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如东县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 文
试 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 ,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
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 ,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 ,去挑战。在思
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 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置疑 B. 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质疑
C. 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质疑 D. 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置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
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词语,要在识记的
基础上理解透彻词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鞭长莫及: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
是不应该打在马肚子上;后借指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
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语境“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
是强调远远落后,应该用“望尘莫及”。可以排除 A 和 B 项;
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用于贬义。毕恭毕敬:形容对人十分恭敬。前者程度更深。
根据语境“无须对作者……”,应该用“顶礼膜拜”。可以排除 D 项。
质疑:心有疑问,提出以求得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根据语境“不妨运用自
己的思维大胆地去……”应该用“质疑”。
故选 C。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 “晚唐” 气象。 , 。 , , 。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
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 2 -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 ②⑤④③①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④⑤①③
D. ⑤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①③
句应该放在一起,结合后文的“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相对应的顺序是①③,排除 A.B
两项。再看④⑤句,应该是先“家道败落”,后“苦苦奋斗”,所以正确语序是⑤④,所以
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下列诗句与其所关联的古代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国存亡。
②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③凭栏无限旧江山,叹息东流水不还。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
④休将俗俚薄屯田,能写悲秋兴象妍。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A. ①信陵君 ②王昭君 ③李 煜 ④柳 永
B. ①孟尝君 ②蔡文姬 ③陆 游 ④柳 永
C. ①信陵君 ②蔡文姬 ③李 煜 ④辛弃疾
D. ①孟尝君 ②王昭君 ③陆 游 ④辛弃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根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相友善。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
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信陵君不归,二人力
- 3 -
劝其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可知,①应该是信陵君。可以排除 B 和 D 项;
根据“胡风”“汉月”“夜来犹自到昭阳”等处可知,②应该是王昭君。可以排除 C 项。
故选 A。
【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
记忆。
4.下列诗句中,与下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 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漫画的标题、
画面及细节、文字、夸张之处等。漫画主要有一艘乌篷船,两个孩子扶着一位东倒西歪的老
人,后面有个抱着大坛子的人等。A 项,桑柘树影倾斜的时候春社的活动才散,家家都有喝醉
酒的人被家人扶着回去。不能体现“家家扶得”。B 项,漫画不能体现“归时重上去时船”。
C 项,醉酒的老翁踉跄前行,憨态可掬,连搀扶他的小孩都忍俊不禁,船夫持桨站立在船头,
待送醉翁渡河。D 项,“相引到房前”不能体现。故选 C。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千万) 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囤积)
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养育)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停留)
B.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恩惠) 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忧患)
- 4 -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怠慢)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迎合)
C.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许配,允嫁)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一跃而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许) 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聘
问)
D.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取胜)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
述)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废
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
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 项,“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说“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
不可忽视啊”。忽:轻忽,不注意,不重视。
C 项,“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是说“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
聘请孟尝君”。聘:招请,聘请。
D 项,“庭除甚芜,堂庑甚残”是说“庭院的台阶很荒芜,堂房廊屋很残破”。除:台阶。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其为人性倨少礼,面
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
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
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
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
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
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
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①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
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
- 5 -
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②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大将军
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
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
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
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官吏休假称“告”,赐假归家养息称“赐告”。按汉制,官员病满三月当免官,如
由皇帝特许赐告则可居官 休假。②丞相弘:指丞相公孙弘。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父任. 任:保举
B. 公卿皆为黯惧. 惧:害怕
C. 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夺:改变
D. 使人可.其奏 可:批准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黯仰慕傅柏、袁盎为人,与灌夫、郑当时等相交甚契,对至尊的皇上敢于犯颜直谏。
B. 对汲黯的忠诚和治国之才,皇上始终心存敬意,以至汲黯生病,多次特许他居官休假。
C. 汲黯为人特立独行,在与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相见时,他只行拱手礼而不行跪拜之礼。
D. 淮南王刘安谋反时,对汲黯心存忌惮,却对游说丞相公孙弘与自己一道叛乱信心满满。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⑵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⑶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秦晋崤之
战》)
【答案】6. B 7. B
8. ⑴天子设置公卿这些辅佐的大臣,难道是让我们附和(或:屈从)谄媚,迎合旨意,(从
而)使天子堕落到(陷入)违背正道(不义)的境地的吗?
⑵大将军(或:卫青)听说这件事(或:听到这么说),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拿国家和朝
- 6 -
廷的疑难大事请教他(或: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⑶文嬴为(释放)三帅请求(晋襄公),说:“他们的确以谗言挑拨了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
我的国君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并吃了他们的肉,也不会满足,您为什么要屈尊去惩罚他们呢!”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
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
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B 项,句意为: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惧:担心,忧虑。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皇上始终心存敬意,以至汲黯生病,多次特许他居官休假”错误,皇上对汲黯并非始
终心存敬意;多次特许生病的汲黯居官休假与“皇上始终心存敬意”间,亦无因果关系。
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辅弼”,辅佐;“承意”,迎合旨意;
“陷”,陷入。(2)中“所疑”,所字结构,疑惑的事情;“遇”,对待;“过于平生”,
状语后置,比平日更为尊重。(3)中“构”,挑拨;“厌”,满足;“辱”,受耻辱。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 7 -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因为父亲的职任,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
被人敬畏。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
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
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
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数次直言进谏不能够
久居其位。
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
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
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
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
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
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这些辅佐的大臣,难道是让我
们附和(或:屈从)谄媚,迎合旨意,(从而)使天子堕落到(陷入)违背正道(不义)的境
地的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
办!”
