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逢孙(páng) 卮酒(zhī) 漫溯(sù) 匕首(bì)‎ B.厚遗(wèi) 创伤(chuàng) 瞋目(chēng) 淬火(cuì)‎ C.濡缕(rú) 百舸(gě) 方遒(qiú) 玉玦(jué)‎ D.长篙(hāo) 菲薄(fēi) 颓圮(pī) 浸渍(z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读音。积累记忆是解决字音题的根本办法。字音高考常考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字音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 A项, “匕首”的“匕”读bǐ。 ‎ B项,“创伤”的“创”读chuāng。“瞋目”的“瞋”读chēn。‎ D项,“长篙”的“篙”读gāo。“菲薄”的“菲”读fěi。‎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澜 凄婉 荡漾 美姬 B.刀俎 编辑 大抵 飨食 C.稠怅 殒身 笙萧 洗涤 D.寥阔 桀骜 喋血 恶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识记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字形。积累记忆是解决字形题的根本办法。字形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 A项,“斑澜”应为“斑斓”。‎ B项,“稠怅”应为“”惆怅;“笙萧”应为“笙箫”。‎ D项,“寥阔”应为“寥廓”;“恶耗”应为“噩耗”。‎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好的一个连长他不去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百万的工厂当厂长,且还乐此不疲,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可理喻。‎ ‎②投入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已陆续被应用,而AI技术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让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③这次的作文材料选取了当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他有感而发,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④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该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⑤这些到西藏支教的大学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当地教育部门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关照更是无所不至。‎ ‎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百花凋零。我走在田野上,顿觉春意阑珊,心中莫名的有些感伤,春天就将这样走了吗?‎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语境是说大家对他的做法不理解,所以错误。‎ ‎②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务(多指坏的食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语境贬词褒用了。‎ ‎③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符合语境。‎ ‎④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符合语意。‎ ‎⑤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和“关照”不搭配,不符语意。‎ ‎⑥春意阑珊:春意将尽。符合语境。‎ 分析可知③④⑥句成语使用全都恰当。‎ 故选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屠呦呦感慨,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要多提倡原创发明。你有原创的东西,在国际上就会被     ,能说服人。‎ ‎②高三复习期间,老师们都会针对班级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的情况,制定灵活有效的复习计划。‎ ‎③个别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 ,结果因违反公安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处罚。‎ ‎④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 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A.刮目相看 良莠不齐 不以然 不胜其烦 B.另眼相看 参差不齐 不以为意 不厌其烦 C.刮目相看 参差不齐 不以为意 不胜其烦 D.另眼相看 良莠不齐 不以为然 不厌其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第一个语境侧重强调“在国际上”,倾向于和其他国家的比较,所以用“另眼相看”。‎ ‎②良莠不齐:指好有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对象为人,不能是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是水平不一。‎ ‎③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表示轻视,不放在心上。语境侧重视之为小事,不放在心上,所以用“不以为意”。‎ ‎④不胜其烦:繁琐的让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繁琐。语境为热心做事,应选“不厌其烦”。‎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B.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C.“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舰员。‎ D.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B项,句式杂糅和歧义。“根据……调查显示”杂糅。另外B项还存在歧义的语病。“联合开展的调查”可以理解为“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一起开展的,也可以理解为部分出版机构一起开展的,不包含“本报”。‎ C项,谓语残缺,第一个分句的主语舰员没有谓语表达,可以改为“在选拔‘辽宁舰’舰员时”。‎ D项,语序不当。先“探索”再“解决”。‎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希望该过程中不仅技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艺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成分残缺,可将“随着”去掉。‎ C项,动宾搭配不当。动词“推动”的宾语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推动”可以和“发展”搭配,但是不能和“受益”搭配。可以改成“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使企业广泛受益”。‎ D项,句式杂糅,“起到”删去。‎ 故选B。‎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 故选C。‎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 ‎【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导致、造成、甚至可能造成”,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有利于”。‎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族际关系问题也必须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谋划,在促进边疆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谋求族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陆地边疆的治理需要聚焦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稳定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应该把处理这些问题作为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陆地边疆治理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尤其是是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反贫困问题、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问题等。与此相适应,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应该成为陆地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7年《新华文摘》第1期,作者周平,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渐形成的中国边疆概念,是泛指地域并不确定的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之地。‎ B.