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另一面
李泽厚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
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
感,却比前人的“遁世”要是深刻史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
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
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反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使
成了 一 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反倦和感伤 。
苏词是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长恨此身
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李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献闻
之惊且二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诵,则子瞻鼻鼻干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
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正是对整体人
生的空幻、淡漠惑,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
作玄思;于是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
峭,灵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元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进社会、反弃世间
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
乎在古今 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
有具味,欲辨已忘言”。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任侠居山,那弃冠服仕进的方
山子类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表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
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嘉最不满意苏轼了,
他感受到苏轼这 一 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平,他没法做封建
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吴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浸主
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
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吴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却是和一般士大夫不同的方面。
B.被政治和社会重重包裹着的人生,常有许多苦恼和矛盾,苏轼就是这样的鲜明化身。
C.苏轼诗文中表达出来的那种“退隐”心绪,是对社会的退避,而不是对政治的退避。
D.苏轼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归田”等心绪,比前人的“遁世”要更沉重。
2.有关苏轼和当时一般士大夫的比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时一般士大夫不一样的是,苏轼有着对整个人生的怀疑、厌倦和感伤。
B.与当时一般士大夫不一样的是,苏轼的追求更倾向于退避社会、厌弃世间。
C.苏轼与当时一般士大夫一样,能做到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
D.苏轼与当时一般士大夫一样,对自己的人生基本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情绪。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作品中人生空漠之感,体现出了诗人想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在进取与退隐间的矛盾心
理。
B.苏轼对人生有着深切的理解,感觉人世大罗网逃不掉后,他便既尊重儒家又出入于佛老之
中。
C.苏轼的人生态度独特,他没有其他诗人的忧愤、豪诚和明朗,也不似别人般孤峭、盛气凌
人。
D.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了元画、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嘉的思
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突破大飞机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瞧丸成形技术
大家可曾知道:ARJ21 飞机研制成功丝毫离不开尺寸大小不足 4 毫米甚至更小的小小九
粒,ARJ21 飞机超,,各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支离不开这些小小的丸粒。
毫不夸张地讲,小小九粒成就了 ARJ21 飞机,小小九粒成就了中国民机产业。
丸粒虽小,效果神奇。可用于清理铸件吹砂、锻件除氧化皮、钢铁制品除锈以及表面修
饰,也可用于清理飞机油漆涂层等。
喷丸成形由喷九强化发展而来。上世纪 50 年代初喷九成形技术被首次应用于
Constellation 飞机机翼壁板喷九成形。
国内喷九成形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
程研究所(简称“制造所”),是国内唯一从事壁板喷九成形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
万事开头难,技术资料的极其匮乏,使当时开展喷九成形技术研究因难重重。至 20 世
纪 80 年代末期,制造所基本掌握了针对直纹翼型机翼整体壁板以喷丸成形为主的、以机械
校形和梆头敲击为辅的喷九成形工艺,建立了飞机壁板喷九成形技术标准,编写完成相关工
程手册,基本构建完成喷九成形技术体系及其设备配套。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喷九成形技术研究迎来第二个高潮。制造所精心选型并引进国
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掌握了机翼 6 米级整体壁板喷(抛)九成形技术,使国内喷九
成形技术跨入数控时代。同期,制造所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拉喷(抛)九机。相关工艺
和设备研究成果分别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同时,制造所重点开发预应力喷(抛)九成形技
术。在国内首次探索研究超,各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九成形技术,最终形成具有珍贵价
值的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九成形技术思想。此外,AElOO 飞机开创了国内超临界机
翼及其整体壁板喷(抛)九成形技术研究新纪元。
与过去直纹或以直纹为主的机翼整体壁板沿等百分线运窄条喷九成形截然不同,超临界
机翼整体壁板没有等百分线而且外型不但弦向弯曲且展向弯折并扭转,其喷丸成形困难之大
无异于老虎吃夭。最终,制造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攻克了 ARJ 引起,各界机翼整体
壁板喷九成形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九成形技术的国
家。
至此,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九成形,国产飞机 6-9 万飞行小时寿命不再是奢望。
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国内民机研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内民机产业发展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制造所针对筋高创造国际纪录的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九成形这一世界性难
题,攻克了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九成形技术难题,为国产大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可靠的
技术基础。
未来,一个前途无限的中国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航空工业,一个强盛的航空工业将为喷
九成形技术提供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小小九粒将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神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丸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ARJ21 飞机超临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有赖于特定的小丸粒。
B.由于丸粒的尺寸大小不足 4 毫米甚至更小,因此国内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
C.小小丸粒,在清理飞机油漆涂层、铸件吹砂、锻件除氧化皮时有神奇效果。
D.丸粒虽小,但对我国的民机产业甚至航空工业的发展、强盛具有重大作用。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掌握超临界机翼壁板喷九成形技术在 ARJ21 飞机研制过程中取得了突破。
B.喷丸成形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机械阶段到数控阶段到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
C.攻克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为国产大飞机研制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D.上世纪 50 年代初喷丸成形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中国则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迎来高潮。
6.请简要概括制造所攻克 ARJ21 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重要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若,或吃剩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垫
居异境。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一一西北
风一一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
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在便又在吱吱叫,泥地旦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
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旦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
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渐入中年,对于江南的冬景,
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间粤,在那里过冬天,极和暖,有时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
出纱衫来穿。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
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股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
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
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具。草色顶多成了
精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一个人上冬却去走走,青天碧落之下,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一种莫名其
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
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到。
⑥寒郊散步,是江南冬日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冰天雪地里生长的
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从德国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
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旦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
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址的杂木
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凡,不成
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鸟篷小船,茅屋里
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墓了,还可以加一味红赏,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
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
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
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
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咋夜一杖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
景,岂不立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支美丽得多?
