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阶段性考试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句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liá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辈受压榨。‎ B.但是愤怒、憎(zēng)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可怕的独眼里闪闪发亮。‎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fěi)谤他,诅咒他。‎ D.人家又用许多皮条把他绑在轮盘上,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头牛垂头耷(dā)脑地给绑在屠夫的车檐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辨识错别字的能力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该题考核以形近字与多音字为主。对字形的辨析涉及到易混字字形的各个方面,如因字形相近、音形义全相近而误。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A项,题干中的镣读音应为liào,读liáo音的形近字有:撩、缭、潦等。题干中“辈受”压榨应为“备受”压榨。备受意思是受尽,尝尽。辈受无这样的组词。故选项错误。‎ C项,题干中“竟相”应为竞相。竞相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争相,互相争着(做)。竟相无这样的组词。故选项错误。‎ D项,题干中“车檐”错误,应为“车沿”。车檐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车载肩挑,也指车厢的前下方。沿指边(多用在名词后)。根据文意应运用“车沿”。‎ 故选B。‎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阅读下列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甲)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乙)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致 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丙)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2.文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B.掩盖 C.从而 D.以致 ‎3.文中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2.D 3.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核词义辨析的能力。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 A项,繁芜丛杂出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修饰中心词“意识形态”,故符合语境。‎ B项,掩盖,①指从上面遮住,盖住。②指隐藏;隐瞒。文段中指隐藏,修饰名词性中心语“简单事实”,故符合语境。‎ C项,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从连接内容“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可判断为结果,故符合语境。‎ D项,“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从文中“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与“ 宗教观念”之间的关系,应为“以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A项,冒号改成逗号,冒号与即不能连用。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故选A。‎ ‎【点睛】词语的考查,重点在语境,易混词语。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可采用如下方法:1.‎ 语感法。在语言文字学科中,语言感觉是十分重要的。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2.正确释义法。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3.望词生义法。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B.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不是由于他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C.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D.在金华创办“全国文明城市”期间,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项,成分残缺。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选项中缺少宾语中心语,即在宾语中心语“参加”后面“设施”后加“的事业”,形成完整的动宾结构。‎ B项,语序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于位置不当。主语与关联词位置不当,把“他”放在“不是”前面。‎ D项,搭配不当,题干中“人走关灯”与“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现象严重”“令人担忧”的是“随手乱丢垃圾”“损坏桌椅”。‎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的能力。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分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点睛】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该题考核嵌入题(也称“复位题”)。‎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B.两三竿竹见君子 十万卷书思古人 C.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 D.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正确理解每个选项,掌握每个选项的意境,然后分析语境中引用的诗词的含义,根据诗词的含义来推断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项。‎ A项,题干中“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出自明代于谦的《观书》。释义为“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不合语境。‎ B项,题干中“两三竿竹见君子 十万卷书思古人”,释义为“稀疏几只秀竹足见君子本色, 赏读万卷古书可窥古人情思。”从语境中“闲适与宁静”“读书情景的追念” 可分析得出,选项正确。‎ C项,题干中“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出自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释义为“数间小草房散落在江边,一盏秋灯伴随人夜中读书”。突出读书而思古人,故不合语境。‎ D项,题干中“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出自国画大师李苦禅。释义为“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突出读书作用,故不合语境。‎ 故选B。‎ ‎【点睛】诗句语境设置的干扰信息:表层的有不符合时间、地点、对象、场景、人物情绪;深层的有不符合诗句的哲理。命题者常设置的陷阱: 1.对象   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此句写的是梅花,不能表现桂花。2.时间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阑珊”意为将尽、衰残,“春意阑珊”是指春天将尽,不是指初春。3.情感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此句适用的是爱情,而非亲情。4.语境   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词句表现的是一种清幽宁静,故不适合“热闹”的夏夜西湖。‎ ‎7.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 D.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等。选段中①“你来干什么”‎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惊惧至厉声责问。“冷冷地”无法体现情态变化。所以填写“忽然严厉地”;选段中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鲁侍萍怨恨、内心复杂,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所以应选“悲愤”。选段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在说这话时,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表明应选用“冷冷地”。选段中④“我没有找你”,体现人物的刚强、自尊的词语应为“怨愤”。‎ 故选B。‎ ‎【点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8.下列各句中对文学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B.