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06-07 发布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已成为了一个神话,无论在书法行家那里,或者非专业人士那里,“兰亭”俨然成为了一座不可触摸更不可撼动的图腾立柱。和其他艺术所不同的是,书法的历史是一个逆行的历史。当一系列经典范式被建立起来以后,后人始终在对于这些经典进行不断趋近化的效仿中建立起各自的历史谱系。这个描述很像是哲学家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里所描述的景象,时间的天使背向未来被狂风越吹越远。“兰亭”如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不可接近的艺术理想,却离尘世越来越遥远。尽管书法史上的图腾柱大大小小各擅胜场,但“兰亭”毫无疑问已成为了一切图腾柱中央最宏伟夺目的那一座。‎ 这种艺术史上的偶像化对我们并无好处。一方面我们看到现代文化的琐碎和平庸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同时也看到那些经典的图腾变得越来越坚不可摧,而人类的生命和创造力却在这些文明碎片的挤压之下变得举步维艰。关于“兰亭”的起源已几乎湮没无闻,和王羲之的其他真迹一样,大多已被历史的烈焰摧毁殆尽。要是我们通过那些残留的余烬来观照“兰亭”的出生证明,会发现实际上连这座图腾本身都是极为可疑的。‎ 东晋这个朝代和以往不同,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厚今薄古”的风气。我们说汉魏风骨,实际上也强调其古意盎然,拥有一种经典化的理想美学。但是东晋时代除了个别人之外,主要的文化风气在于对经典美学的逆反。我们可以说,在当时的哲学风气下,那种来自于汉代儒学的历史观被清谈式的玄学化的历史观所取代,同时在国家权力松弛的现实政治之下,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了今世,期待在当下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经典艺术体式。‎ ‎“兰亭”最初的经典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书法的传统尺度一度是汉魏时代的张芝和钟繇,然而到了王羲之出世之后,他将古拙的写作形态一改为妍丽之风,很快获得了人们的赞誉。一种新的美学格局的出现总是会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但这种评价也常常带有争议。因此若干年后,当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出世之后,很快就在书法领域取代了其父亲的位置,成为了大众所青睐的新对象。这样看来,王羲之的第一次经典化尝试并不是很成功,尽管他确实得到了认可并纳入了经典的谱系,但是离后来“书圣”的地位,其实还很遥远。‎ 问题就出在几个皇帝身上。当时代过了一百多年,走进梁武帝的年代后,“崇古薄今”的风气再度袭来了。这是一个知名的崇古帝王,他试图重新建立一系列关于书法的古代丰碑,重新激发起文化里对于经典的向往。问题随之而来,那些更为古老的书家作品,传世已然稀罕,他往前推算所足以找到的最为合适的书家范式,正是王羲之。在这样一种皇权和艺术经典权的共同策应之下,王羲之被推上了其生前难以想象的宝座。尽管后来梁元帝在战乱里焚毁了大量真迹,但这些在现实中的焚毁也恰恰让这些经典在精神史里变得更加牢固。直到后世皇家不断以王羲之作为珍藏,“兰亭”的“第一行书”和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也就这样逐渐流传下来了。‎ 这是一个简要的偶像建立史。我们知道,一座艺术图腾的树立并不是简单而孤立的事件,而要依靠无数波涛的合力才能够逐渐建成。问题是,这场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后来被简化成了一桩纯粹的艺术美学问题,仿佛“兰亭”生来就是为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而来的,这当然是我们在认知上的重大谬误。事实上,何止是“兰亭”,在任何领域建立起偶像丰碑,总会伴随着认知简单化的危险。要是对图腾的崇拜还混杂了一些其他的权力崇拜在里面,那局面就更加糟糕了。‎ ‎(节选自《长江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原文来看,“兰亭”成为“第一行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和政治环境的宽严有着密切的关系。‎ B. 东晋时代整个文化风气“厚今薄古”,政治环境业较宽松,这有利于建立独属东晋的经典艺术体式。‎ C. “兰亭”走上神坛,固然有艺术上推陈出新的因素,但是也和时代审美风气以及政治需求等有关。‎ D. 作者开头承认“兰亭”是一座伟大图腾立柱,后文又进行了质疑和否定,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通过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的描述来论证后人会通过模仿经典来建立各自历史谱系。‎ B.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论证艺术史上的偶像化对我们并无好处,能够辩证地看待经典对人类的影响。‎ C. 本文基于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涉及“厚今薄古”和“崇古薄今”两种时代风气,作者并未对此作出评价。‎ D. 作者在论证中渗透着基本的理念:不能简单而孤立地看待问题,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对“兰亭”事件细致入微的分析,最终得出只要建立图腾就会导致认知简单化的结论。