⑨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
下一点春雪的.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早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
到损伤。早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态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
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
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 一 样;晴空的高失,日尤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
不住。还是搁下纸笔,拿起手杖,去湖上散散步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茧,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北国的冬天来衬托江南冬天的睛暖温和,表现其有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
曝背谈天的乐趣。
B.作者将江南植被充满生机的色彩点染到文字里,又引用名人的诗句,使文章更有底蕴并且
充满了诗情画意。
C.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使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或多或
少地减退了几分。
D.全文语调舒缓,叙述节奏徐缓,恰似江南冬天的那份悠闲:语言清新、淳朴二和江南冬景
的清朗相得益彰。
8.文中画线句描写江南雨景极具特色, 请简要赏析。
9.请探究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呆。其隙也,则花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土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
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研
棒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
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
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
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故以此称。
B.箕踞,古人常席地而坐 , 坐时两脚叉开,呈簸宾状,所以称“宾踞”。
C.引觞满酌中的“觞”和《醉翁亭记》中的“觥筹交错”中的“觥”“筹”都是古代的盛酒
器。
D.文中的“造物者”与《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意思一样,都是指大自
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的“意”是由贬滴引发出的情栗之感,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
“意”异曲同工。
B.文中“过、缘、研、焚”四个动词领起的短句,节奏紧密,体现了作者发现西山之美后急
于游赏的心情。
C.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宏远大的志向,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
情的完美结合。
D.为了表现西山的高俊挺拔之貌,作者运用了比照映衬手法。如以“数州之土壤”来衬托西
山的高峻挺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为颔联的景物描写作了铺垫渲染。
B.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苍茫明净、深沉悲凉的暮秋图景。
C.颈联巧用伯牙、阮籍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无聊的苦闷。
D.全诗因景寄慨,层层关联,意味隽永,体现了诗人用字新奇、笔力雄健。
15.有人说“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收获大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
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赤壁赋》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
时的潇洒惬意。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
了他们不愿从师的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早已发现,(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他们将在这样一辆 的车里,
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着: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 把一车人
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已,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
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 。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
拥挤的汽车。丰子皑先生有篇散文, 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 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
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 他把旅途的 、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
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若豪华的游艇
上、舒适的飞机和火车上从事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
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那么我们不
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节选自曹文轩《前方》有删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拥挤不堪 颠簸 惶惑 焦躁不宁
B.摩肩接踵 摇晃 惶恐 坐立不安
C.拥挤不堪 摇晃 惶惑 坐立不安
D.摩肩接踵 颠簸 惶恐 焦躁不宁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B.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C.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D.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也许有许多人是坐着豪华的游艇、舒适的飞机或火车
上从事他们的旅行的。
B.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
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
C.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着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和火
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
D.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也许有许多人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
车上从事他们的旅行的。
20.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数儿童对学校给予自己的阅读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比喻〉
B.美国包着纸的椅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拟人)
C.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夸张)
D.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借代)
21.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22.选出下列序号处对应的人物。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①____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②____
是管家风范,指挥若定;③____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④____说了一句“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于今日”;⑤____抽抽噎噎地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A.薛宝钗 B.林黛玉 C.王熙凤 D.李纨 E.袭人
四、作文(60 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
选。
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接力”的现象,有生命的接力、爱心的接力、责任的接力、
梦想的接力、文化的接力 ……
【参考答案】
1.【答案】C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C 项“而