《论语》是孔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 D.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人。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化常识:一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二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文学常识”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一定和他们的生活时代和代表作相结合,甚至涉及风格流派、思想内容。②考查识记外国重要作家一般要涉及他们的国别和代表作或风格流派。③考查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涉及的只是我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般常识。从题型来看,主要有辨析判断题、改错和填空三种。从近几年的题目来看,考查文学常识一般都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同时进行,采用组合命题的方式,单独设题的很少。‎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龟玉毁于椟中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A项,“检”通“敛” ,释义为“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C项,“涂”通“途”,释义为“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出自:《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D项,“颁”通“斑”,释义为“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故选B。‎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有以下判断方法: (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2)‎ 联想迁移法: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3)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4)利用字形推断: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根据这一点,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 (6)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7)语境推断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很多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啊。‎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想要却要找借口的做法。‎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沉溺于爱情,不可以解脱。‎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却不知道制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主语是“众人”“君子”“女”“狗”。动词翻译是关键,如“下”,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低于”。可根据联想迁移法或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耽”“说”。‎ A项,出自韩愈《师说》,意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其中众人应释义为“一般人”,故选项错误。‎ B项,出自先秦的《季氏将伐颛臾》。意为: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舍曰”并未翻译,应译为“放弃说”。故选项错误。‎ D项,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第二个“食”应译为“食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有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二、翻译原则: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多余。“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体现“信”和“达”。三、翻译策略——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留:凡古代的朝代、年号、国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等专有名词或②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二)删:把可略的字、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三)换: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四)调: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时必须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五)补:有些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即补出省略内容。通常会在文中省去了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宾短语中的介词等。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文言翻译题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点”还指一些重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疑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翻译时不可忽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古汉语虚词做出一些总结和归纳。每个虚词,标出具体的含义、例子以及用法。需要灵活的掌握在不同环境下对虚词的认识和理解。‎ A项,前句释义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之”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句释义为“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之”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前句释义为“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而”表并列;后句释义为“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而”表转折。‎ C项,前句释义为“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焉:疑问代词,可以理解成成“何必、怎么”; 后句释义为“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焉为句末语气词。‎ D项,前句释义为“粮食和鱼鳖吃不完”,“与”译为介词,和。 后句释义为“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与”译为介词,在。‎ 故选A。‎ ‎【点睛】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无乃尔是过与?‎ C.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沛公安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B项,宾语前置句,翻译: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应为“无乃过尔与”;C项,判断句,从“为”可以分析得出。D项,宾语前置句,应为“沛公在安”。‎ 故选C。‎ ‎【点睛】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1)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如下几种情况除外: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的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b谓宾倒装 ‎ 例:何有于我哉?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⑤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4)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纸马爷 邵火焰 纸马爷从十二岁开始学扎纸马,这一扎就是六十多年。‎ 纸马爷一生扎得最好的纸马,是他去世前半年扎的一座“都市花园”,看过的人都说,那简直就是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的浓缩版,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所有的设施,纸马爷的“都市花园”里都有,而且活灵活现。‎ 人们只看到了“都市花园”扎功的精湛,并不知道纸马爷为扎这座“都市花园”所付出的艰辛。纸马爷是在去了一趟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后,才产生了要扎一座一模一样的“都市花园”的想法的。