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时间:100 分钟,分值:160 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18 届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 分)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 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 从曹彬等平金陵,护送李煜归阙下..。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 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遂安。太平兴国初,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 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作 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其役。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 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雍熙二年,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属夏人扰攘,命守 文帅师讨之,破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破咩嵬族,歼焉。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鄙遂宁。五年 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 服其量。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 五。太宗悼惜之,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 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 来言:“守文死,军士皆流涕。”帝问:“何以得此?”对曰:“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 家 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B.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 后至之责耶 C.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D.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 后至之责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 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曰”“以致”“岂”,以及句中的名词“太祖”“国家”,在结 合本句大体意思: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煜说:“国 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句子可以断开为: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 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故选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字,是男子 8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 3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 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 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C. 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D. 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文中的 “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守文年少从军,为朝廷出力。2 岁时其父就随周祖征战而死,守文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 周祖怜悯其丧父之痛,将其召至军中,不久补任左班殿直的职务。 B. 守文善于治水,能造福一方。汴河决口时,郭守文受命负责监督管理宋州、亳州堵塞决口任务,之 后又两次参与负责其他河流决口任务。 C. 守文讨贼平寇,有军事才能。守文担任简州知州时,招降了剑门外的很多贼寇;辽兵袭扰雄州时, 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 D. 守文关爱士卒,受皇帝褒奖。守文得到的俸禄赏赐全部用来犒赏慰劳士卒,到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 有余财。皇帝感怀良久,并对守文的家人进行嘉奖。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 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 项,“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表述不妥当,与文中“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 辽人乃去”意思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②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 【答案】①突然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卒、为所、挠、服 各) ②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戍边者,定语后 置,致,以,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 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 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郭晖,跟从周太祖征讨河中,战死。守文当时十四岁,居丧 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周太祖可怜他,把他召到军中。广顺初年,补官任左班殿直,宋朝初期,升任 西头供奉官。蜀地平定后,升任为简州知州。当时剑门外有很多贼寇,守文把他们都招附了。跟从曹彬等 人平定金陵,护送李煜到京城。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 煜说:“国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李煜才安心。太平兴国初年,秦州降 附朝廷,蕃部骚动,朝廷命守文乘驿车前去抚谕,西夏悦伏。太平兴国三年夏天,汴河在宁陵决口,朝廷 征发宋州、亳州壮丁四千五百人去堵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个工程。这年冬天,他又与门副使王侁、西八作 副使石全振监督在灵河县的黄河决口的堵塞工程。太平兴国八年,黄河在滑州房村决口,朝廷调发士卒堵 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一工程。辽人侵扰雄州,朝廷命令守文率领数万禁兵赴援,守文率兵到雄州后,辽人 就逃走了。雍熙二年,诏令守文率兵屯守三交,不久加职兼任武州团练使。遇西夏军队扰攘边境,朝廷命 令守文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打败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打败咩嵬族,把他们全部杀死。各少数民 族部落非常恐惧,相继来投降,西部边境于是安宁下来。雍熙三年春天,宋军大举北伐,任命守文为幽州 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端拱初年, 改任宣徽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这年冬天,辽军骑兵南下侵犯,守文率兵在唐河大败辽军。端拱二年十 月,去世,终年五十五岁。太宗哀悼痛惜,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忠武,追封谯王,派中使护送,归葬京城。 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歧沟关失败后,于 是命令守文以朝臣身份统率军队镇守常山来处理边事。守文死后一个多月,中使自北边回来说:“守文死 后,军士们都流涕痛哭。”太宗问:“为什么会这样?”中使回答说:“守文把所得俸禄赏赐全部犒劳士 卒,他死的那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太宗叹息了很久,赐给他家五百万钱,替真宗娶他的女儿为夫 人,就是后来的章穆皇后。 