‎ B. 作者对于政治权力对艺术品的评价和影响心存警惕,认为艺术品的价值不应该受到其他领域的干涉。‎ C. 平庸和琐碎在现代文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使得人类的创造力无法从经典文化的影响下取得突围。‎ D. 王羲之的书法在生前就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他被儿子超越并不能说明他的书法造诣略逊一筹。‎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和政治环境的宽严有着密切的关系”错误,不是“宽严”,而是政治。“兰亭”的产生和宽松的环境有关。“严”不准确。‎ B项,“整个文化风气”错,不是整个,扩大范围。原文有“东晋时代除了个别人之外,主要的文化风气在于对经典美学的逆反”。‎ D项,“作者开头承认”错误,没有承认,原文是“在书法行家那里,或者非专业人士那里,”“俨然”是……。“欲扬先抑”错误。应是“欲抑先扬”。‎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错误,不是举例论证,“很像是哲学家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里所描述的景象”,是类比论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只要……就”必要关系错误。关联原文“总会伴随着认知简单化的危险”,代表有可能,而非必然。‎ B项,整句话理解错误。文章谈的是 “认知简单化的危险”。‎ C项,“使得……”强加因果。原文有“一方面我们看到现代文化的琐碎和平庸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同时也看到那些经典的图腾变得越来越坚不可摧,而人类的生命和创造力却在这些文明碎片的挤压之下变得举步维艰。”‎ 故选D。‎ ‎【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材料二:‎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5月27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赛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选手齐聚山城、同场竞技。‎ 世界技能组织副主席、竞赛委员会主任施泰芬·普拉绍尔说,两千年前,一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古代贸易通道将东西方连接在一起。这条通道不仅运输着中国的精美丝绸和瓷器、罗马的玻璃和青铜器、印度的棉纺品,还有由俄罗斯玉石雕刻而成的精美珠宝。是技能和工艺成就了这条“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沿路传播着新的思想和理念。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着同样的理念,在促进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不断增进友谊。技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世界技能组织是交流技能和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我们将利用技能的力量激励和教育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助他们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光明网报道《“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渝开幕》‎ 材料四:‎ 理想最终确定的时间 理想动摇时的态度 理想梦想的动力 高中确立 36.67%‎ 坚持到底 47.78%‎ 未来幸福生活 38.89%‎ 大学确立 32.22%‎ 拼命思考原因 25.56%‎ 实现自身价值 35.56%‎ 还未确立 31.11%‎ 选择放弃 20%‎ 不确定动力 25.55%‎ 没有回答 6.66%‎ ‎——来自某大学对200名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只为自己劳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伟大人物,但是有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充满希望,需要青年勇挑重担,勇立时代潮头,不能视探索尝试为畏途。‎ C. 古代“丝绸之路”由技能和工艺促成,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可以帮助青年取得事业的成功。‎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青年的责任,需要青年拥有勇克难关、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共同目标劳动,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为人类牺牲了自己的人,是真正的伟大人物。‎ B. 三分之一多的高中生没有在高中确立梦想,他们主要是为了未来幸福生活和自身价值而奋斗。‎ C. “一带一路”在促进贸易、发展友谊等方面,有着和古代“丝绸之路”类似的作用。‎ D. 逃避责任、担心吃亏、畏惧挑战的青年,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也很难成就事业。‎ ‎6.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青年在新时代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志向。