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46 KB
  • 2021-06-07 发布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语文 第 1页 共 11页 东台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 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㈠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几年,在 B 站、抖音、快手、全民 K 歌等新媒体平台涌现了“北海爷爷”“罗姑婆” “金香奶奶”“敏慈不老”等一大批老年网红,既分享人生故事,也输出热辣观点,既引领 时尚潮流,也展示传统文化,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偶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 60 岁以上的网民已接近 1 亿(9700 万),这意味着中国 2.5 亿老年人中有 38.8%的人已经上网。如今在各类 App 中, 都不乏活跃着老年用户。课题组在 2018 年针对全国 58 个城市 956 个家庭 3051 个祖孙三代 样本(其中祖代样本为 1399 个)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以微信这一项应用而言,常人眼中的 老年“青铜”,不少已经悄然化身为微信世界的“王者”。调研发现,已经有一半老年人(49.6%) 使用微信,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是 1.37 小时,平均会用的功能有 11.47 项,平均好友数量 是 104.28 个,37%的老年人每天会多次查看朋友圈,他们对微信的使用深度与广度打破了“因 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刻板印象。 (摘编自《数字化时代,老人如何不成“局外人”》) 材料二: 最近一位六旬女粉丝被短视频平台的“假靳东”欺骗感情而离家出走的新闻让网友唏嘘 不已。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络小说、短视频或游戏不能自拔,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瘾“老年”; “食醋能洁白牙齿”“多吃辣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戒烟之后身体更坏”…… “无根据的事例、不科学的结论、粗糙的剪辑画面”,这些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文章、视 频为何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当面临海量信息时,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 思维定式和生活经历所限,表现出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也较为有 限。另外,由于年轻人工作忙,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较少,精神世界的空虚使得他们喜欢转 发信息以吸引关注、创造谈资。然而据了解,相对于农村留守老年人容易在网络上迷失自我, 城市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稍高,媒介素养也相应提高。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能给老年人带来丰富的移动生活,但也伴随着使用障碍。如“健康 码”这类的信息技术在此次防疫期间功不可没。但在便利了大多数人的同时,“无健康码不 得乘坐公共交通”“无健康码不得进入商场”的管理方式,让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 设备在公交车上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落荒而逃”。“微信这些东西我不懂,也不想学。 高二语文 第 2页 共 11页 人老了,记不了这么多事了,能记得自己吃喝就不错了。”来自深圳的李爷爷总是对学习新 技能持抗拒态度,“一次没操作好,周围年轻人投来鄙视的眼光,慢慢就不敢操作了,怕被 笑话。 (摘编自《网络时代,如何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活”》) 材料三: 一些从农村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帮儿女带孩子的候鸟型老年人,为了和异地亲朋保持 联系、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城市,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反而成为老年人中的“创新者”。另 外一些因为其丰富的业余爱好,在参加合唱、参与广场舞等业余生活中,或主动或被动地拥 抱数字生活。有趣的是,调查发现,老年女性对新媒体(以微信为例)的接受度显著高于男 性,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老太太们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似乎比老先生们强,这也 导致了不同性别老年人幸福感上的差异。 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跨越数字设备—数字技能—数字思维三 道坎,其中是否掌握数字技能、是否具备数字思维主要靠老年人主观努力。 相反,也有部分老年人的成长与生活经历,使他们习惯于简单机械命令式的灌输,这与 强调自主创新的数字思维背道而驰。“我们这些人,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教我们怎么操作跟 着来可以,回去就忘。”一位参加完 11 次工作坊辅导的贾奶奶还是未能熟练掌握使用微信, 她略带自责地说。 对于老年人而言,记忆力、视觉能力、行动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断更新迭代的 软件、设备反而让他们觉得越来越麻烦。“现在电视机都联网了,有时候不知道按错哪个键, 电视都看不了。”湖北的谭爷爷无奈地说。与数字电视相比,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项应用从 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到目标用户的各个环节都更加追新求变,更难顾及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习 惯。所以,有时老年人拒绝新事物,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在未来媒体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部分老年人会越来越赶不上 时代变革。政府要借助“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扫清“数字生 活”基础设施障碍,提供互联网接入机会,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同时网络监管部门也 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与隐私安全的互联网文化,并推动老年人 数字素养教育,支持老年人愉悦地利用数字化提升生存质量。 (摘编自《让老人共享数字化服务红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大批老年网红,既分享人生故事,也输出热辣观点,既引领时尚潮流,也展示传统文 化。 B.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老年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不能让他们重 构其闲暇的社会生活。 C. 在各种“震惊体”和养生类文章面前,老年人往往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D.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稍高,媒介素养也相应提高,所以相对于容易在网络上迷失 自我的农村留守老年人,他们对网络海量信息的辨识度更高一些。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些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在网络中容易被虚假投资利诱、被仿冒亲友诈骗,其主要原 因在于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较为有限。 