的信念与无比的坚强,背着重如山的磨难和累累心伤,努力敲响成功之门,铿锵的节奏中,不带一丝一毫的踟蹰和畏葸。‎ ‎6、俗话说,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事情。同样,成功的大门也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饮冰十年,难凉热血。紧闭的大门前,已经竭尽了全力,这时候,有的人会选择放弃等待,有的人静心屏息,耐心坚持,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种令人豁然开朗心神顿爽的美好景致,大多只为后者展现。‎ ‎【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点睛】‎ 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