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其古老的文化现象与学术活动。历史学肇基于人类天然的记忆本能。有记忆而后有历史叙事,有历史叙事而后有作为学术活动的历史学。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既是它的形式,也是它的内容。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史学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叙事的过度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学是由叙事派生出来的,叙事正是历史学的基本所在。一旦剥离了叙事性,历史学也就失去了根基。传统史学尽管缺少学科反思,但作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的结果,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中国传统史学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实例。而近代以来在史学反思中对历史叙事的批判,并没有再造现代史学的辉煌,反而留下了众多的迷惑与失落。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对史学的反思本身存在问题,而是表明对史学的反思需要进一步深入,或者需要更换反思逻辑,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叙事性的批判上,而应重新审视叙事性与科学性对于历史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
虽然在历史叙事中要运用想象与虚构,但它并不同于文学叙事中的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并没有想象与虚构的主观意图,而且对于想象与虚构始终是抱有排斥态度的。历史叙事还可能因叙述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种种因素都会造成所述“历史事实”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在基本事实层面,可以通过史料收集的增加与史实考证的深入而得到修正,并渐趋统一。而在历史叙事层面,虽然历史学家针对同一事实的叙述,有可能选择不同的事实材料、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但这绝非历史学应受非议之处,它恰恰反映了历史学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的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认为的是建构的、想象的。历史叙事作为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应成为历史学家自觉捍卫的学科边界。一方面,它是历史学这门古老学科耕耘了数千年的传统。历史学的形态、价值、功能等等,都生于斯、长于斯。通过历史叙事来实现人类的自我反思,正是历史学的学科价值之所在。另一方面,对叙事性所造成的历史学在知识论领域的局限,历史学家应有充分的自觉,不应擅自跨越叙事边界。边界既意味着权利,需要捍卫;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历史学家对其所不能达致的“局外”世界保持一份谦恭的姿态。
(节选自许兆昌《深刻认识历史叙事的价值》,2018年10月15日 16《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古老的文化现象。
B.中国传统史学足以证明,传统史学因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而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
C.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建构和想象的,因而反对一切历史叙事。
D.文学叙事者有意运用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不但没有这样的主观意图反而持排斥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因而反对一切历史叙事”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最后一段只是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认为的是建构的、想象的。历史叙事作为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应成为历史学家自觉捍卫的学科边界”,并没有说“反对一切历史叙事”。
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站在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高度,通过分析历史学起源,指出“历史叙李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
B.文章通过传统史学的辉煌与近代以来史学留下众多迷惑与失落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叙事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
C.文章在倡导自觉捍卫历史叙事学科边界时,既肯定它的学科价值,也看到它的局限,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D.文章在此较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中想象与虚构的区别后,分析导致所述“历史事实”差异性的原因及造成的恶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造成的恶果”错误,根据原文“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史料收集的增加与史实考证的深入而得到修正,并渐趋统一”.“恰恰反映了历史学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的工具所其有的人文性”,可见并未造成“恶果”。
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叙事是历史学的形式与内容;近代以来对历史叙事进行批判,导致史学困境的出现。
B.对传统史学进行反思固然必要,但这种反思一定要深入,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换反思逻辑。
C.历史叙事的边界既意味着权利,需要捍卫它;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对它保持谦恭的姿态。
D.历史叙事中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可能会因叙事者生休认识的差异而不同,这无可非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对历史叙事进行批判,导致史学困境的出现”错误,原文说的是“对历史叙事的过度批判”,选项忽略“过度”这一限制词;
B项,“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换反思逻辑”错误,原文是说“在史学反思中对历史叙事的批判”无果的情况下,“反思需要进一步深入,或者需要更换反思逻辑”;
C项,“需要对它保持谦恭的姿态”错误,原文是对“‘局外’世界”(即“边界”外世界)保持谦恭姿态,而不是对“它(边界)”本身保持谦恭的姿态。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正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东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三星SDI两家韩国企业。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
