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4)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2019·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 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 ①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解析】 B项“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错误,两句的琵琶声内容情感不相同,第一次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是指宴会上的演奏,哀婉动人。‎ ‎2.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答案】 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 ‎【解析】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二、(2019·‎ 山东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3~4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宋]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第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B项,“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错,“卧龙偃蹇雷不惊”由“雷不惊”可见原诗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错,应是表现作者的刚直不阿,不屈不挠。故选B。‎ ‎4.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所画竹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表达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2)借咏竹子峥嵘不屈,处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与愤懑,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题目来看,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此类诗往往含有作者对画者画技的赞美,比如“吐出苍竹岁峥嵘”。画的内容为横竹,作者托物言志,抓住作者所描绘的竹子的特征“酒浇胸次”“峥嵘”“忘形”“雷不惊”等词,再结合注释就可以得出作者情感。“酒浇胸次不能平”表达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以及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卧龙偃蹇雷不惊”表现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霆所惊,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三、(2019·‎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第八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 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诗词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A项,“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懒追随”说明无兴致。故选A。‎ ‎6.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答案】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尾联“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诗词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 四、(2019·甘、青、宁高三5月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7~8题。(本题共2小题,9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 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 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 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选项曲解“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是“旅途中的衣服”。故选C。‎ ‎8.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拚”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然后结合两首诗歌的注释、标题、诗中的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二者共同的情感。从诗歌标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注释来看,这是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三中首句“黄帽传呼睡不成”中“睡不成”‎ 说明诗人此时盼归心切以至无法入眠,其五中也有相关内容,如开头两句“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借助陆龟蒙来体现自己的恬淡心境,而“只”“作客归”又流露出思归之情;其三最后两句“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借助“江南岸”“春风”等春意盎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悠然闲适之情,其五最后一句“倩人和雪洗征衣”意思是“请人用雪洗去旅途衣服上沾染的风尘”,画面生动有趣,流露出悠然之情趣;其三中“分明旧泊江南岸”,“旧泊”暗示我们,诗人不但此次是身在旅途,而且还曾经多次飘零旅途,内心隐含凄凉之感慨,其五中“已拚新年舟上过”意思是不得不在这舟上渡过新年,内心流露无奈伤感之感。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两首诗歌。‎ 五、(2019·黑龙江省绥化市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9~10题。(本题共2小题,9分)‎ 除 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 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的境遇有关。‎ ‎【解析】 “所有原因”不全面,诗人“愁”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有“万里相思”。‎ ‎10.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 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4分)‎ 六、(2019·5山西统一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11~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秋 夜①‎ 谢 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②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注】 ①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②窓(chuāng):同“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开头从听觉角度写,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 B.三、四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 C.诗中写南、北、西三方位,虽未言东,也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 D.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相思之苦了。‎ ‎【解析】 “不愿承受”错,诗中是说分居相思之苦让人难以承受,表达了相思之深,并非不愿意承受。‎ ‎12.“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这两句写了女子长久地坐在阶前,天降露气都丝毫没有觉察,只看到露气打湿了台阶;(2分)表现了女子心系远方,沉思默想的情态;(2分)诗句无一字写相思,却把思妇的相思之态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