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召试,迁太子中允、直史馆,再迁左正言。郭皇后废,庠与御史伏阁争论,坐罚金。久之,知制诰。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改权判吏部流内铨,迁尚书刑部员外郎。仁宗欲以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中书言故事无自知制诰除执政者,乃诏为翰林学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
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庠与宰相吕夷简论数不同,凡庠与善者,夷简皆指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悉出之,乃以庠知扬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明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中,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享明堂,迁工部尚书。尝请复群臣家庙,曰:“庆历元年赦书,许文武官立家庙,而有司终不能推述先典,因循顾望,使王公荐享,下同委巷,衣冠昭穆,杂用家人,缘偷袭弊,甚可嗟也。请下有司论定施行。”而议者不一,卒不果复。
英宗即位,移镇武宁军,改封郑国公。庠在相州,即上章请老,至是请犹未已。帝以大臣故,未忍遽从,乃出判亳州。庠前后所至,以慎静为治,及再登用,遂沉浮自安。晚爱信幼子,多与小人游,不谨。御史吕晦请敕庠不得以二子随,帝曰:“庠老矣,奈何不使其子从之?”至亳,请老益坚,以司空致仕。卒,赠太尉兼侍中,谥元献。帝为篆其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选自《宋史·宋庠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B.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C.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D.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C [要了解语句中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重点抓关键词断句,对于难以确定的,要结合语境进行语法分析。如“亲策”是亲自考试策问的意思,主语是皇帝,“贤良”“茂才”是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故应在“等科”后断开,排除B、D两项。“庠言”后是宋庠说的话,应在“言”后断开。“诏从之”前是宋庠说的话,“诏从之”的主语是皇帝,故“诏”前应断开,排除A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阁,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是天子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后以“伏阁”指朝臣俯伏下向天子奏事。
B.工部尚书,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的大臣。
C.家庙,为祖先立的庙。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上古叫宗庙,唐朝为私庙,宋改为家庙。
D.篆,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大篆是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此处指用篆体字书写。
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小篆才是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庠坚持原则,尊重事实。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并欺骗奴仆,让他们杀死邻居,奴仆被判死罪而王澥却没被判死罪。宋庠据理力争,使王澥最终也被判死罪。
B.宋庠敏于发现问题,敢于直言。他认为皇帝选拔士人的方式不妥,后来又提出恢复大臣家庙的建议,皇帝都认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C.宋庠曾遭人嫉妒,受人中伤。李淑担心宋庠超过自己,以他名字预示宋朝命途不顺为由而中伤他,吕夷简则以“朋党”之名诋毁他。
D.宋庠身仕两朝,均受赏识,后来却无意仕途。他曾从大理评事升至工部尚书,又改封郑国公;后来,却不管官职升降,自求快乐。
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皇帝都认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有误,关于恢复诸大臣家庙的事宜原文是“议者不一,卒不果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书言故事无自知制诰除执政者,乃诏为翰林学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曰:“庠老矣,奈何不使其子从之?”至亳,请老益坚,以司空致仕。(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书省说没有从知制诰直接任命宰相职务的先例,于是皇帝下诏书任命宋庠为翰林学士。仁宗对待宋庠很器重,将要重用他。(得分点:“故事”“除”“遇”各1分,大意2分)
(2)英宗说:“宋庠年老了,为什么不让他的儿子跟随他呢?”宋庠到了亳州,他请求退休的态度更坚决,在司空的职位上退休。(得分点:“奈何”“益”“致仕”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考试、礼部考试都是第一名,被提拔为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皇帝召他来面试,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又升左正言。郭皇后被废,宋庠与御史向皇帝上奏时争辩,因为这被处以罚金。过了很久,宋庠又任知制诰之职。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参加考试的士人与武举人混杂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应该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设休息室安排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