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日本经济新闻》称,福建宁德时代在2017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从2016年的6.8吉瓦时增加到11.8吉瓦时。比亚迪亦不甘落后,到2020年其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将扩大到60吉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2017年中国总产能的一半。报道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文章指出,半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的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半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报道称,LC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个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LG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客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摘编自:环球网)
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
2016
2017
2018(预测)
2019(预测)
宁德时代
7.5
17
24
82
比亚迪
10
16
26
40
沃特玛
8
20
20
20
国轩高科
5.5
9
14
20
力神
2.3
10
14
20
亿纬锂能
1.4
9
13
13
成飞集成
3
5
10
15
中国其他
63.3
68
47
36
中国合计
101
154
168
246
中国需求
27.0
34.3
48.1
101.5
注:GWh为电功单位。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
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NMC)811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将进入量产。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间,但金属为阴极、石显/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鋰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此外,但离子技术可能会被理空气、但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所取代。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实际性能尚待测试。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鋰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埋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能源评论)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整体而言,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产能发展迅速,2016年达到101GWh,2020年将达到近246GWh。
B.现实与预测趋势显示,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数信,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C.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虽然起点不是最高,但是增速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D.沃特玛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产能曾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列,但据预测数据,其往后发展可能停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但是增速逐年增加”错误。结合材料二“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分析,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公司增速并非逐年增加,所谓增速乃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之比,如2018年就较之2017年放缓。故选
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锂电企业在产能方面处于领先而日本企业注重在技术领城引领创新。
B.锂离子电池性能演进速度正在放级,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
C.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难以继续大幅度降低。
D.未来我们可能用上锂空气、理硫等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分析,“电荷储存量不大”不是“演进速度正在放缓”的原因之一,“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才是。故选B。
6.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①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解决整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问题。②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争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固态电池的“技术高地”,提升竞争力。③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④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避免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分析可知,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结合“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分析,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中国电池产业的竞争力;结合“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分析,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结合“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分析可知,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
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洗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
(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
B.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C.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
D.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完全得益于”“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错误,这一表述过于绝对,于文无据,从文中吴冠中在南阳盆地的做法和表现来看,他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与他自身的悟性和努力有关,从倒数第二段“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可知,还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有关,但无法看出是“完全得益于”,同时也无法体现“与西方艺术无关”。