B. 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在公交车上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落荒而逃”,由 此可见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只能给老年人带来使用障碍。 C. 人老记不住事,年轻人的鄙视,使老年人对学习新技能持抗拒态度,这显示出各种社会 和心理需求并没有影响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意愿。 高二语文 第 3页 共 11页 D. 调查发现,老年女性对新媒体(以微信为例)的接受度显著高于男性,日常生活中也不 难发现,老太太们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似乎比老先生们强,表明在老年人融入“数字 生活”的过程中,更需重视主观能动性。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主要列举数字,准确具体,打破了我们对老年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刻板 印象。 B. 材料二用事实说话,分析了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文章、视频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的原 因。 C. 材料三运用对比论证,先破后立,证明了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只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年人是有可能突破客观阻碍融入“数字生活”的观点。 D. 三则材料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证明了对新鲜事物越好奇、对互联网评价越正 面、与儿孙互动越亲密、参与社会活动越积极的老年人越能跨越“数字鸿沟”。 4.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数字化社会,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 可能演变为“数字鸿沟”,造成老年人生活不便。”根据材料,请你谈谈造成“数字鸿沟”原 因。(4 分) 5.请你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多方合力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6 分) ㈡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酒楼上(节选) 鲁迅 (1)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 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 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 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 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2)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 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 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3)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 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 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 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4)“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 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5)“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 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6)“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7)“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8)“这以前呢?” (9)“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 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高二语文 第 4页 共 11页 (10)他也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 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间还点菜,我们先前原是毫不客气的,但此刻却推让起来 了。终于说不清那一样是谁点的,就从堂倌的口头报告上指定了四样莱:茴香豆,冻肉,油 豆腐,青鱼干。 (11)“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 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 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 飞回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12)“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 回来的呢?” (13)“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 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14)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 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 (15)“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 这乡下。我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楚了,但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 能自己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 现在。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果然,棺木已经快要烂尽了,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 我的心颤动着,自去拨开这些,很小心的,要看一看我的小兄弟。” (16)我忽而看见他眼圈红了,但立即知道有了酒意。