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
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对社会的退避”。故选 C。
2.【答案】D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D 项“对
自己的人生基本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情绪”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
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
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反
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故选 D。
3.【答案】D
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
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 D 项“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元画、
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嘉的思想”表述错误。文本正确的表述是“但有同样敏
锐眼光的朱嘉最不满意苏轼了,他感受到苏轼这 一 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平,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吴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
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浸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
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
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4.【答案】B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B 项,强
加因果,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ARJ21 飞机研制成功丝毫离不开尺寸大小不足 4 毫米甚
至更小的小小九粒,ARJ21 飞机超,,各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支离不开这些
小小的丸粒”,故选 B。
5.【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
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 D 项“上世纪 50 年代初喷丸成形技术被大
规模应用”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上世纪 50 年代初喷九成形技术被首次应用于
Constellation 飞机机翼壁板喷九成形”,故选 D。
6.【答案】①使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②大大延长国产飞机的飞行寿命;③奠定国内民机研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④为
我国航空工业的强盛提供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
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请简要概
括制造所攻克 ARJ21 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重要意义。根据文本“最终,制造
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攻克了 ARJ 引起,各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九成形技术,使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九成形技术的国家”可以概括出意义①使我国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根据文本“至此,我
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九成形,国产飞机 6-9 万飞行小时寿命不再是奢望。这些研究成果
奠定了国内民机研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内民机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可以概括出意义②大大延长国产飞机的飞行寿命;③奠定国内民机研制、生产
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文本“一个强盛的航空工业将为喷九成形技术提供广阔而美好
的发展空间,小小九粒将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神奇”概括出意义④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强盛提
供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7.【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 C 项“使作
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或多或少地减退了几分”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可知,通篇都表
现的是对江南冬景的赞美之情,并没有“减退几分”。故选 C。
8.【答案】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景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并通过想象描写了一幅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赞美之情。句式灵动,语言清新,语调舒缓。
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景物描写的鉴赏角度,可以从
时空(远近、俯仰)、感官(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视觉)、动静、虚实、色彩、修辞等
角度分析鉴赏内容,并分析情感。本题中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景物,“长桥、白雨、
小船、茅屋、灯光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并通过想象描写了一幅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
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赞美之情。句式灵动,语言清新,语调舒缓。
9.【答案】①“散散步”,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对窗外冬景的描写,渲染了温馨、
轻松的氛围;③寓情于景,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眷恋之情,含蓄蕴藉;④心理描写,流
露出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结尾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从内容、结
构、主旨、情感的角度分析作用。本题中从内容、结构的角度分析:①“散散步”,呼应前
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对窗外冬景的描写,渲染了温馨、轻松的氛围;从情感主旨的角度
分析;③寓情于景,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眷恋之情,含蓄蕴藉;④心理描写,流露出作
者悠闲、洒脱的心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和主旨、艺术特色等理解的考查,
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
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
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10.【答案】B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根据句意“一到,
就拨开茅草坐下”可知“到则披草而坐”不能断开,排除 AC,又根据文意“心想到哪,
梦就做到哪”可知“意有所极”和“梦亦同趣”中间断开,排除 D,故选 B。
11.【答案】C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 C 项,“‘筹’都是古代的盛
酒器”表述错误。“筹”是计算饮酒量的竹片。故选 C。
12.【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 A 项“与欧
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异曲同工”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文章第一段的
“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情感,是将忧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
‘意’不同。故选 A。
13.【答案】(1)(我)认为凡是这个州有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但不曾知道西山
的奇异和独特。(2) 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
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1)以为,认为;是,这;皆,都;心凝,精神专一;冥合,融合;万化,万物;