‎ ‎【答案】4. C 5. C ‎ ‎6. (1)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 ‎(2)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勇往直前,不畏惧,不逃避。‎ ‎(3)在技能方面锤炼自己,投身全球贸易的浪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 C项,“可以帮助青年取得事业的成功”错误。帮助青年取得事业的成功,在下文世界技能组织中提到,和古代“丝绸之路”没有关系。‎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A项,“……是真正的伟大人物”错误。原文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 B项,“他们”理解错误。为了未来幸福生活和自身价值而奋斗的是大学生。‎ D项,“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错误。原文是“很难”,而非“无法”。‎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筛选文中相关信息,材料一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材料二有“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材料四有“利用技能的力量激励和教育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助他们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短歌在滩涂①‎ 苏叶 去年十月,我们访问了江苏盐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里芦荻苍苍,四野茫茫,是美丽的丹顶鹤从遥远的黑龙江飞来过东之地。‎ 到这里来,原不为寻找什么奇迹,我已经习惯于奇迹身上的虚荣,习惯于低着眼睛,从奇迹的五色花旁匆匆而去。我以为这一次我也只需随车来往,半醒半睡,把自己塞在一层一层的椰子壳里。‎ 但是这里的滩涂平阔而辽远,远到几乎看不见地平线,远到让我忍不住将头探出车窗,想把芦花和清风永远留在面颊上。‎ 不明白大海为什么要收敛自己,每年让滩涂向它伸展一公里。它是因为想获得才给予的吗?可这儿又能收获些什么呢?‎ 这里的土地留着苦腥,脚步再清鞋帮上也会留下一道白花花的盐碱水印。所以这里只生长小芦苇和茅草,还有长不大的刺槐,苦楝子树也不高。‎ 我来的时候,夏天已过,冬天未到,是徒劳的秋风在补缀盛筵和散席之间的失调。‎ 平淡的草野一望无涯,黄的和绿的在打架。灰掠鸟是成群结队的牢骚客,此外就是一些冷漠的小野花。水沼倒像草滩深处散着的星,纯蓝的眼睛渴慕着天真的白云。芦苇如霜似雪,潇洒得风流,朴素得高傲,身边溅满了殷红的盐蒿草。这些盐蒿像已被遗忘的勇士的血,一丛丛,一摊摊。颜色有些黯淡了。‎ 我常常因为抗拒而软弱,因为贫困而富饶,因为麻木而苏醒,阔大得寂寥的荒滩哪,又让我听见了椰子壳里蹦跳的心声!‎ 我忽然明白了丹顶鹤的选择……‎ 北国严冬的冰雪,是肃杀万物的凶神;南国瑰丽的红黄绿紫,热闹得也有些过分。只有这里,风萧萧,草深深,大海在草丛中低吟。原来深沉的尽头就是平淡!原来美丽和珍奇要保护自己,既需要坚忍的抗衡也需要明智的寂寞!‎ 我自然不是一只丹顶鹤。我没有洁白的羽毛,也没有修长的双腿和纤细的脚。我只有负重的脖子,粗劣的双翅。我只想飞完我该飞的路程,躲过箭矢。我也想要一片不被惊扰的草泽,然而除却幻想我不知何之。我只好踅步在人海,有时扇起翅膀,有时被石子打伤。‎ 我羡慕人们留恋的深情在眼睛与眼睛之间缠绕,我恐惧人们冷冷的刀箭在睫毛与睫毛中弹跳,我更惊惶有些活着的瞳仁过早地贴上了“死”的封条……‎ 由于比这一切还要多的一切,我常常因为要哭了才笑,想笑我才哭。‎ 我因为相信才怀疑,因为不想怀疑又把怀疑重复。‎ 一只笨鸟也变得痉挛了。痉挛地前行痉挛地逃跑,痉挛地默然观望痉挛地痴心寻找。痉挛的扭曲的脾性,是不是会把好心的人也刺伤了?!‎ 第一次这样心惊地自问,美丽的草滩变得格外寂静。空气里散播着忧伤的芬芳,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小河一旦倔强起来就失去了往日的明净。‎ 告诉我,你这棵孤单的苎麻,你的筋络坚韧粗壮是以抛舍丝绒般的花朵为代价的吗?‎ 告诉我,野菊花,难道你真的不需要风的拥抱云的亲吻,不需要月光轻轻的摩挲!‎ 只怕是一切都晚了,残缺伤害了我,我又加重了它。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粒草子都付出了代价。‎ 我一个人在草滩上走得很远,从那边捧回一把芦苇。满滩涂都是这些流苏似的旗穗儿,秋风里说不尽它那苍凉的妩媚。‎ 这里是丹顶鹤过冬的地方,我也把自己的影子悄悄地留在了草梢上。这里水不甜,花不香,可是它用它的自然和坦荡,使一颗疲惫早衰的心哪,颤颤地又张开了翅膀……‎ ‎(选自《星空不灭:苏叶散文精选集》)‎ ‎【注】①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本文指江苏盐城保护区的滨海湿地。‎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连用两个“习惯”,表达了作者内心曾对“奇迹”否定、冷漠,同时也反衬出下文滩涂给予作者的强烈的心灵震撼。‎ B. 作者把自己喻为“一只笨鸟”,“痉挛”地前行、逃跑、观望与寻找,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剖析和自我灵魂的省思。‎ C. 本文开篇写滩涂之景引出丹顶鹤,中间以明白“丹顶鹤的选择”衔接上下文,结尾呼应开篇;丹顶鹤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 D. 