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
是没有痊愈。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
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
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
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
- 8 -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大将军卫青侍奉于宫中,皇上蹲坐在床榻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
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
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
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
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
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
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
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
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但是惧怕汲黯。他说:“汲黯这个人喜欢直言进谏,对朝廷忠贞
不贰,恐怕难以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要迷惑他却是非常容易的,就像揭掉一件蒙罩物,
振动将要掉落的叶子一样。”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 词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0. 全词结拍的“此情……心头”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9. 通过视觉形象、触觉感受,点明时间已入深秋。既渲染出环境氛围的清冷,烘托
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又奠定了全词沉郁低回的情感基调。结构上,逗引出下文的“雁字
回”“花飘零”。
10. 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相思之情、离别之恨的沉重、深挚、不可遏止。“眉头”
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不仅写出了愁情的沦肌浃髓,无法排遣,
而且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语浅情浓,细腻传神。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开头句子作用的能力。答题模式为:先明确写了什么,然后点出用了什么手法,
- 9 -
其次看结构上有无作用,最后答出情感表达效果。
开头三句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然后逐一分析:“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视觉触觉,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
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
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
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
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
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
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
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最后综合为:开篇通过视觉形象、触觉感受,点明时间已入深秋。既渲染出环境氛围的清冷,
烘托出词人内心 的孤寂,又奠定了全词沉郁低回的情感基调。结构上,逗引出下文的“雁字
回”“花飘零”。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结尾句的妙处。答题模式:词句意思+修辞手法+结构思路+表达效果。
首先翻译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
绕上了心头。
其次结合诗句明确手法和结构作用:这首诗的结拍三句化用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
自己的作品之中。别出巧思,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
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
大的吸引力。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
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
益彰。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运用细节动静结合,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象,吸引读者,耐人寻味言简义丰,总结全文。
最后整合为: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相思之情、离别之恨的沉重、深挚、不可遏止。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不仅写出了愁情的沦肌浃髓,无
法排遣,而且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语浅情浓,细腻传神。
【点睛】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
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
- 10 -
寻味的东西。
四、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___________,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第十二》)
⑵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⑶苟余心之端直兮,____________。(屈原《涉江》)
⑷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荀子·劝学》)
⑸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⑹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⑺____________,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⑻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内省不疚 (2). 鹏之徙于南冥也 (3). 虽僻远其何伤 (4). 小
学而大遗 (5). 可以横绝峨眉颠 (6). 四弦一声如裂帛 (7). 少年心事当挐云
(8). 举匏尊以相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疚、徙、冥、僻、峨眉颠、挐、匏尊。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海驼铃
茨平
他说他叫骆驼,骆驼的骆,骆驼的驼。我脑子里立即出现一片沙漠。沙漠起伏,流淌着
线条的韵感。有支驼队在慢慢地移动。夕阳西照,骆驼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驼铃声随风而
过。我说,你应该叫沙漠王子。
骆驼盯着我,脸上呈现些微的不快,说:你是说我来自沙漠吗?我说:骆驼难道不是来
自沙漠?真是太可笑了。骆驼显然有点激动,说,你是被电影电视误导了。它只是沙漠中的
车队,它并不在沙漠中生活。你想想,骆驼那么能吃,而沙漠中一根草都没有,不会被饿死
呀?这是常识。
这的确是常识,上小学时老师就讲过,骆驼特别能吃,因为能吃才能饿,才能驮着货物
- 11 -
带着行人走过大沙漠。我在想,骆驼老是不厌其烦地说他叫骆驼,还要加上“骆驼的骆,骆
驼的驼”,他一定是对这名字情有独钟,便自作聪明地想,他一定居住在水草肥美的地方。
我又一次猜错了。骆驼说,水草肥美是草原,我老家在大西北。以前我们那儿有很多骆
驼,现在快没了。骆驼神色有点伤感。好像骆驼快没了,对他是种严重打击。
骆驼是沙漠中的车队。现在呢,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到处是高速公路,不用骆驼,
一样能穿越大沙漠。人类对于失去实用价值的物种,总是毫不犹豫地扔掉。骆驼变少甚至消
失,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对于个体的人,比如他,曾生活在有骆驼的地方,自然会与骆
驼产生感情,自然会伤感。我与他,是在南海一家工厂里相遇的。他把我当朋友了,我也把
