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______ , ______ ”两句,回忆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由过去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发出了“ ______ , ______ ”的悲叹,感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来: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表达技巧。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3. 下面是某校“消防疏散体验”流程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1.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日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 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回看近些年文艺市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 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
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要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恰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将情怀落地、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 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当冷锋一次次化险为夷,当逼真的斗争场面清晰展现在眼前,观众得以真正的沉浸和共情,冷锋身上的精神气质才会真正感染人、打动人。《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勇双全、正直无畏的形象令人难忘,若没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这样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现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 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广袤现实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及物更及人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反映人们的刚性需求
B.“燃作”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其中不乏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C.“燃作”能够感染人,提升人,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燃作”的成功依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可以缺乏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C.文章列举《士兵突击》等例子,不仅诠释“正能量精神”的内涵,也佐证了观点
D.文章末端论证新时代更需要文艺创作者尽自己的职责,创作出更多的“燃作”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一个个正面人物故事证明,人们只喜欢涌动着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的文艺作品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创作,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精神,所以取得卓越的文艺成就
C.《林海雪原》中塑造杨子荣形象,既赋予正能量,又依托曲折的情节,这符合文中理念
D.当下,诠释和展现正能量故事的创作手段更加多元,因此已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备种交通问题凸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德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材料二: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材料三:目前,我过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挥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传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 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织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
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陶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日本从1991年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庹其五
石鸣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老孙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原本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还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开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了伏笔。
B.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古朴的环境,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树的议论,侧面烘托出他对茶树的深情。
C.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甚至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书写。这一细节有点像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使其清高迂腐的性格展露无遗。
D.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喝茶”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
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 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D.“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完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四篇文章,结合教材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请你阐释什么是“差序格局”,并且结合《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农村的落后现象,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丽家乡写一份建议。
要求:以《乡土中国》中的四篇文章为理论依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力求深刻,不少于300字。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坚守”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个议论语段。(校荐材料,关键环节题)
要求:①运用《孤岛夫妻哨》中守岛夫妇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事例;②有观点,有分析,有论证方法;③不少于2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________,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________.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_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_______.这需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B.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C.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D.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B.评点也就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
C.就使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D.就使评点也存在于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擢发难数 俯拾即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B.浩如烟海 俯拾即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C.浩如烟海 比比皆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D.擢发难数 比比皆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语文试卷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小题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解析】故答案为: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重点字:情)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重点字:楚)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阿房宫赋》名句积累: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D.“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2)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还未发生之事,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有想象的手法。结合注解②可知,是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写景,处在诗歌的末端,所以还有的手法就是“以景结情”。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1)D
(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白话译文:
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
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时第一步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
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3.【答案】本题是某校“消防疏散体验”流程的构思框架,消防疏散体验的时间是9月8日,本次体验包括疏散工作和安全工作两方面,警笛响后班主任集合学生,然后学生按指定路线到操场集合;负责安全工作的负责人要到制定门口维持秩序,保证学生安全到达操场集合;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参考答案:
本次“消防疏散体验”拟于9月8日举行,分疏散和安全两个方面.警笛响后,班主任集合学生,按照指定路线疏散学生;负责人到指定出口,维持秩序,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到操场集合.
【解析】解答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的题目,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框架图的内容答题,解答时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框架图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介绍顺序,这类题目比较好做,但可能因为观察不细或者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而失分.
