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容说课
这是一篇悼词,也是演讲辞中的经典之作。因作者与所悼对象马克思之间的深厚情谊,
情感特别深沉真挚,对马克思一生的概括也格外准确凝练。学习时应结合语境,认真品味,
以求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感受作者含蓄而强
烈的情感。
本文准备采用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理由是:作者在文中真挚感人、深沉含
蓄的情感,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深刻品味;文章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练准确,为更好地理
解、感悟,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合适。
拟定为一课时
教法设想:在悼词的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剖析结构、理清思路,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
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贡献,品味
作者的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的巨大贡献,感受作者含蓄而强烈的情感。
2.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
结构严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了解悼词的写法,了解马克思的巨大贡献,品味作者情感。
探究与活动,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意、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时品味和揣摩语言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
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曾经有一个女儿这样问她的父亲:“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她的父亲答道:“思考一切。”
(板书)这位以“思考一切”为座右铭的父亲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被誉为过去千
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全面而深刻地思考他遇到的一
切问题,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有一天,他停止了思想,永远地睡着了。在向这位
伟人告别的时候,他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他的墓前发表了一次沉痛感人的演讲——《在马
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悼词。
[推进新课]
2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一看题目“在×××墓前的讲话”,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演讲辞,这是一篇——
生:(齐声)悼词。
师:对了,这是一篇悼词。悼词是演讲辞的一种,是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
的文章。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悼词,面对一个曾经跟我们在一起却先我们而
去,永远告别了世界,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人,我们的悼词里,该说些什么才比较合适?
生:该说一些发自内心的真挚、沉痛的话,表示哀思和悼念。
师:对,既是悼词,当然要表达哀思和悼念。那么,哀思和悼念之情又该怎样表达?一
篇悼词仅仅是表达哀思和悼念吗?
生:我觉得,人已经去了,他的一生已经走尽了,如果是我,会追忆、回顾他的一生,
在追忆、回顾中抒发悲思,深情悼念,这样才不会空洞,才能感人。
师:说得非常好。哀思和悲痛其实是追忆、回顾时的自然流露。但人的一生是漫长的,
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不计其数,在悼词里不可能一一回顾、再现,该怎么处理好?
生:对他的生平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述,着重讲一些最重要的。
师:什么是最重要的?
生: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和主要成就、功绩、贡献等。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对悼词的内容要求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它除了抒发悲思、
表示哀悼之外,还要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对死者的一生作出积极评价。学习新课时要特别
注意这一点。
师:好,现在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作为“悼词”,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悲痛”“惋惜”。
师:概括得很准确。还有补充吗?
生:“爱戴”“崇敬”。
师:不错。为了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文章表达的这种情感,下面我们完整地听一下这篇文
章的录音,整体感知,请大家注意体会上述各种感情;同时,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
【放课文朗读录音。】
师:录音听完了。全文的中心段找到了吗?
生:中心段是第2段,从“这个人的逝世”到“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师:为什么你认为这一段就是中心段呢?
生:这一段是对马克思一生的巨大贡献及他对于整个世界重要意义的总概括。
师:很好,找得又快又准。下面我们再看看这段话中的两句话,哪句是中心句,为什么?
生:应该是前一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前一句的主干是“逝世是损失”,后一句的主干是“空白会使人感觉到”,全文着重
讲的是逝世带来的损失。
师:很好。从语法角度分析长句,很容易掌握要领;而“空白”和“不久”这两个词语,
又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现在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全文是怎
么表达这两个“对于”的呢?或者换一句话说,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究竟有那些?大家快速阅
读一下课文,归纳一下各段要点,看谁最快找出答案。
生:“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师:很好。
【板书:发现1。】
3
生:“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师:这个特殊规律是什么?
生:剩余价值。
师:不错,继续往下说。
【板书:发现 2。】
生:“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师:能简洁一些吗?比如说,相对于“发现1”和“发现2”来说。
生:其他发现。
师:很好。
【板书:发现 3。】
师:再请一位同学继续往下归纳,看他还有没有其他伟大贡献。
生:“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师:哦,那么,什么是“主要的”?