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是黄州城最高档次的小区,小区里的别墅群,游乐场,假山凉亭,休闲广场,音乐喷泉……无不让纸马爷心动。纸马爷有自知之明,这一生是不可能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的。纸马爷想,如果死后真有阴间存在,扎一套纸马岂不就梦想成真了。心动的纸马爷于是开始了“都市花园”的“兴建”工作。‎ 那段时间,村里人看到纸马爷隔不了几天就要去趟黄州城。纸马爷是去熟悉小区的方位,建筑结构,颜色布局等情况的,这样扎起来才得心应手。有人就笑他说:“纸马爷,你怎么老往城里跑,是不是城里有个老相好等你去约会啊?”‎ 这话还真触动了纸马爷的心思,唤起了他甜蜜的回忆。纸马爷还真有那么一个老相好,不过那不是在城里,是在邻近的一个村子里。纸马爷年轻时,和邻村的兰妹子好上了,他们瞒着大人偷偷地约会,纸马爷和兰妹子经常手牵着手在那片小竹林里相拥而坐,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日子。可是后来纸马爷托媒人去兰妹子家提亲时,没想到兰妹子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明确:他一个扎纸马的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兰妹子后来嫁给了一个煤矿工人,几年以后兰妹子的丈夫在一次矿难中遇难,兰妹子没再嫁人,一个人把儿子拉扯成人了。纸马爷也没有再找人成家,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纸马爷经常暗中接济兰妹子。纸马爷扎“都市花园”时脑海里就不时会浮现出兰妹子的身影。‎ 纸马爷的“都市花园”历时五个月才竣工的。竣工那天,纸马爷偷偷去看了一趟兰妹子,回来后一个人在家自斟自饮,喝着喝着就喝多了,纸马爷喃喃地叫着兰妹子……‎ 随着上门欣赏“都市花园”的人的增多,“都市花园”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黄州城以及周围的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纸马爷的这件精美绝伦的作品。于是就有看上了这件作品的人找上门来。‎ 最先上门的是乡长,乡长的父亲去世了。乡长的父亲去世前到纸马爷家看过“都市花园”,去世前留下的遗言是,要儿子无论如何烧一座这样的“都市花园”给他,不然死不瞑目。乡长派人来好说歹说,纸马爷就是不答应,后来乡长亲自带着村长上门,纸马爷的回答同样斩钉截铁:不卖。乡长问,你平时一件纸马卖多少钱?纸马爷说,五十到一百不等。乡长咬咬牙说,“都市花园”我给你一万,你卖不卖?纸马爷的回答还是两个字:不卖。‎ ‎“都市花园”连乡长都没买去,这更增添了“都市花园”的身价。几天以后,村里开来了一辆宝马轿车,据说是一个建筑老板来了,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来买纸马爷的“都市花园”,老板看了一眼“都市花园”后,拿出一包钱扔在桌上说,这是10万,购买你的“都市花园”。围观的村民们吃惊地瞪圆了眼睛,他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他们满以为纸马爷会兴奋地点头,可是纸马爷说,甭说10万,就是100万我也不卖。‎ 村里人都在摇头,说,这纸马爷老糊涂了,10万啊10万,在村里完全可以盖一座二层小洋搂……‎ 有人就问纸马爷,别人出这么高的价你不卖,你是不是想留给自己住啊?‎ 纸马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村里人背后都说他是一个老不开窍的傻瓜。‎ 纸马爷也不计较别人怎么嚼他,每天依旧扎他的纸马,除了“都市花园”不卖外,他的其他的纸马销路很好。‎ 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想看看他的“都市花园”最终的结果。‎ 这天,有个小伙子上门来了,说他奶奶去世了,要买一套纸马,小伙子看上了一套冰箱彩电轿车齐全的纸马,可是纸马爷不卖,纸马爷作出的决定令小伙子目瞪口呆:你把这座“都市花园”拿去吧。小伙子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说,可我出不起那么高的价啊。纸马爷说,我一分钱也不要……‎ 这下轰动了村里,人们怎么也解不透这其中的缘故。然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送出“都市花园”的第二天,纸马爷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纸马爷竟然是无疾而终,死时面带微笑。‎ 纸马爷死前心里亮堂着呢:那小伙子的奶奶就是兰妹子,纸马爷在“都市花园”里的一座别墅里卧室的床上扎了两个小人,那就是他和他的兰妹子。‎ ‎13.第五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4.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5.纸马爷在“都市花园”里一座别墅的卧室的床上扎了两个小人,那就是他和他的兰妹子。如何理解他的这一行为?‎ ‎16.“都市花园”纸马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7.从对 “都市花园”的处理方式看,纸马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说说纸马爷的形象给你的启示。‎ ‎【答案】13.(3分)介绍了纸马爷的恋爱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对纸马爷的一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他的认识;(1分)交代了纸马爷和兰妹子的关系,为纸马爷后来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做好了铺垫。(2分) ‎ ‎14.(4分)(1)“看了一眼”“扔”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建筑老板自恃有钱而颐指气使的模样。(2)“吃惊地瞪圆了眼睛”“他们满以为纸马爷会兴奋地点头”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表现出村民们见到10万钱时的惊讶,从反面衬托出纸马爷重情轻财的品质。(每点2分) ‎ ‎15.(3分)这个细节表现了纸马爷对“来生”幸福的期盼和对兰妹子执着的爱。(2分)此生,纸马爷生活在社会底层,婚姻不幸,他希望自己能在“来生”生活幸福。(1分) ‎ ‎16.(5分)(1)表现人物形象:通过纸马爷扎、送“都市花园”,表现他向往美好生活、重情义的性格特点。(2分)(2)表达主题:“都市花园”寄托着纸马爷的情感,通过对他处理“都市花园”的方式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重情义而轻物质的品格的赞扬。(2分)(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扎——拒绝卖出——无偿送出。(1分) ‎ ‎17.(5分)(1)纸马爷是个轻权财重情义的人:他为兰妹子一生未娶,把本可以卖高价的“都市花园”无偿送给了兰妹子的孙子;(2分)(2)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重利轻义,为了追求权和钱,不择手段,有的甚至不顾亲情和友情,不顾法律和道德。纸马爷虽然一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把情义看得比金钱、权势还重,这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3分)‎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段插叙,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丰富人物形象。结构方面,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的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 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由表面的行为分析出内含的人物思想性格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①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②。能作训辞③,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④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⑤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⑥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⑦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圉聘于晋 聘:访问,出使 B.以戒不虞者也 虞:欺骗 C.所以共币帛 币:财物 D.龟足以宪臧否 臧:善,好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 ②苟以天下之大 B.①楚之所宝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C.①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珠足以御火灾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将佩玉弄得发出响声接见王孙圉,并且询问楚国白珩的情况,意在炫耀自己和晋国的富有,这是将财物视作宝物的庸俗观念。‎ B.观射父擅长外交辞令,出使诸侯不辱使命,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这样的外交人才在王孙圉看来才是“楚之所宝也”。‎ C.王孙圉说楚国物产丰富,但只用作战略防御物资,以及与诸侯国交往的礼物;这些物产有利于维护、增加楚国利益,而非炫耀国力。‎ D.王孙圉提出了六宝之说,详细地阐释了六宝的作用,生动有力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委婉地批评了赵简子。‎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2)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22.