2、【18 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 分)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 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 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 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 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 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 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 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 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 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 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 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在迩英守经据正,献纳尤多。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 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 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致仕本意是将享受的禄位交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C. 斛,文中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D. 《实录》,纪传体裁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言行,如文中范祖禹编修的就是《神宗 实录》。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范祖禹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他的叔 祖称赞他为贤士。 B. 范祖禹看淡官职,正字刚毅。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 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C. 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 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D. 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 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答案】B 【解析】“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 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 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 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 B 事件错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②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答案】①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② 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谕:告诉,竟:最终,谒:拜见,且:将要,梗:阻挠,以:凭借,知: 担任。 参考译文: 范祖禹,字淳甫。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父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但范祖禹还是认为自己已经 是孤儿了,每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贺集会,他就悲痛忧伤好像无所容身一样,关门读书,从不参与应酬请 托之类的事情。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和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知名的人。范镇看重他说:“这个孩子, 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士人。”考中进士甲科。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去钻营职位的 升迁。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王安国和范 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富弼辞官后住在洛阳,一向 严肃刚毅,关起门很少与人交往,唯独亲厚对待范祖禹;富弼病情加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 容大概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会将秘密奏疏上 报,范祖禹最终上报了秘密奏疏。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一百万斛米、缗钱二十万赈济救灾。谏官认 为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求加以验证考实。范祖禹封回其奏章,说:“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现 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急迫的问题。上奏灾情即使稍微超过事实,应当忽略不 追问。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没有人敢说话了。”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 心态,在做官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当初,苏轼约好范祖 禹一起上奏章论议,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您的文章,是经 世之文。”最终没有再拿出自己的奏稿。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任用, 没被同意,于是请求调任外地。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 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谏官认为范祖禹修编《神宗实录》时诋毁诬陷朝廷,贬到贺州居住,去世,终年五 十八岁。祖禹平时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到遇事的时候,就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在迩英殿为官 时坚守经义正理,献上的谏言特别多。曾经讲《尚书》到“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在宫外荒淫于打猎”等六 句,拱手诵读两遍,退步站着说:“希望陛下留意听取这些道理。”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每次当要侍 讲的前一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严肃恭敬地好像在皇帝的身边一样,命令子弟侍读。陈述古人的解 释,联系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苏轼称他是侍讲官里最好的。 3、【18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 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 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 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 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 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 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 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 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 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 如此。 (《元史·曹鉴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时丞相忽刺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 居风纪不报 B.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 居风纪/不报 C.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 居风纪不报 D.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 风纪/不报 【答案】D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 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 语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 示已经成人。 B. 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 居家守丧。 C.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 意思。 D. 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 “好学博闻”。 【答案】C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 制成分。C 项,两地所任官职皆为行省员外郎,应是平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 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 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 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 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只是广博,引经 据典,剖析详尽,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 曹鉴廉洁谨慎,树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 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 分析,作出判定。C 项,“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不当,应理解为深得君子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②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答案】 ⑴正赶上(恰好遇到)淮、浙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报告灾情,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 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 ⑵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周济抚恤)惟恐不及时。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 而居。 参考译文: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 义。大德五年(1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 母亲去世,服孝期满,授兴文署。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使者叹 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 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 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 察官。但未上报。天历元年(1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鉴减赋税 十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元统二年(134),升同佥 太常礼仪院,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 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至元元年(135),由中大夫 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卒,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住着旧屋。逝世时,家中没有 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 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 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鉴惊叹地说“: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渊 伯已死,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其廉洁、谨慎到此程度。 4、【18 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 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塘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 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 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者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 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 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 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 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 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常平,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 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 宗正少卿,皆不拜。 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人 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 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B.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 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C.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 /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D.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 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答案】B 【解析】“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中的“旧学坊”是前句的宾语,不要断开,“复风雷祀”“劝民种麦” 两个事件中间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比如 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韩愈为韩退之。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 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 尚书省,在隋唐时与中书省、门下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而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 褒贬善恶的称号,称为官谥。