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8)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解析:选A 解答本题,首先运用去同辨异法,将辨析范围缩小至“于古无之……所忍言”和“吾将命出……度外矣”;然后运用排除法,“则”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已置生死度外”的主语应是“吾”而不是“时”,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它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解析:选C “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解析:选B “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 翻译题加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译文:  ‎ ‎ ‎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译文: ‎ ‎ ‎ 答案:(1)方信孺问:“我方首先挑起事端,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2)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参考译文]‎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侂 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于是方信孺从萧山县县丞被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我方首先挑起事端,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卫兵手持刀刃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难道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方信孺说:“从前起兵复仇,是为了国家社稷;今天委屈自己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生灵。”完颜宗浩不能问倒他,交给他回复的文书,说:“和还是战,等再来时决定。”方信孺回来后,皇帝命令侍从官、两省、台谏等主要官员商议如何答复。众臣集议交还俘虏,判罪主谋,增加岁币五万,派遣方信孺再去。金人看到方信孺忠厚诚恳,于是说:“割让土地的协议姑且放下,但如果称藩不服从,要改称叔国为伯国,除岁币外,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要求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件事,增加岁币是第二件事,犒劳军队是第三件事,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件事,第五件事不敢说。”韩侂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侂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召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带办事。明年五月复官。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七年,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十九年,皇太子将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督有司造车挽运。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饷。‎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饬武备。帝嘉纳之,遂留兵部。‎ 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 ‎。本言:“军匠二万六千人,属二百四十五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人情惊骇,不可。”帝善本言。‎ 征汉庶人①,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时马大孳息,畿内②军民为畜牧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晋王济熿③坐不轨夺爵,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 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士月给。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往计守御之宜。还奏称旨,命兼掌户部。本虑边食不足,而诸边比岁稔,请出丝麻布帛输边易谷,多者三四十万石,少者亦十万石,储偫④顿充。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厚。‎ 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录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器各一案,因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曰:“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为上知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四十五·张本传》)‎ ‎[注] ①汉庶人: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②畿内: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③熿(huáng):人名。④偫(zhì):积储;储备。‎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解析:选D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皇太子监国”“刑部右侍郎”“太子”等专有名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正确断句应为“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C.锦衣卫,明朝特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图案富丽,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解析:选A “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有误,应为“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疾病发作时还赏赐给他钱物。‎ B.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皇上采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遭到他的拒绝。‎ C.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汉庶人部众,并登记其余党羽。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 D.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成祖宴请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穷张”只得到一个陶器。‎ 解析:选C “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理解分析有误,据“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可知,张本是奉皇帝的命令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而不是“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 翻译题加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 译文:  ‎ ‎ ‎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 译文: ‎ ‎ ‎ 答案:(1)回来后,他把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架空户籍,而把平民拉来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 ‎(2)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削减,其他的交给大臣们在朝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 ‎[参考译文]‎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1406),他被征召为工部左侍郎。后来因犯有过失被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事。第二年五月给他恢复官职。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左为右,被给事中弹劾。皇上命改任他为本部右侍郎,而宽恕了他的罪过。永乐七年(1409),皇太子监国,上奏任命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善于揪出坏人,奉命总督北河运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船行驶无阻。正值他疾病发作,太子赐给他狐裘冠帽和钞币,派医生驰往为他看病。永乐十九年(1421),皇太子将要北征,命张本和王彰分别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监督有关官员造车挽运。第二年即命张本总督北征粮饷。‎ 仁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他被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并请求严加整治军事装备。皇上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把他留在了兵部。‎ 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说:“军匠二万六千人,分属于二百四十五个卫所,作为军匠的人暂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们征来,每家按三四丁计算,为数将近十万。这样不但会使军队缺人,而且会导致人心惊慌,不能这样做。”皇上称赞张本的意见。‎ 征讨汉庶人时,张本随从,处理军饷。汉庶人就擒后,张本受命安抚他的部众,并登记剩余的党羽。回来后,他将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架空户籍,而把平民拉来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当时马匹大量繁衍,畿内军民被畜牧所扰,张本请求安排到山东、河南、大名等府分别牧养。山东、河南养马自此而始。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宣德四年(1429),张本兼任太子宾客。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开支用度不能补给,请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削减,其他的交给大臣们在朝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阳武侯薛禄修筑独石等戍城池成功,张本前往谋划守御事宜。回来后他作了汇报,很合皇上旨意,命他兼掌户部事务。张本担心边防储粮不足,而各边地连年丰收,便请拿出丝麻布帛输运到边疆以换取粮食,多的三四十万石,少的也有十万石,边粮储备顿时充实起来。宣德六年(1431),张本病逝。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张本廉洁刚介,有原则,比较严厉而少有宽恕。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被胁迫跟随的人大多未能免罪。成祖宴请近臣,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把这些银器都赐给他们。唯独在张本的桌子上摆设着陶器,直接告诉他说:“爱卿号称‘穷张’,银器没什么用。”张本叩头致谢,他就是这样被皇上所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解析:选B 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可用排除法断开。“巩负才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不能再与后文连读,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再据句意知,“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因此,“偃蹇”“不偶”是并列的,不能破读,再排除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解析:选D 《论语》不是“六经”之一,“六经”还包含《春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解析:选A “声名闻于四方”是弱冠之时。‎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译文:  ‎ ‎ ‎ ‎(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译文:  ‎ ‎ ‎ 解析:翻译时应注意:第(1)句,“饮食冠裳”都是动词;“假”,借给,配给;“辇”,载着;“购”,赏赐;“徇”,巡行。第(2)句,“堪”,忍受;“猝”,突然;“去”,离开。‎ 答案:(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读完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奇。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用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 ‎,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主动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心睡觉了)。河北征发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服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区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用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住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互相推举担任住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