用“∕”给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左传•隐公四年》)‎ ‎【答案】18.B 19.C 20.B ‎ ‎21.(1)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参考答案:(2)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做宝贝的。 ‎ ‎22.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含义。B项“以戒不虞者也”的“虞”,应该是意料,料想,猜度的意思。‎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①助词,与动词搭配构成所字结构;②被动句中与“为”搭配表被动。C项①②均为语气副词,大概;D项①表目的,来,用来;②介词,把,拿。‎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错,原文中的“口实”应为“话柄、借口”之意,正确意思是“不会使人家拿自己的国君当作话柄”‎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训典”译为先王的典籍,“以”译为在,“善败”译为善恶成败。(2)“哗嚣之美”译为鸣响的佩玉,“虽”译为虽然,“宝”译为当做宝贝。‎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矣”“也”等,“州吁”是人名字,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群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参考译文:‎ 赵简子,名字叫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定公时,赵简子做了晋国的执政大夫。‎ 王孙圉,是楚国大夫,为人机警敏锐,善长言辞,长于辩论。每次出使诸侯,都能不辱使命。‎ 楚国跟晋国常有使者往来。十九年,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国国君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执政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是的。”赵简子说:“它被你们当作宝贝,有多久了?”‎ 王孙圉说:“没将它当作宝贝。楚国所当成宝贝的,叫作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能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当作话柄。还有左史名叫倚相,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所好所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还有大泽叫做云连徒洲,金属、木材、竹材、箭杆都在那里生产,还有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也用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爱我们的礼品,并且用好的辞令对他们加以劝说,我们有对付意外事件的准备,而皇天神灵又加以保佑,我们国君恐怕能够凭这些不得罪诸侯(直译:不在诸侯那里获罪),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保全了。这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贝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只有六件:明白事理能讨论处理各种事务,能辅助治理国家,就将他当作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够保佑五谷生长,使国家没有水旱灾害,就将它当作宝贝;占卜用的龟壳如能判定吉凶(或善恶),就将它当作宝贝;珍珠如能抵御火灾,就将它当作宝贝;金属如能防御兵乱,就将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泊可以供给财物、用度,就将它当作宝贝。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做宝贝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夜读书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23.首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4.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23.比喻 幽静的“雨夜读书” ‎ ‎24.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解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达技巧及景物。首联,写深夜,雨声淅淅沥沥。帘内一盏如豆的灯,陋室等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之中。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那恨镜里凋朱颜”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本来我辈事”‎ ‎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所以有对功名未成的伤感。“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表明作者的心志,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名句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 ‎(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答案】 (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4)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5)昨夜西风凋碧树 欲寄彩笺兼尺素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贰、凝噎、暮霭、凋、彩笺、兼尺素。‎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还真是精辟,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平庸的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优秀的人,挑战自我,超出常人;卓越的人,铁肩担道义,不同凡响。‎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命与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命与境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其实,无论平庸、优秀还是卓越,都只是一个选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曾经拥有同等的机会,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把握住了机会。‎ 有人说平庸也不错,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其实没有对错可言。平庸的人只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亦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毕生都没能走出人生的第一境界。‎ 优秀的人在珍惜性命的同时,更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他们认为“我们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 卓越的人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使命。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就是神圣的使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这样彪炳史册的人自然不胜枚举。如:为了国富民强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在荒凉沙漠默默奋斗数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邓稼先。“使命”是他们心头的千钧重任。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的第三种境界。‎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走不出人生的精彩。他可以过得很精彩,可那毕竟还是很个人的事情,能不能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民有一点点的贡献,这是使命感!‎ 使命感是动力的内在源泉,没有明确使命感的人走不了太远。一个人会成功,第一个,一定是他的目标明确,第二个,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的。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 人,是应该有点使命感的。目前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你的未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理解“命与境”的含义,全面阐述“命与境”之间的关系:对“境”(境界)的追求不同,“命”(活着)的价值就不一样;同时,“命”的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境”高低。文章应倡导追求优秀与卓越,让活着彰显更大的价值。任何只偏向“命”或“境”一方的都视为偏题。若将“境”理解为“环境”“境况”,则视为离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