“华夷之辨”的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依然很深,该观念还与其他边疆问题相纠缠。‎ C.随着国家发展形势等改变,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陆地边疆治理开始与其不适应。‎ D.“区域主义”取向不是主要解决族际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解决边缘性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范围不清,“泛指地域并不确定的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之地”不正确,根据原文可知,“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B项,张冠李戴,“与其他边疆问题相纠缠”的不是“华夷之辨”的观念,而是“族际关系中的矛盾”。C项,曲解原文,原文是指“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可见之前就有不适应,只是现在更突出。故此题答案为D项。‎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条理清晰地论证了陆地边疆治理必须从“族际主义”取向过渡到“区域主义”取向的中心论点。‎ B.“有的学者”的言论表达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C.文章第二段通过分析“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族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论证了“族际主义”得到强化的原因。‎ D.文章第三段从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和“一带一路”政策两方面论证“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发展不适应的观点。‎ ‎【答案】D ‎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项,“从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和‘一带一路’政策两方面”不正确,原文说“一方面,……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而“一带一路”构想只是陆地边疆地位突出的一个方面。故此题答案为D项。‎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世纪的边疆治理应抛弃“族际主义”取向,要去寻求妥善解决民族、发展、文化等问题的路径和方式。‎ B.国家的边疆构架随着时代而调整,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是解决族际关系问题的需要。‎ C.族际关系问题将长期存在,欲巩固和发展边疆,须将之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来谋划并谋求问题的解决。‎ D.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发生的民族、宗教和稳定问题,也要注重发展和文化等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曲解文意,“是解决族际关系问题的需要”不正确。由原文可知,“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是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需要,是“区域主义”取向的需要。故此题答案为B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 友 聂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是的……是的……”‎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平身!”‎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 B.“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主要是借“慢吞吞”的车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 C.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谁在二堂喧哗”这一句并非每处都是双关。根据文本第十四段“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不是双关。故选C。‎ ‎13.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①热爱艺术。时子春与季尊秋常常交流、切磋戏剧内容。②为人刚正。在季尊秋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时,只有他敢于维护朋友。③重情重义。为完成季尊秋最后的心愿,他冒着风险去探看好友。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作品中时子春的性格特点,解答本题首先需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时子春在文中的性格特点,根据文本第九段到第十二段可以看出时子春经常和季尊秋在一起讨论话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时子春热爱话剧的性格特点,文本“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可以看时子春为人刚正的性格特点;文本第四段“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可以看出时子春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14.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①在人物形象上,文章结尾以戏应答,再次将两人对戏剧的热爱和友情的真挚表现了出来。‎ ‎②在艺术结构上,将文章推向高潮,这一情节既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诀别,也是痴迷艺术的季尊秋生命的绝唱。‎ ‎③在思想内容上,在弥留之际,季尊秋这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对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击,它引发了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深化主旨。‎ ‎④在情感表现上,文章结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增强文章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二人在结尾处以戏应答,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可以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结构上的作用及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文章结尾一两个人的戏文结尾,再一次表现了了两个人对戏剧的热爱表现了出来;其次,艺术结构上,将文章推向高潮,这一情节既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诀别,也是痴迷艺术的季尊秋生命的绝唱;第三,从思想内容上看,在弥留之际,季尊秋这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对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击,它引发了我们对时代的反思,深化主旨;第四,从两个人的情感表现上看,文章结尾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增强文章感染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②进兵北略地 掠夺 ‎③使毕使于前 使者 ④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③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④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C.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②大行不顾细谨 顾虑 ‎③沛公不胜杯杓 禁受 ④竖子不足与谋 值得 D.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如果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展示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④箕踞以骂曰 坐着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③错误。使,使命。‎ B项,①错误。故,交情。‎ D项,①错误。诚,确实。‎ 故选C。‎ ‎16.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令将军与臣有郤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卒惶急不知所为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有同音通假和形近通假。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A项,①“知”通“智”,智慧、明智。②“陵”通“凌”,欺凌。④“内”通“纳”,接纳;收容。③没有通假字。‎ B项,①“说”通“悦”,高兴。②“反”通“返”,返回。③“庭”通“廷”,朝廷。④没有通假字。‎ C项,①“还”通“环”,环绕。③“倍”通“悖”,违背。④“郤”通“隙”,嫌隙。②没有通假字。