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澥欺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来所有奴仆杀死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死罪,唯独王澥没被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终于使王澥被判死罪。宋庠改权判吏部流内铨一职,升尚书刑部员外郎。仁宗想任命宋庠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中书省说没有从知制诰直接任命宰相职务的先例,于是皇帝下诏书任命宋庠为翰林学士。仁宗对待宋庠很器重,将要重用他。
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领先自己,以名字的奇异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受天之命得来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的。”仁宗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名为宋庠。
宋庠与宰相吕夷简的主张屡次不相同,凡是和宋庠交好的,吕夷简都指称他们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人全部被降职,让宋庠做扬州知州。没多久,宋庠从资政殿学士调到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宰相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以替代范仲淹,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在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
第二年,宋庠被授任尚书工部侍郎,充任枢密使。皇祐年间,宋庠被授予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祭祀明堂,升工部尚书。他曾请求恢复诸大臣的家庙,说:“庆历元年赦书,允许文武官员设立家庙,而有关部门始终不能从以前的典章制度中推寻根据,因而遵循旧例观望不决,致使王公进献祭品祭祀,到统一的曲折小巷子里去,王公的祖先,混杂在普通人家中,依照这样得过且过沿袭着弊病,很令人叹息。请皇上下令有关部门议定执行。”但大臣议论不一致,终未能恢复家庙。
英宗登帝位,宋庠改镇武宁军,改封郑国公。宋庠在相州任职时,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养老,到这时还不停地请求回家养老。英宗因为他是功勋旧臣的缘故,不忍心马上答应,就让宋庠出判亳州。宋庠前后所到的地方,他以慎重镇静的方式治理,等到再受朝廷起用,就不管沉浮自求快乐。他晚年疼爱信任幼子,多与小人交往,行为不谨慎。御史吕晦请英宗下令不准宋庠的两个儿子跟随他,英宗说:“宋庠年老了,为什么不让他的儿子跟随他呢?”宋庠到了亳州,他请求退休的态度更坚决,在司空的职位上退休。去世后,朝廷赠其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英宗为宋庠用篆文撰写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
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
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
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 [作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前提下,利用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文段中的“所”字结构和“之”“也”“而”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如“国亡而死”中“而”前后为顺承关系,不可停顿,排除A、C两项;“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是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可停顿,排除B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峨眉县”意思是担任峨眉知县。宋代多用中央机关的官做县官,称“知县事”,后简称为“知县”。
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许多种,采用皇帝年号来纪年是其中一种。
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D.“青苗法”为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也称“常平新法”,其最终目的是充实国库,调节贫富差距。
C [C项中的“屯田”为工部掌管,“典章法度”为礼部掌管。]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
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
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
D.吴中复执法公正,宽严有度。邮兵因不堪忍受巡辖官的苛刻,将官员捆绑起来鞭打,这些人法不至死,吴中复就只杀掉首恶,其余流放。
B [B项中的“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于文无据。]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中复就此事发文书说:“粮食的买进卖出自有它的时间,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关键词“檄”“期”“扰”各1分,大意2分)
(2)当政者十分憎恨吴中复,就派使者去查看,说他说的情况不真实,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提举。(关键词“恶”“视”“谓”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亲吴仲举,曾在李煜手下做池阳令,在曹彬平定江南时,吴仲举曾杀了曹彬派来的招降使者。后来城池被攻破,曹彬抓住了他,吴仲举说:“我吴氏家族世代在李氏朝廷做官,国家亡了而以身殉国,这应当是我的职责。”曹彬认为他忠义,没有杀他。
吴中复考中进士后,担任峨眉知县。边境的少数民族滥建的祠庙太多,吴中复就将这些全部废除了。他做官廉洁,朝廷将他调回任职时,他一样东西都没有带走。后来在潭州做通判,御史中丞孙抃推举他去做监察御史,而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二人并不相识。有人就问孙抃,孙抃说:“以前的人以做自荐的御史为耻,现在我难道要做徇私荐人的御史台长官吗?”吴中复升为殿中侍御史。他弹劾宰相梁适,仁宗说:“马遵也说了这件事。”并且问吴中复:“唐朝自天宝之后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这是为何?”吴中复就依次拿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几位宰相的任用情况做例子来回答。于是梁适就被罢免,吴中复也被派去虔州做通判,但还没到任,就又被召回了御史台。