本文意蕴深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了诗意盎然的意境,对大自然生命的思索中投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命思考。‎ ‎8. 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析。‎ ‎9. 文章结尾划线句“可是它用它的自然和坦荡,使一颗疲惫早衰的心哪,颤颤地又张开了翅膀……”什么意蕴和作用?请结合全义探究。‎ ‎【答案】7. C 8. ①怀疑与冷漠。作者最初对滩涂美景并不期待,内心冷漠抗拒。‎ ‎②震撼与领悟。滩涂恶劣环境中生命生存繁衍让作者震撼和思考。‎ ‎③反思与振奋。作者领悟大自然生命精神与智慧,从中获得力量。 ‎ ‎9. ①滩涂环境虽然恶劣,但大自然却蓬勃顽强生存繁衍,并为之付出了代价与努力。‎ ‎②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写出作者曾经内心疲惫惶恐,从大自然获得继续前行力量。‎ ‎③卒章显志,升华全文。赞美大自然崇高与生命力,对人情感心灵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 C项,“丹顶鹤是全文的线索”错误。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具体为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解答此类题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由文章开头“到这里来,原不为寻找什么奇迹,我已经习惯于奇迹身上的虚荣,习惯于低着眼睛……”可看出作者的最初对滩涂美景的怀疑与冷漠。中间部分,作者感受到“滩涂平阔而辽远”,看到小芦苇和茅草、刺槐、苦楝子树、灰掠鸟、小野花、芦苇、盐蒿草、像已被遗忘的勇士的血的盐蒿……面对这些蓬勃的生命,作者产生震撼与领悟:原来美丽和珍奇要保护自己,既需要坚忍的抗衡也需要明智的寂寞……。结尾是作者的反思与振奋: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粒草子都付出了代价;自然和坦荡能拯救灵魂。这应该是生命的智慧。‎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探究能力,要求学生探讨划线句子的丰富意蕴及作用。句子的意蕴隐含在作品的要素中,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物象描写蕴含了作者丰富而深远的思想情感;其次,要分析作品所展示的问题,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也是探究作品意蕴的角度。‎ ‎“可是它用它的自然和坦荡,使一颗疲惫早衰的心哪,颤颤地又张开了翅膀……”,“自然和坦荡”运用拟人手法,而“翅膀”则为比喻,比喻继续前行的力量。由此看出作者经历了内心疲惫惶恐后的振奋。“疲惫早衰”是因为滩涂环境恶劣,大自然的生命付出的代价与努力。所有的生命无不为自身的成长而拼搏努力并付出代价。这也是作者在前面面对滩涂的景象时的思考。而此句作为文章结尾,有卒章显志,升华全文的作用-----滩涂的贫瘠与荒凉,给予盐篙的是酸涩,是苦咸,但也给予了它顽强与坚韧;岁月教会我们的,原是感恩。‎ ‎【点睛】散文阅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很重要,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各题解答就容易得多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节选,作于元丰五年)‎ ‎(二)‎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①,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节选,作于元丰三年)‎ ‎(三)‎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选自苏轼《玉局文》)‎ ‎【注】①瘿:囊状性赘生物。‎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外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阅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B.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C.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D.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舳舻,指船头和船尾的并称;舳,指船尾,舻,指船头:文中用“触舻”代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B. 赋,指《诗经)》“六义”之一;又指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与韵律,常用“主客对答”的方式。‎ C.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意为“您”。古代一般用于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文中指的是同辈相称。‎ D. 古代表贬官意思的词有贬、谪、迁等。文中的“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赤壁赋》节选的第一段,借客人对赤壁历史古迹的追问与历史往事的追述,实则表现了东坡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B. 