他当朋友。下了班,吃过晚饭,我们会一起跑到外面去逛街。更多的时候,是蹲在厂门口,
一边聊天,一边看路上奔跑的汽车。他却说,我想攒钱买一只骆驼。我吓了一大跳。
我猜想他是因为怀旧。我也怀旧。我怀念过去的石磨,母亲动石磨,我加黄豆,石磨流
出乳白的豆浆。我怀念河边的水车,少年时我打着赤脚踩水车,河中的水哗哗地流进田里。
但我总不能花钱去 添置石磨和水车吧。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丁点儿作用。
你可以说我是怀旧,但我更多的是喜欢。骆驼说,要命地喜欢。
因怀旧而喜欢,这是一个理由。只是,他买了骆驼,就有可能要离开我,骆驼那么能吃,
需要大片大片的青草。南海这里,天气暖和雨水充沛,很适合青草生长,但到处是工厂、街
道、马路,坚硬的水泥几乎要全覆盖了,哪有青草生存的空间。我想,他有了骆驼,就要回
到他的老家。我跟他是好朋友了,有点舍不得。
这正是我犯难的地方。回老家去,赚不到钱,我还要生活。就在这里打工,可骆驼就没
有青草吃。骆驼指着隔离带上的青草,说,就那么一点点,一天都不够。
我也望着隔离带上的青草,它们身上拔了一层尘埃,在无组织无纪律地生长。
后来,我与骆驼先后离开了那家工厂。
几年后有人告诉我,南海出现了一只骆驼。我一下子想到了他。我不由十分佩服他。我
决定去找他。我在某公园找到了他。先是看见骆驼,再是看见他。他也看见了我。他挥挥手,
满脸自豪地笑。
前来看骆驼的人真多,大人小孩,男男女女。有人在看,有人赶过来,有人心满意足离
开。看骆驼要钱。站在骆驼身边看一会儿,五块钱;过去摸一把,十块钱;若要骑上去走一
圈,三十块钱。我知道,来看骆驼的人们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稀罕。稀罕兴奋自然要来消
费了。我会心地笑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骆驼与他的骆驼在南海消失了。并不是骆驼带着骆驼去别
- 12 -
的地方赚钱,而是骆驼生病了,那护身毛发掉光了,一天一天瘦下去。“水土不服”四个字
击碎了骆驼在南海养骆驼的理想。我很想找到骆驼,跟他说,理想还是要有的,但不一定是
养骆驼,比如像我一样写小说。我写小说,就是因为怀旧因为喜欢因为理想,现实过于强大,
我只有在小说里重新构建。这事骆驼你也可以,你可以在小说里养很多很多骆驼,全养它膘
肥体壮,它不会水土不服。
(选自《散文》2018 年第 6 期,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散文以描绘夕阳西下沙漠驼铃的美好图景开篇,不仅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也为下文叙
述“骆驼”和他的骆驼做铺垫。
B. 文中的“我”多次猜错“骆驼”的想法,说明“我”虽然和“骆驼”是很要好的朋友,但
对他的精神世界 并不完全理解。
C. “骆驼”的骆驼终因“水土不服”,不能再在公园里赚取收入,说明“骆驼”在城市里很
好地生活的理 想幻灭在现实中。
D. 散文语言大多生动活泼,简洁明快,不仅与人物的身份较为契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
寓含对 现实的调侃,含义隽永。
13. 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14. 散文标题“南海驼铃”意蕴丰厚,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12. C 13. (1)“我”是比较现实的打工者,不会因怀旧而添置现实生活中没
有丁点作用的石磨或水车;(2)“我”有 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但“我”不在现实中安放,而
是通过创作小说去“构建”;(3)“我”重视友情并尊重他人,曾 为离别而伤感,又为“骆
驼”拥有骆驼而“十分佩服”。
14. (1)“南海驼铃”是打工者“骆驼”渴望的生活图景——在南海生活又能有乡音相随;
(2)“南海驼铃”象征所 有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精神需求,寄寓了普遍的情感与思虑;(3)
“南海”终无“驼铃”,暗示有些理想总与现实 难以相容,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慨叹。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在城市里很好地生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却说,我想攒钱买一只骆驼”分析可
- 13 -
知,“在城市里很好地生活”并不是“骆驼”的“理想”,“骆驼”的理想是在城市里拥有
一只骆驼(或:在现实生活中安顿他的情感)。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
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文中的事情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
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本题,结合“我也怀旧。我怀念过去的石磨,母亲动石磨,我加黄豆,石磨流出乳白的豆浆。
我怀念河边的水车,少年时我打着赤脚踩水车,河中的水哗哗地流进田里。但我总不能花钱
去添置石磨和水车吧。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丁点儿作用”分析可知:“我”虽怀旧,但
“我”是比较现实的打工者,不会因怀旧而添置现实生活中没有丁点作用的石磨或水车。
结合“我很想找到骆驼,跟他说,理想还是要有的,但不一定是养骆驼,比如像我一样写小
说。我写小说,就是因为怀旧因为喜欢因为理想,现实过于强大,我只有在小说里重新构建”
分析可知,“我”也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但“我”不在现实中安放,“我”通过创作小说
去“构建”。
结合“我想,他有了骆驼,就要回到他的老家。我跟他是好朋友了,有点舍不得”“我一下
子想到了他。我不由十分佩服他。我决定去找他”分析可知,“我”重视友情并尊重他人,
“我”曾为离别而伤感,又为“骆驼”拥有骆驼而“十分佩服”。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
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
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
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
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本题,结合“我与他,是在南海一家工厂里相遇的”“他却说,我想攒钱买一只骆驼”“回
老家去,赚不到钱,我还要生活。就在这里打工,可骆驼就没有青草吃”“来看骆驼的人们
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稀罕。他们是来消费的。想想呀,骆驼只在电影电视里出现,现在突
然现身在南海的土地上,那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可以摸,可以骑,稀罕兴奋自然要来消费
了”“‘水土不服’四个字击碎了骆驼在南海养骆驼的理想”分析可知:“南海驼铃”是打
工者“骆驼”渴望的生活图景,在南海生活,而能有乡音相随。
- 14 -
结合“理想还是要有的,但不一定是养骆驼,比如像我一样写小说。我写小说,就是因为怀
旧因为喜欢因为理想,现实过于强大,我只有在小说里重新构建”“骆驼神色有点伤感。好
像骆驼快没了,对他是种严重打击”“曾生活在有骆驼的地方,自然会与骆驼产生感情,自
然会伤感”“骆驼说,要命地喜欢。因怀旧而喜欢,这是一个理由”等分析可知:“南海驼
铃”象征所有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精神需求,如怀旧、喜欢等,还寄寓了普遍的情感与思虑。
结合“骆驼与他的骆驼在南海消失了。并不是骆驼带着骆驼去别的地方赚钱,而是骆驼生病
了,那护身毛发掉光了,一天一天瘦下去。‘水土不服’四个字击碎了骆驼在南海养骆驼的
理想”分析可知:“南海”终无“驼铃”,有些理想与现实可能会难以相容,写出了作者的
思考。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
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
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
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
王子今
读《项羽本纪》,都会注意到对垓下决战的精彩写述,楚霸王英雄生涯最后一幕的重要情
节,让人印象至深。“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在太史公笔下,和项羽“力拔山兮”悲歌知名度大致相当的,还有刘邦的《大
风歌》。“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
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
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一样人未必识道理,然事事敢做,是他气大。项羽‘力拔山兮
气盖世’,便是这样气。须是有盖世之气方得。”高祖“泣数行下”与“项王泣数行下”的
表情记录,完全相同,一字不差。项羽歌“力拔山兮”,刘邦歌“大风起兮”,虽一胜一负,
一败一成,一枯一荣,但两位各自均“气大敢做”的英雄,在彼此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却有
相近的表现。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悲剧结局,自为壮歌,“泣数行下”。一个成功的英雄,