生:“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
师:那么,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对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
生:创建理论,大力宣传,参加各地的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师:马克思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生:遭到了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阶级的诽谤、诅咒。
师:对,那么马克思对自己这样的遭遇是如何看待的?
生:“毫不在意,把它们当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
师:从这种态度可以看出马克思怎样的人品和性格特征?
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并不在乎他人的态度和评价的人。
师:不错。但仅仅是因为不在乎吗?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不在乎,更有不想和不屑,马克思根本看不起那些诽谤、诅咒他的
人,对这些人极度蔑视,不屑于跟他们计较。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
生:他是一个不在乎自己的遭遇和命运,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品格高尚的人。
师:对了,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所得到的,也决不仅仅是驱逐、诽
谤和诅咒,更有——
生: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师:这样就完整了。他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但他受到的待遇,在敌友两方是完全不同
的。我们再看最后一段,一句话构成一段,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讨论。】
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师:很好,这是从内容、结构上考虑的。那从其他角度看呢?
生:对马克思的伟大事业进行总结和评价。
生:表示无比哀悼的心情。
师:你们答得都不错,加起来,思路就开阔了,理解也全面了。看一下,在这里,作者
说马克思虽逝世而永垂不朽,而在第一段中作者对他的逝世是怎样表述的?
生: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他逝世的事实?
生:不愿意直接说出。
生:不忍心说出。
4
师:对,不愿意,也是不忍心直接说出。知道这叫什么修辞方法吗?
生:讳饰。
师:这位同学答得很好。不过,“讳”应读成“huì”不读“wěi”,请大家记住。其实大
家有没有发现,就算讳饰,作者在这里也没有用一般人常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了
“停止思想”,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师:就这么简单?
生:这样说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作为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让无产阶级和劳
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头脑。
师:理解得很准确。所以这措辞的选用看似平常,其实隐含着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感,只
有认真揣摩,才能深刻品味。这一段像这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还有。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
【学生默读,寻找语句。】
生:在告诉我们马克思逝世的消息时,作者连具体的时间“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都说出来了,此处有深意。
师:哦?深意是什么?
生:写明具体时刻,是想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一个令人万分悲痛的时刻。突
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
师:很好。还找到其他没有?
生:这一段还有一处提到时间:“让他一个人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为什么要强调“不
到两分钟”,而且前面特地加了个“还”字?
师:这个同学很细心。提的问题也很好,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还不到两分钟”突出了事情来临的意外。
师:仅仅是突出意外吗?
生:“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师:对,这样理解就到位了。从刚才的回答来看,大家对作者含蓄而强烈的情感已有较
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跟我们认真揣摩和品味语言是分不开的。其实,无论读什么文章,我
们都应该养成揣摩、品味语言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文意,了解作者情感,才能不断
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质。
课堂小结
师:马克思已经离开我们一个多世纪了,但他的重大发现仍然影响着这个世界,他的高尚精
神依旧激励着我们,对于伟人,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永远不是了解,而是学习,希望我们能
以马克思为榜样,心怀天下,发愤苦读,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
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下课!
板书设计
逝世——两个“对于”
5
拓展阅读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法国)左拉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
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 18 岁到 20 岁之间。此刻他又
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
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
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
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
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
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
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
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
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
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
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莫泊桑在 15 年中发表了将近 20 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
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
卷帙(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
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
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
是一篇 300 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
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
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收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
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鉴赏提示:告别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再走近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相信大家同
样受益匪浅。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样,阅读时,一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二要品
读感受已逝主人公的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想想,为什么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
行列”,为什么作者说“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习题详解
第一题:
命题意图:从另一个角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平时的学习和阅读,加深对马克思
的了解。
参考答案: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他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意义与达尔文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伟大。其次,马克
思还是一个革命家,他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
为无产阶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可能有过许
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
学生可能在政治课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对马克思有所了解,尽量让他们畅所欲言。
第二题: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意和
6
浓郁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1.“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
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
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4.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
思的人格魅力。
5.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
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
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第三题: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树立高远的
理想。
参考答案:略
课外练习
一、知识强化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芜杂..(wú zá) B.卓.有成效(zhuó)
C.诽谤..(fěi bànɡ) D.深切悼.念(diào)
答案:D
2.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嫉恨 诬蔑 驱逐 衷心喜悦
B.莱茵河 不可估量 纷繁 竞相
C.豁然开琅 诅咒 给与 答复
D.爱戴 永垂不朽 唯物辩证法
答案:C
3.根据语境,选出加点词释义不当的一项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开朗了。
B.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肤浅:表面的,不深刻的。
C.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D.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卓有成效:效果十分显著、突出。
答案:A
4.在文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
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等。
5.“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句中的加点词语换成
“去世”或“逝世”,好不好?为什么?