在给李端叔的回信中,东坡流露出谪居期间,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的心情。‎ C. 《玉局文》与《赤壁赋》的乐声,一为笛声,一为萧声。前者欢快嘹亮,后者悲凉幽怨,都用了比喻、夸张和精细的侧面描写。‎ D. 节选三篇,可以看出东坡贬滴黄州的心理变化过程:获罪之初的失意,赤壁水月之悟中的随缘自适,宴饮赤壁时的豪迈超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成为朋友;驾者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 ‎(2)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呢?或者是将要从其中采取某一点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赴宴的还有姓郭和尤的两位宾客,他两人通晓音律,就对东坡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笛子吹奏的。”于是苏东坡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 ‎“客有郭尤二生”,“郭尤”修饰“二生”,意为“姓郭和尤的两位宾客”,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闻坡生日”为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前后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古代表贬官意思的词有贬、谪、迁”错误。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用了比喻、夸张和精细的侧面描写”错误。《玉局文》侧面描写并不精细,也没有比喻。‎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渔樵”名词做动词,打渔砍柴;“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属”,劝酒。(2)“无乃”,恐怕;“声”,虚名;“华”,表面;现象“抑”,或者。‎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一)‎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 我自从获罪以来,深自闭门,杜绝与外界的交往。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杂相处。常常被醉汉所推搡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平生的亲朋友好也没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个别的有信寄来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而您又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我的愿望。‎ 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不是见面无法详谈。‎ ‎(三)‎ 宋神宋元丰五年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苏东坡在黄州赤壁矶摆酒庆贺。大家盘坐在江边高峰上,俯视着鹊巢,酒兴正浓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赴宴的还有姓郭和尤的两位宾客,他两人通晓音律,就对东坡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笛子吹奏的。”于是苏东坡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东坡把他请到眼前一看,原来是位头戴青巾,身着紫裘,腰里插着横笛的普通书生,既然他吹奏新曲,就再请他吹几支曲子,那笛声,高入云霄,震石欲裂,宾客们边饮酒边聆听动人的笛声,一个个都醉倒了,于是李委从袖子里掏出一幅绝好的纸,说:“我对苏公别无所求,但愿得到您亲手题的一首绝句就十分满足了。”东坡笑着答应了他,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去,载我去遨游九嶷山。人间是什么人在吹着笛子?可喜的还变换着龟兹的乐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一)‎ 曹丕(魏)‎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晨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写景,为游子“展转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环境氛围的渲染。‎ B. “天汉”在诗中指银河,夜已深沉,星斗纵横,衬托出游子长夜不寐的痛苦。‎ C. “郁郁多悲思”两句是本诗的诗眼句,后文游子的思念和感叹皆由此而生发。‎ D. 本诗为五言古诗,由情及景,景中富情,缠绵排恻,抒浓厚愁苦思念之情。‎ ‎15. 本诗“孤雁”这一意象,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 ‎【答案】14. D 15. ①“孤雁”是孤独的写照,诗人感到自己如孤雁无所归依,倍增思怀愁绪。‎ ‎②“孤雁南飞”渲染出凄凉孤寂气氛,寓情于景,衬托主人公浓厚思乡之情。‎ ‎③照应上文“仰看”,引发“愿飞安得翼”,抒发了主人公思归不能的痛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由情及景”错,应为“由景及情”。