- 15 -
面对“神光一万八千里”“西南扫地迎天子”的胜利庆典,同样在“自为歌诗”,“令儿皆
和习之”之后,“泣数行下”。
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对于项羽与刘邦
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
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有关项羽言行的记述,吴见思说:“项
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而郭
嵩焘特别指出,“垓下”史事的记述,“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宇”,
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
严肃史家的清醒。就刘邦“酒酣”唱“大风”故事的描写,李晚芳有评价“沛中留饮,处处
画出豁达大度”。“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细心体味。
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名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
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
顾颉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
史学见解之深辟又可知”。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
史公“史学见解之深辟”。
(摘编自 2017 年 10 月 20 日《文汇报》)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对“力拔山兮”“大风起兮”情节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B. 在作者看来刘邦和项羽虽然结局不同,但都是气大敢为的英雄。
C. 对垓下史事的记述体现出司马迁作为严肃史家的坚守与清醒。
D. 刘邦在成功后的“泣数行下”是因为功成名就后的寂寞与孤独。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引用郭嵩焘对垓下史事记述的评价,旨在强调司马迁在创作中坚守了史实精神。
B. 酒酣唱“大风”的描写反映了刘邦豁达的个性,对李晚芳的这一观点,作者持认同态度。
C. “生龙活虎,绘声绘色”,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
D. 从全篇看,作者对项羽、刘邦表情及背后内容的分析,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17. 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 A
17. (1)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2)从史学角度,真实呈现刘、项成败后的历
史事实;(3)从文学创作层面,有意在刘项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一种特殊的等衡(或:礼
- 16 -
赞项羽是失败的英雄, 描述刘邦作为胜利者的悲凉)。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是因为功成名就后的寂寞与孤独”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泣数行下’……而有的学
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名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
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
B 项,“对李晚芳的这一观点,作者持认同态度”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李晚芳有评价‘沛中
留饮,处处画出豁达大度’。‘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
细心体味”,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完全认可李晚芳的观点。
C 项,“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顾颉
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史学见
解之深辟又可知’”,所以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的是《史记》在文学上的成就。
D 项,“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说法有误。文中并未使用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要
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勾画关键语句;最后分析整理,用自己的话
概括答案。
首先,明确要求。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然
后,回归原文,勾画、分析关键语句。第三段开头说“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
- 17 -
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这就提示了设题的区域,主要应在第三段的这句话之后。
如第三段中“对于项羽与刘邦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
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由此可
知这深意是指“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如第三段中“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
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严肃史家的清醒”和第
四段“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史公‘史学见解之深
辟’”,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司马迁真实呈现刘项成败的历史事实”;如第三段“而
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
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由此可知,这“深
意”是指“从文学创作的层面,司马迁礼赞项羽是失败的英雄,描述刘邦作为胜利者的悲
凉”。最后,围绕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
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
性,还需仔细甄别。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高铁为何没有 WiFi 这个问题在这几年被热议过多次,但如今,高铁 WiFi 或许迎来
了破局的好机会。
此前有高铁内部人士称,4G 信号转 WiFi 后速率不稳定,而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做法是发射
卫星 WiFi,并表示复兴号应该是通过 4G 与卫星 WiFi 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尽管如此,复兴
号 WiFi 依然不完美。此前,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 WiFi 上网,一般会采用 LTE 或者 4G
技术,为列车提供 WiFi 信号,而且运营得还不错。但高铁的难题在于它的速度过快,达到每
小时 300 公里,这样给基站切换、通信延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铁内车载设备在接收信号
时会频繁地切换不同的网络,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信号频段不一样,信号穿透
力与基站覆盖率、核心网资源不一样,不同的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质量不一样,在高速下网络
频繁切换极易导致信号衰减,而且丢失率高、延迟大。
而 5G 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介绍,国铁吉讯与华为、中兴等 5G 设备商开展
密切合作,联合开发车载 5G 设备,并计划于 2019 年底完成测试工作。在高铁 WiFi 系统与 5G
- 18 -
技术的融合方案中,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解决高铁对 5G 信号的屏
蔽问题。中国移动数年来沿着铁道线建设了一个相对庞大的 5G 基站和塔台群,已经可以随时
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 2.6、3.5 和 4.9GHz 频段,已满足 5G 网络接入
需求。
5G 高铁站项目用的是 CPE(5G 用户接入网关),当前的 CPE 客户终端技术已经可将 5G 信