文中的“文洁先生”是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黄震在华亭、长洲县为官时,惩治了勾结官属的豪势之家,震慑了全县,颇有声望,其政绩得到了 百姓的认可。 B. 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的人只有十之三、四还在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 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而黄震把尚在狱中的结关者都释放了。 C. 黄震认为劳役之法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他还大兴水利,恢复了许多被废弃的河塘、被损坏的堰 渠和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 D. 黄震是集勤、俭、能、直一身的清官、好官。他认为朝廷之制,尊卑不同,朝廷纲纪不可打乱,因 此,他坚决不接受长史之职。 【答案】 A 【解析】“惩治了勾结官属的豪势之家”,不是在华亭、长洲县为官时。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 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 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 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 A 事件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 ②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 【答案】①黄震认为:与其在婴孩被遗弃后收养(他们),不如在婴孩被遗弃前保全他们。于是,修改了原 来的法制。②(黄震)曾对人说:“不是圣人的书不要读,没有好处的诗文可以不做。”他作官,总 是天不亮就到职办公,处理事情果断。 参考译文: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天宝四年(1256)考中进士,调任吴县县尉。吴县有许多豪势之家,他 们告私债则勾结官属之尉,致使吴民多死于尉卒之手。黄震到任后,不受理贵家之告,所颁檄文震慑全县。 到治理长洲、华亭时,皆有名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用黄震主管帐司文字。当时,钱唐孙守常州,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恃 宠压民。王华甫病重,但仍强起弹劾罢免了这三个人,黄震对华甫所为十分赞赏。 黄震说:“老百姓已经很困苦,难道忍心再增加他们的苦难吗?”黄震不得已,只好拿官田收入来打 发转运司。在这段时间里,黄震还组织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堂,树立晏殊旧居门牌称“旧学 坊”,制造祭祀社稷的器物,恢复风雷的祭祀祈祷,劝导农民种麦,禁止造竞渡比赛用船,并焚毁一千三 百多艘船只,将其材料用来建造五百间军营。 黄震升为提举常平仓司。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者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现在只有十之三、四还在 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黄震认为:结关好比其他郡之结甲,不 能视为作乱。何况已经分批予以赦免,于是将尚在狱中的结关者全部释放了。新城与光泽两地边界犬牙相 交,两地百姓夹河而居,常常为争河中之鱼发生争斗。恰遇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引起老百姓的愤怒,他们 相互联结起来抗拒官府),以致发生焚烧劫掠的事件。黄震先是弹劾罢免了蹇雄,然后,劝谕百姓纷纷离去。 起初,常平司下有慈幼局,主要是为了收容哺养那些被遗弃的婴儿与小孩。但是,时间一长,慈幼局 便名存实亡。黄震说,与其在婴孩被遗弃后收养(他们)的,不如在婴孩被遗弃前保全它。于是,修改了 原来的法制。对那因贫困而不能哺养孩子的人家,经申请后,由官府帮助赡养,对已遗弃的婴孩,容许由 他人收养,官府出粮给收养之家。这些措施使得许多弃儿活了下来。 黄震在谈论劳役之法时认为,劳役之法不应扰民生产,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黄震还提倡大兴水利, 恢复了许多废弃的陂塘,损坏的堰渠以及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 黄震后移浙东提举常平,当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黄震遂代任王府长史。黄震为此上奏说: “朝廷之制,尊卑不同,但朝廷纲纪不可打乱,按理在外虽是藩王,监司也可察之,现在监司成了藩王部 属,又怎敢察主人的不对呢?为何要从我开始坏其法呢?”黄震由是坚决不受长史之职。后命黄震进侍左 郎官及宗正少卿,皆不受拜。 黄震曾对人说:“不是圣人的书不要读,没有好处的诗文可以不做。”他作官,总是天不亮就到职办 公,处理事情果断。自奉俭薄,遇人有急难,则慷慨周济,一点都不吝啬。著有《日抄》一百卷,去世后, 其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5、【18 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 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 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 臣。” 仁寿中,检校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频遣刘嵩、乔钟葵等攻之,景率士卒殊死 战,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景推诚 此三人,无所关预,唯在閤持重,时出抚循而已。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明年,击吐谷浑于清海,破之,进位光禄大夫。五年, 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至陇川官,帝将大猎,景与 左武卫大将军具有难言,为人所奏。帝大怒,令左右缉之,竟以坐免。岁余,复位,与宇文述等参掌选举。 明年攻高丽武历城,破之,赐爵苑秋侯。八年,出浑弥道。九年复出辽东。及旋师,以景为殿,高丽追兵 大至,景击走之,进爵滑国公。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 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 十二年,帝令景营辽东战具于北平,赐御马一匹。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 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 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 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 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 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自《隋书·李景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 离叛。 B.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 叛。 C.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 叛。 D.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 叛。 【答案】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 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男 8 岁、女 3 岁)取字,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本文中如果李景的朋友称他道兴就是出于对他的礼貌。 B.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完善,逐渐在明清形成童生试、乡试、 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其中,因明清两代会试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 C. 中国古代对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叫“崩”,亲王、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 “不禄”,百姓死叫“死”。文中“帝崩于江都”,“崩”就是指隋炀帝的死。 D. 文中,李景“进爵滑国公”,这里的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 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的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答案】B 【解析】B.