故选B。
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答案】①龙门石窟与南阳汉画(或“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的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②“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表达了我对“我的同事”的鄙夷不屑和对吴冠中由衷敬佩。③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然后到文中找到有对比的有效的答题区间,结合文意指出运用该对比手法的好处。。如“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这里用“我”对“我的同事”和对吴冠中不同态度的对比, “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流露出作者对前者的鄙夷不屑和对吴冠中由衷敬佩。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的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表现在龙门石窟,“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而南阳汉画,“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簪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除此之外,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表现在“‘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9.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答案】①南阳汉画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②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③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散文标题丰富意蕴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要注意从和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作答,深层含义要注意结合主旨作答。阅读全文,可以抓住下面的句子来探究标题的意蕴,“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由此可知,标题“凝固的《史记》”本意是指南阳汉画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由此可探究标题的深层意蕴是“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冼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之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这也是标题的意蕴之一。主要从汉化的本身特点,汉代对吴冠中的影响和而鲁迅对幻化的追求方面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这段话是说“萧渊藻说:‘我是国家的重臣,地位特别重要,既然不能诛杀剪除逆贼,那么应当与朝廷同死生,怎么能卖身投靠异族人,而求保全自己的性命呢’”,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藻”“吾”“国之台铉”“位任”“逆贼”“朝廷”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断句,如“台铉”是专有名词,喻指“宰辅重臣”,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诛剪”是动词,宾语是“逆贼”,应在“逆贼”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平肩舆:古代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古代国君、士大夫”错误,应为“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故选B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疔,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说“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由此可知,应是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故选A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②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答案】(1)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
(2)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草创”,刚刚建立;“边徼”,边境;“安”,安定;“众数万” ,定语后置,应为“数万众”;“据”,占据;“作乱”,叛乱。第二句中,“处”,居住;“床”,古今异义,坐具;“膝痕”,膝盖磨出的痕迹;“衣冠”,此处指官绅士大夫;“楷则”,名词意动,把……当作楷模。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萧渊藻字靖艺,年少时树立了好的名声和形象,志向操守清雅高洁。齐永元初年,他入仕任著作佐郎。天监元年,萧渊藻被封为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任益州刺史。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萧渊藻此时还不到二十岁,他召集幕僚佐史商议,想要亲自出击焦僧护。有人认为不可以这样,萧渊藻大怒,将那个人杀死在台阶旁边。于是萧渊藻乘坐平肩车,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乱贼弓箭乱射,箭矢如雨般射向萧渊藻,跟随的士兵举起盾牌挡住射来的箭矢,萧渊藻又命令除去,因此,人心大安。乱贼就在夜裹悄悄溜走了,萧渊藻命令骑兵追杀乱贼,斩杀了数千人,于是平定了乱军。萧渊藻进封号为信威将军,被召入任太子中庶子。性格谦逊退让,不求闻达。他擅长作文赋 ,尤其喜好古体诗,但除非是在公宴上作诗文,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了小文章。一旦作成,就扔掉底稿。六年,任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一起北伐涡阳,很快就班师回京,被有关官员奏本,免去了他的官职,削减他的爵土。大通元年,迁任侍中、中护军。当时涡阳刚刚投降,就任命萧渊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在涡阳镇守。高祖经常赞叹说:“子弟们如果都能像迦叶一样,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迦叶是萧渊藻的小名。萧渊藻又被召入任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萧渊藻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皇帝命令不许他辞让。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因此门内庭中空闲寂寞,与宾客们也很少来往,太宗(萧纲)因此特别敬重喜爱萧渊藻。萧渊藻常年穿布衣、垫蒲席,不吃鲜鱼活禽,如果不是在公众场所,就不听音乐。高祖常因此而称赞他。侯景之乱发生后,萧渊藻派自己的长子萧彧率领兵士进入京城增援,城门打开后,萧渊藻被加任散骑常侍、大将军。占据京口时,萧渊藻染上流行病,他自己不作治疗。有人劝他投奔江北,萧渊藻说:“我是国家的重臣,地位特别重要,既然不能诛杀剪除逆贼,那么应当与朝廷同死生,怎么能卖身投靠异族人,而求保全自己的性命呢。”于是,他好几天不吃东西。萧渊藻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①,不是高歌即酣饮②。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