4.【答案】(1)“垂念”改为“常念”
(2)“高足”改为“学生”
(3)“敬谢不敏”改为“感激不尽”
(4)“斧正”改为“指出”
(5)“鼎力”改为“大力”
【解析】
“垂念”是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长辈对晚辈。语境是思念老师,应改为“常念”。“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称呼自己改为“学生”。“敬谢不敏”是推辞做某事,语境是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应改为“感激不尽”。“斧正”是请人修改文章,语境是请老师指出自己的不足,改为“指出”。“鼎力”是敬辞,感谢别人帮助,语境是表明自己愿意帮助老师,应改为“大力”。
故答案为:
(1)“垂念”改为“常念”
(2)“高足”改为“学生”
(3)“敬谢不敏”改为“感激不尽”
(4)“斧正”改为“指出”
(5)“鼎力”改为“大力”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5.【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1)D.“可以缺乏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错误,在第五自然段第一句“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必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
(2)A.在第五自然段第一句“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必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说明不是并列,是层进关系。
(3)A.“人们只喜欢”错,太绝对。B.“文艺创作,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精神”表述绝对,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D.“已创造出一批批精品”错,最后一段为“更需要文艺创造者从广袤的现实中寻找……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
答案:
(1)D
(2)A
(3)C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6.【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
(2)D.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通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3)根据材料三第一段“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挥交通框架体系”可概括出,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根据材料三第三段“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可概括出,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可概括出,要有“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全面管理。
答案:
(1)C
(2)D
(3)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7.【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解析】(1)C.解释“庹”字只能表现出庹其五的书卷气,而非表现其“清高迂腐”的性格特点。
(2)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有何特点”,可以结合“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等内容和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从情节上来看,文章围绕喝茶而写,材料安排紧凑,“喝茶”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也通过“喝茶”的茶叶变化,埋伏庹其五帮助他人的暗线,让文章暗含波澜。从主旨上看,“茶”是一种清雅的精神追求,反映出人物淡泊的心境。庹其五对儿子的思念,对儿子山区人民的支援帮助,体现出茶客淡泊之中的坚强、豁达,给人以启示。
答案:
(1)C
(2)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
①有学问教养,他喜欢吟咏诗句,念《茶经》中的句子,解释“庹”字读音;
②淡泊随和,情趣清雅,喜欢喝茶闲谈,但从不与他人争论;
③清高奇特,与众不同,说话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也不强求他人理解;
④眼光独到,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
⑤有豁达开朗的心胸,通过种植茶树摆脱丧子之痛。(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3)①通过对庹其五喝茶的细节描写,如使用的茶叶、念《茶经》等,刻画了与众不同的情趣清雅、淡泊随和、与众不同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②小说始终围绕喝茶展开情节,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开篇,以庹其五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也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
③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小说中的“喝茶”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积淀,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和谐。
④透过“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所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当有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个人的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结合文章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8.【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解析】(1)C.译为: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之计。“凿井无水”译为“凿井不见水”,不可断,排除BD.“非一”指的是“所见师劳民困之状”,不可断,故选C。
(2)A.“户部”长官为户部尚书。
(3)C.“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错误,原文为: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没有争执。
(4)①稔,丰收;凶岁,荒年;甚于凶岁,状语后置,应为“于凶岁甚”。译为:今年刚有小丰收,但官吏督促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
②铛,把……看做铁锅;石,把……看做石头;逦迤,到处。译为: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胡乱丢弃,秦国人看了,也不觉得很可惜。
③再,两次;却,使……退却。译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答案:
(1)C
(2)A
(3)C
(4)①今年刚有小丰收,但官吏督促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
②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胡乱丢弃,秦国人看了,也不觉得很可惜。
③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参考译文: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因为父亲张师德的恩荫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副使。山阳县令郑昉贪赃数额极大,他的亲戚又多为显要人物。张景宪揭发并立案查办,把他流放到岭外。贪污的官吏都望风引退。张景宪移任京西、京东转运使。王逵在郓州,专门抓住官员的短处,随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贿赂,张景宪上奏他的罪恶,将他编管在宿州。熙宁初年,张景宪任户部副使。韩绛修筑抚宁、罗兀两座城,皇帝命令张景宪去视察。他刚接受诏书,就说城不能守,本来不必等到那里然后知道。不久,抚宁陷落。张景宪到延安,上奏说:“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之计。朝廷叫边州招降羌族人,给他们金帛、官爵,恐怕狡猾的羌人多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能成为敌人的内应,应当赶快停止这件事。”陕西转运司建议,想限定半年为期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说:“这办法能在四川实行,如果实行在陕西,百姓将无法生活。”其后朝廷最终没有实施。加官为集贤殿修撰,担任河东都转运使。议论的人想把河东分为东西两路,张景宪说:“本路的土地肥沃的和贫瘠的相混杂,州县的贫富也不同,正应该有无相通,分立两路不利。”议论就停息了。改为瀛州知州,上奏说:“近几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税。今年刚有小丰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请朝廷加以宽缓年限。”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向下传递这意思。元丰初年,知河阳。当时朝廷正讨伐西南蛮,张景宪入朝辞别皇帝赴任,因此进言说:“小丑跳梁,大抵是边境官吏烦扰他们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巢穴在地形险阻的地方,如果调动军队远征,万一粮饷接继不上,那么我军就要受困了。”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第二年,改为同州知州,以太中大夫去世,年七十七。张景宪在仁宗时任部使者,当时吏治还比较宽,他却多次揭发指摘他人的罪行;等到熙宁以来,官吏用法严急,张景宪反而用宽大的措施来补救。当新法实行时,不弹劾一人。他为官不怕权贵,不是公事不到宰相门上。对自己保持信念,对人很少称赞。他母亲死了,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世人以此称道他。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9.【答案】破解“差序格局”,助推家乡巨变