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完善,逐渐在明清形成童生试、乡 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其中,因明清两代会试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会试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春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景因为容貌奇伟、力大过人、骁勇善射,一开始就受到文帝的关注,文帝提醒他虽然容貌出众, 但也不要表露自己有位极人臣的野心。 B. 李景虽不擅长谋划,但作战勇敢。汉王杨琼做乱的时候,李景率士卒殊死作战,多次挫败敌人的进 攻。后来幽州的贼人杨仲绪率众攻打北平,李景又带兵打败了他。 C. 李景为人忠诚正直,受到人们的赞许,也深得皇帝信任。当对他有怨恨的罗艺诬陷他谋反时,皇帝 派遣自己的儿子去安慰他,表示信任。 D. 李景带兵有方,关心士卒,即时在独守孤城,士卒大半患病而死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人叛逃。他平 时还对契丹、靺轲等族人进行辅济,也深得这些人感恩。 【答案】A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 ②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 【答案】 ①李景善长的不在于智慧谋略,但是(他的)忠诚正直深受(被)当时的人称赞(赞许),皇帝 (隋炀帝)非常信任他。(长,善长、擅长,为……所,被动句。许,赞许、称赞。) ②杨玄感叛乱,朝中大臣的子弟很多参与其中,唯独李景与此无关。(预,参与.焉,代词。涉,关涉。)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①长,善长、擅长,为……所,被动句。许,赞许、 称赞。②预,参与.焉,代词。涉,关涉。 参考译文: 李景,字道兴,是天水休官人。李景容貌奇异不凡,体力过人,长着漂亮的胡须,骁勇善射。平齐之 战中,李景立下大功,被授予仪同三司之职。因为平定尉迟迥叛乱,被赐予平寇县公的爵位,等到高智慧 等人在长江以南发动叛乱,李景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同杨素讨伐他们。回来后被任命为鄜州刺史。十七 年,辽东战役中,李景担任马军总管。等到回来后,被安排侍奉汉王。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 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不久李景跟随史万岁在大斤山攻打突厥,大败突厥。后来 与上明公杨纪护送义成公主到突厥去,到了恒安,遇到突厥进犯。当时代州总管韩洪被贼人打败,李景率 部下几百人去救援。李景力战三天,杀死了很多贼人,获赐很多物品,被任命为韩州刺史。因为服侍汉王 缘故,没有上任。 仁寿年间,任检校代州总管之职。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李景发兵讨伐他。杨谅派遣刘嵩袭击李景, 双方在城东交战。李景登上城楼射箭,敌军纷纷应弦倒下。杨谅又派遣岚州刺史乔钟葵带领三万精锐士兵 去攻打李景。李景的战士不过几千人,而且因为城池不坚固,被敌人冲击,相继坍塌。李景一边作战一边 修补,士兵们全都殊死与敌人战斗,屡挫敌人锋芒。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都十分骁勇善战,仪同三 司侯莫陈乂(仪同三司是官职,侯莫陈乂是人名,侯莫陈是少数民族姓氏)很有谋略,擅长防守之策。过 了一个多月,朔州总管杨义臣带领军队前来救援,里外夹击,大破叛军。 李景的才智谋略并不出众,但他的忠诚正直被当时的人赞许,皇帝非常相信他。五年,皇帝西巡,到 了天水,李景向皇帝进献食物。皇帝说:“在这儿,你是主人。”所赐座位尊于齐王杨暕。杨玄感叛乱时, 朝中大臣的子弟大多都有牵涉,唯独李景没有牵涉到此事。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栋梁啊!” 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 恰巧幽州盗贼杨仲绪带领几万人来进攻北平,李景带兵击破贼军,斩杀了杨仲绪。当时盗贼蜂起,道 路被隔绝,李景于是招募壮丁,以备不测。武贲郎将罗艺和李景有矛盾,就诬告李景将要谋反。皇帝派遣 自己的儿子安慰李景说:“即使有人说你觊觎皇宫,想占据京师,我也不会怀疑你。”后来李景被高开道围 困,一个人防守孤城,外无援兵。一年多后,士兵患病脚肿而死的十有六七,李景一一安抚他们,一个士 兵都没有叛变。辽东的军事物资大多都在李景的治所,粮食布帛堆得像山一样。即使遭逢战乱之后,李景 也没有占为己有。等到皇帝在江都驾崩,辽西太守邓暠带兵救援李景,他才回到柳城。后来李景将要回幽 州,在路上遇到盗贼,被杀害。契丹、靺轲之人一向感念李景对他们的恩情,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痛哭 流涕的,幽州、燕地的人到今天还在为他伤心惋惜。 6、【18 届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 分)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 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 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 高祖大悦。 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 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 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 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 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 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 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 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 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 诣阙请里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 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率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 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答案】B 【解析】B 项,“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错误,官员离任时,因为口碑好,当地的官员、百姓到京城向朝 廷申请,希望能够批准他们自己立碑褒扬这个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谢举自由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昉关系密切,任昉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 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 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仟命为吏部尚书,出任了晋陵太守的官职、 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徳政感化,境内肃然。 C. 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常。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 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 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皇帝使用的药; 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上世。 【答案】D 【解析】D 项“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賊侯景对抗”于文无据,原文的相关内容为“是岁,侯景寇京 师,举 卒于围内”,文中并没有写谢举对抗侯景的亊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②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答案】 ①(谢举)任晋陵郡太守时,常与义僧轮换讲解佛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赶来听讲。(递、赴) ②谢举的父亲谢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 (终、就职) 参考译文: 谢举字言扬。是中书令謝览的弟弟。幼年好学,有高雅的言论,与謝览齐名.