D.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
15.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题中“当时杜甫亦能诗”说明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恰如老骥追霜鹘”表明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斯、陋、惟、馨、摧、栈、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它醉醺醺地穿行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于盛夏的一丝期待憧憬。山色朦胧,田野青葱。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绿,山高及低,______。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 的新鲜,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绚烂。民居簇新, ,庭前的竹子修长而娟秀,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 地倾诉。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醉醺醺穿行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
B.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
C.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于盛夏的一丝憧憬。
D.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期待憧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第一处,“它醉醺醺地穿行山野巷陌间,流露出对于盛夏的一丝期待憧憬”,“穿行山野巷陌间”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于”或“在”,一般是“于(在)……间”,排除A项;
第二处,“期待憧憬”重复赘余,删除“期待”,排除D项;
第三处,“流露出对于盛夏的以思憧憬”搭配不当,“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排除C项。
故选B。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错落有致 青翠欲滴 树影婆娑 肆无忌惮
B.参差不齐 眼花缭乱 长林丰草 心猿意马
C.错落有致 眼花缭乱 树影婆娑 心猿意马
D.参差不齐 青翠欲滴 长林丰草 肆无忌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结合前面“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可知,此处应是强调其情致,应使用“错落有致”;
第二处,“青翠欲滴”,形容一个东西特别青翠,绿色多得好像要溢出来似的,栩栩如生;“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远山是梦里的黛绿”“新鲜”可知,此处应是强调“禾苗”的色泽,应使用“青翠欲滴”;
第三处,“树影婆娑”,形容树的枝叶纷披的样子;“长林丰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结合后面“民居簇新”“庭前的竹子修长而娟秀”可知,此处应是形容此处的自然环境,应使用“树影婆娑”;
第四处,“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语境是形容“怒放的蔷薇”的气势,应使用“肆无忌惮”。
故选A。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塘中浮萍零落,塘边农妇捣衣:荷花含苞,孩童嬉水
B.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C.塘中浮萍零落,塘边农妇捣衣:亦有含苞的荷花,还有嬉水的孩童
D.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前面说“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后面应是说“塘中”和“塘边”的景象。
A项,“荷花含苞”应是“塘中”的景象,“孩童嬉水”是“塘边”的景象,所以应该分别跟在“塘中”和“塘边”后面;
C项,“亦有含苞的荷花,还有嬉水的孩童”都是动宾结构,与前面“浮萍零落”“农妇捣衣”的主谓结构不一致,且都放在后面,无法体现是“塘中”还是“塘边”的景象;
D项,“亦有含苞的荷花”“还有嬉水的孩童”的结构与“浮萍零落”“农妇捣衣”的结构不一致。
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震发生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①_____,然后迅速躲避。②
_____,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③_____,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答案】 ①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 ②若是在楼房里时 ③要避开高大建筑物
【解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根据前面内容“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第一处内容应为“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紧承前面内容。第二处内容与后面“若是在户外”相对,即为“若是在楼房里时”或“若在户内”。第三处内容根据前后内容及第二处后面的内容即可推断出来。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提取材料的要点,回答问题,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却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如领带、皮鞋、皮包等。有些年轻的白领节衣缩食购买奢侈品,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从以上材料可知,学者所谓的“消费主义”体现的是这样一种理念:
【答案】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浏览材料,圈出材料中人们消费的表现以及这种消费的目的,然后根据要求来概括“消费主义”体现的理念。材料中列举“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和“年轻的白领”两个例子,他们共同的表现是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奢侈品”,而他们购买这些东西“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座位’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由此可知,这“消费主义”体现出的理念是:他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是这些商品代表的意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个人、团体、社会、国家都可能亮起黄灯。
“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用信任架起心灵的桥梁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的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广阔的生命。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信任,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亮起了“黄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信任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法宝,然而在社会上许多人却声呼,现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世界真的面临信任危机吗?
