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臣弑君 弑:古代称“下杀上、臣杀君”为“弑”
B.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C.天下宗周 宗:祭祀
D.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解析] C项,“宗”应是“以……为宗主”“归顺”的意思。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可谓孝乎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C.及饿且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命之衰矣 愿大王少假借之
[解析] B项,两个“乎”都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A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C项,“且”:副词,“将要”/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D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答案] B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B.伯夷曰:“父命也。”
C.太公曰:“此义人也。”
D.我安适归矣?
[解析] 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号为文王,东伐纣
B.左右欲兵之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D.皆白衣冠以送之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东”,其余三项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译为“杀”;C项,译为“下”;D项,译为“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答案] A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于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在这时”;“闻”译为“听说”;“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老人”;“盍”译为“何不”;“焉”,代词,代指西伯昌。(2)“耻”,意动用法,“认为…是耻辱的”;“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坚持仁义”;后三句都是省略句,应在“义不食周粟”前补充出三句的共同主语;“薇”是“野菜”的意思。
[答案] (1)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2)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为国君。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等到(他们)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木制灵牌,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下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起他们让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了首阳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4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尨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基础专练]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轻服遁归 轻服:穿便装
B.山民愿朴 朴:朴素
C.宠简除烦苛 简除:改变,变换
D.整顿洒埽,以待刘公 整顿:整理收拾
[解析] 简除:减免废除。
[答案] C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两句中的“之”都是助词,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音节助词,无意义。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示原因,可翻译为“因为,由于”。C项,前者是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解释为“被”;后者是动词,解释为“做”
。D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后者解释为“竟然”。
[答案] B
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明经举孝廉
B.以仁惠为吏民所爱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举”,被推举;B项,“为……所……”表被动;D项,“为所”表被动。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家焉 B.狗不夜吠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 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民,百姓;乃,竟然;“为……所……”表被动。(2)去,离开;长者,有德行的人;“以老病卒于家”省略主语,“以”译为“因为”。
[答案] (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2)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当时的人称赞他为有德行的人。(刘宠)因为年老病死在家里。
[全真模拟]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B.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C.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D.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解析] 正确的标点为: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答案] D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比公低一级,一般有大战功的人才被封侯。
B.“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之意,汉武帝时将它设为选举官吏的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全部来源。
C.“迁”是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叫法,一般指升职。表达“降职”意思的时候,古代则常常用“左迁”一词。
D.敬辞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刘公”中的“公”是敬辞,是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解析] “举孝廉”是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答案] B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他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年轻时他随父亲学习,因通晓经学被推举为孝廉,被授为东平陵县令,为官期间受到吏民的爱戴,后来他离任时,百姓送他时连道路都堵塞了。
B.刘宠在担任会稽太守期间减免废除那些繁杂苛刻的法令,监察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
C.刘宠在担任司空期间,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每人拿着一百钱,为刘宠送行,他只在每个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钱,算是接受了。
D.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后来刘宠因年老病死在家里。
[解析] C项,应是刘宠在赴将作大匠任前。
[答案]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两个“以”都译为“因为”,“为……所……”表被动。(2)“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还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
[答案] (1)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为精通经学被推举为孝廉,被授为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官吏和百姓爱戴。
(2)刘宠说:“我的治政情况怎么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
[参考译文]
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是齐悼惠王的后代。悼惠王的儿子是孝王刘将闾,刘将闾的小儿子被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迁居到牟平县。(刘宠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人称他是学识渊博的儒者。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为精通经学被推举为孝廉,被授为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官吏和百姓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送他的百姓把道路都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回家了。
后来,(他)多次升迁担任豫章太守,又多次升迁担任会稽太守。(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刘宠减免废除那些繁杂苛政,监察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他)被征召为将作大匠。(他要离开赴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白了,从若邪山谷中出来,每人拿着一百钱来为刘宠送行。刘宠安慰他们说:“父老乡亲们这是何苦呢?”(他们)回答说:“我们这些生活在山谷中没有见识的人,从没有见过郡守。以往的官员在这里任郡守时,官吏向老百姓搜刮勒索,往往到夜晚也不停止,有时搅扰得连狗也整夜地叫,老百姓不得安生。自从郡守您到任以来,狗在夜里也不叫了,老百姓也看不见官吏(搜刮)了。我们这些人年老的时候有幸遇到您这样英明圣哲的郡守,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因此我们互相搀扶着前来为您送行。”刘宠说:“我的治政情况怎么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说着,他)从每个人手里挑选了一枚大钱,算是接受了。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刘宠)代黄琼担任司空一职,因为天气反常而被免官。不久,(刘宠)被授予将作大匠一职,再任宗正。建宁元年,(刘宠)代王畅担任司空一职,接连升任司徒、太尉。建宁二年,(刘宠)因测算日食有误而被皇帝以策书免官,回归乡里。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里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在打扫、整理屋舍,专门等待刘大人的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
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当时的人称赞他为有德行的人。(刘宠)因为年老病死在家里。