謝举十四岁时,谢举十四 岁的时候,曾经给沈约写过五言诗,被沈约称赞、赏识。谢举开始做官是秘书郎,后来调任太子舍人,深 深被昭明太子赏识接纳。秘书监任昉出京做新安郡太守,临别给谢举写诗说:“如果想念老年人,便深记老 夫的寄托。”他专注于谢举就像这样。谢举曾经陪高祖在华林园吃饭,高祖向谢览打听谢举的情况,谢览回 答说:“谢举学识才艺超过我很远,只是喝酒比不上我。”高祖非常高兴。 天监十四年,谢举出任豫章郡内史,处理政事温和有条理,很得民心。普通四年,普通四年,谢举入 朝任左民尚书。同年又调任吏部尚书,不久因公事被免职。普通六年,兼任步兵校尉,不久调任吏部尚书, 出京做晋陵太守。在晋陵郡清廉安静,百姓被他的品德感化,管辖境内整顿有序。被罢郡守后回京的时候, 当地官吏百姓到京城向朝廷请求,希望批准他们为谢举立碑来褒扬他。皇帝下令答应此事。 谢举年少时涉略广博大多精通,尤其擅长玄理及佛教教义。做晋陵郡太守的时候,常常和义僧轮流讲 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前来听讲。那时盛况就像这样。先前,北渡人卢广精通儒术,他是国子监博士,给 学生讲解儒术,仆射徐勉以下的人都来了。谢举开始坐着,多次指出卢广错误,言辞道理通达超俗,卢广 深深叹服,于是将所执的赠给他,还赐给他高贵的座席。 大同三年,因生病请求辞职,调职做了右光禄大夫,赏给亲近随从二十人。那年,出京做吴郡太守。 先前,何敬容在吴郡有好的政绩,世人称他是何吴郡。等到谢举做吴郡太守,名声大略与他相当。大同六 年调任太子詹事。謝举的父亲榭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 了很久方才去任职.大同九年,调任尚书仆射,谢举虽居宰相位,不愿意参与时务,多次借有病请求解职, 皇上赐给他假期,并亲笔开处方,赐給他(皇上用的)药。他竟收到皇帝如此的恩遇。这一年,谢举以部门 的主管官员的身份参与掌管选官的事。太清二年,调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这一年,候景侵犯京师, 谢举死在围城内。皇帝下命令追封他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他的文集在战 乱中一并去丢失了。 7、【18 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两校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20 分) 王晞,字叔朗。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 终焉之志。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 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带常山公演友。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晞 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王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王纳焉。及帝 崩,济南嗣立。王谓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优闲。”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 纳诏命,必权有所归。”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诸侯,摄政..七年, 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虑之。”王不答。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乾明元年八月, 昭帝践祚..,诏晞曰:“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 也。”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赢败。武成本忿其儒缓,由是弥嫌之, 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 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齐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 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 者令与诸子游/ B.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 者令与诸子游/ C.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 /令与诸子游/ D.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 /令与诸子游/ 【答案】 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 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 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 行分析。此题动词“入”与其后表地点的“洛”字构成动宾短语,结构完整,所以“洛”字后要停顿; 动词“署”后的宾语是“开府记室”,故“室”字后要停顿;“齐神武”是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垂拱,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 B. 摄政,指古代君主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由其亲族暂代君主处理国政。 C. 践祚,指帝王即位,古代类似的用语现象有很多,如践阼、践极、践统。 D. 谈讌,讌通“宴”,宴会之意,指好友们一起高谈阔论后再饮酒行乐的状态。 【答案】D 【解析】“谈讌”,指一边高谈阔论一边饮酒作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王晞好学不倦,雅有风范。他自幼孝谨,且学识渊博、器度高雅,曾在巩洛两地游玩,很喜欢那里 的山水风光,还在那里隐居多年。 B. 王晞见解独特,敢于表达。王晞在担任常山王近臣时时常提醒常山王,当看到朝廷官员被任官或辞 官都去拜访常山王时,提醒他这是犯忌,应该拒绝拜访者。 C. 王晞哀慕孝昭帝,惹恼新帝。王晞因孝昭帝驾崩,哀伤过度而身体柔弱,新即位的武成帝就更加嫌 弃他,每每上奏时他都被呵斥,但他依然步履舒缓、心态安逸。 D. 王晞喜爱山水,超脱尘世。虽然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王晞不被事务所累,从没改变过自己高尚的 操守,经常以欢饮畅谈为职务,人们称他为超脱世事之外的司马。 【答案】A 【解析】“在那里隐居多年”错误,原文是说他有隐居在那里的心意,并未付诸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 ②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 【答案】 (1)接受朝廷的爵位,在私宅谢恩,自古认为是触犯法纪。朝廷文武官员,调出调入时辞别和谢 恩,应该全都约定拒绝。(2)从今往后不用凭借官衙主事者,只要有所想,随即写一篇文书,等略有空 闲时就直 接进献。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私第”译为“私宅“,“干纪”译为“触犯法纪“,“辞谢”译为“辞别和谢恩 “,“宜”译为“应该“,“假”译为“凭借”,“局司”译为“官衙主事者”,“随宜”译为“随 即”,“牒”译为“文书”。 参考译文: 王晞,字叔朗。自幼孝顺而恭谨,学识渊博而器度高雅,有才能和气度,喜爱学习不知道疲倦,容貌 举止美好,有风范准则。(他)在巩洛两地游玩,喜欢那里的山水,大有隐居于那里的心意。等到西魏将领 独孤信来到洛阳,任命(他)为开府记室。王晞称此前被狗咬伤,病重垂危不能起身。北齐神武帝寻访朝 廷子弟中忠厚孝顺、谨慎细密的人,让他们与众弟子(皇室子弟)交游。王晞跟随神武帝到晋阳,填补中 外府功曹参军一职的空缺,兼任常山王高演的近臣。常山王又总领尚书事宜,新被授予官职的人必到常山 王那里感谢(授予)官职,离任必定到那里辞别。王晞对常山王说:“接受朝廷的爵位,在私宅谢恩,自 古认为是触犯法纪。朝廷文武官员,调出调入时辞别和谢恩,应该全都约定拒绝。”常山王采纳了他的意 见。等到皇帝逝世,济南王继位。常山王对王晞说:“一个人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我辈也得悠闲。” 王晞说:“如今圣上幼小,经不起太多困难,如果让外姓传达诏令,权力必然归于他人。”常山王默然思 考,过了很久才说:“我应处在什么位置?”王晞说:“周公抱着成王让诸侯来朝拜,代理政事七年,然 后还政于君,幸好有过去的事,希望殿下考虑这件事。”常山王不回答。此时众王公、将领、四方封疆大 臣上表陈述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瑞。乾明元年八月,孝昭帝登基,召见王晞说:“为何把自己当外人, 全不可见。从今往后不用凭借官衙主事者,只要有所想,随即写一篇文书,等略有空闲时就直接进献。” 皇帝想让王晞任侍中,(王晞)苦苦推辞不肯接受。孝昭帝逝世,(王晞)哀伤思慕几乎不能承受,因此身 体瘦弱。武成帝本来就怨恨他的柔弱,由此更加嫌弃他,因上奏事情被大声斥责,而他却步履舒缓,心态 安逸。王晞生性闲淡寡欲,虽然王命(朝廷)差遣的公事繁忙,而高尚的操守也不改变。在并州,虽然兵 马充塞闾巷,(他)也未曾被时局牵累。