富弼用李仲昌开凿六漯河,内臣刘恢秘密举报工程要挖断的山冈名字与国姓和皇上的名字相同,贾昌朝也暗中帮助刘恢,想要以此动摇富弼的地位。皇上下诏让吴中复前去查证,而且非常急切地催促他出发。吴中复说:“案件因奸臣而出现,不是盛世该有的现象。”就骑马赶到所说的地方,校验此地的名字,是“赵征村”,也没有所说的山冈之势,这起案件因此才得以停止。他又弹劾宰相刘沆,刘沆被罢免。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调任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泽州知州、瀛州知州,调任河东的都转运使,升为龙图阁直学士、江宁府知府。有邮兵苦于巡辖官的苛刻,就用绳子捆绑并鞭打了他。案件审理结束,这些人按照法律不至于被处死,吴中复斟酌之后自行决定杀了这起事件的领头者,将其余的人都流放了,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又依次到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任职。
河北实行青苗法,朝廷的使者抵达后,想要先将法令推行到州县。吴中复就此事发文书说:“粮食的买进卖出自有它的时间,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使者不听他的话,并且将这些都上报了。安抚司韩琦刚好上奏章劝阻青苗法的实行,将他的话写入奏章呈上。熙宁年间,要合并省郡县,将永康降格为县,吴中复说:“永康控制着威州和茂州,不能废除。”后来因为夷患竟然又将它恢复了。关内大旱,百姓大多流离失所。吴中复请求赈灾,抚恤百姓,当政者十分憎恨吴中复,就派使者去查看,说他说的情况不真实,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提举。起用他做荆南知州,因过度使用公使酒被罢免。后来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A [文言文断句需懂得语法,“甚”一般只能作状语、补语,不能作修饰“诏”的定语,故不可在“甚”前断开,排除C、D两项。另外,需要理解文段的大意,平定的是叛贼,要归葬的是迁徙途中去世的公主,所以“贼”与“主”之间应断开,排除B项。据此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林学士: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
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B.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
C.乘舆者:指皇帝。“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皇帝所用的器物。
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称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
A [A项中,“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错,它仅是一种古代官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进见向皇帝汇报事情都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
B.姜公辅忠心耿耿。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姜公辅不顾个人危险,主动请求担任奉天守备,以保护皇帝的安全。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D [D项,“皇帝都不听从”错误,姜公辅劝皇帝不要把诸道兵驻扎在城外,皇帝称“善”,是听从了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
(2)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
【参考译文】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进士及第,补授校书郎,凭借制策优等被授予右拾遗,担任翰林学士。一年期满应当变动官职,姜公辅上书朝廷,以母亲年老需依靠自己的俸禄赡养为由,请求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优异的才华,每次进见皇帝,陈述奏章详细透彻,德宗很器重他。
朱滔帮助田悦,用蜂蜜裹信经小路送去邀请朱泚,太原马燧截获了它,朱泚不知道这事,被征召回京城。公辅进谏说:“
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皇帝没有听从他的进谏。不久泾师叛乱,皇帝从苑门出征,公辅拉着皇帝的马进谏说:“朱泚曾统帅泾原,很得士兵的心,以前因为朱滔叛乱夺了他的兵权,他平时心情忧郁,感觉无聊,请骑快马去将他抓来,让他跟随您,不要让那些叛乱的人得到他。”皇帝仓促之间来不及听取这意见。出行后,想驻扎在凤翔,依靠张镒。姜公辅说:“张镒虽是值得信赖的大臣,但他是一个文官,所统领的都是朱泚的部下,就像渔阳突骑一样,朱泚如果被拥立,泾原军队将会叛变,不是万全的计策。”皇帝于是到了奉天。没几天,凤翔果真发生叛乱,张镒被杀。皇帝在奉天,有人说朱泚反叛,姜公辅请求担任守备。卢杞说:“朱泚忠诚正直老实,怎么说他会反叛,这太伤害大臣的心了!请允许我以全家一百条人命为他做担保。”皇帝知道群臣大多劝朱泚迎接皇帝,就下令各道的军队在距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姜公辅说:“王者不整饬卫队和仪仗,就没有办法增加显赫的声威。现在禁军人少势力单薄,却让士兵军马驻扎在城外,这是陛下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皇帝说:“好。”把各道军队全部迎入。朱泚的军队果然到来,正如姜公辅所说,于是提拔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迁徙到梁,唐安公主在半路上去世了。公主本性仁爱孝顺,许诺下嫁给韦宥,因为迁徙没有嫁成。皇帝非常悲伤,下令厚葬她。姜公辅进谏说:“平定叛乱后,公主必定要回去安葬,现在走在路上,应该节俭,来振奋军心。”皇帝大怒,对翰林学士陆贽说:“唐安公主的安葬,不要筑坟墓,叫人堆砖修塔,费用很少,不让宰相参与,他不过只想指责我的过错罢了!”陆贽说:“姜公辅担任谏议官,执行宰相职务,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皇帝说:“不是这样,我认为姜公辅的才华不足以担任宰相,并且(对我决定的事)又自行解除,我既然许诺他了,他心里知道就算了(却还要说出来),这是故意表现正直来求得名声罢了。”于是姜公辅被降为太子左庶子,因为母亲的丧事而解职。后来又担任右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