诗歌开头写“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为景,后半部分才转而抒情,“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意象作用的能力。意象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贯穿全诗,成为线索。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意象本身的含义及诗歌内容分析。‎ ‎“孤雁”,从视觉角度描写,照应上文的“仰看”,俯仰之间,所见所闻,无非都是令人心伤的景象。从而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主人公仿佛感到自身如一只失群的孤雁般无所归依,并从而引出下文浓厚愁苦的思乡之情的直接抒发。这种以自然界的动物衬托主人公的心情,引起联想也是诗人惯用的手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借助桑叶润泽比喻女子容颜姣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借后宫争宠、美人遭嫉来比喻自己被谗言攻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王義之对庄子“齐物论”思想进行质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沃若、嫉、峨、谣诼、淫、固、诞、殇、妄。‎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_________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不惟________,更宜___________,盖问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警罢,已虽_________,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付价接物,此虽小节,殷勤款待,然亦交际所必需,互相称谢,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动于衷 襟怀坦白 道义相勖 墨守成规 B. 置若罔闻 开诚布公 砥砺德行 墨守成规 C. 无动于衷 开诚布公 道义相勖 规行矩步 D. 置若罔闻 襟怀坦白 砥砺德行 规行矩步 ‎1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互相称谢,付价接物,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B.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付价接物,殷勤款待,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互相称谢,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C.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互相称谢,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D.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至于同学同为校友,尤应互通有无,庶可收切磋之效。‎ B. 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C. 至于同学同为校友,尤应互帮互助,庶可收打磨之效 D. 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砥砺,庶可收打磨之效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对事态不重视、不关心;语境对教员职员为“诸君”“求学便利”的做法“诸君”的态度,应选用“无动于衷”。‎ 第二空,襟怀坦白,形容胸怀坦荡、正大光明;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此处用在和同学相处,应选用“开诚布公”。‎ 第三空,道义相勖,在道义上相互劝勉;砥砺德行,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用在和同学相处,自应选用“道义相勖”。‎ 第四空,墨守成规,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含贬义;规行矩步,形容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此处对应同学的“道德有亏”、“己虽”应搭配“规行矩步”。‎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此题“小节”包括了“殷勤款待,互相称谢,付价接物”这些事,这些事都应在“小节”之前,由此排除B、C两项。且三者顺序“互相称谢”应在最后,排除A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 后文讲了“同处一校”的事项,此处不应是同样内容,排除A、C两项。 “砥砺”意思是相互之间勉励,后文有“互相劝勉”,此处不宜重复;且对应“共处一室”,强调“互相亲爱”更好,排除D项。‎ 故选B。‎ ‎20.天府大学作为“2019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分会场承办方,为前来参会的警察和消防员写的广播稿,其主体部分有五处表述不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警察和消防员们:‎ 欢迎各位来到我校参加“2019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诸君的莅临让我们倍感荣幸。