良辰美景,歌咏游玩,登临山水,以欢饮畅谈为职务,人们称他为 超脱于世事之外的司马。北齐灭亡,北周武帝以王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王晞) 在洛阳去世,时年七十一岁。(皇帝)追赠(他)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8、【18 届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刘珙,字共父。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 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 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 浚所知,此特为浚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 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 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南旱,郴州李金为乱,珙知湖南安抚使。入境,移书制使沈介, 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 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 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 不取偿,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 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薨,年五十七,谥忠肃。临数镇,民爱之若父 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刘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 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B.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 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C.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 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D.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 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荫补,中国上古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形式,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郊祀,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的国家盛典,春天祭祀祈求丰年,秋天祭祀感谢上苍。 D. 夏税,我国古代田赋名称。古代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答案】 C 【解析】郊祀应为祭祀天地。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 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郊祀应为祭祀天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刘珙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刘珙不到;金人犯境,宋 军出征,刘珙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 B. 刘珙忠于朝廷,尽心国事。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存中,刘珙以大 局为重,支持皇上;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 C. 刘珙精明果断,以仁治乱。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刘珙犒赏军士,重用杨钦;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 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 D. 刘珙体恤民情,救济百姓。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刘珙为此上奏;建康遇 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赈济。 【答案】B 【解析】“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分析有误。原文“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①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②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答案】①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 ( “忤”“左迁”“草制”) ②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有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哭,一起祭祀他。 (大意 2 分,“临”“讣”“祠”)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 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 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升为吏部员外郎。 金人侵犯边境,宋军出征北伐,皇上所下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了泪。 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不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刘珙随从皇上到建 康,皇上将要回朝,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竣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等到诏令发 出,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皇上发怒,对宰 相说:“刘珙的父亲是张竣的好友,刘珙是特意为张浚。”皇上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明旨意, 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征发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 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湖南旱灾,郴州李金作乱,刘珙担任湖南安抚使,入境后,致书制使沈介,请求按照具体情况出动军队, 沈介当即派遣田宝、杨钦帅兵到来,刘珙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疲劳、倦怠,派人到几里外迎候,换下他们 背负的物品,.军队到达后,刘珙对他们犒劳、赏赐,超过了将士们的期望,军士们感动振奋。刘珙知道杨 钦可以重用,命令各军都受他的调遣,下令除去能捕斩同伙报告官吏的盗贼的罪名并奖赏。杨钦与田宝连 续几次打败敌人,贼人同伙曹彦、黄拱抓住李金投降。余党逃跑、藏起来的很多,刘珙命令杨钦等人撤兵, 让贼人自行投降,贼人争着交出兵器,刘珙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乡。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 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 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 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刘珙进升为观文殿学士,接连生病,请求退休。病重 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 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 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治理过 的 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 易在街道上痛苦并共同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