向,从前;于是,从这时。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
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
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
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
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
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
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
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
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
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
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
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这年,是元和四年。
14.【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B 项“颔联描绘了一幅深
沉悲凉的暮秋图景”表述错误。颔联描述了一幅深秋时节,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空旷
高远广阔,朗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营造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苍茫明净之境,表现了
诗人明快轻松的心情。而非“深沉、悲凉”。故选 B。
15.【答案】①首联写了却官事,表明诗人厌烦官场,暗示了归意;②颔联中“落木”“明
月”两个意象触发了诗人的归心;③颈联“已”“聊”表明诗人世无知音、无意仕途,强化
了归思;④尾联“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欲过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眼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结合全诗内容、联系表现手法、分析诗
歌的主旨、意境、诗人的情感来作答。本题中①首联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
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暗示了归意;②颔联中渐入佳境,
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
照;“落木”“明月”两个意象触发了诗人的归心;③颈联通过描写:在良辰美景中,诗人
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已”“聊”表明诗人世无知音、无意仕途,强化了归思;④尾联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
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欲过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归隐生
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6.【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臾,苇,凌,顷,卑,谀。
17.【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
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本题中第
一空“拥挤不堪”指的是拥挤的不能忍受。摩肩接踵:形容非常拥挤。第一空应该侧重车内
拥挤的让人不能忍受,故选拥挤不堪;第二空“颠簸”:上下震荡。“摇摆”,摇晃。根据
文意侧重车的震荡,故选 “颠簸”; 惶惑:惶恐疑惑;“惶恐”,惊恐,害怕; 惭愧、
难为情,也表示谦恭的用语,第三空侧重体现男子的惶恐疑惑,故选“惶惑”; “焦躁不
宁”,焦急,不安定;“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根据语境应该强调的是焦急,不安定,故选“焦躁不宁”,故选 A。
18.【答案】C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
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本题中,联系文本“他们将在这
样一辆 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可确定“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和“旅
途”相对应。故选 C。
19.【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
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
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前后主语一致时,“也许”应该放在“许多人”的后面,排除
AD,而“舒适的飞机、火车上”之间应该用关联词“或”,表选择关系,排除 C,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
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
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
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
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
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
容重复。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
以前的知识储备来判断,得出答案。本题中 D 项表述错误。“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应
该是反复的修辞。故选 D。
21.【答案】示例:①时间好比一位公正的法官,它能指导我们分清是非曲直;②时间好比
一枝画笔,它能在人们脸上画出世事沧桑;③时间好比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
智慧之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仿照下面
的句子,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容
特点,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答案可确定为:①时间好比一位公正的法官,它
能指导我们分清是非曲直;②时间好比一枝画笔,它能在人们脸上画出世事沧桑;③时间好
比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22.【答案】①D ②C ③E ④A ⑤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调动知识储备,来判断得出答案。本题中,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
李锐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王熙凤是管家风范,指挥若定;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
薛宝钗说了一句“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今日”;林黛玉抽抽噎噎地说“你从此可都改了
罢”。故答案为:(1).D (2).C (3).E (4).A (5).B
23.【答案】
小面人生
凝烟暮景,转街小巷。在小巷的一隅,我邂逅了那家“重庆小面”。
一推门,热腾腾的蒸汽扑面而来,一别外面的阴冷萧瑟。
店面不大,仅几张桌子,但墙上的海天小椒着实给人火辣辣的热情。墙上挂着些许小面
师傅的相片,画面上的师傅,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正值壮年。有的相片竟是黑白底色,似乎
在诉说小店历史的沧桑。再看老板,而立而已,又对小店有人传承深感欣喜。
然而,此刻我的思绪尽混乱如麻,心里像有两只巨手在左右拉扯。
父亲又找我谈话了,作为中医的他迫切的希望子承父业。我仿佛看到他沾满药渣子的手
上拿着一根沉重的接力棒,我到底该不该接?
一阵川花椒味强烈袭来,眼前是碗重庆小面。漏斗状的大碗古色古香,汤面混澈,面条
如娃娃般挤打在一起,甚是热闹。面部靠近碗口,眼镜顿时结了一层白雾。眼睛看不清,嗅
觉却异常灵敏,清新如多汁牧草的微寒冻后翠绿的芫菜,爆香略带焦糊的是炸得九分熟的金
黄花生。当然冲的直倒肺腑的是如山丹丹花开一样的辣子。
几箸过后,口中辣的想要喷火,麻得口水纵横,烫得直觉顶着太阳吃火锅。
我不禁对老板大吼:“老板,痛快!再开瓶雪碧。”
川味浓重的普通话,也侠气十足的应道:“何以痛快?”
“三个字:麻、辣、烫。”两人不觉大笑。
“墙上的都是我家人。拿勺的是我爸爸。执刀的是我爷爷,再早些是我太爷爷和他的兄
弟。”
我暗暗吃惊,虽惊讶于这碗小面,却又为老板终身被困小店感到遗憾。刚把这疑惑道出,
却又觉得自己太过出格。
不料老板耸了耸肩膀,哈哈大笑道:“棒子接不接取决于你自己啊。四川人可是有肩就
得挑担子,爷爷挑不动,儿子挑。儿子挑不动,孙子挑。这是做人的本分,是职责呀。”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挑子可不一定就得是面条,你同样可做饺子、火锅。只要是真
正的为家担担子,同样不错。”他最后说道:“我寻思着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咱们的棒
子,是对家的责任。”
吃完小面,回到家中时,父亲已入睡,躺在床上。豁然开朗——这棒子我接。
第二天清晨推开窗户,惊喜发现。小城下雪了,像千万朵梨花,一夜之间竞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