我校背靠青城山,南望清水河。运动会期间,我校的志愿者将会为你们鼎力相助。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您将看到我校师生优美的舞蹈,聆听到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 祝大家在本次盛会取得优异的佳绩!‎ ‎【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到来”;‎ ‎(2)“鼎力相助”改为“谒诚服务”;‎ ‎(3)“聆听”改为“听到”;‎ ‎(4)“粉墨登场”改为“登台表演”;‎ ‎(5)“优异的佳绩”改为“优异的成绩”或“佳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解答此类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莅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用在来参赛人员身上不当,改为“光临”或“到来”。“力相助”为敬词,不能说自己,改为“谒诚服务”。 “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此处不合语境,改为“听到”。“粉墨登场”为贬义,改为“登台表演”。“优异的佳绩”重复啰嗦,改为“优异的成绩”或“佳绩”。‎ ‎21.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历60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巨大火灾,整座古建筑损毁严重。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呼吁捐助下,预计5年内能够重建巴黎圣母院。假如一位设计师围绕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为其中主要人物修建雕塑,请你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为他(她)的雕塑写一段解说词。‎ ‎(1)卡西莫多 (2)埃斯梅拉达 (3)克洛德·弗洛罗 (4)菲比斯 要求:根据《巴黎圣母院》有关情节,结合人物之间关系,介绍该人物性格命运,表达你的评价,不少于80字,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 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善良纯真又勇敢执着。当乞丐国王要绞死格兰瓜尔时,她承诺结婚救下他;当卡西莫多刑场上口渴难耐,她以德报怨送水。她坚决拒绝克洛德,又痴情执着爱菲比斯。她是作者的理想,也是读者的希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名著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识记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本题要求据《巴黎圣母院》有关情节,结合人物之间关系,介绍该人物性格命运,并进行评价。人物为卡西莫多、埃斯梅拉达、克洛德•弗洛罗、菲比斯。此题根据情节概括再加上评价即可。比如卡西莫多,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卡莫西多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作者通过夸张的外貌塑造凸显出他的性格特点。卡莫西多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第一阶段,他被克洛德收养,每天负责敲钟,为报恩,他对克洛德言听计从,包括去绑架埃斯梅拉达;第二阶段,在遇到埃斯梅拉达之后,他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被复活了,奋不顾身地去救处于危险中的埃斯梅拉达,并且不图任何回报,与克洛德、菲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却有纯净美好的心灵。概括整合以上内容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一生的经历中,总会在某一时刻,邂逅某一座山,邂逅某一条河,邂逅某一片风景;从而触动心灵,获得属于自己特有的人生感悟。正如王義之与群贤齐集山阴兰亭,王安石携友人探洞褒禅山麓;抑或如朱自清夏夜独享清华园无边荷香月色,郁达夫秋天不远千里深味故都清静悲凉……他们于生命某一季节,邂逅人生独特风景。‎ 年少的你,可经历过这样的邂逅?可有这样的体验或感悟?‎ 请以“邂逅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写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邂逅风景 ‎ 岁月总是像从指尖滑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那些往日的忧愁在似水流年间随波逝去,而那一份真情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在感恩中邂逅风景,她不会因时光流逝而熄灭,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为我们驱除黑暗,带来光明。‎ ‎ 世间何处无风景,世上最动人的风景究竟是什么?是草地上闪耀的露珠,还是湖中潋滟的水波,或是天空中那一轮明月?四处寻找,没有答案。‎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思绪回到那年春天,在人潮涌动的公园中,刚好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粉红的花瓣,驻足凝视,阵阵微风拂过,清新而细腻。