--我为家乡献“计策”
所谓“差序格局”就是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这是费孝通先生研究中国社会的独到见解,在国际学术界都是受到公认的理念。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一句话,“差序格局”是我们传统的乡村落后、愚弱的根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花大力气在“新农村建设”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扶贫攻坚”,“造血”更重于“输血”。为今之计,只有破解“差序格局”,方能助推家乡巨变。笔者见识鄙陋,但对“生养我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情结,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我给家乡的发展,献计策一二。
其一,打破“家族”壁垒,资源共享。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加上交通如此便利,你就是想“一家独大”也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在致富之路上,我们要对信息共享,一起集思广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求同存异,找出思路。
其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新农村建设靠的科技和创新,传统的刀耕火种、肩挑背磨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而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懂科技,有门路,更主要的是有敢拼敢闯的精神,我们对于这些“娃娃干部”要关爱,要建立健全人才机制,请得进,留得住,用得活,干得好。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只有我们破解“差序格局”,才能让家乡的建设赶上“时代的列车”,才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未来,“人间天堂”、“世外桃源”将不再是神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本题非常困难。它由两个作文构成,第一个是以“读完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四篇文章,结合教材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请你阐释什么是“差序格局”,并且结合《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农村的落后现象,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丽家乡写一份建议”。从“差序格局”的原理说开去。搞清楚,什么是“差序格局”,同时指出要推动家乡的巨变,必须破解“差序格局”。要求是提出建议,同时字数又有要求,所以必须分条进行,言简意赅。
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这个题目尤其复杂。包括两道题目,写建议,写议论文片段,但不管怎么样,其文体的选择还是以议论文为主。因此,本文宜采用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而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从“差序格局”的含义说开去,指出传统乡村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这种固有的格局导致,从而结合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提出自己的建议。
10.【答案】心在哪里安放,人生之树就会在哪里生根。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名人”。但他有坚定的爱国之心,在他眼中,自己所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每一寸土地都“闪烁着异邦人所不能领略的美”。正因此,他愿意把自己的根扎在“岛上”,让生命之花绽放在岛上,一直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动容。“两弹一星”科学家们,更是为了祖国能够立足世界的坚定信念,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忍受寂寞与痛苦,默默奉献,深藏功与名。坚守到最后,一定会成就惊人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语段的写作,注意话题为“坚守”,而推荐素材是王继才夫妇在孤岛守卫,坚守一生;如“两弹一星”科学家们为了国家强大,隐姓埋名数十年,忍受与亲人离别的痛苦和核辐射的威胁,默默耕耘,同样是用生命坚守,可以只详写一个事例,也可以二者同写,找出共通点来议论。
写话题作文的注意点:
1、话题作文范围宽泛,但不是无范围,在行文时如果扣话题不紧,或摒弃话题,另起话题,就是走题。
2、确定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如话题作文“成长”,可写成长中的喜悦,也可写成长中的烦恼,可以将一方面作为另一方面的衬托,但不能同时写两方面。如果侧重后一方面只写生活中喜悦、烦恼,而脱离了“成长”的主题,或是一部分写成长一部分写喜悦、烦恼,两者并重,就会造成两个中心,使中心不突出。
3、以“××”为话题,“××”并不一定是题目。要可以根据所给话题,自己确立一个和主题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有特色的标题。
4、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把文章写成这种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5、复制话题(“克隆”原材料)。在写作中不能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而只是在原处饶圈,列举与话题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材料或事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不能写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原地徘徊”显然也是写作的大忌。
6、思想感情格调低。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终是不好的。我们应像孔雀开屏一样,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表达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感情。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1)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关联词“不仅”的位置不当,两句主语相同,“不仅”应该放在“我们”后面,排除AD.一是递进不当,应该遵循着由轻到重的原则,两个“可以”后的内容互换,排除C.故选B。
(2)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BD.不符合要求,是以“评点”为叙述话题。C.语序不当。多重定语语序是先范围领属再是形容词性的定语,所以表领属范围的“明清时期”在前,形容词性的定语“很多”在后。故选A。
(3)第一处,“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难以数清。“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这里形容古代文章评点文献很多很丰富,应用“浩如烟海”;
第二处,“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这里形容这样的例子很多,应用“俯拾即是”;
第三处,“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指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这里形容对评点不重视,不是形容漠不关心,应用“视而不见”;
第四处,“坐井观天”指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目光狭小,看到的有限。“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这里形容不这样做就只能乱加揣测,应用“盲人摸象”。故选B。
答案:
(1)B
(2)A
(3)B
(1)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