‎ D项,①“蚤”通“早”,早些。②“卒”通“猝”,突然。③“振”通“震”,惧怕。④“共”通“供”,供给。‎ 故选D。‎ ‎17.下列选项中,对所给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⑴夫晋,何厌之有;⑵以乱易整,不武;⑶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⑷取之百金,以试人;⑸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⑹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⑺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⑻人不敢与忤视;⑼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⑽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⑾以其无礼于晋;⑿因击沛公于坐;⒀大王来何操;⒁项王曰:“沛公安在?”;⒂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⑴⑵⒀/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⒂/⑾⑿/⒁‎ B.⑴⒀/⑵⑶⑷⑻⑾/⑸⑹/⑺/⑽⒂/⑼⑿/⒁‎ C.⑴⒀⒁/⑵⑺/⑶⑷⑻/⑸⑹//⑼⑽⒂/⑾⑿‎ D.⑴⑼⒁/⑵⑺/⑶⑷⑾/⑸⑹⑻/⑽⒂/⑿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熟知各类句式的特点和判断方法,结合句意辨析。⑴⒀⒁为宾语前置句;⑵⑺为判断句;⑶⑷⑻为省略句;⑸⑹为定语后置句;⑼⑽⒂为被动句;⑾⑿为状语后置句。故选C。‎ ‎18.下列选项中,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晋军函陵;②越国以鄙远;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①使使以闻大王;②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③箕踞以骂曰;④樊於期乃前曰;‎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进兵北略地;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我得兄事之;‎ D.①函封之;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词类活用的归类,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分析。‎ A项,①名次作动词;驻军。②意动用法;以……为边邑。③名次作状语;在夜晚。④意动用法。认为……动身晚 B项,①使动用法;使……听闻。②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名次作状语;像簸箕那样。④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C项,①使动用法;使……跟从。②名次作状语;向北。③使动用法;使……活命。④名次作状语;像对待兄弟那样。‎ D项,①名次作状语;用匣子……。②名次作状语;像翅膀那样③名次作状语;从小道。④使动用法;使……受侵害。‎ 故选B。‎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③燕王拜送于庭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愿足下更虑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吾其还也 ②而右手揕其胸 ③会其怒,不敢献 D.①敢以之烦执事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对应相关虚词的用法准确辨析。‎ A项,“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B项,①主谓之间,不译;②代词,代上文内容;③动词,“到、往”的意思。‎ C项,①表商量语气助词,“还是”;②人称代词,“他的”;③第二人称代词,“他”。‎ D项,①介词,“拿”;②介词,“因为”;③介词,“按照”。‎ 故选A。‎ ‎20.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的声调是激愤的。‎ ‎②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主要记述诸侯之事。‎ ‎④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⑤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长辈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⑥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武帝、顺治等。‎ ‎⑦征辟,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指中央管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拔官吏。‎ ‎⑧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在京师举行考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 A.①②③ B.④⑤⑥ ‎ C.②④⑧ D.⑥⑦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①“变徵的声调是激愤的”错误,变徵的声调是悲凉的;③“主要记述诸侯之事”错误,本纪主要记述帝王的;⑤“称名”错误,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⑥“武帝、顺治”错误,庙号是带祖或宗的,武帝是谥号、顺治是年号;⑦“指中央管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拔官吏”错误,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管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拔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故选C。‎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智伯已死矣,而子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2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谨避之耳 谨:恭敬 B.卒释去之 卒:最终 C.智伯,国士遇我 遇:对待 D.襄子必近幸子 幸:宠爱 ‎【答案】A ‎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A项,“谨:恭敬”错误。 吾谨避之耳: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 “谨”的意思应该是小心、谨慎。故选A。‎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 人/则豫让/内持刀兵/‎ B.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 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 C.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 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 D.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 人/则豫让/内持刀兵/‎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A项有一处错误,“入宫涂厕”表意已经完整,“中”指怀中、身上,应属下。‎ C项有一处错误,“执问”的后面应该接宾语,故“刑人”应属上。‎ B项兼有上述两处错误。‎ 故选D。‎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受赏识,甘愿以命报恩。他离开范氏和中行氏后投奔智伯,很受看重和宠幸;在智伯死后,他逃到山中,声言只有替智伯复仇才会死而无愧。‎ B.豫让自毁形貌,让人难以辨识。他往身上涂漆,把嗓子弄哑,让人无法辨认,当他到市上行乞时,即使是他的妻子遇到他,也认不出他了。‎ C.豫让反驳朋友,坚持原有做法。朋友认出了他,认为他应该先投到赵襄子门下效命,再相机行事,他则认为这种怀有二心伺机行刺的做法太难以实现了。‎ D.豫让做事执著,为人忠义刚烈。在宫中刺杀赵襄子不成,他又藏在一座桥下准备行刺;击刺赵襄子的衣服之后,他自称已尽人臣之义,言罢毅然自刎。‎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他则认为这种怀有二心伺机行刺的做法太难以实现了”理解错误,原文“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可见,他则认为人臣不应该怀有异心来侍奉自己的君主。‎ 故选C。‎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答案】(1)为什么要使身体伤残使形体痛苦,想凭此寻求向襄子报仇,这不也太难了吗!‎ ‎(2)可我还是希望请求给予您的衣服,去击打它,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那么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何乃”:为什么。“残”:使伤残。“苦”:使痛苦。“报”:报仇。(2)“愿”:希望。“致”:表达。“虽”:即使。“恨”:遗憾。‎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侍奉智伯,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把它做成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死后我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替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释放并让豫让离开了。