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9 KB
  • 2021-06-07 发布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雅礼中学2020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教材理解 ‎1.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分析不怡当的是(3分)( )‎ A.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具有人情美、人性美的女性形象,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B.摒弃宏大叙事,着眼于日常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鲜活;语言清新、俊逸,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 C.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自动铅笔盒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D.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妮妮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2.《沁园春. 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3-4题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红烛》节选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呼喊,也是时代号角。‎ D.“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此因果何等不公平,但这是社会使然,诗人劝勉红烛的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4.下列对两则材料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红烛》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读起来连贯、上口,形成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易于抒发作者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B.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铺陈排比的句式,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C.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诗人歌颂红烛奉献的精神,并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二.文学作品阅读 ‎(一)现代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6题。‎ 断章 ‎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句“你”是观察者,“风景”是观察对象;第二句,作为观察者的“你”陡然一转,成为观察对象。‎ B.在“楼上人”的眼里,“你”和“风景”一样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成为了他梦境的装饰品。‎ C.世间人物、事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首诗以优美隐喻的画面,暗示人生中许多“相对”关系。‎ D.诗歌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的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就有了灵气,会更生动。‎ ‎6.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在一种看似分割却统一的生活时空上营造画面,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B.诗人注重在“相对性”上,不断地转换视角,透露出一种人生的冷峻态度和哲理性思考,给人以启迪。‎ c.诗中的“桥”、“楼”“窗”“梦”是附属意象,主要是构成人物的活动场景,可以用别的意象代替。‎ D.作为一首朦胧诗,它语言明白如话,内容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虛、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和海》(节选)‎ 陈敬容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白 高飞 没有翅膀远航 没有帆 小院外 一棵古槐 做了日夕相对的敬亭山 但却有海水 日日夜夜 在心头翻起 汹涌的波澜 ‎7.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病中所写,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请你结合三节诗的意象,分析她在每节诗中的心情状态。(6分)‎ ‎(二)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未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救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晴,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刪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军旅生活的眷恋。‎ B.上等兵一点没犹豫,兴奋地给驮水的驴取了“黑家伙”的名字,表达了他对驴的喜爱,己将驴看作了连队的一员、自己的战友。‎ C.小说第八段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也为平淡和孤独的边关军旅生活增添了一丝点缀。‎ D.小说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情形虽不同,上等兵的心情却相同,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与关心。‎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讲述上等兵与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当代军人的人性美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美。B.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的设计,明线是写上等兵将驴驯服的过程,暗线写上等兵的进步与成长。C.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D.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暗示他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士兵。10.小说的主人公“上等兵”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戎,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B.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C.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D.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13.下 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开头记叙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生动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和山人一同作放鹤、招鹤之歌,以此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二) 古代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②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瑞的起兵失败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英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一位在江边漂 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而,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而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花米饭在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17.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学子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句子:“ , ”。‎ ‎(2) <插秧歌》中“ , ”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农人插秧的艰苦。‎ ‎(3)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 四、语文基础和理解表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诚信经济,信用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但现实中,一些网红及其身后的孵化公司,在流量价值面前打起“如意算盘”,或弄虚作假“刷单”买粉丝、买评论,制造数据假家,骗取广告客户信任;或为劣质商品代言,做一锤子买卖;或索性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粉丝没买到合意的产品,广告客户没买到承诺的效果,伤害了社会化营销这一电子商务新业态。‎ 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来说,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明确违法的行为做到“重拳出击”、以儆效尤。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 纱,理应更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只有用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为保障,让人们愿消费、敢消费,才能让消费更好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新的电商模式和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色。