号转为 WiFi 信号,而 5G 技术与 WiFi 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5G 背后的技术
包括波束成形与毫米波技术,这是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可靠的 WiFi 等服务的关键能力。波束成
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这将改善高速情
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使用 5G 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 4G 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
波技术破除了 WiFi 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5G 网络因为使用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特征,或许能够
让 4G 存在的掉线与延迟问题得以解决,4G 技术下的高铁 WiFi 迟迟不能破局,是源于高铁部
署的 4G 网络覆盖在高速行驶下的信号接收体验与能力难以让人满意,高速出行卡顿、长时间
缓冲等情况在所难免,信号状况颇为鸡肋。但 5G 的难题同样存在,此如说与 4G 通信设备相
比,5G 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约是 4G 设备的 8 到 10 倍以上。这需要对铁路既有箱变和电力电
缆进行改造,成本与实现难度颇大,它是制约运营商实现高铁 5G 覆盖的关键难题之一。当然,
这需要看如何实现 5G 与 WiFi 的融合互补了。
由于 5G 频段较高、单基站覆盖范围较小,对大型楼宇、高铁、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5G
基站很难进行无缝覆盖,但 WiFi 将会是 5G 的最好补充,两者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 5G 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铁 WiFi 系统与 5G 技术的融合方案,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关键技术,车载 5G
设备将完成测试。
B. 5G 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
现的某些问题。
C. 5G 的发展同样存在难题,通信设备耗电量大,设施改造的成本与实现难度大。这些问题都
有待解决。
D. 5G 网络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但 5G 基站对相对封闭场景进行无缝覆盖还
是不太容易。
- 19 -
19.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众对高铁 WiFi 的呼声较为迫切,但高铁 WiFi 问题一直困扰业界,随着 5G 时代到来,
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B. 复兴号的通信运用了与国外相近的技术,即通过 4G 与卫星 WiFi 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但
复兴号 WiFi 依然不完美。
C. 不少普快列车一般会采用 LTE 或 4G 技术为列车提供 WiFi 信号,满足人们免费上网的需求,
而且运营效果不错。
D. 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 5G 基站和塔台群,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满足高铁车顶天
线接入 5G 网络的需求。
20. 从文中看,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将带来哪些进步?
【答案】18. B 19. D
20. (1)更有利于 WiFi 与 5G 这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2)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
力(或:解决 高铁对 5G 信号的屏蔽。或: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有效改善
频谱利用效率)。(3)大幅提 升网络速度,大幅减少传输所需功率,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
过程中相互妨碍带来的问题。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张冠李戴,“5G 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表述错误,据
原文说“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所以是“波束成形”可以使
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D 项,“5G 基站和塔台群……满足高铁车顶天线接入 5G 网络的需求”错误,原文“目前高铁
- 20 -
车顶天线支持 2.6、3.5 和 4.9GHz 频段,已满足 5G 网络接入需求”,可见是“天线”满足 5G
网络接入需求。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
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
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 “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将带来哪些进步”,根据文中的提示“而 5G 技术
与 WiFi 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区域应该在这
一段,是局部信息筛选。
据文中“而 5G 技术与 WiFi 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可知,二者的融合更有
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从“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
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这个信息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
合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原文“使用 5G 的毫米波技术,
让网络速度比 4G 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了 WiFi 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
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这个信
息中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合能大幅提升网络速度,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传输所需的功率,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概括出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能带来的这些
进步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
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
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
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类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
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
更闪亮、更耀眼。
- 21 -
【答案】范文示例:
因你而美丽
姐妹俩都生得一副好嗓子。姐姐生性开朗,不怯于在人前展现自己;而妹妹,每次都静
静旁观,内向的性格使她向来寡言。当爸妈问及她想学什么时,她只淡淡说道:“我为姐姐
伴舞。”
舞蹈房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拉开窗帘,细小的尘雾成束地弥散在空气中,一点一点漫
进她练舞疲惫的心房。汗水沾湿了额前纷乱的碎发,她抚着胸口静倚在窗边。刺眼的阳光弥
散了她瞳孔的焦距,她就这样呆立在那儿,静默不语。
“这耀眼的阳光多像姐姐啊,热情张扬,被所有人喜欢。哪怕我再努力,他们注意到的
也只会是姐姐,不是吗?”她沮丧地低下头,睫毛静静垂下,使得失望的眼神不会暴露在阳光
之下,她轻叹一口气。
侧头望向舞蹈房两旁的镜墙,那里面映着她疲惫失望的脸庞,但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却
又是那么的摄人心魄,如映衬在阳光下的一朵清幽白莲,淡雅高洁,却又光彩夺目。一瞬间,
她仿佛明白了什么。当初自己选了伴舞这条路,似只是为陪伴姐姐的。但谁说她的光芒会遮
掩我的光芒呢?只是一直以来的不自信才使得伴舞只是伴舞罢了。姐姐因她而耀眼,而她也
定可以因姐姐而夺目!