7
答案:不好。原句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而且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惋惜
之情。
6“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
尊敬..、爱戴..和悼念..。”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答案:不能。“爱戴”比“尊敬”更进一层;“悼念”是对逝世的怀念,不能放在前面。
7.“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
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对画线部分所表达的“他”的情感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闻不问,置之度外 B.无动于衷,无怒于形
C.漠然处之,不予理睬 D.不屑一顾,极度蔑视
答案:D
8.“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加
点的三个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评价马克思?
答案:“热烈”是从革命热情方面讲的,“顽强”是从革命意志方面讲的,“卓有成效”
是从革命成果方面讲的。
二、素质优化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
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
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
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
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
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也极端的
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
使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
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
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
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
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
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玛丽居里是伟大的科学家,文章对玛丽居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案:道德品质、伟大人格、科学功绩。
2.作者认为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答案:大胆的直觉、对工作超出想象的热忱和顽强。
3.“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中的“一小部分”指什么?
答案:品德和热忱。
4.写出你对“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
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略(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8
三、创新深化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是
(1)高新技术已广泛_________到传统产业中,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融合。
(2)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
经济增长的作用。
(3)父亲是一位严父,他那些_________的要求或许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A.渗入 培植 严格 B.渗透 培植 严厉
C.渗透 培育 严格 D.渗入 培育 严厉
答案:B(需理解词义,再看上下文搭配关系。主要任务是区别三组同义词:“渗入”:
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
他方面。与“广泛”搭配应为“渗透”。“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严
厉”:严肃而厉害。与“不近人情”搭配应当为“严厉”。“培植”:培养(人才),扶植(势
力)使壮大;“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发育成长。与“国内市场增长点”搭配应选“培
植”第二义项。
2.依次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上成语,与句意吻合贴切的一组是
(1)有的人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人是两头都顾,_________,
也有的人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2)今天的写作条件,和鲁迅开始从事创作时的条件相比,真是不可_________了。
(3)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_________,加以评论的。
(4)某些人将办事和做戏_________,而别人都很切实。
A.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B.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答案:D(本题应在把握词义的基础上看搭配关系。①表述权衡两种利益的三种态度,
居中应为“等量齐观”;②强调时间差,应为“同日而语”;③是把不同的放在一起谈论或看
待,当选“相提并论”;④属对有差别的事物同样看待,当选“混为一谈”。)
活动与探究
一、对课文难句的探究思考
课文第三自然段选用了一个复杂单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教师应当引导
学生掌握难句解读的方法、思路。
这个复杂单句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主干前的状语,用类比
法突出了马克思这个“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起到了强调作用。主干后用插说成分对这一
规律补充,而冒号后的话,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规律作具体
解释,即:(1)物质决定精神,(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必须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而不是相反,作者用“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所以……从而……而……”等一系
列关联词来组织这个长句,体现了极其严密的推理过程,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
二、关于组织以“永远的马克思”为话题的读书交流会的设想
让同学们课余收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更好地了解马克思其人其事,然后科代表组织一
次以“永远的马克思”为话题的小型读书交流会。
相关文档
-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21-06-0713页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级中学2019-22021-06-0728页
-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02论述类文本阅2021-06-0721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2021-06-073页
-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2021-06-0715页
- 江西省瑞昌一中2017届高三3月月考2021-06-0711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2021-06-074页
-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散文阅2021-06-078页
- 【语文】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06-0720页
- 【语文】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第2021-06-0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