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 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 (17)“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 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 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这样总算完成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 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也还记得 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 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 (18)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19)“……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 ‘子曰诗云’去。” (20)“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21)“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 ABCD 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 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22)“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书,……” (23)“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 要随随便便,……” (24)“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25)“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 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26)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时候的谦虚了,指向我看一眼,便吸烟听凭 我付了账。 (27)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 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 高二语文 第 5页 共 11页 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1924 年 2 月 16 日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高度概括了眼前吕纬甫的精 神状态,突出他的迂缓颓废。 B. “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吕纬甫的这番自述自嘲中对自身缺乏清 醒的认识,浑噩度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将人的灵魂挤扁,只能在颓唐消沉中磨蚀生命 的主题。 C. 从吕纬甫叙述现在教书生涯的内容和原因的话语中,可见他已经违背了当初的理想,变 得苟且偷安,屈从于当前顽固封建势力。 D. 文章通过吕纬甫的人生经历来告诉读者,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正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 悲剧命运的代表,而个人的悲剧背后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情节围绕吕纬甫的自述展开,他的叙述中有乡情,有友情,还有“迁坟”这件小事 中流露出的人情。 B. 梅花、山茶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表现了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 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 C.小说人物刻画体现出鲁迅先生简练传神的特色,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偶一闪现的肖像 描写,颇耐人寻味。其中一句“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可让人生发许多联想。 D. 小说结尾含蓄深刻,意蕴无穷。“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 定的罗网里。” “罗网”是指封建文化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环境。 8.吕纬甫思想上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 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题辞,请你结合对题辞的理解,谈谈鲁迅塑造吕纬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 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 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①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 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提刑赵与筹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远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②自随,肩舆 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 偕其渠魁数辈出降。以赏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以弭盗赏,除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北 兵入成都,大异从制置使丁黼巷战,兵败,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诘旦..,其部曲窃往瘗 之,大异复苏,负以逃,获免。进朝奉郎,宰石门县,就除通判溧阳,摄州事,皆有惠政。 去官之日,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 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 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 高二语文 第 6页 共 11页 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奸。 改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盗绝迹。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 之。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阁修撰、 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醴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 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 [注]①和籴:古时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②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 奸。 B、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 奸。 C、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 奸。 D、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 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节度使,唐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后期节度使权势极大,宋朝节度使军、政、 财权被逐步削弱。 B、诘旦,即平明,清晨。表示时间的类似词语还有“亭午”、“日昃”等。亭午即正午,日 昃即太阳偏西。 C、大理寺丞,即大理寺卿,是北宋时国家最高法律机构大理寺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掌刑 狱案件的审理。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也称“致事”、“休致”。古人正常情况下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有疾患则提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饥荒之年,代理县令杨大异将提刑司购买的粮食原价卖给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也 因此举触怒了提刑,被调至他县担任县尉。 B、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杨大异坚守节操,跟随长官制置使丁黼一起英勇抗敌。他多处 受伤,因为部下的救助才得以死里逃生。 