有一种例发人深省,南京市区公交车上的一位老汉因为低血糖昏迷在地,在场的乘客毫无动于衷。老汉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这样乘客们排除了顾虑,自然会上前帮忙。想来乘客们先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大多也都是受过素质教育的人,当别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挺身而出。或许近来的一些恼人事让我们对"信任"这一词的产生的排斥。可是那些被救后却反咬一口诬陷他人诈取钱财的毕竟是少数。
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要你我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信任做起。信任是一瞬间的,看似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心中不应该有太多的猜忌和犹豫,最纯洁的信任才是调剂人际关系的特效药,它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树越来越茂盛。
常常怀念儿时的小巷,那时的邻居之间因信任而相处的极为融洽。每当吃饭时各家都把自己家的饭菜拿出来,调皮的孩子如果喜欢那家的就一个劲地吃,没有抱怨没有呵斥,有的只是那些真挚的笑声。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盖起了小楼。厚铁门仿佛也阻挡了两颗心。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小巷,精致的餐桌代替了严整的石头,邻居之间也少了以前的融洽。而我,再也吃不到那素淡却珍贵的"百家饭"了。
是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总不能让信任因此而流失了,一个团队没有了信任,纵使你再技艺超群也不可能让团队胜利,而一个人若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就像沙漠中的孤草,只能与寂寞相伴。
朋友之间需要信任,只有信任才能让朋友成为朋友。心连心无怨言,朋友之间没有了信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人之常情,但重大事情,朋友之间需要信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材料,考查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思考“黄灯”的意义,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本次作文所给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材料中的“黄灯”所指向的意义是警示,从“个人生命、社会生活、国家发展都可能亮起黄灯”的角度来说明警醒的范围在于“个人生命、社会生活、国家发展”,因此不能偏离这一理解;“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想和思考的内容不能离开材料,无视材料大谈“黄灯”或“无视黄灯”“余地”等均为偏题或跑题;“结合现实生活”指的不是驾驶汽车的角度,“驾驶汽车”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材料强调的是现实中“个人生命、社会生活、国家发展”中的黄灯,考生应结合“现实生活”说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联想和思考的空间很开阔,“个人生命、社会生活、国家发展”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立意的角度,每一个角度又可以辐射出很多具体的角度;联系现实,取材自由,尤其是在为人做事中,“黄灯”警示我们“知耻”进而“知止”;文体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要符合文体特征及要求,不能写成“四不像”。材料中对于“黄灯”的理解,“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此处的“黄灯”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一些警示、一些暗号,它提示我们不要越界,不要违规,要遵规守矩;“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此处“黄灯”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这些人无视黄灯,无视警示,我行我素,必然会招致恶果;“个人、团休、社会、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这就拓展了“黄灯”的范围,如个人身体健康会亮起“黄灯”,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等。明确了这些,然后进行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1.不可或缺的黄灯。
2.看看“黄灯”,暂停启程。
3.人生路上你留意黄灯了吗?
4.国家发展更不可无视“黄灯”。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用信任架起心灵的桥梁”。然后用一段有关信任的排比句引出人与人之间亮起“黄灯”的关系。正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失去信任的结果。最后收束全篇,指出“信任”之于人的重要性。
素材:
1.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自然每天都会看到红绿灯,也都明白黄灯代表着红绿变换间的警示。一旦忽视黄灯的存在,必定会造成悲惨的结局。同样的,消逝的绿色代表着自然界的黄灯,我们不应该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才后悔没能知晓黄灯所带来的警示。
2.当关于自然灾害的报道时常出现在人们手机的页面,人们在心中感叹自然无情的同时,是否有一次真正的思索其背后的警示意义?泥石流,洪水,干旱各种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不正是大自然正在向我们人类亮起黄灯吗?
3.有的人不明白其中的警示,而有的人却是选择了视而不见。在如今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环境保护在一些人眼里还不如几张钞票来的实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黄灯的警示,使得环境污染的现象愈演愈烈。
4.河北石家庄鹿泉区引进西美金山湖项目,开发商竟然想到了削山造别墅的主意,违规砍伐树木多达19
亩。是监管的不利,还是暗中纵容?记者采访了山脚下的村民,有的人竟然认为这样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没什么坏处。人们一边在感叹自然无情,一边却在纵容削山。如果项目一开始,村民就联名举报,难道项目还能继续?也许,经济一时增长了,可报应也离人们不远了。
5.大自然给我们人类亮起黄灯,我们不予理睬。那也许以后,自然界就只会存在红灯。黄灯所带来的警示也并非没有人能意识到。塞罕坝林场,一个原本是一片黄沙的世界。因为没有树木的阻挡,狂风裹挟着黄沙一次次的袭击着城市。人们意识到,这是大自然在亮起黄灯。于是,不少人来到这里植树造林,历经三代人半个实际的不懈努力,将赛罕坝从荒漠变成了森林。被人们称为最美的高岭,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6.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无视大自然黄灯的警示,也许《流浪地球》中的故事将会在现实世界上映,我们将会成为流浪的种族。到那时候,再想起大自然的警示,恐怕已经为时已晚。时常回忆绿色的记忆,思索黄灯的警示意义。不要等到自然界只存在红灯时,再追悔莫及。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