过了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使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让人无法辨认之后,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是他了。行路时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他哭泣道:“凭借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要使身体伤残使形体痛苦,想凭此寻求向襄子报仇,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他的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我做这样选择的原因,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豫让便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埋伏。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可是你为什么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智伯,他像对国士一样对待我,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请求给予您的衣服,去击打它,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那么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这不是我敢期望的事情,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多次击刺衣服,说道:“我可以凭借这个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用剑自杀。‎ ‎(三)古代诗歌阅读 ‎2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颈联中诗人选取岩居僧煎茶而取冰下水的生活入诗,意在突出岩居僧生活的清雅,寄托高洁的情怀。‎ C.“香炷佛前灯”一句,与诗题中“僧”字相呼应,这又与其居处、环境、生活描写呼应。‎ D.尾联发出感叹,委婉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厌弃,进而抒发了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2)前人评价该诗“写数花用一‘摇’字,十分精妙”,谈谈你对诗中“摇”字的理解。‎ ‎【答案】(1)D ‎(2)“摇”是“摇落”“飘落”之意,形象地写出了林间的花朵飘然而落的自然状态,。用花朵的悠然自得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D项,“委婉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厌弃”错误,尾联“吾亦逃名者”是直接表达对功名的厌弃之意。‎ 故选D。‎ ‎(2)此题考查诗歌语言鉴赏能力中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先确定词性,再看是否用了修辞,结合诗句解释,最后说表达效果。‎ ‎“摇”为动词,“摇落”“飘落”之意。句意为好几朵花在翠藤上摇曳起来,飘然而落。“摇”字给人以过程感,形象地写出了林间的花朵由摇曳而飘落的自然状态。此句景中含情,炼字炼句亦复炼意,以花朵的悠然自得衬托出“岩居僧”安闲平和的心境。‎ ‎(四)名篇名句默写 ‎2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他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⑶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点明了上天对即将承担大任的人进行种种考验的目的。‎ ‎⑷《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 ‎⑺《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己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不再出去,与外面的人断了往来。‎ ‎⑻《三峡》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三峡深秋幽深冷寂的特点。‎ ‎⑼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引用《马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知遇之人太少。‎ ‎⑽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先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3)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4)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5)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6)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9)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10)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尔、蹴、增、徧、谤讥、寡、躬、邑、绝、裳、庐。‎ 四、作文 ‎27.阅读下面的寓言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爬上了屋顶,在那里跳舞,将屋上的瓦片踩得粉碎。主人立刻爬了上去,将它赶下来,并用木棍打了它一顿。驴子委屈地说:“怎么啦?我昨天看见猴子也是这样玩的,你们大家很开心,它的表演似乎使你们很高兴。”主人斥责道:“你跟猴子一样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找准自己的位置 ‎  雄鹰只有进入天空才能自由翱翔,小鱼只有进入江河才能自在游动,狮子只有进入森林才能尽情奔驰。天空、江河、森林就是他们的位置。所以,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有些人,狂妄自大,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时随随便便,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战国时期的大将赵括,他的位置不在沙场,而在后方。可他却带兵打仗,最终四十万赵军悉数被白起活埋。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去当个理论家倒能为赵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可带兵打仗却勉为其难。正因为他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他的结局比被主人责骂的驴子惨多了,而赵国也元气大伤。有些人,他本在一个已找到的位置上呆着。可他在其位不思其政,他的业余爱好大过了他的本职工作,最终导致他在本位上的一事无成。如李后主、宋徽宗等,他们的位置是朝堂之尊,可偏偏走了歪路。如果他们能励精图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做的有声有色。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将走向繁荣富强。可是历史不容假设。正因为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他们把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让给别人,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  如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么可以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着名的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她早先选择体操,可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多大进展。于是他忍痛放弃,选择了撑杆跳,在这个位置上,她凭借体型的优势和对体育事业的执着,不断创造辉煌,最终获得撑杆跳女皇这一无比光荣的称号。因此,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头脑发热,找到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也要清楚自己在怎样的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该干什么,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造成自己人生上的失败。除此之外,要多听旁人的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尤其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何方时,旁人的意见无疑是黑暗路途的明灯。比如唐太宗听从魏征的谏言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听从赵普的意见杯酒释兵权维护宋朝长治久安,康熙听从他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意见智擒鳌拜开创康乾盛世,这些人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一番伟业。‎ 愿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