C、杨大异饶有胆略,曾主动前往盗匪巢穴,从容应对、晓以利害,最终不费一兵一卒解决 了官兵多年讨伐都未解决的难题。 D、杨大异的节行和才能受到皇上的赞赏,他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任职,施政有利百姓,深 受百姓爱戴,宰相也评价他善于治民。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⑴大异以一仆负告身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4 分) ⑵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4 分) 14. 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为地方官员,杨大异有哪些“惠民之政”?(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 分) 高二语文 第 7页 共 11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9 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传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崇徽公主路经此地以手掌抚石壁,遂有手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以故乡的鸟鸣及胡笳的悲声衬托离别的伤感,更能传达崇徽公主离别父母、远嫁塞 外时的悲苦与不舍。 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化用杜甫《咏怀古迹》的诗意,委婉表达了对 公主一心为国的赞颂。 C、尾联两句笔锋一转,“空”字蕴含无限遗憾,而崖花涧草依然春秋更替,年复一年。以无 情衬有情,意味深长。 D、全诗随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愤慨直至无奈叹息;时间上,两度由古及今大 幅跳跃,诗情波澜起伏。 16.赵翼《瓯北诗话》对这首诗有这样的评价:“此何等议论,乃熔铸于十四字中,自然英光 四射。”这“十四字”指的是哪一联?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为何评价其“英光四射”?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阐释。(6)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高度评价屈原志向的两句是: , 。 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思考宇宙人生,礼赞生命永恒的诗句是: , 。 ⑶《山居秋暝》中“ , 。”写出了皓月当空,山泉明净的自然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11 分) 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 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 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 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 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 从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 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 可是,春雷响起了。 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 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 。 家家的门打开了。 “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 高二语文 第 8页 共 11页 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 冬,守望春天。 (选自《守望家园》,有删改)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3 分) A.比拟、比喻、排比 B.比拟、比喻、借代 C.对偶、借代、夸张 D.对偶、借代、拟人 19. 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春天到来之后,人们由绝望变得身心舒畅,又对生活充满了信 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21. 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拟定新闻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据新华社福州 10 月 21 日电 (记者张华迎)21 日 15 时 09 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 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5 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 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介绍,核电站核反应堆临界类似常规火电厂锅炉的点火过程,也如同心脏起搏。临界 后,作为反应堆的“心脏”——堆芯将开始持续“跳动”,反应堆处于带核平衡运作状态。 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查释放,福清核电 5 号机组开始反应 堆达临界操作。通过稀释一回路硼浓度和提升控制棒操作,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 名片”。 22.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只写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5 分) ①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的基石。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 生投入,③有效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④2012 年以来,中国积极 推进医疗改革,在较短时间内树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⑤医保覆盖面 95% 以上人口。⑥如今,医药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中国式的解决办 法。⑦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⑧为 13 亿中国人带来了更大福祉。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金还贵重。——谚语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 第 9页 共 11页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B 项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可以得出“对于老年 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重构了其闲暇的社会生活”的结论。】 2.D【A 项于文无据,有些老年人在网络中容易被虚假投资利诱、被仿冒亲友诈骗,原因是 多方面的。 B 项,结论推断错误,说法绝对。C 项,“人老记不住事,年轻人的鄙视,使老 年人对学习新技能持抗拒态度”应该能够推断出“各种社会和心理需求明显影响老年人融入 “数字生活”的意愿。”】 3.C【“先破后立”不当】 4.【参考答案】①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思维定式和生活经历所限,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 疑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较为有限;②信息获取、支付方式等过度依赖数字化手段;③年轻人 对老年人不能适应数字化社会的不够宽容,导致老年人对学习新技能持抗拒态度;④有些老 年人缺乏掌握数字技能、具备数字思维的主观努力。