这背后,是大量个性化产品对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更健康的模式、更好的监管,让新业态、新供给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就能让更多消费者放心消费,促进消费的蛋糕越做越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s.文中画线的引号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意算盘” B.“刷单” C.“桌面底下” D.“重拳出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来说,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 B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强规范。‎ C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 D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监管的同时加强规范。‎ ‎2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这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尤其是相较于线下门店。‎ B.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是相较于线下门店的主要区别,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C.对线下门店的监管比对网红直插销售的监管难度小,是因为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 D.相较于线下门店,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美国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土壤和植物中氮的积累量比大气所能提供的要多,但一直没有人能确定这些氮的来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分析了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他们在这一发现基础上,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未源于岩石。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 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1.16)‎ ‎(1)从1.1的末句看,孔子主要意图是 (2分)‎ ‎(2) 1.1末句与1.16都在强调一个观点,请加以归纳,并对此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五、作文题(60分,其中书写5分,单独评分,字迹清晰、工整,无涂改为上。)‎ ‎23.城市里的声音远比乡村来得丰富。小区里,清早有鸟在树上鸣叫,有老人结伴买菜的路上聊着天。公路上,有公交到站、离站的提醒声;有小车堵在路上,心烦的鸣笛。街道边,有小贩推销的叫卖声,有过道里伊伊呀呀的琴声。有学校,有家长迎送孩子的呼唤声,有下课铃响,百米冲刺的脚步声……每种声音,都相伴着一种人生。在声音的盛宴中,我们品尝着喜怒哀乐;也可能太过忙碌,我们听而不闻。‎ 请你选择几种你关注的声音,来表现城市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地域。或者某个群体……表现城市的生活气息,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自拟标题,文体为记叙文,字数800以上。‎ 雅礼2020届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 D二者视角不同。《百合花》是第一人称视角;《哦,香雪》是第三人称视角。‎ ‎2: B“透”字表现了江水的碧绿清澈,满溢之状由“漫”字体现。‎ ‎3: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由北冰洋到律吕,是从具体到抽象。‎ ‎4: D《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未严格遵守诗歌格律。‎ ‎5: B。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成为了他梦境的装饰品表达不当,“装饰”应为动词,表达“进入”的意思。‎ ‎6: C。“主要是构成人物的活动场景,....可以用别的意象代替”错误,它虽然充当场景,但也如同淡淡地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7:第一节:诗人有飞翔和远航的欲望与勇气,但“高飞/没有翅膀/远航/没有帆”,流露出.老病之躯的淡淡忧伤与生命无力的慨叹。‎ 第二节诗人变得从容与宁静。诗人借用典故,将古槐比作敬亭山,视“山”一样的树为知己,具有博大胸怀的“山”,使诗人转为愉悦与释怀。‎ 第三节;诗人的内心充满豪情和力量,对新生活有着美好期待。海是力量与生命的象征,心头日夜汹涌的海水无疑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三点计6分)‎ ‎8.D。小说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相同。第一次的情形是悄悄跟在驴身后,表现他对驴的喜爱与关心;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他对驴的依恋和不舍。‎ ‎9. C。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富有智慧的性格特点。‎ ‎10. (1)有智慧,不急不躁,耐心平和。他调教驴不愠不怒、不急不缓,成功将驴驯服,还能让驴主动将水送到指定地点,甚至独自驮水回连队。‎ ‎(2)有爱心,尊重生灵,真诚质朴。他不将驴当作工具或动物,而是将驴视为战友,给驴取名字、亲驴一口、离开前储备草料青草,诸多细节可见。‎ ‎(3)有理想,追求进步,刻苦努力。在平淡、单调、孤独的边旅生活中,他一直怀揣着考军校的梦想,在闲暇时刻坚持学习,成功考上了军校。‎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需联系文本分析。)‎ ‎11. 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 ‎12. B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13. D“一同作歌”的说法错误,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苏轼,一为山人;均可说通,但肯定不是一同作歌。‎ ‎14. (10分) (1)您知道隐居(山林)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计分点:虽,即使,表假设;南面,面南,面对南方,朝向南方;易,交换。通顺2分。(2) (鹤)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译文):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 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自在,超出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自在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象酒那样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转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 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15. B.应该是由面及点,“田家秋作苦”为面,“邻女夜舂寒”为点。‎ ‎16.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②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 ‎③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④以韩信自况, 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8: B,“刷单”是新出现的词语,表特定称谓,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属于特殊含义。19: C.‎ ‎ (原句错误有三:一是“对来说”主客体颠倒,二是主语残缺,三是“监管”和“规范”语序不当。)‎ ‎20: D (A句“尤其是……”,是状语后置,不是现代汉语的句法; B句前后不连贯; C句因果关系不成立)‎ ‎21关键信息: 1. 美国一大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自然生态系统中26%的氮来源于岩石; 3.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 ‎22. (1) 劝人学为君子/强调君子应具有的品性(如答“劝人不要生气”可给1分。(2分)[解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1.1章各句间的逻辑联系,来理解孔子的言语意图、目的。答案类似即可。‎ ‎(2)答:①都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不必在意别人不了解我。(2分)‎ ‎②A.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不急,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显示了君子独立自主的人格。(鼓励思考,答案类似、或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B.或者,②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人对我的了解是一种鼓励,能够激发我进步,所以应该在意。/他人对我不了解,说明我与他人缺乏交流(或自我才能的表现不够),需要在交往时更加积极主动。(鼓励思考,答案类似、或言之有理即可) (1 分)‎ ‎[解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论语互解”等读书方法。‎ 附:参考解读 ‎1.1:本章有三层意思,先谈自己要努力学习,其次讲朋友互相呼应,最后说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要坦然自处。(《傅佩荣译解论语》P. 1)‎ ‎1.16: 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一旦错误铸成,将悔之莫及。(《傅佩荣译解论语》P.12)‎ 作文评分:‎ 书写5分: 4、5分为上,3分为中,1、2分为下。‎ 内容:总分55分 上等45分以上,比例百名约二十名,其中48分以上百名约五名 中等42分以上,比例约五分之三。即百名约六十名。‎ 下等35分以上,比例约百名约二十名,其中特别差的,或篇幅严重不足的可突破下限。评分点:‎ ‎1.书写已单独评分,此项不宜重复书写印象分。‎ ‎2.“城市的生活气息,人们的精神风貌”生动鲜明,作为主要评分点;‎ ‎3.细节描写生动,可作为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