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她在阳光下不停的旋转,飞扬的发丝在空中划出别致的弧线,汗
水顺着脖颈流下,沁湿了衣领。双足一顿,她向阳光敞开了臂膀,向阳光敞开了她多年未敞
开的心扉,这一次与阳光的拥抱,当她时隔多年后再次想起,仍觉得好美好美。
聚光灯下,舞台上,她静立姐姐身后不远处,听着台下如雷的掌声响起,她相信,总有
一份掌声会为她响起。轻抬下颚,随着音乐的奏起她自信地迈出了一个舞步,随着姐姐的歌
声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中。她知道,此刻的姐姐,定是美丽非凡的,但她也坚信,
因着姐姐的歌声,她的舞蹈也定会精彩绝伦!
迎着聚光灯,她想起了那个与阳光拥抱的午后,想起了那个曾经因姐姐的光芒而怯懦的
自己,想起了现在在舞台上尽情展现的自己,她心潮澎湃。她似用生命在舞蹈,似要舞出这
么多年来不曾舞出的真正的自己,似要将自己这么多年来未尝绽放的光芒顷刻迸发。最后一
个动作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而起,她面向耀眼的聚光灯,敞开怀抱。
余音袅袅,她那最后一刻绽放出的美,惊艳了全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 22 -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本作文题目要结合关键句子“但我懂得对待别人的光芒”“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
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分析,这是一段
哲理性的材料。考生可以从“石头”的角度立意,要学会欣赏别人;可以从“钻石”的角度
立意,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彰显自身价值,正确对待别人;也可以从“石头”与“钻
石”的角度立意,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注意这次作文的文体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记叙类文章。
参考立意:
1.要学会欣赏别人
2.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彰显自身价值
3.正确对待别人
4.要正确认识自我
可用素材:
1.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恰如钻石懂得利用星光让自己的生命绽出光彩,
聪明的人懂得利用外物让自己成为芸芸众生中出色的一个。
2.粗糙无彩的石头,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才有可能成为一块通透、温润的玉石。而这些打
磨,有些是时间完成的,而有些,则需我们自己去借助外来的力量、外来的事物,将自己的
生命境界提高。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诚然,如果不是懂得借助伽利略等
人已然探索出来的规律,他也只能苦苦思索着苹果为何落下而不得其解。我们行走在天地间,
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十分优秀出色而脱颖而出,这个时候,便需借助他人的力量,让自
己原本黯淡的生命折射出如钻石一般耀眼的光华。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很多事情,单凭个人的能力真
的难以做到,而如果借助于其他,便会将那成功的几率提高。大鹏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在那青云之上翱翔,逍遥至极;因为懂得借助同伴的力
量,那滑冰场上身轻如燕的女子便能在空中进行着高难度的动作,留给世人美的震撼;因为
懂得借助出色的文臣武将的力量,那不怎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却也能将国家治理得太平无虞,
百姓安居乐业。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便是毫无特色可言的青虫也
能蜕变成蝴蝶,成就一场炫目的奇迹。
4.学会借助,善于借助,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更是我们在这一个风雨兼程的人生过程中所
应该要懂得并切实运用的学问。“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人,才终会成为那在一
- 23 -
丝星光的照耀下绽放绝美华彩的钻石。
5.牡丹的灿烂,来自阳光的照耀;腊梅的芳香,来自空气的传承;钻石的晶莹,来自光亮的
折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
6.2009 年在香港大学颁发名誉院士的名单中,有一个被学生尊称为“三嫂”的 82 岁婆婆袁苏
妹,她是学校食堂服务员,在香港大学食堂服务 44 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因为她对住宿生
的照顾无微不至,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港大用“名誉院士”
的头衔,表达对她这位“杰出人士”的尊重。学校颁奖词说,“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
学住宿生的生命。”
行文思路:
这篇文章通过妹妹在给姐姐伴舞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价值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可以借助
外力彰显自身价值乃至互相成全展现更美、达到共赢的理念,读后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
试题Ⅱ(附加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40 分,考试用时 30 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仆观尧、舜、周、孔、子思、孟氏之书,皆不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广,
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传之意背矣。今为诗,
不 推 类 极 变 开 其 未 发 泯 其 拟 议 之 迹 以 成 神 圣 之 功 徒 叙 其 已 陈,修
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
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
(选自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23. 上文中的“阮”是指“能为青白眼”的西晋名士_______(姓名);他与嵇康等人,合称
“_______”。
24. 作者认为当下的诗文创作存在哪些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案】22. 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其已陈
23. (1). 阮籍 (2). 竹林七贤
24. ①缺乏创新(缺乏个人独到见解);②因循守旧。
- 24 -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联系前文“今为诗”,“不推类极变”,是说“不从同类作品中进行推理从而极尽变化之能
事”,与后面句子“开其未发” 结构一致,都是指当时诗文创作存在的弊端。“泯其拟议之
迹”是说“消除前人恪守古籍的规矩”,是应该采取的做法,“以成神圣之功”是目标。“徒
叙其已陈”是说“仅仅陈述古人的陈旧理论”矛头重新指向当时诗文创作存在的弊端,与前
文对应“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照应。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不从同类作品中进行推理从而极尽变化之能事,开创前人未阐发的内容,
消除前人恪守古籍的规矩,从而成就诗文创作的至高境界,而仅仅陈述古人的陈旧理论”。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
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
国别等重要信息。