我拿着相机四处打量着周围的景色,可却因四周的人山人海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我心中不禁抱怨。可母亲却截然不同,走在人群的最前面,哼着一首不知名的歌。那平时辛勤劳碌的背影现在却犹如孩童一样欢快活泼。‎ ‎ 中午,公园笼罩在暖暖的骄阳中,每个人都披上了金黄色的纱巾。“快点跟上,别走丢了!”只见母亲在人群中向我招手。母亲的细心问候却只换来了我一声浑浑噩噩的回答。‎ 转眼到了傍晚,人少了很多,我还是仍然跟在母亲后面东张西望。“来给我照张相,留一下最后的纪念。”妈妈站到了那颗最年迈的桃树下,举起相机看着镜头里的母亲,在夕阳的余晖下一起被染上了绯红的颜色,花瓣好像要灼烧起来了一样,微风卷起母亲的几根头发,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欢愉的笑容,眼神中流露的是能和儿子一起游玩的快乐之情。面对这一道风景,一种莫名的悸动在我内心中氤氲弥漫。这难道不是我一直寻找的那道最美的风景吗?她不是露珠,却比露珠更加璀璨;她不是水波,却比水波更能让人心生涟漪;她更不是明月,却比明月更加闪亮。她每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煮饭做菜,用自己劳累的双腿接送我们上下学,用自己沧桑的后背顶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这难道不是最值得我们去感恩的吗?‎ 观园中花开花落,是风景;赏苍穹云卷云舒,是风景;望海面沉鳞竞跃,是风景;感身边爱潮涌动,又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一幕定格成永恒,永远永远留在我心中。人生就是一场遇见,你只要准备好遇见属于你的那道最美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好心情,相信我,那场风景不久便会悄然在你身边出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写记叙文要注意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平为奇、化情为物、化理为形。同时,在成文的时候,还要注意时代感,要有时代意识。‎ ‎【审题】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而“风景”,根据写作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写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最好是写实景,写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的美丽自然景色。相应的各类风景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博大新奇、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宁静恬淡、空灵高远。伤感型:空蒙迷茫、肃杀凄凉。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朦胧渺远。相应的景生发对应的情,由情再到理…由此成文,成文时注意风景和情感搭配的合理性。还可以在记叙中联想古今中外能和风景联系起来的人和事,以加强文章的厚重感。‎ 参考立意:赞美大自然的各类风景,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由景生发对成长、青春、生命的思考;景中融入各种美好情感--- 亲情、友谊、感恩……。‎ 例文分析: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由写自然美景到邂逅妈妈在游玩时的美好状态---最美的风景,赞美母爱,表达感恩之情。‎ 可用素材:1、大自然是一种原汁原味的风景旖旎多姿。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匆匆时光中,那风景委实于人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 ‎ ‎2、是那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那个倚仗听江声的歌者吗?他---苏轼,作他的多情造就他豁达的人生风景,用他的豁达造就了他豪放的人生美景。他叹“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高唱:“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改者”的绝唱。他用他的乐观打造了他人生的风景全然挺立在那耀眼的位置展现他熠熠生辉的人生风景。‎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是一幅静谧的风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一幅纯朴的田园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一幅雄浑的边塞景象……欣赏完一幅幅的自然风光,我的心不进地在萌动,萌动中的我的思绪开始飘向远方,飘身那不曾去过、没有人烟的地方。远方的风景告诉我,远处寒山的风景美,近在脚下的春回大地美,但不要忘记自己这边风景最美。‎ ‎4、看到大自然中高耸的群山,齐飞的大雁,听到身边小溪的奔流,小鸟的歌唱,感到阳光的轻抚,空气的触碰,我会感慨我走入了最美的风景,看到窗外粗壮的大树黄叶的飘舞,听到楼下传来的钢琴练习曲,风吹落叶的沙沙声。感到秋天的亲近,时间的流逝,我亦会感慨,我沉醉于最美的风景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