(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参考答案】①政府应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②家庭成员做好数字生活“带路人”;③老 年人自身应与时俱进拥抱数字化生活;④网络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推动老年 人数字素养教育;⑤社区要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得 6 分,意思 对即可。) 6.答案:B【“吕纬甫的这番自述自嘲中对自身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错。他认识到自己身上 的变化的荒唐可笑,更是认识到这种荒唐可笑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7.答案:A【“小说情节围绕吕纬甫的自述展开”错。小说情节在“我”和吕纬甫的对话中展 开】 8.答案:①“当年敏捷精悍”,眼中“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到城隍庙 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由此可见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深受“五四” 新文化影响的,关心国事,积极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②但现实改变了他,现在的他行动“格 外迂缓”,相貌“颓唐”而“失了精彩”,整日“敷敷衍衍、模模胡胡”,变成了一个恍恍惚 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答对一点,3 分) 9.答案:①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 剧。②小说以小见大,以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 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 探询。(答对一点,2 分) 10.答案:D(句意:当时常平司被拖欠未收回的税赋很多,用镣铐拘禁关押那些欠款人来追 讨,奸吏从中作弊,花样百出。杨大异和被关押的欠款人约定交款日期,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些亏欠税赋的人按期全部缴纳了欠税,奸吏无法从中作弊。) 11.答案:C(大理寺丞即大理寺卿,错。大理寺卿是大理寺负责人,后面是少卿,再往后是 丞。) 12.答案:C(“主动前往”错,“檄大异往治之”,可见是上司传公文征召杨大异去处理。) 13.答案:⑴杨大异让一个仆从带着自己任县尉的委任状跟随,乘坐肩舆(便轿、滑竿)进入 盗匪盘踞的地方,让他们通报县尉到了,盗匪们露出刀剑的锋刃(或者就译为:拿出刀剑) 排成队列防备他。(每个分句 1 分,错一处则该分句不给分。) 高二语文 第 10页 共 11页 ⑵这不是在四川为节操而死又活过来的杨大异吗?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 他调出朝廷?(每个分句 1 分,错一处则该分句不给分。) 14.答案:原价售粮;平定匪患;释放欠税人。(一点 1 分) [参考译文] 杨大异,字同伯,是唐朝天平节度使杨汉公的后裔,他的十世祖杨祥因躲避灾祸而到醴 陵,于是把家安置在那儿。杨祥侍奉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非常悲痛,泪哭干了眼睛流 出血,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朝廷知晓他的事迹后,封他为至孝公,赏赐名木栽种在 墓道两旁,用来表彰他的孝行。 杨大异跟从胡宏学习《春秋》要旨,嘉定十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衡阳县主簿,有惠 及百姓的施政。扬大异调任龙泉县尉,代理知县。正遇上年成不好,提刑司派人到龙泉县以 议价收购为名摊派征购二万石粮食,米价顿时暴涨,百姓粮食匮乏。杨大异就把提刑司征购 来的粮食全部以原价出售,老百姓都很感激他。提刑官赵与筹大怒,搜集他的罪过却一无所 得,以违抗命令的罪名,调他到安远任县尉。 安远县境中有一些少数民族盗匪骚扰百姓,官兵讨伐,多年来没有俘获,上司就传下公 文征召杨大异去捕治。杨大异让一个仆从带着自己任县尉的委任状跟随,乘坐肩舆(便轿、 滑竿)进入盗匪盘踞的地方,让他们传呼县尉到了,盗匪们露出刀剑的锋刃排成队列防备他, 杨大异从容不迫地给他们讲明各种利害关系,那些盗匪受了感化,都伏地叩头,表示愿意改 过自新。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到县衙投降。因为朝廷的 奖赏,调任吉州户曹,改任广西经干,又一次因平定盗匪获赏,被任命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杨大异随制置使丁黻参加巷战,兵败,他身上几处受伤昏死过去, 全家人都遇难。第二天早晨,他的部下偷偷前去埋葬他,杨大异又苏醒过来,部下背上他逃 跑,才免除大难。朝廷升他为朝奉郎,又任命为石门县知县,此后又任溧阳通判,代行知州 职权,都有惠及百姓的政绩。离职的时候,百姓们攀拉住他的轿子,哭嚎挽留,他只好换了 衣服悄悄离开。被提拔到朝廷,主管登闻鼓院,又调任大理寺丞,平反了七件冤案。宋理宗 召见他问政,他坦率地议论时政得失,冲撞了宰相,被调出京城去任澧州知州。理宗说:“这 不是在四川为节操而死又活过来的杨大异吗?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 出朝廷?”宰相回答说:“这人特别长于治理百姓。”理宗下令给杨大异一个凭证,让他兼 管仓库的事务,又让他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管仓库事务。 当时常平司被拖欠未收回的税赋很多,用镣铐拘禁关押那些欠款人来追讨,奸吏从中作 弊,花样百出。杨大异和被关押的欠款人约定交款日期,将他们全部释放,那些亏欠税赋的 人按期全部缴纳了欠税,奸吏无法从中作弊。杨大异改任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到 之处,奸吏不敢作奸犯科,盗匪没有了踪迹。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杨大异必定 奏请朝廷去做。广海幅员几千里,(在杨大异的治理下)路不拾遗,陈报政绩最为突出。杨大 异未到 60 岁就请求退休,朝廷没有依允,到他第四次上书要求退休时,朝廷任命他为秘书 阁修撰、太中大夫,掌管崇禧观,封醴陵县开国男,收 300 户的赋税作俸禄。回到家乡后, 生活作风与百姓无异,求学的人追随他,他讲习勤勉,教诲不倦,与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 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82 岁时去世。 15.答案:B(“委婉表达了对公主一心为国的赞颂”理解错误,表达的应该是对公主遭遇的 高二语文 第 11页 共 11页 同情。) 16.答案:①这“十四字”指的是颈联;(1 分)②见解:当权者不去想办法富国强兵,只知 道一味对外妥协,让那些美丽可爱的女子成为和亲政策的牺牲品。(2 分)③诗人对崇徽公 主不仅是怜其远嫁,哀其不幸,而且从政治上指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1 分)颈联发表 议论,使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的思考,激起人 们对那些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和谴责。(2 分) 17.答案: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⑶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8. A 19. ①原文表述上用“肌肤感觉”“心灵复苏”来感知春天的到来,原文更具体、形象、可 感。②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揉搓”一词,更形象地强调了人们遭遇大雪的绝望和痛苦, 更符合全文逻辑。③原文语言更诗意化,与全文整体语言风格相谐和。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任选其二。) 20. 答案:也是在惊恐绝望和喜乐中随意呼叫出来的 21.答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22.答案:①主客颠倒,“公共卫生"和“全民健康”换位置。②无主语,“坚持预防为主前 加“我国”。④搭配不当,“树立”改为“建立”。⑤杂糅,去掉“面”,或改为“医保覆 盖面达 95%以上”。⑧逻辑错误,去掉“了”,在“为”之前加“将”(每条 1 分) 23.作文阅卷参考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