“青白眼”这个词,最早可见于《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 他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合称
“竹林七贤”。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
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从“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可知,作
者认为当下的诗文创作存在缺乏创新的弊端;从“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
独趋颠仆”可知,作者认为当下的诗文创作存在因循守旧的弊端。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
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
- 25 -
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参考译文:
我阅读尧、舜、周公、孔伋、孟子的作品,发现他们都不互相沿袭,反而互相启发、阐
明,因此儒德渐渐创新,儒道逐渐宽广,这实际上是圣人与圣人之间传授的根本啊。后世庸
俗的儒生,专注于对古代典籍字义的解释,抓住文本的表面含义,终其一生都不能通晓内涵,
这是违背文章流传的本意的。如今作诗,不从同类作品中进行推理从而极尽变化之能事,开
创前人未阐发的内容,消除前人恪守古籍的规矩,从而成就诗文创作的至高境界,而仅仅陈
述古人的陈旧理论,稍作修饰即成文章。与前人的文章稍有不同,内心就动荡不安。就像是
小孩童扶着东西可以行走,独立行走就会摔倒一样。如果这样,即使达到了曹植、刘桢、阮
籍、陆机、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学大家的水平,也没有办法创造出大的成就,况且如何有益
于儒道的进步呢?
二、名著阅读题(30 分)
2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判词暗
示了惜春看破世态人情而遁入空门的命运归宿。
B. 为迎接省亲的元妃,贾政主持兴建了大观园。元妃回宫后,想到大观园闲置在那儿不妥,
于是命太监下谕,让宝玉及众姊妹搬入大观园。
C. 红楼儿女响应探春提议,在秋爽斋结社,李纨自荐担任掌坛并为自己取号“稻香老农”,
为宝钗、黛玉分别取号“蘅芜君”、“潇湘妃子”。
D. 彩云架不住赵姨娘的央求,从王夫人柜子里偷拿了玫瑰露、茯苓霜等给贾环。平儿考虑到
事泄会让三姑娘难堪,主张由宝玉出面担责。
E. 为祭奠晴雯,宝玉作《芙蓉女儿诔》,黛玉夸赞它“可与曹娥碑并传”,建议宝玉改“红
绡帐里,公子多情”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答案】B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名篇常识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积累,比如作者名(字、
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
题考查的是对《红楼梦》的阅读和记忆能力。
B 项,“贾政主持兴建了大观园”错误,主持兴建大观园的是贾琏。
- 26 -
C 项,“李纨……为宝钗、黛玉分别取号”错误,黛玉的号是探春所取。
故选 BC
【点睛】对于名著题的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
物特点等识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
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
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
想与语言风格等。
26.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在为秦可卿送殡途中,宝玉奉父命谒见北静王,北静王以钦赐的念珠一串相赠;后来,宝
玉把这串念珠转送黛玉,却遭到黛玉的严词拒绝。
B. 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中女孩们忙着祭饯花神,黛玉却独自跑到沁芳闸桥畔掩埋残花落瓣,
并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而大恸。
C. 史湘云虽身世悲苦,但善良热心。为邢岫烟典当棉衣一事,她抬脚就要去骂那些势利的丫
头婆子们;给香菱讲诗更是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D. 为给病中的宝玉冲冲喜,贾母做主迎娶宝钗。袭人得知,心里欢喜,但又担心宝玉心系黛
玉,便告知王夫人,希望上头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E. 薛姨妈和宝钗商量薛蝌婚事,认为薛蟠要等到皇恩大赦时,减了等,才好赎罪,自己孤苦
伶仃,不如让薛蝌先完婚。对此,宝钗认为不妥。
【答案】B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
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B 项,黛玉大恸并非因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
E 项,宝钗对母亲让薛蝌先完婚的意见持赞成态度。
故选 BE。
简答题。(20 分)
27.请结合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视时的表现,概括其性格特征。
【答案】宝钗手托丸药前来探视并当众交待调剂之法,在有意无意地说出“心疼”的话后,
以“仕途经济”规劝宝玉,可见出其沉稳、持重而又胸有城府的个性。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
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
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本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
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
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
即可。第一个来探望的是薛宝钗,宝钗来探望宝玉时,并不急于看宝玉的伤势,而是先将一
丸药交给袭人,吩咐袭人晚上怎样为宝玉敷治,“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
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关切的心思。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
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
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
了脸,低下头来。“听人一句话”的“人”,显然指她自己,她来探望,有使宝玉改弦易辙、
回到封建统治者的“正途”的意思。再次,她对宝玉是有“情”的,见宝玉被打成这样也确
实“心疼”,却又先说老太太、太太心疼,然后用“我们”代称,最后自悔失言,不说出“心
疼”二字来。这些,都表现了这位“大家闺秀”的风范,温柔、贤良、端庄,她给人的印象
是那样镇静、安详又胸有城府。
【点睛】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
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
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
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
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2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打发人来找你,叫你请大夫来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
- 28 -
取笑儿。偏是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爱害病!”
②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过画“蔷”深意。
[节选自《红楼梦》第 36 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选段中的“我”“你”分别是谁?“弄这个来取笑儿”具体指什么事?宝玉领会到的“画
‘蔷’深意”又是什么?
【答案】我:龄官;你:贾蔷。“弄这个来取笑儿”具体指:贾蔷买来一只会衔旗串戏的雀
儿(“玉顶儿”),讨病中的龄官开心。宝玉领会到的“画‘蔷’深意”:龄官对贾蔷一往情
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
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贾蔷兴致勃勃的从外面买了一个“玉顶金豆”的雀儿,来哄自己的
“女朋友”龄官开心。谁知却只是招来了“女朋友”的满腹心酸:“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
来,关在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
弄了它来打趣我们,还问我好不好……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打发人来找你,叫你请
大夫来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儿。偏是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爱害病!”宝玉看到家
里戏班子中的龄官在地上画字,画来画去是个“蔷“字,这才知龄官和带戏班的贾蔷相爱。
【点睛】解答识记文学名著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平时注意分类整理
记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
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29.《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带来的笔墨纸砚、笺纸香袋等分送众姐妹,众
人喜而道谢,黛玉却有与众不同的反应。
黛玉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答案】反应:伤心流泪。原因:①所送之物全来自她的家乡,这让她触物伤情;②东西是
薛蟠带给宝钗的,这让她想起自己父母双亡、无兄无弟,寄人篱下、无人疼爱的悲惨境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重要情节,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
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调动阅读记忆,确定所考查情节的相关内容;最后分析归纳,分条进
行概括。解答此题一定要对情节非常熟悉,概括一定要准确。本题涉及古典名著《红楼梦》
- 29 -
情节的考查。《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阅读时要注意根据人物进行梳理归纳,多记忆,
多思考,这样答题时就相对容易些。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中写众人接到宝钗送的东西,“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
“惟有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
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紫鹃深知黛玉心肠,在一旁
劝说“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遭踏了自己身子,叫老太太看着添了愁
烦了么”,接着宝玉到来。可见黛玉收了东西之后,便是自己伤心流泪。这些东西本是宝钗
哥哥薛蟠给的,结合以上关键语句,联系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寄人篱下的处境便很容易找
出原因。结合以上内容分点作答即可。
30.《红楼梦》中探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
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
涂地呢。”
探春在哪一个事件中说这段话的?请简述作品描写这一事件的意义。
【答案】抄检大观园。意义:①展现了大观园中众多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②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深入发展,③揭示了贾府内部的腐朽和错综复杂的矛盾,④预示着贾府走向衰败的
结局(或: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灭亡趋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抄检大观园》
是《红楼梦》的一个选段,原题为“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人杜绝宁国府”。抄检大观园
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在抄检大观园时,抄检大军每到一处,
大家都俯首帖耳。唯独探春反应激烈,“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
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
地呢。” 探春说了这番话,探春认为抄检大观园是“从家里慢慢杀起”的败家行为,表现了
她的忧患意识;她身体力行的进行抵制。探春带领丫头秉烛迎接抄检,她极力维护自己的丫
头,不允许翻检她们的箱子,要检查只可以检查自己的,表现了自尊自爱、刚强不屈的性格
特征,展现了大观园中众多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随后还打了倚老卖老对她不尊重的王
善保家的一巴掌,使抄检在秋爽斋无法进行下去,只能去其他姑娘的屋里继续进行,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揭示了贾府内部的腐朽和错综复杂的矛盾,预示着贾府走向衰败的结
局,大观园毕竟只是理想的存在,它依托于现实世界的外在形式,自然不能避免世俗的袭扰,
- 30 -
大观园的最终命运,是归于毁灭。
【点睛】探春:《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
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个有远见、有抱负、
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
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
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